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結(jié)尾的成語37個(gè)(含解釋和出處)
百問中文為您整理了曠古未有、絕無僅有、罄其所有、將無作有、子虛烏有等“有”結(jié)尾的成語37個(gè),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曠古未有[kuàng gǔ wèi yǒu]
【解釋】曠古:自古以來所沒有的。自古以來從來不曾有過。形容極為罕見。
【出處】《北齊書·王纮傳》:“冒死效命之士反見屠戮,曠古未有此事?!?/p>
【示例】臣受殿下隆禮深恩,曠古未有,雖肝腦涂地,不能補(bǔ)報(bào)。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八十八回
【第2句】:絕無僅有[jué wú jǐn yǒu]
【解釋】只有一個(gè),再?zèng)]有別的。形容非常少有。
【出處】宋·蘇軾《上皇帝書》:“改過不吝,從善如流,此堯舜禹湯之所勉強(qiáng)而力行,秦漢以來之所絕無而僅有?!?/p>
【示例】新的一輩繼他們的父親或者母親之后成為作家的,可以說絕無僅有。 ——秦牧《兩代人》
【第3句】:罄其所有[qìng qí suǒ yǒu]
【解釋】罄:盡,完。比喻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拿出來。
【出處】《宋史·寇準(zhǔn)傳》:“陛下不聞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磬所有出之,謂之孤注?!?/p>
【第4句】:將無作有[jiāng wú zuò yǒu]
【解釋】把沒有的事情當(dāng)作有。
【出處】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三折:“打這廝將無做有,說長道短,膽大心粗。”
【示例】仵作揣摩了意旨,將無作有,多報(bào)的是拳毆腳踢致命傷痕。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第5句】:子虛烏有[zǐ xū wū yǒu]
【解釋】子虛:并非真實(shí);烏有:哪有。指假設(shè)的、不存在的、不真實(shí)的事情。
【出處】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p>
【示例】文貴征實(shí),不蘄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虛烏有之習(xí)也。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第6句】:無奇不有[wú qí bù yǒu]
【解釋】什么奇怪的事物都有。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上海地方,無奇不有,倘能在那里多盤桓些日子,新聞還多著呢?!?/p>
【示例】海底世界無奇不有,光是已知的動(dòng)物就有三萬多種。
【第7句】:得未曾有[dé wèi céng yǒu]
【解釋】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
【出處】《楞嚴(yán)經(jīng)》卷一:“法筵清眾,得未曾有?!?/p>
【示例】承先生封都給我回信,于“小鬼”實(shí)在好像在盂蘭節(jié),食飽袋足,得未曾有了。 ——魯迅《兩地書·七》
【第8句】:所在多有[suǒ zài duō yǒu]
【解釋】所在:處處,到處。指某類事情或現(xiàn)象到處都有,而且很多。
【出處】宋·鄭興裔《請(qǐng)禁民不舉子狀》:“至于生子恒多不舉,傷天理之和,滅人倫之大,末俗相沿,所在多有?!?/p>
【示例】當(dāng)是時(shí),海神廟饗,所在多有,惟北海尚闕。 ——《清史稿·禮志二》
【第9句】:磬其所有[qìng qí suǒ yǒu]
【解釋】磬:盡,完。比喻把所有的東西全部拿出來。
【出處】《宋史·寇準(zhǔn)傳》:“陛下不聞乎?博者輸錢欲盡,乃磬所有出之,謂之孤注?!?/p>
【第10句】:占為己有[zhàn wéi jǐ yǒu]
【解釋】將不是自己的東西占為自己所有。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劉姓》:“又以他人之物,占為己有。”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3章:“父親買回來后,她看完就偷偷地占為己有了?!?/p>
【第11句】:貪天之功以為己有[tān tiān zhī gōng yǐ wéi jǐ yǒu]
【解釋】貪:把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把自然成功的事作為自己的功勞。現(xiàn)指攘奪他人的功勞。
【出處】宋·王禹偁《霍光論》:“然則光貪天之功以為己有,與夫日僤之割愛,邴吉之讓位,德不侔矣?!?/p>
【第12句】:一無所有[yī wú suǒ yǒu]
【解釋】什么也沒有。指錢財(cái),也指成績、知識(shí)。
【出處】《敦煌變文集·廬山遠(yuǎn)公話》:“如水中之月,空里之風(fēng),萬法皆無,一無所有?!?/p>
【示例】如今鳳姐兒一無所有,賈璉外頭債務(wù)滿身。 ——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一百六回
【第13句】:相驚伯有[xiāng jīng bó yǒu]
【解釋】伯有:春秋時(shí)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瘎t皆走,不知所往?!?/p>
【示例】請(qǐng)不要相驚伯有了。
【第14句】:據(jù)為己有[jù wéi jǐ yǒu]
【解釋】將別人的東西拿來作為自己的。
【出處】明·李開先《寶劍記》第二十四出:“先從片進(jìn),累建大功,童貫占為己有欺瞞皇上?!?/p>
【示例】話說袁伯珍見王德黼的礦山苗旺,有利可圖,便想奪他的利權(quán),據(jù)為己有。 ——清·無名氏《官場維新記》第六回
【第15句】:寧可信其有[nìng kě xìn qí yǒu]
【解釋】寧愿相信它有。
【出處】清·吳趼人《九命奇冤》第16回:“這個(gè)寧可信其有,不可不提防他!”
【第16句】:前所未有[qián suǒ wèi yǒu]
【解釋】從來沒有過的。
【出處】宋·徐度《卻掃編》卷下:“而鄧樞密洵武真以少保領(lǐng)院而不兼節(jié)鉞,前所未有也?!?/p>
【示例】如此好令,真是酒席宴前所未有的,妹子恭逢其盛,能不浮一大白。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八十四回
【第17句】:亙古未有[gèn gǔ wèi yǒu]
【解釋】亙古:人人有責(zé)從古代到現(xiàn)在。從古到今都不曾有過。
【出處】《北齊書·王纮傳》:“冒死效命之士反見屠戮,曠古未有此事。”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四:“太青晚作《嘉蓮》詩,七言今體至四百余首,亙古未有?!?/p>
【示例】雄偉的南京長江大橋,在我國建橋史上是亙古未有的。
【第18句】:化為烏有[huà wéi wū yǒu]
【解釋】烏有:哪有,何有。變得什么都沒有。指全部消失或完全落空。
【出處】漢·司馬相如《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姹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p>
【示例】豈意青州六從事,化為烏有一先生。 ——宋·蘇軾《章質(zhì)夫送酒六壺,書至而酒不達(dá),戲作小詩問之》詩
【第19句】:何罪之有[hé zuì zhī yǒu]
【解釋】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問的語氣表示清白無辜,沒有過錯(cuò)。
【出處】戰(zhàn)國·宋·墨翟《墨子·公輸》:“聞子為梯,將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示例】他何罪之有,你為什么要抓他?
【第20句】:談空說有[tán kōng shuō yǒu]
【解釋】泛指閑談、空談。
【出處】宋·蘇軾《寄吳德仁兼簡陳季?!吩姡骸褒埱鹁邮恳嗫蓱z,談空說有夜不眠?!?/p>
【示例】談空說有,與實(shí)際應(yīng)用益相遠(yuǎn)。 ——梁啟超《中國學(xué)術(shù)思想變遷之大勢(shì)》第七章第一節(jié)
【第21句】:此中多有[cǐ zhōng duō yǒu]
【解釋】心中有多種看法,卻不能用言語表達(dá)出來。
【出處】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云與言,莊不能對(duì),逡巡而去。拊心謂人曰:'吾口不能劇談,此中多有?!?/p>
【第22句】:前古未有[qián gǔ wèi yǒu]
【解釋】自古以來未曾有過。
【出處】宋·徐度《卻掃編》卷下:“而鄧樞密洵武真以少保領(lǐng)院而不兼節(jié)鉞,前所未有也?!?/p>
【示例】太祖長子術(shù)赤遂于其地即可汗位,可謂破前古未有之紀(jì)載矣。 ——魯迅《三閑集·“吾國征俄戰(zhàn)史之一頁”》
【第23句】:通無共有[tōng wú gòng yǒu]
【解釋】指互相接濟(jì);互通有無。同“通共有無”。
【出處】宋·葉適《劉建翁墓志銘》:“建翁內(nèi)事兩世母,奉從兄,撫幼弟;外交朋友,接鄉(xiāng)里,通無共有。”
【第24句】:家藏戶有[jiā cáng hù yǒu]
【解釋】指家家都有。
【出處】昆曲《十五貫》第六場:“本縣民風(fēng)澆薄,賭風(fēng)極盛,這骰子么,家藏戶有,不足為奇?!?/p>
【第25句】:無中生有[wú zhōng shēng yǒu]
【解釋】道家認(rèn)為,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把沒有的說成有。比喻毫無事實(shí),憑空捏造。
【出處】《老子》:“天下萬物生于有,有生于無。”
【示例】子息從來天數(shù),原非人力能為。最是無中生有,堪令耳目新奇。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
【第26句】:將無做有[jiāng wú zuò yǒu]
【解釋】把沒有的事情當(dāng)作有。同“將無作有”。
【出處】元·無名氏《黃花峪》第三折:“打這廝將無做有,說長道短,膽大心粗。”
【示例】常時(shí)節(jié)將無做有,幾回價(jià)送暖偷寒。 ——《熊龍峰四種小說·張生彩鸞燈傳》
【第27句】:無風(fēng)作有[wú fēng zuò yǒu]
【解釋】把沒風(fēng)當(dāng)作有風(fēng)。比喻平白無故地生出事來。有故意制造事端的意思。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七十八回:“就如世上的流嘴滑舌之人,無風(fēng)作有,信著伶口俐舌,長篇大論,胡扳亂扯,敷演出一篇話來。”
【第28句】:無所不有[wú suǒ bù yǒu]
【解釋】什么都有(多指不好的事物)。
【出處】唐·李朝威《柳毅傳》:“始見臺(tái)閣相向,門戶千萬,奇草珍木,無所不有?!?/p>
【示例】此錄二十卷,天上天下,方內(nèi)方外,無所不有。 ——明·毛晉《酉陽雜俎后識(shí)》
【第29句】:空前未有[kōng qián wèi yǒu]
【解釋】前所未有,以前從來沒有的。
【出處】毛澤東《評(píng)國民黨十一中全會(huì)和三屆二次國民參政會(huì)》:“須知正是在國民黨十一中全會(huì)之后,內(nèi)戰(zhàn)危機(jī)是空前未有的。”
【示例】已經(jīng)在1949年獲得了全國范圍內(nèi)的勝利,實(shí)現(xiàn)了空前未有的國家統(tǒng)一。 ——鄧小平《關(guān)于修改黨的章程的報(bào)告》
【第30句】:攘為己有[rǎng wéi jǐ yǒu]
【解釋】竊奪別人的東西,據(jù)為己有。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73回:“就如人家做文,往往竊取陳編,攘為己有,惟恐別人看出,不免又添些自己意思,雜七雜八,強(qiáng)為貫串,以為掩人耳目?!?/p>
【示例】他經(jīng)常把別人的功勞攘為己有。
【第31句】:得未嘗有[dé wèi cháng yǒu]
【解釋】指前所未有,今始得之。同“得未曾有”。
【出處】宋·蘇軾《與郭功甫書》之一:?白蛉璩枇?,久不锡嬪P獬鲆獗恚撬降夢(mèng)闖⒂幸?。?
【第32句】:何所不有[hé suǒ bù yǒu]
【解釋】用反問的語氣表示無所不有。
【出處】宋·周密《齊東野語·黃婆》:“此事前所未聞,是知窮荒絕檄,天奇地怪,亦何所不有,未可以見聞所未及,遂以為誕也?!?/p>
【示例】《山海經(jīng)》有獸,以其尾飛;有鳥,以其須飛。則覆載之間,負(fù)類反倫,何所不有。 ——宋·陸佃《埤雅·釋蟲》
【第33句】:左宜右有[zuǒ yí yòu fú]
【解釋】宜:適宜,適合。形容多才多藝,什么都能做。
【出處】《詩經(jīng)·小雅·裳裳者華》:“左之左之,君子宜之;右之右之,君子有之。”
【示例】文采斐然,左宜右有,吾不如孫淵如。 ——清·平步青《霞外捃屑》卷七
【第34句】:應(yīng)有盡有[yīng yǒu jìn yǒu]
【解釋】該有的全都有。形容很齊全。
【出處】《宋書·江智淵傳》:“人所應(yīng)有盡有,人所應(yīng)無盡無,其江智淵乎!”
【示例】這家商場里的商品品種豐富,應(yīng)有盡有。
【第35句】:莫須有[mò xū yǒu]
【解釋】原意是也許有吧。后指憑空捏造。
【出處】《宋史·岳飛傳》:“飛子云與張憲書雖不明,其事體莫須有?!?/p>
【示例】看來許之罪其實(shí)是'莫須有’的,大約有人欲得而甘心,故有此辣手。 ——魯迅《書信集·致許壽裳》
【第36句】:攫為己有[jué wéi jǐ yǒu]
【解釋】攫:奪取。有強(qiáng)行手段奪取別人的東西,占為己有。
【出處】《列子·說符》:“昔齊人有欲金者,清旦衣冠而之市,適鬻金者之所,因攫其金而去。”
【示例】大不列顛的毒梟們對(duì)這座占盡地利的天然深水良港垂涎不已,把它從大清帝國的版圖上攫為己有。 ——霍達(dá)《補(bǔ)天裂》第五章
【第37句】:包羅萬有[bāo luó wàn yǒu]
【解釋】猶包羅萬象。
【出處】郭沫若《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shí)主義》:“他所關(guān)心的事,真是包羅萬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