含“嗚”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嗚嗚咽咽、叱咤喑嗚、噫嗚流涕等含“嗚”的成語7個,其中“嗚”開頭的成語3個,“嗚”結尾的成語1個,“嗚”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嗚”開頭的成語【第1句】:嗚嗚咽咽[wū wū yè yè]
【解釋】指人傷心哽泣的聲音。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1回:“這一夜思茶無茶,思水無水,思睡無衾枕,嗚嗚咽咽直哭了一夜?!?/p>
【第2句】:嗚呼噫嘻[wū hū yī xī]
【解釋】嘆詞。表示慨嘆。
【第3句】:嗚呼哀哉[wū hū āi zāi]
【解釋】嗚呼:嘆詞;哉:語氣助詞。原為表示哀痛的感嘆語,舊時祭文中常用?,F用以指死亡或完蛋。
【出處】《詩經·大雅·召旻》:“於乎哀哉,維今之人,不尚有舊?!薄蹲髠鳌ぐ辍贰皢韬舭г?,尼父!無自律!”
【示例】那婆娘精神恍惚,自覺無顏。解腰間繡帶,懸梁自縊,嗚呼哀哉。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
“嗚”結尾的成語【第1句】:叱咤喑嗚[chì zhà yìn wū]
【解釋】喑嗚:怒聲呼喝。形容氣勢壯盛。
【出處】宋·陸游《雨夜不寐觀壁間所張魏鄭公砥柱銘》:“世間豈無一好漢,叱咤喑嗚氣吞虜?!?/p>“嗚”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噫嗚流涕[yì wū liú tì]
【解釋】噫嗚:哭聲。噫噫嗚嗚哭著流淚。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安傳》:“及與公卿言國家事,未嘗不噫嗚流涕?!?/p>
【第2句】:一命嗚呼[yī mìng wū hū]
【解釋】嗚呼:嘆詞,古代祭文末多有此詞,后即以此為死亡的代稱。指人死亡。
【出處】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一回:“誰想樂極生悲,過了六年,劉后所生之子,竟至得病,一命嗚呼。”
【示例】殺兩個叫花子開張!這兩個叫花子就是這樣一命嗚呼了。 ——毛澤東《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湯峻巖
【第3句】:喑嗚叱咤[yīn wū chì zhà]
【解釋】喑嗚:懷怒氣;叱咤:發怒時的叫喊聲。指厲聲怒喝。
【出處】宋·歐陽修《樊侯廟災記》:“不然,則喑嗚叱咤,使風馳霆擊,則侯之威靈暴矣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