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露”的成語大全(13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露紅煙紫、風云月露、仙露明珠等含“露”的成語138個,其中“露”開頭的20個,“露”結尾的40個,“露”在中間的7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露”開頭的成語
【第1句】:露紅煙紫[lù hóng yān zǐ]
【解釋】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
【出處】宋·曾鞏《芍藥廳》詩:“小碧闌干四月天,露紅煙紫不勝妍?!?/p>
【第2句】:露膽披誠[lù dǎn pī chéng]
【解釋】比喻待人坦誠之至。同“露膽披肝”。
【出處】《梁書·王僧孺傳》:“露膽披誠,何能以酬屢顧?!?/p>
【第3句】:露纂雪鈔[lù zuǎn xuě chāo]
【解釋】指勤于收輯抄錄,晝夜寒暑不停。同“露鈔雪纂”。
【出處】鄭逸梅《〈陳瘦愚編年詞選〉序》:“露纂雪鈔,累累成帙。”
【第4句】:露往霜來[lù wǎng shuāng lái]
【解釋】比喻歲月遷移,時光流逝。
【出處】《文選·左思〈吳都賦〉》:“露往霜來,日月其除?!眳窝訚ⅲ骸奥?,秋也。霜,冬也。除,去也。言秋往冬來,日月將去?!?/p>
【示例】露往霜來,雕墻半圮。 ——宋·劉從乂《重修文宣王廟記》
【第5句】:露己揚才[lù jǐ yáng cái]
【解釋】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同“露才揚己”。
【出處】宋·蘇舜欽《投匭疏》:“[遁逸之士]若出而求陛下之試,是其人非高蹈者,則皆露己揚才,干時謁進者也?!?/p>
【第6句】:露紅煙綠[lù hóng yān lǜ]
【解釋】形容花木的色彩鮮艷。同“露紅煙紫”。
【出處】宋·晏幾道《泛清波摘遍》詞:“催花雨小,著柳風柔,都似去年時侯好。露紅煙綠,盡有狂情斗春早。”
【第7句】:露鈔雪纂[lù chāo xuě zuǎn]
【解釋】指勤于收輯抄錄,晝夜寒暑不停。
【出處】元·黃溍《題李氏白石山房》詩:“露鈔雪纂舊愈富,何啻鄴侯三萬軸。”
【第8句】:露水夫妻[lù shuǐ fū qī]
【解釋】指不正當的男女關系;亦指暫時結合的非正式夫妻。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十二回:“我的哥哥,這一家都誰是疼你的?都是露水夫妻,再醮貨兒!唯有奴知道你的心,你知道奴的意?!?/p>
【示例】乃武這樣溫柔的人,反成了露水夫妻,如今越發成了薄幸郎君,自己好不命苦,心來如何能安然度日? ——《楊乃武與小白菜》第十二回
【第9句】:露餐風宿[lù cān fēng sù]
【解釋】在露天中吃飯,在風中住宿。形容旅途艱辛。
【出處】蔡東藩《清史通俗演義》第33回:“沿途露餐風宿,到了汛地,駐扎數月。”
【第10句】:露出馬腳[lòu chū mǎ jiǎo]
【解釋】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或內情無意中泄露出來。
【出處】元·無名氏《陳州糶米》第三折:“兄弟,這老兒不好惹,動不動先斬后聞,這一來我們露出馬腳來了。”
【示例】虧他東扯西拉,居然沒有露出馬腳。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五十三回
【第11句】:露宿風餐[lù sù fēng cān]
【解釋】在露天過夜,在風口吃飯。形容行旅生活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p>
【示例】他離開家后,露宿風餐地趕路,十分辛苦。
【第12句】:露才揚己[lù cái yáng jǐ]
【解釋】露:顯露;揚:表現。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
【出處】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p>
【示例】既失博學知服之義,且開露才揚己之風,此學者之大病也。 ——清·陳澧《東塾讀書記·鄭學》
【第13句】:露面拋頭[lù miàn pāo tóu]
【解釋】拋:暴露。露出頭和面孔。原指婦女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中。現指公開露面。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拋頭,尸骸殘暴,惹天下諸侯笑我為無謀之輩;不若先殺其妻婦,然后自刎,庶幾不失丈夫之所為?!?/p>
【第14句】:露水姻緣[lù shuǐ yīn yuán]
【解釋】指短暫或臨時結合的情緣。
【出處】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因為看到馬逢時目不轉睛地看著孫干娘,決心成全他們這一段露水姻緣。”
【示例】我不羨慕別人外去期間有露水姻緣。
【第15句】:露尾藏頭[lù wěi cáng tóu]
【解釋】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
【出處】元·張可久《點絳唇·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p>
【示例】我雖然句句的露尾藏頭,被你二人層層的尋根覓活,話也大概說明白了。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
【第16句】:露頭露臉[lòu tóu lòu liǎn]
【解釋】露:顯露。具體顯示出來,指在公開場合出現。
【示例】她很想有機會出去露頭露臉。
【第17句】:露影藏形[lù yǐng cáng xíng]
【解釋】躲躲閃閃貌。猶言藏頭露尾。
【出處】躲躲閃閃貌。猶言藏頭露尾。
【第18句】:露馬腳[lòu mǎ jiǎo]
【解釋】比喻暴露了隱蔽的事實真相。
【出處】明·荻岸散人《玉嬌梨》第八回:“但張軌如這個先生與別個先生不同,原意不在書,又肯使兩個瞎錢,又一團和氣,肯奉承人,因此大大小小都與他講得來,雖有些露馬腳的所在,轉都替他遮蓋過了。”
【示例】如果照本抄謄,倘若撫憲傳問起來,還不出這幾個人的出典,就要露馬腳。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七回
【第19句】:露膽披肝[lù dǎn pī gān]
【解釋】披露肝膽。比喻待人坦誠之至。
【出處】唐·李遠《蟬蛻賦》:“擘肌分理,有謝于昔時;露膽披肝,請從于今日。”
【示例】此言一一咸依實,露膽披肝愿照知。 ——《敦煌變文集·降魔變文》
【第20句】:露人眼目[lù rén yǎn mù]
【解釋】顯露在人們的眼前,讓人看見。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一:“只愁來歷不明,怕惹出是非,不敢露人眼目?!?/p>
【示例】這東西也要你袖里藏去,不可露人眼目。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二
“露”結尾的成語
【第1句】:風云月露[fēng yún yuè lù]
【解釋】指綺麗浮靡,吟風弄月的詩文。
【出處】《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p>
【示例】必有補于世道,賢于風云月露之作遠矣。 ——宋·劉克莊《題董樸發干文藁》
【第2句】:飲風餐露[yǐn fēng cān lù]
【解釋】飲食風露。比喻遠離世俗而生活。
【出處】明·無名氏《破天陣》:“黃冠鶴氅,息氣養神,導咽還丹,飲風餐露?!?/p>
【第3句】:鋒芒不露[fēng máng bù lù]
【解釋】鋒芒:刀劍的尖端,比喻顯露出來的才干或心機;露:顯露。有才干或心機卻不外露。形容滿腹才干或心機,表面上看不出來。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補》:“宋寇準拜相時,朝廷所下詔書有:'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p>
【第4句】:身先朝露[shēn xiān zhāo lù]
【解釋】指身體比早晨露水消失還快。比喻很快死亡。
【出處】《元史·劉因傳》:“恐一旦身先朝露,必至累人,遂遣人于容城先人墓側,修宮一舍,儻病勢不退,當居處其中以待盡。”
【第5句】:浮云朝露[fú yún zhāo lù]
【解釋】漂浮的云彩,清晨的露水。比喻時光易逝,人生短促。
【出處】《周書·蕭大圜傳》:“人生若浮云朝露,寧俟長繩第景,實不愿之?!?/p>
【第6句】:陽阿薤露[yáng ā xiè lù]
【解釋】《陽阿》和《薤露》都是古歌曲名,是春秋時中等水平的歌曲。比喻能為較多的人所接受的文藝作品。
【出處】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其為《陽阿》、《薤露》,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
【示例】首言客有歌于郢中者,下云其為陽阿薤露,其為陽春白雪,皆曲名。 ——清·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一
【第7句】:風燭草露[fēng zhú cǎo lù]
【解釋】風中之燭易滅,草上之露易干。比喻人已衰老,臨近死亡。
【出處】明·楊慎《洞天玄記》四折:“人生一世,猶如石火電光,壽算百年,恍若風燭草露。”
【示例】他的處境像風燭草露一樣危險。
【第8句】:兇相畢露[xiōng xiàng bì lù]
【解釋】畢:完全。兇惡的面目完全暴露了出來。
【出處】柯巖《追趕太陽的人》:“吳丙治向他征收稅款時,他兇相畢露地威脅:'誰有錢給你,小心你的腦袋吧!’”
【示例】此時,他兇相畢露,完全是一個流氓。
【第9句】:人生如朝露[rén shēng rú zhāo lù]
【解釋】朝露:早晨的露水,比喻存在的時間短。比喻人生短促。
【出處】《漢書·蘇武傳》:“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p>
【示例】日月如跳丸,人生如朝露,生死事大,無常迅速。 ——明·趙弼《覺壽居士傳》
【第10句】:餐風飲露[cān fēng yǐn lù]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明·王守仁《瘞旅文》:“餐風飲露,無爾饑兮?!?/p>
【示例】但是野外勘測,餐風飲露,地質工作也是艱苦卓絕的。 ——徐遲《地質之光》
【第11句】:溘先朝露[kè xiān zhāo lù]
【解釋】指生命比朝露消失得還快。形容死得過早。
【出處】唐·李德?!稄埍俳摗罚骸叭羝讲虽巯瘸?,則劉氏之業必歸呂宗?!?/p>
【示例】質??咒巯瘸叮坏谜蛊渎昧?,為公掃除。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宋孝武帝孝建元年》
【第12句】:披霜冒露[pī shuāng mào lù]
【解釋】冒:沖。身披寒霜,頭頂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趕路。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36回:“說不盡那水宿風餐,披霜冒露?!?/p>
【第13句】:餐風咽露[cān fēng yàn lù]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第14句】:電光朝露[diàn guāng zhāo lù]
【解釋】一閃而過的電光,日出以前的露水。比喻存在不久的事物。
【出處】《金剛經》:“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p>
【第15句】:原形敗露[yuán xíng bài lù]
【解釋】本來面目暴露出來。
【出處】唐浩明《曾國藩》第一部第九章四:“高疤臉先想以一個老實膽小的小商販的面目混過厘卡,現在見原形敗露,知道哀求無用,只有狠心出一筆大錢來買通。”
【示例】他那原形敗露的樣子讓人惡心
【第16句】:富貴草頭露[fù guì cǎo tóu lù]
【解釋】富貴不可能長久,好像草上的露水一樣。形容人事無定。
【出處】唐·杜甫《送孔巢父歸江東》:“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貴何如草頭露?!?/p>
【第17句】:本相畢露[běn xiàng bì lù]
【解釋】原形完全顯露了出來。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第三種人’杜衡輩,標榜超然,實為群丑,不即本相畢露,知恥者皆羞稱之,無待這里多說了;就令自覺不懷他意,屹然中立如張岱者,其實也還是偏倚的?!?/p>
【示例】你終于本相畢露了。
【第18句】:天機不可泄露[tiān jī bù kě xiè lù]
【解釋】舊時迷信認為世事都由上天安排,而事先卻不能泄露。也指涉及機密的事,不到時候不能預先透露。同“天機不可泄漏”。
【出處】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七回:“那時老先生尚不曾高發,天機不可泄露,所以晚生就預先回避了?!?/p>
【示例】此乃天機不可泄露,你就聽天由命吧
【第19句】:丑態畢露[chǒu tài bì lù]
【解釋】畢:完全。丑惡的形態徹底暴露。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二十一回:“賈璉亦丑態畢露。”
【示例】若行步蹣跚,丑態畢露,雖小亦奚以為。 ——清·錢泳《履園從話·裹足》
【第20句】:餐霞吸露[cān xiá xī lù]
【解釋】餐食日霞,吸飲沆瀣。指超塵脫俗的仙家生活。
【出處】明·單本《蕉帕記·幻形》:“翦雪披霜號九尾,餐霞吸露歷千秋?!?/p>
【示例】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16回:“先生以呼息導引為第一,餐霞吸露次之?!?/p>
【第21句】:櫛霜沐露[zhì shuāng mù lù]
【解釋】迎著霜,頂著露。形容奔波勞苦。
【出處】清·李漁《憐香伴·僦居》:“櫛霜沐露多勞頓,喜借得一帆風順?!?/p>
【第22句】:金風玉露[jīn fēng yù lù]
【解釋】泛指秋天的景物。
【出處】唐·李商隱《辛未七夕》詩:“由來碧落銀河畔,可要金風玉露時?!?/p>
【示例】清漏頻移,微云欲濕,正是金風玉露。 ——清·納蘭性德《齊天樂·塞外七夕》詞
【第23句】:人生朝露[rén shēng zhāo lù]
【解釋】形容人生短暫。
【示例】他年方三十,正是旭日東升的時候,前途無量,但卻驟然去世,使人不由得有人生朝露之感。
【第24句】:秘而不露[mì ér bù lù]
【解釋】嚴守秘密,不肯吐露。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董昭傳》:“秘而不露,使權得志,非計之上?!?/p>
【第25句】:鋒铓畢露[fēng máng bì lù]
【解釋】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同“鋒芒畢露”。
【第26句】:餐葩飲露[cān pā yǐn lù]
【解釋】吞食百花,吸飲露水。形容超塵脫俗的神仙生活。
【出處】漢·劉向《列仙傳·赤將子輿》:“子輿拔俗,餐葩飲露?!?/p>
【第27句】:圭角不露[guī jiǎo bù lù]
【解釋】圭角:圭之鋒芒有棱角。指深沉不露鋒芒。
【出處】《禮記·儒行》“毀方而瓦合”漢鄭玄注:“去己之大圭角,下與眾小人合也?!笨追f達疏:“圭角謂圭之鋒芒有楞角。言儒者身恒方正,若物有圭角;不欲異眾過甚,去其大圭角,言猶有小圭角也。”
【示例】只是元氣渾然,圭角不露,便是持身涉世一安樂窩也。 ——明·洪應明《菜根譚·應酬》
【第28句】:春風雨露[chūn fēng yǔ lù]
【解釋】像春天的風和雨滴露水那樣滋潤著萬物的生長。舊常用以比喻恩澤。
【出處】宋·王清惠《滿江紅·題驛壁》:“曾記得,春風雨露,玉樓金闕。”
【第29句】:吸風飲露[xī fēnɡ yǐn lù]
【解釋】道家及詩文中常用以指神仙的絕食五谷。
【出處】戰國·宋·莊周《莊子·逍遙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不食五谷,吸風飲露?!?/p>
【示例】好像他們的一群倒是吸風飲露,帶了自己的家私來給社會服務的志士。 ——魯迅《<偽自由書>后記》
【第30句】:危若朝露[wēi ruò zhāo lù]
【解釋】危險得像清早的露水一樣容易消失。比喻面臨死亡。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欲延年益壽乎!”
【示例】今李氏危若朝露,汝諸王不舍生取義。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則天后垂拱四年》
【第31句】:鋒芒畢露[fēng máng bì lù]
【解釋】畢露:完全顯露。銳氣和才華全都顯露出來。多指人好表現自己。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袁紹傳》:“瓚示梟夷,故使鋒芒挫縮,厥圖不果。”
【示例】寫得不錯,比她那些鋒芒畢露的詩好得多了。 ——夏衍《秋瑾傳》第二幕
【第32句】:原形畢露[yuán xíng bì lù]
【解釋】原形:原來的形狀;畢:完全。本來面目完全暴露。指偽裝被徹底揭開。
【出處】清·錢泳《履園叢話·十六·朱方旦》:“詎意被其一火,原形已露,骨肉僅存,死期將至?!?/p>
【示例】白紙黑字,雖說印的是魑魅魍魎的話,也未始不可發生另外一種作用:原形畢露,看它往哪里逃遁呵?。ê纹浞肌独硇耘c歷史》)
【第33句】:丑態盡露[chǒu tài jìn lù]
【解釋】丑惡的形態徹底暴露出來。
【出處】明·唐順之《荊州文集·答茅鹿門知縣》:“而影響剿說,蓋頭竊尾,如貧人借富人之衣,莊農作大賈之飾,極力裝作做,丑態盡露?!?/p>
【第34句】:披霜帶露[pī shuāng dài lù]
【解釋】身披寒霜,頭頂寒露。形容星夜兼程趕路
【出處】清·李百川《綠野仙蹤》第25回:“披霜帶露許多日子,方到了成安縣?!?/p>
【第35句】:半吐半露[bàn tǔ bàn lù]
【解釋】形容說話含糊不清,不直截了當。
【出處】《紅樓夢》第五十回:“因賈母尚未說明,自已也不好擬定,遂半吐半露告訴賈母道:'可惜了這孩子沒福!前年他父親就沒了?!?/p>
【第36句】:餐風吸露[cān fēng xī lù]
【解釋】吃的是風,喝的是露水。形容超脫塵世的生活。
【出處】明·張景《飛丸記·意傳飛稿》:“武陵津傍,藐姑山上,餐風吸露乘云,那許塵眸相望?!?/p>
【第37句】:服氣吞露[fú qì tūn lù]
【解釋】服氣:導引之術,即氣功。指修煉道術。
【出處】明·無名氏《洞玄升仙》頭折:“若論道姑修養,服氣吞露,搬離運坎,施仁布義,必有成仙之日也?!?/p>
【第38句】:真相畢露[zhēn xiāng bì lù]
【解釋】真面目完全顯露出來。
【出處】朱自清《經典常談·尚書第三》:“兩書辨析詳明,證據確鑿,教偽孔體無完膚,真相畢露?!?/p>
【示例】原先他還想狡辯,但后來真相畢露,才使他啞口無言。
【第39句】:危如朝露[wēi rú zhāo lù]
【解釋】危險得象清早的露水,太陽一出就會消失。比喻處境極危險。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君之危若朝露,尚將延年益壽乎?!?/p>
【示例】景炎新造,危如朝露,猶以臺諫,非論宿素。 ——清·黃宗羲《文淵閣大學士吏兵二部尚書謚文靖朱公墓志銘》
【第40句】:餐風宿露[cān fēng sù lù]
【解釋】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艱苦。
【出處】元·楊暹《西游記》第五本第二十出:“師父力多般,餐風宿露忙投竄,宵衣旰食無攛斷,受驅馳百萬端。”
【示例】兒在程途,又怕餐風宿露,求神問卜,把歸期暗數。 ——明·高明《琵琶記·寺中遺像》
“露”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仙露明珠[xiān lù míng zhū]
【解釋】比喻人風神秀異。也形容書法秀逸圓潤。
【出處】唐太宗《三藏圣教序》:“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
【第2句】:不露鋒铓[bù lù fēng huì]
【解釋】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處】宋·沈括《夢溪筆談·補筆談》:“(寇準)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器,不露鋒芒?!?/p>
【第3句】:不露斤斧[bù lù jīn fǔ]
【解釋】斤:斧頭??床灰姷陡庸さ暮圹E。形容精巧自然。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余杭大錢山從襲禪師》:“巧匠施工,不露斤斧?!?/p>
【第4句】:顯露頭角[xiǎn lù tóu jiǎo]
【解釋】露:顯露。頭上的角已明顯地突出來了。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p>
【第5句】:霜露之感[shuāng lù zhī gǎn]
【解釋】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p>
【示例】所以稱其顯親之心,慰其霜露之感。 ——宋·曾鞏《中大夫尚書左丞蒲宗孟父師道贈太子少師制》
【第6句】:多露之嫌[duō lù zhī xián]
【解釋】露:露水;嫌:厭惡。想早晚行走,又怕露水沾濕衣裳。后用以指男女私會。也比喻行為不檢點,受人指責。
【出處】唐·呂溫《同舍弟恭歲暮寄晉州季六協律三十韻》:“早行多露悔,強進觸藩羸?!?/p>
【第7句】:大露頭角[dà lù tóu jiǎo]
【解釋】頭角:指人的氣概與才華;露頭角:比喻人顯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顯露了一回才能。
【示例】你這次可算大露頭角,風光了一回。
【第8句】:飲露餐風[yǐn lù cān fēng]
【解釋】喝的是露水,吃的是風。形容超凡脫俗的生活。亦作“飲風餐露”。
【出處】明·無名氏《破風詩》第三折:“雖然形狀不尋常,飲露餐風易隱藏?!?/p>
【第9句】:袒胸露背[tǎn xiōng lù bèi]
【解釋】敞開上衣,露出胳膊。
【示例】湛越加咆哮,迫令宮女褫李氏衣,使她袒胸露背,然后取鞭自撻。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七十一回
【第10句】:敞胸露懷[chǎng xiōng lù huái]
【解釋】敞開衣服,露出胸部。亦形容作風粗野,沒有禮貌。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被搜檢的那些士子也有解開衣裳敞胸露懷的,也有被那班下役伸手到滿身上混掏的?!?/p>
【示例】在他對面這個人是個黃白凈子,有二十幾根兒胡子,穿綢裹緞,敞胸露懷,歪戴帽子,斜瞪眼睛,后邊跟著一幫打手,一個個擰眉瞪眼,咋咋?;5?。 ——單田芳《童林傳》第二二三回
【第11句】:發奸露覆[fā jiān lù fù]
【解釋】揭發隱秘的壞人壞事。形容治理政事精明。
【出處】康有為《<新學偽經考>序》:“竊怪二千年來,通人大儒,肩背相望,而咸為瞀惑,無一人焉發奸露覆,雪先圣之沉冤?!?/p>
【第12句】:傾心露膽[qīng xīn lù dǎn]
【解釋】傾心:竭盡忠誠。形容待人竭盡誠心。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2回:“次日又排筵宴,各各傾心露膽,講說平生之懷。”
【第13句】:月露之體[yuè lù zhī tǐ]
【解釋】喻指辭藻華美而內容空乏的詩文。
【出處】語本《隋書·李諤傳》:“江左齊梁,其弊彌甚……競一韻之奇,爭一字之巧,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
【示例】世所盛行宋元詞曲,咸以昉于唐末,然實陳隋始之,蓋齊梁月露之體,矜華角麗,固已兆端。 ——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莊岳委談下》
【第14句】:嶄露頭角[zhǎn lù tóu jiǎo]
【解釋】嶄:突出;露:顯露。頭上的角已明顯地突出來了。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p>
【示例】此番吳氏北返,獨倡保定會議,無非欲嶄露頭角,力與段派抗衡。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一五回
【第15句】:不露鋒芒[bù lù fēng máng]
【解釋】鋒芒:比喻銳氣或才干。不顯露出銳氣或才干。多指有意地將自己的才能、抱負等加以掩飾。
【出處】宋·呂祖謙《呂東萊文集·雜說》第20卷:“語有力而不露鋒芒者,善言也?!?/p>
【示例】寇忠愍拜相白麻,楊大年之詞,其間四句曰:'能斷大事,不拘小節;有干將之器不露鋒芒,懷照物之明而能包納。 ——宋·沈括《夢溪續筆談》
【第16句】:滴露研朱[dī lù yán zhū]
【解釋】滴水研磨朱砂。指用朱筆評校書籍。
【出處】明·葉憲祖《鸞鎞記·品詩》:“滴露研朱非草草,從容鑒定庶無尤?!?/p>
【示例】丫鬟將文字呈上小姐,傳達太老爺分付之語。小妹滴露研朱,從頭批點,須臾而畢。 ——《醒世恒言·蘇小妹三難新郎》
【第17句】:捉襟露肘[zhuō jīn lù zhǒu]
【解釋】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于應付。
【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制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
【示例】平時所過的早就是捉襟露肘的生活,更那有什么余錢來做歸國的路費呢? ——郭沫若《學生時代·創造十年》
【第18句】:煙霏露結[yān fēi lù jié]
【解釋】煙霧迷蒙集結的樣子。
【出處】《晉書·王羲之傳》:“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霏露結,狀若燦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
【第19句】:霜露之病[shuāng lù zhī bìng]
【解釋】因感受風寒而引起的病。
【出處】《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逎上書歸侯,乞骸骨,是章朕之不德也?!?/p>
【第20句】:掣襟露肘[chè jīn lù zhǒu]
【解釋】掣:牽接。接一下衣襟胳膊肘兒就露出來。形容衣服破爛,生活貧困。
【出處】《明史·劉應節傳》:“邊長兵寡,掣襟露肘?!?/p>
【示例】宗昭原是寒素之家,中了舉,百務齊作的時候,去了這四十兩銀,弄得手里掣襟露肘。 ——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
【第21句】:袒胸露臂[tǎn xiōng lù bì]
【解釋】袒:裸露。敞開上衣,露出胳膊,指沒有修養和禮貌。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遠遠望見一個長大漢子,草帽短衣,肩上背了行囊,袒胸露臂,忙忙的走來?!?/p>
【示例】我不喜歡袒胸露臂的樣子。
【第22句】:不露神色[bù lù shén sè]
【解釋】內心活動不在臉上流露,以防別人察覺。
【出處】老舍《老張的哲學》:“南飛生不露神色,只是兩手微顫,龍樹古坦然的和別的會員說閑話,像沒有看見選舉結果似的?!?/p>
【示例】他經常是不露神色地干事。
【第23句】:吐肝露膽[tǔ gān lù dǎn]
【解釋】比喻赤誠相待,說出心里話。
【出處】明·李贄《復京中友朋》:“我既真切向道,彼決無有厭惡之理……決無不吐肝露膽與我共證明之意?!?/p>
【第24句】:風餐露宿[fēng cān lù sù]
【解釋】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
【第25句】:月露風云[yuè lù fēng yún]
【解釋】比喻無用的文字。
【出處】《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p>
【第26句】:出頭露臉[chū tóu lù liǎn]
【解釋】露:顯露。具體顯示出來,指在公開場合出現。
【出處】明·伏雌教主《醋葫蘆》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頭露臉,送與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驚吃嚇?!?/p>
【第27句】:顯山露水[xiǎn shān lù shuǐ]
【解釋】比喻出名,顯露才能。
【出處】《南方周末》19【第91句】:【第9句】:27:“他在其中雖然不怎么顯山露水,卻也不是庸碌之徒。”
【示例】他的才能已經開始顯山露水了。
【第28句】:捉衿露肘[zhuō jīn lù zhǒu]
【解釋】指整一整衣襟就露出肘子。形容衣衫襤褸。引申為顧此失彼,處境困難。
【出處】明·焦竑《焦氏筆乘·募疏》:“伏以捉衿露肘,誰憐子夏之貧。”
【第29句】:白骨露野[bái gǔ lù yě]
【解釋】露:暴露。死人的白骨暴露在野外。形容戰爭或災難所贊成的悲劇景象。
【出處】三國·魏·曹操《蒿里行》詩:“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p>
【第30句】:靜不露機[jìng bù lù jī]
【解釋】靜:平靜,安靜;露:泄露;機:機密。指在心里暗暗謀劃計策,外表不露任何聲色。
【出處】《三十六計·假癡不癲》:“寧偽作不知不為,不偽作假知妄為,靜不露機,云雷屯也。”
【第31句】:囊錐露穎[náng zhuī lù yǐng]
【解釋】比喻顯露才華。
【出處】《舊唐書·高駢傳》:“始則囊錐露穎,稍有知音;尋則天驥呈才,急于試效。”
【第32句】:春露秋霜[chūn lù qiū shuāng]
【解釋】比喻恩澤與威嚴。也用在懷念先人。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詔策》:“眚災肆赦,則文有春露之滋;明罰敕法,則辭有秋霜之烈。”
【示例】他本是曲園太史的女公子,凡屬詩詞歌賦,無不家學淵源,因此春露秋霜,益增感慨。 ——《晚清文學叢鈔·冷眼觀》第二十八回
【第33句】:暴衣露冠[pù yī lù guàn]
【解釋】日曬衣裳,露濕冠冕。形容奔波勞碌。暴,曬。
【出處】《漢書·燕刺王劉旦傳》:“今宗室子孫,曾無暴衣露冠之勞,裂地而王之,分財而賜之,父死子繼,兄終弟及?!?/p>
【示例】足下甚苦,暴衣露冠,將兵助楚討不義,足不何不自喜也?臣原以事見,而曰'吾方以天下為事,未暇見儒人也’。 ——《史記·酈生陸賈列傳》
【第34句】:不露圭角[bù lù guī jiǎo]
【解釋】圭角:圭玉的棱角。比喻才干不外露。
【出處】宋·歐陽修《張子野墓志銘》:“遇人渾渾,不見圭角。”
【示例】如彥高《人月圓》,半是古人句,其思致含蓄甚遠,不露圭角,不猶勝于宇文自作者哉? ——元·劉祁《歸潛志》
【第35句】:不露辭色[bù lù cí sè]
【解釋】辭色:言辭神色。不讓心里的打算從話音和臉色上流露出來。形容說話沉著老練。
【出處】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林甫城府深密,人莫窺其際,好以甘言啖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p>
【第36句】:揚己露才[yáng jǐ lù cái]
【解釋】露:顯露;揚:表現。顯露自己的才能。也比喻炫耀才能,表現自己。
【出處】漢·班固《離騷序》:“今若屈原,露才揚己,競乎危國群小之間,以離讒賊。”
【示例】徇飾非于明世,強媒蘗于禮經,雖欲揚己露才,不覺言之傷理。 ——《隋書·劉子翊傳》
【第37句】:出頭露面[chū tóu lù miàn]
【解釋】指在公開場合出現。也指出風頭。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四回:“眾僧們聽說認親,就把他圈子陣圍將上來,一個個出頭露面,咳嗽打響,巴不得要認出去?!?/p>
【示例】甥女雖然年幼,也覺不好出頭露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三回
【第38句】:初露鋒芒[chū lù fēng máng]
【解釋】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出處】《人民日報》19【第84句】:【第2句】:25:“舒同的墨海生涯從他十四歲在鄉間初露鋒芒時算起,已有六十五個年頭了。”
【示例】他在這次活動中只不過是初露鋒芒而已。
【第39句】:初露頭角[chū lù tóu jiǎo]
【解釋】比喻剛剛顯示出能力或才干。
【出處】周得京《花城洛陽賞牡丹》:“相傳洛陽牡丹在隋前還是默默無聞的,到唐朝初露頭角?!?/p>
【示例】我們這支球隊初露頭角就打敗了國家一級球隊。
【第40句】:沐露沾霜[mù lù zhān shuāng]
【解釋】形容飽經霜露辛苦。
【出處】唐·王勃《為人與蜀城父老書》:“因公入務,懷書將相之門;沐露沾霜,擁箒公侯之門?!?/p>
【第41句】:咬人狗兒不露齒[yǎo rén gǒu ér bù lòu chǐ]
【解釋】比喻真正厲害的人在外表是不顯露出來的。
【出處】元·張國賓《羅李郎》第三折:“那廝正是咬人狗兒不露齒?!?/p>
【第42句】:煙菲露結[yān fēi lù jié]
【解釋】菲:飄揚。煙霧飄飛露水凝集的樣子。比喻書法
【出處】《晉書·王羲之傳論》:“觀其點曳之工,裁成之妙,煙菲露結,狀若斷而還連,鳳翥龍蟠,勢如斜而反直?!?/p>
【第43句】:滴露研珠[dī lù yán zhū]
【解釋】指滴水磨墨。
【出處】唐·高駢《步虛詞》;“洞門深鎖碧窗寒,滴露研珠寫《周易》。”
【第44句】:暴露無遺[bào lù wú yí]
【解釋】暴露:顯露,顯現;遺:遺漏。全都暴露出來。
【出處】杜鵬程《保衛延安》第二章:“只要在這里發現敵人主力,那敵人一切詭計就暴露無遺?!?/p>
【示例】蔣介石政府的賣國外交政策暴露無遺。
【第45句】:霜露之辰[shuāng lù zhī chén]
【解釋】指父母先人的生日。
【第46句】:朝露溘至[zhāo lù kè zhì]
【解釋】形容人生短促好似朝露那樣。
【示例】人生如朝露溘至,應該把握時機,貢獻社會。
【第47句】:赤身露體[chì shēn lù tǐ]
【解釋】指光著身子,衣不蔽體。也指赤祼全身,不穿衣服。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四回:“吳班引兵到關前搦戰,耀武揚威,辱罵不絕,多有解衣卸甲,赤身裸體,或睡或坐。”
【示例】赤身露體,走到人前,成何體面?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八回
【第48句】:草行露宿[cǎo xíng lù sù]
【解釋】走在野草里,睡在露天下。形容走遠路的人艱苦和匆忙的情形。
【出處】《晉書·謝玄傳》:“聞內生鶴唳,皆以為王師已至,草行露宿,重以饑凍,死者十七八。”
【示例】不得已,變姓名,詭蹤跡,草行露宿,日與北騎相出沒于長淮間。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第49句】:雨露之恩[yǔ lù zhī ēn]
【解釋】滋生萬物的雨露的恩情。比喻恩澤、恩情。
【出處】唐·劉禹錫《蘇州謝上表》:“江海遠地,孤危小臣。雖雨露之恩,幽遐必被;而犬馬之戀,親近為榮。”明·程登吉《幼學瓊林·天文》:“望切者,若云霓之望;思深者,如雨露之恩。”
【示例】圣德之君,澤及枯骨,何況我等人民,不沾雨露之恩。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二十三回
【第50句】:披露腹心[pī lù fù xīn]
【解釋】披露:顯露,展示;腹心:真誠的心意。形容以真心示人。
【出處】《三國志·蜀志·法正傳》:“惟前后披露腹心,自從始初以至于終,實不藏情。”
【第51句】:霜露之悲[shuāng lù zhī bēi]
【解釋】對父母先祖的悲思。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終制》:“若報罔極之德,霜露之悲,有時齋供?!?/p>
【示例】她經常流露霜露之悲。
【第52句】:沐露梳風[mù lù shū fēng]
【解釋】指受風露輕拂、浸潤。
【出處】宋·王十朋《郡圃無海棠買數根植之》詩:“半含欲吐不勝情,沐露梳風睡明月?!?/p>
【第53句】:拋頭露臉[pāo tóu lù liǎn]
【解釋】指婦女在公開場合出面。泛指人們在公開場合出現
【出處】清·石玉昆《小五義》第56回:“小婦人不顧拋頭露臉,恩求過往仁人君子、大眾爺臺,以助資斧?!?/p>
【第54句】:顯露端倪[xiǎn lù duān ní]
【解釋】端倪:線索,頭緒。已經看到了事情的頭緒或線索。
【示例】那些坐享其成等待觀望的人,在一次顯露端倪的時候,跳出來摘桃子,晚了! ——畢淑敏《原始股》八
【第55句】:財不露白[cái bù lù bái]
【解釋】露:顯露;白:銀子的代稱。舊指有錢財不能泄露給別人看?,F指隨身攜帶的錢財不在人前顯露。
【出處】明·海瑞《驛傳議·無策》:“使客謂有此官銀也,廩糧夫馬,百計折乾。俗謂財不露白,今露白矣,孰能保群盜仗戈奪之?”
【示例】俗話說,財不露白。 ——清·李綠園《歧路燈》第72回
【第56句】:不露聲色[bù lù shēng sè]
【解釋】聲:說話的聲音;色:臉上的表情。心里的打算不在說話和臉色上顯露出來。
【出處】《資治通鑒·唐玄宗開元二十四年》:“好以甘言啗人,而陰中傷之,不露辭色。”
【示例】你看它,埋沒地下,不露聲色,生命的每一秒種都在為完成自己的使命而苦斗。 ——曹石《根的情操》
【第57句】:藏頭露尾[cáng tóu lù wěi]
【解釋】藏起了頭,露出了尾。形容說話躲躲閃閃,不把真實情況全部講出來。
【出處】元·張可久《點絳唇·翻歸去來辭》套曲:“早休官棄職,遠紅塵是非,省藏頭露尾。”
【示例】況一掛上人家的假招牌,便有許多面子來拘束你,使你不得不藏頭露尾;尋歡作樂,如何能稱心適意!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回
【第58句】:十指露縫[shí zhǐ lù fèng]
【解釋】北方口語,意思是毛病露出來,掩蓋不住了。
【示例】他這一來,大伙心里有仰仗,壞蛋都十指露縫了。 ——周立波《暴風驟雨》第二部四
【第59句】:霜露之疾[shuāng lù zhī jí]
【解釋】指因風寒而引起的疾病,指感冒。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公孫弘傳》:“君不幸罹霜露之病,何恙不已?”
【示例】人偶爾都會有霜露之疾的。
【第60句】:脫帽露頂[tuō mào lù dǐng]
【解釋】古代指不受禮儀的約束。
【出處】唐·杜甫《飲中八仙歌》:“張旭三杯草圣傳,脫帽露頂王公前。”
【示例】酒過三巡之后,未免脫帽露頂,舒手豁拳,呼么喝六,壺到杯干。 ——清·石玉昆《三俠五義》第四十三回
【第61句】:拋頭露面[pāo tóu lù miàn]
【解釋】拋:暴露。露出頭和面孔。原指婦女出現在大庭廣眾之中?,F指公開露面。
【出處】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回:“倘久后此城一破,使我妻女擒往朝歌,露面拋頭,尸骸殘暴,惹天下諸侯笑我為無謀之輩;不若先殺其妻婦,然后自刎,庶幾不失丈夫之所為?!?/p>
【示例】卻到這里來拋頭露面,好不識羞! ——葉圣陶《春光不是她的了》
【第62句】:真人不露相[zhēn rén bù lòu xiàng]
【解釋】指得道的人不以形相現于人前。借喻不在人前露臉或暴露身分。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九十九回:“悟空,這里人家,識得我們道成事完了。自古道,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譃榫醚?,失了大事?!?/p>
【示例】俗語說的:'真人不露相。’我且用話探他一探。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四十四回
【第63句】:披露肝膽[pī lù gān dǎn]
【解釋】指竭誠相告或竭盡忠誠。
【出處】唐·陳子昂《安宗子科》:“披露肝膽,不知忌諱,實戰實惶?!?/p>
【示例】臣生長草野,不曉禁忌,披露肝膽,書不擇言。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郎顗傳》
【第64句】:含著骨頭露著肉[hán zhe gǔ tóu lù zhe ròu]
【解釋】比喻說話半吞半吐,不把意思完全說出來。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八回:“你要我收下這個東西,須先和我說明白了。要是這么'含著骨頭露著肉’的,我倒不收?!?/p>
【第65句】:風飧露宿[fēng sūn lù sù]
【解釋】飧:晚餐;露:露水,露天;宿:住宿,過夜。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陸游《壯士吟》:“風飧露宿寧非苦,且試平時鐵石心?!?/p>
【第66句】:霜露之思[shuāng lù zhī sī]
【解釋】指對父母或祖先的懷念。
【出處】《禮記·祭義》:“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愴之心,非其寒之謂也。”
【示例】霜露之思既極,宜沾雨露之恩。 ——明·高則誠《琵琶記·一門旌獎》
【第67句】:出乖露丑[chū guāi lù chǒu]
【解釋】乖:荒謬的;丑:可恥的。指在人前出丑。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下:“已恁地出乖弄丑,潑水再難收?!?/p>
【示例】象我婁家表叔結交了多少人,一個個出乖露丑,若聽見這樣話,豈不羞死!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第68句】:不露形色[bù lù xíng sè]
【解釋】不讓思想活動從行動和表情上流露出來。
【出處】劉德桂《宣統皇帝》第一章二:“阿瑪一向城府深藏,不露形色,怎么犯了這么大的錯誤?!?/p>
【示例】他頓感不安,口中卻漫應著'是啊,是啊’,一點不露形色。 ——朱蘇進 子川《江山風雨情》第一章五
【第69句】:暴衣露蓋[pù yī lù gài]
【解釋】日曬衣裳,露濕車蓋。形容奔波勞碌。暴,曬。
【出處】《史記·蕭相國世家》:“鮑生謂丞相曰:'王暴衣露蓋,數使使勞苦君者,有疑君心也。’”
【示例】陛下暴衣露蓋,櫛風沐雨,曾不顧惜此。 ——明·楊慎《丁丑封事》
【第70句】:張眼露睛[zhāng yǎn lù jīng]
【解釋】指瞪著眼睛說瞎話。
【出處】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第八回:“這晁大哥可是聽著人張眼露睛的沒要緊!”
【第71句】:甘露法雨[gān lù fǎ yǔ]
【解釋】佛教稱如來的教法如降甘露雨水。
【出處】《妙法蓮花經·普門品》:“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諍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p>
【示例】我今身有凋牛良田,除去株杌,唯稀如來甘露法雨。 ——《涅槃經》二
【第72句】:泄露天機[xiè lòu tiān jī]
【解釋】天機:舊指神秘不可知的天意,借指很秘密的事。比喻泄露秘密。
【出處】宋·陸游《醉中草書因戲作此》詩:“稚子問翁新語處,欲言直恐泄天機?!?/p>
【示例】君此去切不可泄露天機,恐遭大禍。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李公子救蛇獲稱心》
【第73句】:嶄露鋒芒[zhǎn lù fēng máng]
【解釋】鋒芒:刀、劍等兵器的尖端或刃口,引申為人的棱角和銳氣。比喻剛開始顯示出力量或才能。
【示例】他在這次比賽中嶄露鋒芒,奪得第一名。
【第74句】:餐風露宿[cān fēng lù sù]
【解釋】風里吃飯,露天睡覺。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宋·蘇軾《將至筠先寄遲適遠三猶子》詩:“露宿風餐六百里,明朝飲馬南江水?!?/p>
【示例】他離開家后,餐風露宿地趕路,十分辛苦。
【第75句】:積露為波[jī lù wéi bō]
【解釋】比喻積少成多。
【出處】明·袁宏道《題龍堂僧募冊》詩:“衲子欲言面羞澀,試介烏紗作檀越,積露為波江可得,東鄰北里賢相識?!?/p>
【第76句】:嶄露頭腳[zhǎn lù tóu jiǎo]
【解釋】指初顯露優異的才能。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雖少年,已自成人,能取進士第,嶄然見頭角焉?!?/p>
【第77句】:吐露心腹[tǔ lù xīn fù]
【解釋】指說出心里的話。
【出處】明·馮夢龍《喻世明言》卷十七:“司戶初時遜謝不敢,被司理言之再三,說到相知的分際,司戶隱瞞不得,只得吐露心腹?!?/p>
【示例】慕君之才,本欲與君吐露心腹,幸勿相逼。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三十二
【第78句】:披肝露膽[pī gān lù dǎn]
【解釋】指竭誠相告或竭盡忠誠。同“披露肝膽”。
【出處】《晉書·杜弢傳》:“吾得披肝露膽,沒身何恨!”
【示例】王粲的《登樓賦》,其情調遠規靈均,近同平子,雖未盡宛曲之趣,實是披肝露膽之作。 ——鄭振鐸《插圖本中國文學史》第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