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仆”的成語(20個)
本文整理了仆仆道途、風塵仆仆、更仆難數等含“仆”的成語20個,其中“仆”開頭的成語5個,“仆”結尾的成語2個,“仆”在中間的成語1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仆”開頭的成語【第1句】:仆仆道途[pú pú dào tú]
【解釋】奔走于道路。形容途中勞頓。
【出處】清·嚴如熤《三省邊防備覽·策略》:“如客店必照例造報月一陳核,則仆仆道途,不勝其苦矣。”
【示例】它嫂平安,惟它兄仆仆道途,不知身體如何耳。 ——魯迅《書信集·致曹靖華》
【第2句】:仆旗息鼓[pū qí xī gǔ]
【解釋】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隱蔽行軍,不暴露目標。現比喻無聲無息地停止運動。
【出處】《新唐書·南蠻傳》:“會蠻踵來,還攻大度河,仆旗息鼓。”
【第3句】:仆仆亟拜[pú pú jí bài]
【解釋】一再作揖行禮。
【出處】語出《孟子·萬章下》:“子思以為鼎肉使己仆仆爾亟拜也,非養君子之道也。”
【示例】他只管那樣仆仆亟拜,我這里一點不知,彼有所施,我無所受,徒然對了那木頭牌子去拜,何苦呢!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象》第四二回
【第4句】:仆仆風塵[pú pú fēng chén]
【解釋】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形容奔波忙碌,旅途勞累。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你索是遠路風塵的故人。”
【示例】又想菲亞仆仆風塵,席不暇暖,現在又被囚系,少不免擔驚受苦。 ——清·嶺南羽衣女士《東歐女豪杰》第三回
【第5句】:仆妾為雀鼠[pú qiè wéi què shǔ]
【解釋】舊時比喻女子、小人離間主人兄弟之間的關系,像鳥雀和老鼠在房上和房基里打洞一樣危害家庭。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兄弟》:“譬猶居室,一穴則塞之,一穴則涂之,則無頹毀之。如雀鼠之不恤,風雨之不防,壁陷楹淪,無可救矣。仆妾之為雀鼠,妻子之為風雨,甚哉。”
“仆”結尾的成語【第1句】:風塵仆仆[fēng chén pú pú]
【解釋】風塵:指行旅,含有辛苦之意;仆仆:行路勞累的樣子。形容旅途奔波,忙碌勞累。
【出處】元·尚仲賢《柳毅傳書》:“你索是遠路風塵的故人。”
【示例】三人揀了一家客店住下,一路上風塵仆仆,到了此時,不免早些歇息。 ——清·吳趼人《痛史》第八回
【第2句】:桃傷李仆[táo shāng lǐ pū]
【解釋】仆:向前跌倒。比喻兄弟休戚與共。
【出處】唐·吳兢《樂府古題要解·雞鳴》:“終言桃傷而李仆,諭兄弟當相為表里。”
“仆”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更仆難數[gēng pú nán shǔ]
【解釋】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說不完,一件一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能說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數也數不過來。
【出處】《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
【示例】四五里,直抵五峰南,則亂峰尖疊,什伯為伍,橫變側移,殆更仆難數。 ——明·徐宏祖《徐霞客游記·粵西游日記》
【第2句】:偃旗仆鼓[yǎn qí pú gǔ]
【解釋】原指行軍時隱蔽行蹤,不讓敵人覺察。現比喻事情終止或聲勢減弱。同“偃旗息鼓”。
【出處】宋·蘇洵《權書·法制》:“偃旗仆鼓,寂若無氣,嚴戢兵士,敢嘩者斬。”
【第3句】:前仆后繼[qián pū hòu jì]
【解釋】仆:倒下;繼:接著,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去。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
【出處】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后踣。”
【示例】前仆后繼人應在,如君不愧軒轅孫! ——清·秋瑾《吊吳烈士樾》
【第4句】:更仆難終[gēng pú nán zhōng]
【解釋】終:終結,完了。換了幾班侍者,談話仍沒有結束。
【出處】明·徐光啟《刻紫陽朱子全集序》:“此真是非邪正,深言之即更仆未罄。”
【示例】到任以來,講求訪問,因知堆料積弊,更仆難終。 ——清·林則徐《查驗豫東各廳垛完竣折》
【第5句】:更仆未罄[gēng pú wèi qìng]
【解釋】換了幾班侍者,談話仍沒有結束。
【出處】明·徐光啟《刻紫陽朱子全集序》:“此真是非邪正,深言之即更仆未罄。”
【第6句】:顛仆流離[diān pú liú lí]
【解釋】由于災荒或戰亂而流轉離散。形容生活艱難,四處流浪。同“顛沛流離”。
【出處】宋·葉夢得《避暑錄話》卷下:“己酉冬,金自江西犯饒信,所在居民皆空城去,顛仆流離道上。”
【第7句】:前仆后起[qián pū hòu qǐ]
【解釋】仆:倒下;起:接著,跟上。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緊跟上去。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
【出處】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后踣。”
【示例】可憐志士死社稷,前仆后起形影從。 ——清·梁啟超《去國行》詩
【第8句】:更難仆數[gēng nán pú shù]
【解釋】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數也數不過來。同“更仆難數”。
【出處】《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
【示例】婚姻之事……或無意中立成佳耦,或極穩處卒致落空,聚散變遷,更難仆數。 ——清·孫郁《雙魚珮·巧佑》
【第9句】:前仆后踣[qián pú hòu bó]
【解釋】形容斗爭的英勇壯烈。同“前仆后繼”。
【出處】唐·孫樵《祭梓潼神君文》:“跛馬慍仆,前仆后踣。”
【第10句】:僵仆煩憒[jiāng pū fán kuì]
【解釋】疲憊而臥,心煩意亂。
【出處】唐·柳宗元《答韋中水論師道書》:“豈可使呶呶者早暮咈吾耳,騷吾心?則固僵仆煩憒,愈不可過矣。”
【第11句】:難更仆數[nán gēng pú shǔ]
【解釋】原意是儒行很多,一下子說不完,一件一件說就需要很長時間,即使中間換了人也未必能說完。后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數也數不過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仆未可終也。”
【示例】告貸之方,難更仆數,散借于凡民,則苦其零星散集。 ——清·馬建忠《適可齋紀言》第一卷
【第12句】:三日仆射[sān rì pú yì]
【解釋】仆射:古代官名。舊指沉緬于飲酒的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任誕》:“過江積年,恒大飲酒,常經三日不醒。時人謂之三日仆射。”
【第13句】:更仆難盡[gèng pú nán jìn]
【解釋】形容人或事物很多,數也數不過來。同“更仆難數”。
【出處】梁啟超《近世文明初祖二大家之學說》上篇:“如奈端因蘋實墜地而悟吸力之理;瓦特因沸水蒸騰而悟汽機之理;如此類者,更仆難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