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邊”的成語(42個(gè))
本文整理了邊塵不驚、法力無邊、不落邊際等含“邊”的成語42個(gè),其中“邊”開頭的成語1個(gè),“邊”結(jié)尾的成語10個(gè),“邊”在中間的成語31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邊”開頭的成語【第1句】:邊塵不驚[biān chén bù jīng]
【解釋】比喻邊境安定無戰(zhàn)事。
【出處】《資治通鑒·唐太宗貞觀十五年》:“上曰:'隋煬帝勞百姓,筑長城以備突厥,卒無所益。朕唯置李世勣于晉陽而邊塵不驚,其為長城,豈不壯哉!”
【示例】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蔡見庵憲法使》自此邊塵不驚,西陲寢烽者數(shù)歲,蔡坐此,被議罷歸。
“邊”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法力無邊[fǎ lì wú biān]
【解釋】法力:佛教中指佛法的力量;后泛指神奇超人的力量。佛法的力量沒有邊際。比喻力量極大而不可估量。
【出處】明·無名氏《八仙過海》第三折:“小圣我法力無邊,通天達(dá)地,指山山崩,指水水跑。”
【示例】萬萬眾人天列寶階,將我佛仰戴,法力無邊,不用編排。 ——明·無名氏《哪吒三變》第三折
【第2句】:風(fēng)月無邊[fēng yuè wú biān]
【解釋】極言風(fēng)景之佳勝。
【出處】宋·朱熹《六先生畫像·濂溪先生》:“風(fēng)月無邊,庭草交翠。”
【示例】西湖風(fēng)月無邊景,都在詩翁杖履中。 ——金·侯克中《過友生新居》詩
【第3句】:無始無邊[wú shǐ wú biān]
【解釋】沒有開始,沒有邊際。形容極其悠久廣大。
【出處】《南齊書·高逸傳》:“佛法者,理寂乎萬古,跡兆乎中世,淵源浩博,無始無邊,宇宙之所不知,數(shù)量之所不盡,盛乎哉!”
【第4句】:摸不著邊[mō bù zháo biān]
【解釋】不著邊際,接觸不到實(shí)際問題。
【示例】咱別談摸不著邊的事了。
【第5句】:學(xué)海無邊[xué hǎi wú biān]
【解釋】學(xué)問的海洋沒有邊際。指對(duì)知識(shí)的學(xué)習(xí)和研究,永遠(yuǎn)沒有完結(jié)的時(shí)候。
【出處】《莊子·養(yǎng)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示例】學(xué)海無邊,書囊無底,世間書怎讀得盡。 ——明·張岱《〈廉書〉小序》
【第6句】:法海無邊[fǎ hǎi wú biān]
【解釋】佛教中比喻佛法廣大如大海,無邊無際。
【第7句】:作舍道邊[zuò shě dào biān]
【解釋】在路旁筑室,和過路人商量。比喻各有各的說法,事情沒法做成功。
【出處】《詩經(jīng)·小雅·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謀,是用不潰于成。”
【示例】諺言作舍道邊,三年不成。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曹褒傳》
【第8句】:輸財(cái)助邊[shū cái zhù biān]
【解釋】輸:捐獻(xiàn);邊:邊防。捐獻(xiàn)財(cái)物作鞏固邊防的費(fèi)用。
【出處】《漢書·卜式傳》:“時(shí)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cái)半助邊。”
【第9句】:一望無邊[yī wàng wú biān]
【解釋】一眼看不到邊際,形容地域十分遼闊。
【出處】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陽湖旁邊的一座大山上,太陽剛剛出來,把一望無邊的湖水照得金光閃閃。”
【示例】一望無邊的大草原是多么的遼闊。
【第10句】:苦海無邊[kǔ hǎi wú biān]
【解釋】原為佛家語,形容深重?zé)o比的苦難。常和“回頭是岸”連用。
【出處】宋·陸游《大圣樂》詞:“苦海無邊,愛河無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示例】世俗人沒來由,爭長競短,你死我活。有呵吃些個(gè),有呵穿些個(gè)。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元·無名氏《度翠柳》第一折
“邊”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不落邊際[bù luò biān jì]
【解釋】指挨不上邊,無著落。
【出處】張?zhí)煲怼断囊箟?mèng)》二:“星星給攪得不安似地霎著眼,閃著白里帶青的亮光,逗得人會(huì)不落邊際地想開去,想到天上,想到這人世。”
【第2句】:耳邊之風(fēng)[ěr biān zhī fēng]
【解釋】耳旁之風(fēng),一吹而過。比喻不重視,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出處】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第24卷:“玉姐聽說,只當(dāng)耳邊之風(fēng)。”
【示例】誰知相主事拿定主意,只是不理,憑他撒騷放屁,只當(dāng)耳邊之風(fēng)。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77回
【第3句】:不事邊幅[bù shì biān fú]
【解釋】指不修邊幅。
【出處】《北史·王羆傳》:“羆性儉率,不事邊幅。”
【示例】先生明睿天授,然和樂坦易,不事邊幅。 ——明·徐愛《<傳習(xí)錄>序》
【第4句】:花邊人物[huā biān rén wù]
【解釋】指八面玲瓏、快嘴利舌、幽默機(jī)智、活動(dòng)于有新聞價(jià)值場合的人。
【示例】她喜歡制造緋聞,以至于成為花邊人物。
【第5句】:遠(yuǎn)在天邊,近在眼前[yuǎn zài tiān biān,jìn zài yǎn qián]
【解釋】形容尋找的人或物就在面前。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七十九回:“原來遠(yuǎn)在天邊,近在眼前!無論如何,你總要代我拉了來的。”
【示例】道姑道:'遠(yuǎn)在天邊,近在眼前,女菩薩自去問心,休來問我。’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六回
【第6句】:敲邊鼓[qiāo biān gǔ]
【解釋】比喻從旁幫腔、攛掇或助勢(shì)。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34回:“這話須得你老哥自己去找他,我們旁人只能敲敲邊鼓。”
【示例】每天又有幫閑的敲邊鼓,給人們聽?wèi)T了,就不但做得出,而且也行得通。 ——魯迅《偽自由書·文章與題目》
【第7句】:兔子不吃窩邊草[tù zǐ bù chī wō biān cǎo]
【解釋】比喻壞人不在當(dāng)?shù)馗蓧氖隆?/p>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cè):“你放心,'兔子不吃窩邊草’,要有這個(gè)心思,我也不會(huì)第一個(gè)就來告訴你。”
【示例】兔子不吃窩邊草,這點(diǎn)你都不明白。
【第8句】:無邊無際[wú biān wú jì]
【解釋】際:邊緣處。形容范圍極為廣闊。
【出處】清·錢采《說岳全傳》第66回:“白茫茫一片無邊無際,原來是太湖邊上。”
【示例】山路通過澗上一座毛竹小橋,重又隱沒到無邊無際的大竹林里了。 ——《霹靂》
【第9句】:無邊無限[wú biān wú xiàn]
【解釋】開闊得望不到盡頭。
【出處】胡·胡文煥《群音類選·牧羊記·北海牧羝》:“只見浪滔滔無邊無際。”
【示例】她望著這一切,她斗膽地想啊,和這無邊無限的狼狽相比,她也許更愿意潛人她的眩暈癥。 ——鐵凝《大浴女》第二章
【第10句】:當(dāng)耳邊風(fēng)[dāng ěr biān fēng]
【解釋】比喻對(duì)聽到的話毫不在意。
【出處】《吳越春秋·吳王壽夢(mèng)傳》:“富貴之于我,如秋風(fēng)之過耳。”
【示例】他把爹媽的勸告當(dāng)耳邊風(fēng),結(jié)果一誤再誤,后來竟鑄成大錯(cuò)。
【第11句】:擦邊球[cā biān qiú]
【解釋】擦過邊緣的球。比喻剛剛滿足條件的事物。
【示例】我們要吃透政策,多打擦邊球。
【第12句】:茫無邊際[máng wú biān jì]
【解釋】遼闊浩渺而無邊際。
【出處】吳運(yùn)鐸《把一切獻(xiàn)給黨·在礦井里》:“錢花光了,沒錢買火車票,父親急得在湖岸上來回轉(zhuǎn)圈,望著茫無邊際的湖水發(fā)愁。”
【第13句】:無邊無沿[wú biān wú yán]
【解釋】形容范圍極為廣闊。同“無邊無際”。
【出處】端木蕻良《科爾沁旗草原》:“有的幸福得無邊無沿,使她自己也不會(huì)相信了的。”
【第14句】:渺無邊際[miǎo wú biān jì]
【解釋】渺:邈遠(yuǎn)的樣子。無邊無際的樣子。
【出處】郭沫若《蘇聯(lián)紀(jì)行·6月25日》:“向機(jī)下展望,一望青黃色的草原,渺無邊際。”
【示例】為什么在這渺無邊際的林海里,會(huì)有這樣一片連一棵樹也沒有的大山洼呢? ——曲波《林海雪原》第三十二章
【第15句】:道邊苦李[dào biān kǔ lǐ]
【解釋】比喻庸才,無用之才。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雅量》:“王戎七歲,嘗與諸小兒游,看道旁李樹多子折枝,諸兒競走取之,唯戎不動(dòng)。人問之,答曰:'樹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
【示例】云霄直上,諸公袞袞,乃作道邊苦李。 ——宋·姜夔《永遇樂·次韻辛克清》詞
【第16句】: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nù cóng xīn shàng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解釋】比喻憤怒到極點(diǎn)就會(huì)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diǎn)。
【出處】《五代史平話·梁》:“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示例】正是仇人相見,分外眼紅,登時(shí)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18回
【第17句】:無邊風(fēng)月[wú biān fēng yuè]
【解釋】無邊:無限;歲月:風(fēng)和月亮,泛指景色。原指北宋哲學(xué)家周敦頤死后影響深廣。后形容無限的美好風(fēng)景。
【出處】宋·朱熹《六先生畫像贊·濂溪先生》:“風(fēng)月無邊,庭草交翠。”
【示例】元·白挺《西湖賦》:“春雨為觀,香月為鄰,水竹院落,無邊風(fēng)月,見天下地心以志之。”
【第18句】:打邊鼓[dǎ biān gǔ]
【解釋】指從旁鼓吹、協(xié)助。
【出處】魯迅《集外集·序言》:“只因?yàn)槟菚r(shí)詩壇寂寞,所以打打邊鼓,湊些熱鬧。”
【示例】他留下唐仲笙,本來想他會(huì)在旁邊打邊鼓,幫忙他勸說馬慕韓,沒料到馬慕韓把唐仲笙抓過去,倒變成絆腳石了。 ——周而復(fù)《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一
【第19句】:漫無邊際[màn wú biān jì]
【解釋】形容非常廣闊,一眼望不到邊。也指談話或?qū)懳恼聸]有中心,離題很遠(yuǎn)。
【出處】陶菊隱《北洋軍閥統(tǒng)治時(shí)期史話》第24章:“只向黎說了一些海闊天空、漫無邊際的話。”
【示例】我們一望漫無邊際的大海,感覺自己很渺小。
【第20句】:不脩邊幅[bù xiū biān fú]
【解釋】形容不講究衣飾儀容或不拘形式小節(jié)。亦作“不修邊幅”。
【出處】南北朝·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序致》:“肆欲輕言,不脩邊幅。”《幼學(xué)瓊林·卷三·人事類》:“不脩邊幅,謂人不飾儀容。”
【第21句】:耳邊風(fēng)[ěr biān fēng]
【解釋】在耳邊吹過的風(fēng)。比喻聽了不放在心上的話。
【出處】唐·杜荀鶴《贈(zèng)題兜率寺閑上人院》詩:“百歲有涯頭上雪,萬般無染耳邊風(fēng)。”
【示例】我平日和你說的,全當(dāng)耳邊風(fēng),怎么他說了你就依,比圣旨還快呢?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八回
【第22句】:無邊無涯[wú biān wú yá]
【解釋】形容范圍極為廣闊。
【出處】《金色的魚鉤》:“小梁,你看這草地,無邊無涯,沒個(gè)盡頭。”
【第23句】:不著邊際[bù zhuó biān jì]
【解釋】著:接觸;邊際:邊界,邊緣。挨不著邊兒。多指說話空泛,不接觸實(shí)際。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九回:“何濤思想:在此不著邊際,怎生奈何!我須用自去一遭。”
【示例】周氏和張氏又談了一些不著邊際的閑話。 ——巴金《春》十五
【第24句】:兩邊倒[liǎng biān dǎo]
【解釋】形容搖擺不定,沒有堅(jiān)定的立場和主張。
【示例】他是一個(gè)兩邊倒的沒立場的人物。
【第25句】:無邊苦海[wú biān kǔ hǎi]
【解釋】原為佛家語,形容深重?zé)o比的苦難。
【出處】宋·陸游《大圣樂》詞:“苦海無邊,愛河無底,流浪看成百漏船。”
【示例】你可也戒了貪嗔除煩惱,無邊苦海回頭早,急忙里誦彌陀把罪孽消,守清規(guī)將因緣覺。 ——清·方成培《雷峰塔》第二出
【第26句】:修飾邊幅[xiū shì biān fú]
【解釋】邊幅:本指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儀表。修飾整個(gè)人的儀表。也比喻修飾表面,無關(guān)大局。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天下雄雌未定,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
【示例】他日卷土重來,不過修飾邊幅,而與長江大局無與也。 ——章炳麟《與熊克武書》
【第27句】:無邊無垠[wú biān wú yín]
【解釋】形容范圍極為廣闊。同“無邊無際”。
【出處】胡·胡文煥《群音類選·牧羊記·北海牧羝》:“只見浪滔滔無邊無際。”
【第28句】:助邊輸財(cái)[zhù biān shū cái]
【解釋】邊:邊防;輸:捐獻(xiàn)。捐獻(xiàn)財(cái)物作鞏固邊防的費(fèi)用。
【出處】《漢書·卜式傳》:“時(shí)漢方事匈奴,式上書,愿輸家財(cái)半助邊。”
【示例】夫賑饑出粟,猶是游俠之風(fēng);助邊輸財(cái),不遺忠愛之末。 ——清·歐陽巨源《官場現(xiàn)形記序》
【第29句】:苦海無邊,回頭是岸[kǔ hǎi wú biān,huí tóu shì àn]
【解釋】佛教語。意指塵世如同苦海,無邊無際,只有悟道,才能獲得超脫。亦以比喻罪惡雖重,只要悔改,便有出路。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卷五十九:“知得心放,此心便在這里,更何用求?適見道人題壁云:'苦海無邊,回頭是岸。’說得極好。”
【示例】傳情寄恨萬千番,藕絲斷,情難斷,苦海無邊,回頭是岸。 ——明·李開先《朝天子·為王渼陂口占》曲
【第30句】:怒從心頭起,惡向膽邊生[nù cóng xīn tóu qǐ,è xiàng dǎn biān shēng]
【解釋】比喻憤怒到極點(diǎn)就會(huì)膽大得什么事都干得出來。也泛指惱怒到極點(diǎn)。
【出處】《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第31句】:不修邊幅[bù xiū biān fú]
【解釋】邊幅:布帛的邊緣,比喻人的衣著、儀表。原形容隨隨便便,不拘小節(jié)。后形容不注意衣著或容貌的整潔。
【出處】《后漢書·馬援傳》:“公孫不吐哺走迎國士,與圖成敗,反修飾邊幅,如偶人形。此子何足久稽天下士乎?”《北齊書·顏之推傳》:“好飲酒,多任縱,不修邊幅。”
【示例】他又不修邊幅,穿著一件稀爛的直裰,靸著一雙破不過的蒲鞋。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