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湊”的成語(15個)
本文整理了東拼西湊、人煙湊集等含“湊”的成語15個,其中“湊”結尾的成語8個,“湊”在中間的成語7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湊”結尾的成語【第1句】:東拼西湊[dōng pīn xī còu]
【解釋】比喻零亂地加以拼湊。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回:“因是兒子的終身大事所關,說不得東拼西湊,恭恭敬敬封了二十四兩贄見禮,帶了秦鐘到代儒家來拜見。”
【示例】當他在半路上,早已東拼西湊,湊得三千銀子,專為監中打點之用。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二十八回
【第2句】:衣冠輻湊[yī guān fú còu]
【解釋】衣冠:古時士以上戴冠,衣冠連稱,引申為世族士紳;輻湊:車輻湊集于轂上。達官顯貴集聚一處。
【出處】唐·楊炯《唐昭武校尉曹君神道碑》:“金城北峙,玉關西候,山澤駢羅,衣冠輻湊。”
【第3句】:七拼八湊[qī pīn bā còu]
【解釋】指把零碎的東西拼湊起來。引申為胡亂湊合。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十二回:“他也打了半天的算盤,說七拼八湊,還勉強湊得上來。”
【示例】白報紙成問題,印刷費成問題,就是同人們的伙食費都是七拼八湊地勉強敷衍的,薪水更是說不上了。 ——郭沫若《洪波曲》第四章
【第4句】:枉曲直湊[wǎng qǔ zhí còu]
【解釋】指在彎曲的路上卻筆直地往前走。形容人笨拙死板而不知變通。
【第5句】:東補西湊[dōng bǔ xī còu]
【解釋】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同“東挪西湊”。
【出處】朱自清《哀互生》:“他東補西湊地為立達籌款子,還得跑北京,跑南京。”
【第6句】:生拼硬湊[shēng pīn yìng còu]
【解釋】指勉強拼湊。
【出處】《人民日報》19【第57句】:【第10句】:29:“使得人物性格在濃烈的生活氣息中向前發展,而沒有生拼硬湊違反常情的弊病。”
【第7句】:東挪西湊[dōng nuó xī còu]
【解釋】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13卷:“過了兩月,又近吉日,卻又欠迎親之費,六老只得東挪西湊,尋了幾件衣飾之類,往典鋪中解了幾十兩銀子,卻也不夠使用。”
【示例】不過這樣頭痛醫頭,東挪西湊,總不是辦法。 ——茅盾《子夜》
【第8句】:饑寒交湊[jī hán jiāo còu]
【解釋】衣食無著,又餓又冷。形容生活極端貧困。同“饑寒交迫”。
【出處】《宋書·袁湛傳》:“不敦其本,則末業滋章;饑寒交湊,則廉恥不立。”
“湊”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人煙湊集[rén yān còu jí]
【解釋】人煙:指人家、住戶。指居民密集。
【出處】明·范受益《尋親記·托夢》:“連日在途,人煙湊集,不敢下手。”
【第2句】:天緣湊合[tiān yuán còu hé]
【解釋】天緣:自然的機緣。舊時認為男女結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屬巧合。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這婚姻是天緣湊合。”
【示例】我正因他的一件事為難,要請教別人去。如今遇見姐姐,真是天緣湊合,求姐姐指教。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六十三回
【第3句】:千湊萬挪[qiān còu wàn nuó]
【解釋】湊:湊集。千方百計籌集挪借資金。比喻盡力籌資。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72回:“通共一二十兩銀子,還不夠三五天使用的呢,若不是我千湊萬挪的,早不知過到什么破窯里去了。”
【第4句】:高不湊低不就[gāo bù còu dī bù jiù]
【解釋】猶言高不成低不就。
【出處】《初刻拍案驚奇》卷九:“其間也就說過幾家親事,高不湊低不就,一家也不曾成得。”
【示例】[丑]問:我偌大這個身子,卻緣何高不湊低不就,落落度度的。先生,你看我該作什么勾當,揀什么最便宜與我做工? ——明·陳與郊《義犬》第一出
【第5句】:雨湊云集[yǔ còu yún jí]
【解釋】比喻眾多的人或事物聚集一處。
【出處】《宋書·袁淑傳》:“汴泗秀士,星流電燭;徐阜嚴兵,雨湊云集。”
【第6句】:高不湊,低不就[gāo bù còu,dī bù jiù]
【解釋】就:成。高者無力得到,低者又不屑遷就。形容求職或婚姻上的兩難處境。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第一卷:“高不湊,低不就,打從幫閑的,處館的兩項人見了他,也就做鬼臉,把'倒運’兩字笑他,不在話下。”
【第7句】:天緣湊巧[tiān yuán còu qiǎo]
【解釋】天緣:自然的機緣。舊時認為男女結成夫妻是天意所配合。也指事屬巧合。
【出處】元·石子章《竹塢聽琴》第四折:“這婚姻是天緣湊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