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賞”的成語大全(79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賞罰分審、論功行賞、犒賞三軍等含“賞”的成語79個,其中“賞”開頭的32個,“賞”結尾的29個,“賞”在中間的18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賞”開頭的成語
【第1句】:賞罰分審[shǎng fá fēn shěn]
【解釋】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出處】《隸釋·漢成陽令唐扶頌》:“賞罰分審,白黑著明。”
【第2句】:賞賢使能[shàng xián shǐ néng]
【解釋】尊崇并重用賢能之士。賞,通“尚”。
【出處】《荀子·王霸》:“致忠心以愛之,賞賢使能以次之。”楊倞注:“賞當為尚。”
【第3句】:賞不逾日[shǎng bù yú rì]
【解釋】指及時行賞。同“賞不逾時”。
【出處】《晉書·慕容垂載記》:“亂法者軍有常刑,奉命者賞不逾日。”又《祖逖傳》:“其有微功,賞不逾日。”
【第4句】:賞一勸眾[shǎng yī quàn zhòng]
【解釋】獎勵一個人的先進事跡而鼓勵好多人。
【出處】周·呂尚《陰謀》:“殺一以懲萬,賞一而勸眾,此明君之威福也。”
【第5句】:賞罰不當[shǎng fá bù dàng]
【解釋】獎賞或懲罰與功過不相當。
【出處】漢·賈誼《新書·過秦中》:“繁刑嚴誅,吏治刻深,賞罰不當,賦斂無度。”
【示例】唐·趙蕤《反經·臣行》:“使主賞罰不當,號令不行,如此者,奸臣也。”
【第6句】:賞奇析疑[shǎng qí xī yí]
【解釋】欣賞奇文而析其疑義。
【出處】晉·陶潛《移居》詩之一:“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示例】海內賢達,不非吾說,相與激清揚濁,賞奇析疑,其事頗樂。 ——柳亞子《<胡寄塵詩>序》
【第7句】:賞不當功[shǎng bù dāng gōng]
【解釋】指賞賜與功勞不相稱。
【出處】《荀子·正論》:“德不稱位,能不稱官,賞不當功,刑不當罪,不祥莫大焉。”
【示例】致朝廷之上,用者不賢,賢者不用;賞不當功,罰不當罪。 ——《明史·趙錦傳》
【第8句】:賞一勸百[shǎng yī quàn bǎi]
【解釋】獎勵一個人的先進事跡而鼓勵好多人。
【出處】《文中子·立命》:“賞一以勸百,罰一以懲眾。”
【第9句】:賞立誅必[shǎng lì zhū bì]
【解釋】指該賞的立即賞,該罰的一定罰。
【出處】清·侯方域《豫省試策五》:“衛嗣君曰:'賞立誅必,雖失十左傷氏無傷也;誅不必,雖得十左氏無益也。’”
【第10句】:賞信罰必[shǎng xìn fá bì]
【解釋】指該賞一定賞,該罰一定罰。
【出處】《六韜·賞罰》:“太公曰:'凡用賞者貴信,用罰者貴必,賞信罰必,于耳目之所見聞,則所不見聞者莫不陰化矣。”
【第11句】:賞罰嚴明[shǎng fá yán míng]
【解釋】指該賞的賞,該罰的罰,處理清楚明白。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實貢》:“賞罰嚴明,治之材也。”
【示例】可見做上憲的人,又要賞罰嚴明,又要記性好,夫然后叫人心服。《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
【第12句】:賞罰信明[shǎng fá xìn míng]
【解釋】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出處】《漢書·王嘉傳》:“孝宣皇帝賞罰信明,施與有節,記人之功,忽于小過,以致治平。”
【第13句】:賞高罰下[shǎng gāo fá xià]
【解釋】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同“賞功罰罪”。
【出處】《商君書·禁使》:“夫賞高罰下,而上無必知,其道也與無道同也。”高亨注:“臣民有功為高,有罪為下,所以等于說賞功罰罪。”
【第14句】:賞信罰明[shǎng xìn fá míng]
【解釋】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同“賞罰分明”。
【出處】《新唐書·李光弼傳贊》:“遭祿山變,拔任兵柄,其策敵制勝不世出,賞信罰明,士卒爭奮,毅然有古良將風。”
【第15句】:賞善罰淫[shǎng shàn fá yín]
【解釋】賞:獎賞;善:善良的;罰:處罰;淫:邪惡。獎賞好人,懲罰壞人。也形容做善事有好報,做壞事有惡報。
【出處】《國語·周語中》:“單子知陳必亡,天道賞善而罰淫。”
【第16句】:賞善罰否[shǎng shàn fá fǒu]
【解釋】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同“賞善罰惡”。
【出處】《隸釋·漢平都相蔣君碑》:“賞善罰否,寬猛協中。”
【第17句】:賞不逾時[shǎng bù yú shí]
【解釋】指及時行賞。
【出處】《司馬法·天子之義》:“賞不逾時,欲民速得為善之利也。罰不遷列,欲民速睹為不善之害也。”
【第18句】:賞信必罰[shǎng xìn bì fá]
【解釋】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第19句】:賞罰不明[shǎng fá bù míng]
【解釋】賞罰不清楚不明白。該獎賞的不獎賞,該懲罰的不懲罰。
【出處】《漢書·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不明,見惡輒取,時時越法縱舍,不足大者。”
【示例】可見做上憲的人,又要賞罰不明,又要記性好,夫然后叫人心服。 ——《官場現形記》第四五回
【第20句】:賞功罰罪[shǎng gōng fá zuì]
【解釋】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
【出處】宋·司馬光《上體要疏》:“是故王者之職,在于量材任人,賞功罰罪而已。”
【示例】雪恥酬恩中始快,賞功罰罪政無偏。 ——《東周列國志》第四四回
【第21句】:賞善罰惡[shǎng shàn fá è]
【解釋】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出處】《詩·小雅·瞻彼洛矣序》:“《瞻彼洛矣》,刺幽王也。思古明王能爵命諸侯,賞善罰惡焉。”
【示例】我能在大眾面前,冠冕堂皇地閱看的,是《文昌帝君陰騭文圖說》和《玉歷鈔傳》,都畫著冥冥之中賞善罰惡的故事。 ——魯迅《朝花夕拾·〈二十四孝圖〉》
【第22句】:賞勞罰罪[shǎng láo fá zuì]
【解釋】獎賞有功的人,懲罰犯罪的人。同“賞功罰罪”。
【出處】《三國演義》第四四回:“吾人奉命討之,諸君幸皆努力向前。大軍到處,不得擾民。賞勞罰罪,并不徇縱。”
【第23句】:賞罰黜陟[shǎng fá chù zhì]
【解釋】黜陟:官吏的進退升降。指官吏的賞賜、懲罰和官職的升降。
【出處】《晉書·摯虞傳》:“賞罰黜陟,豈或有不得其所者乎?”
【第24句】:賞同罰異[shǎng tóng fá yì]
【解釋】指獎賞和自己的意見相同的,懲罰和自己的意見不同的。
【出處】《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賞暴罰賢,舉惡之至者也:是謂賞同罰異。”
【第25句】:賞罰無章[shǎng fá wú zhāng]
【解釋】獎賞和懲罰無章法可依。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七年》:“逐我者出,納我者死,賞罰無章,何以沮勸,君失其信,而國無刑,不亦難乎?”
【示例】《周書·尉遲迥傳》:“楊堅以凡庸之材,藉后父之勢,挾幼主而令天下,威福自己,賞罰無章,不臣之跡,暴于行路。”
【第26句】:賞賢罰暴[shǎng xián fá bào]
【解釋】猶賞善罰惡。指賞賜善人善事,懲罰惡人惡事。
【出處】《韓非子·八經》:“故賞賢罰暴,舉善之至者也。”
【第27句】:賞心樂事[shǎng xīn lè shì]
【解釋】賞心:心情歡暢。歡暢的心情,快樂的事情。
【出處】南朝宋·謝靈運《擬魏太子鄴中集詩八首序》:“天下良辰、美景、賞心、樂事,四者難并。”
【示例】你看這郊外人稠物穰,都是賞心樂事,真個好熱鬧也。 ——元·武漢臣《玉壺春》第一折
【第28句】:賞罰不信[shǎng fá bù xìn]
【解釋】賞賜與懲罰不按規定執行。
【出處】《韓非子·初見秦》:“號令不治,賞罰不信,地形不便,下不能盡其民力,彼固亡國之形也。”
【第29句】:賞罰分明[shǎng fá fēn míng]
【解釋】該賞的賞,該罰的罰。形容處理事情嚴格而公正。
【出處】漢·王符《潛夫論·實貢》:“賞罰嚴明,治之材也。”《漢書·張敞傳》:“敞為人敏疾,賞罰分明。”
【示例】可見做上憲的人,又要賞罰分明,又要記性好,夫然后叫人心服。 ——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四十五回
【第30句】:賞賜無度[shǎng cì wú dù]
【解釋】賞賜沒有限度。
【出處】《漢書·五行志》:“時賢以愛居大位,賞賜無度,驕嫚不敬,大失臣道,見戒不改。”
【示例】土頗饒珍產,武窮極奢靡,賞賜無度,或由一言賞至百萬。 ——《舊唐書·嚴武傳》
【第31句】:賞不遺賤[shǎng bù yí jiàn]
【解釋】獎賞時不要遺留地位低下的人。
【出處】《晏子春秋·內篇問上》:“誅不避貴,賞不遺賤,不淫于樂,不遁于哀,盡智導民而不伐焉。”
【示例】功者賞不遺賤,罪者刑不避親,雖寵愛之,終不虧法。 ——《北史·魏本紀》
【第32句】:賞心悅目[shǎng xīn yuè mù]
【解釋】悅目:看了舒服。指看到美好的景色而心情愉快。
【出處】明·無名氏《人中畫·風流配》一:“長篇短章,不為不多,然半屬套語,半屬陳言,求一言清新俊逸,賞心悅目者,迥然可得。”
【示例】兩人到山腳下一看,只見新葉嫩碧,土地金黃,野草開著些紅紅白白的小花,真是連看看也賞心悅目。 ——魯迅《故事新編·采薇》
“賞”結尾的成語
【第1句】:論功行賞[lùn gōng xíng shǎng]
【解釋】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于獎賞。
【出處】《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
【示例】這春彩,臣等斷不敢受。請留待他時論功行賞。 ——清·洪昇《長生殿·獻飯》
【第2句】:擊節嘆賞[jī jié tàn shǎng]
【解釋】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出處】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示例】人常咬得菜根,則百事可做。”故安國康侯聞之,擊節嘆賞。 ——宋·呂本中《東萊呂紫微師友雜志》 ——汪信民嘗
【第3句】:擊節稱賞[jī jié chēng shǎng]
【解釋】節:節拍;賞:贊賞。形容對詩文、音樂等的贊賞。
【出處】晉·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
【示例】宋白為時聞人,一見擊節稱賞。 ——宋·趙佶《宣和畫譜·龍魚·董羽》
【第4句】:自我欣賞[zì wǒ xīn shǎng]
【解釋】指自己欣賞自己。
【出處】王朔《無人喝彩》:“韓麗婷端著兩盤拌好的涼菜出來,放在餐桌上,自我欣賞著:'色香還是挺勾人食欲的吧?”
【示例】要學會自我欣賞自己。
【第5句】:計勛行賞[jì xūn xíng shǎng]
【解釋】按功勞的大小給于獎賞。同“計功行賞”。
【出處】《舊唐書·房玄齡傳》:“今計勛行賞,玄齡等有籌謀帷幄,定社稷之功,所以漢之蕭何,雖無汗馬,指蹤推轂,故得功居第一。”
【第6句】:橫恩濫賞[hèng ēn làn shǎng]
【解釋】不符合規定的賞賜。
【出處】宋·葉適《寶謨閣直學士劉公墓志銘》:“冗兵冗吏,所宜痛減;橫恩濫賞,不可輒啟。”
【第7句】:雅俗共賞[yǎ sú gòng shǎng]
【解釋】形容某些文藝作品既優美,又通俗,各種文化程度的人都能夠欣賞。
【出處】明·孫人儒《東郭記·綿駒》:“聞得有綿駒善歌,雅俗共賞。”
【示例】這些雖好,不合老太太的意;不如做些淺近的物兒,大家雅俗共賞才好。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十回
【第8句】:邀功請賞[yāo gōng qǐng shǎng]
【解釋】邀:希求。拿著功勞去請求獎賞。
【出處】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本無遠慮深謀,意在邀功求賞。”
【第9句】:冒功邀賞[mào gōng yāo shǎng]
【解釋】冒:假充;邀:求。假報功勞,求得獎賞。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五十七回:“王俊!你冒功邀賞,克減軍糧,本應斬首!今因是奉旨前來,饒你死罪,捆打四十,發回臨安,聽憑秦丞相處治。”
【示例】獨自民國成立以來,法律已處于無權,冒功邀賞者,實繁有徒。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十九回
【第10句】:論功封賞[lùn gōng fēng shǎng]
【解釋】論:按照。按功勞的大小給于獎賞。
【出處】《晉書·石季龍傳上》:“季龍入遼宮,論功封賞各有差。”
【示例】嗣是駕還燕京,論功封賞,加哈喇哈孫為太傅,答剌罕一作達爾罕。 ——蔡東藩《元史演義》第二十九回
【第11句】:計功受賞[jì gōng shòu shǎng]
【解釋】按功勞的大小給于獎賞。同“計功行賞”。受,授。
【出處】《淮南子·人間訓》:“是故忠臣事君也,計功而受賞,不為茍得;積力而受官,不貪爵祿。其所能者,受之勿辭也。”《后漢書·南匈奴傳》:“其南部斬首獲生,計功受賞如常科。”
【示例】長沙、成都,魯、衛之密,國之親親,與明公計功受賞,尚不自先。 ——《晉書·齊王冏傳》
【第12句】:請功受賞[qǐng gōng shòu shǎng]
【解釋】請示評定功績給予獎賞。
【出處】元·紀君祥《趙氏孤兒》第一折:“罷,罷,罷!將軍,你拿將程嬰去,請功受賞。”明·無名氏《女學士》第四折:“務要將這賊眾拿住了,請功受賞去也。”
【示例】貨物撇了不打緊,且收拾車子裝賊;把這賊首解上京師,請功受賞,方表我平生之志。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六十回
【第13句】:以譽為賞[yǐ yù wéi shǎng]
【解釋】根據人們的稱譽給以獎賞。
【出處】《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然則喜賞惡罰之人離公道而行私術矣。”尹知章注:“以毀譽為賞罰,則官自然失理。”
【示例】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則好賞惡罰之人,釋公行,行私術,比周以相為也。 ——《韓非子·有度》
【第14句】:奇文共賞[qí wén gòng shǎng]
【解釋】少見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賞。
【出處】晉·陶潛《移居》詩:“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示例】或時閉門對坐一室,奇文共賞,疑義與析。 ——明·唐順之《祭萬古齋文》
【第15句】:照功行賞[zhào gōng xíng shǎng]
【解釋】按照功勞大小給予不同獎賞。
【出處】明·郭勛《英烈傳》第二十八回:“卿等俱宜協力同心,輔成大事,所有富貴,我當照功行賞。”
【第16句】:計功行賞[jì gōng xíng shǎng]
【解釋】按功勞的大小給于獎賞。
【出處】《韓非子·八說》:“計功而行賞,程能而授事。”
【示例】收拾人馬,放炮安營,計功行賞。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七十八回
【第17句】:嘖嘖稱賞[zé zé chēng shǎng]
【解釋】嘖嘖:咂嘴贊嘆的聲音。
【出處】明·陶宗儀《輟耕錄·貞烈墓》:“一部卒妻郭氏有令姿,見之無不嘖嘖稱賞,李心慕焉。”
【示例】姚觀察等也大家嘖嘖稱賞,多說叫天兒是曲中神品,別人唱起來那里有他這樣雍容大雅、裂石穿云?(清·張春帆《九尾龜》第一百五十三回)
【第18句】:有目咸賞[yǒu mù xián shǎng]
【解釋】咸:都;賞:稱贊。誰看見了都稱贊。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二回:“這人負一時盛名,而《湘軍志》一書做的委實是好,有目共賞。”
【第19句】:孤芳自賞[gū fāng zì shǎng]
【解釋】孤芳:獨秀一時的香花。把自己比做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出處】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應念嶺表經年,孤芳自賞,肝膽皆冰雪。”
【示例】然而憶到這孤芳自賞,別有懷抱的句子,又不禁喜悅的笑了。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九》
【第20句】:邀功求賞[yāo gōng qiú shǎng]
【解釋】求取功勞和獎賞。
【出處】唐·韓愈《黃家賊事宜狀》:“本無運慮深謀,意在邀功求賞。”
【示例】州北鄉團練不邀功求賞,如此役也。 ——王闿運《桂陽陳侍郎行狀》
【第21句】:論功受賞[lùn gōng shòu shǎng]
【解釋】評定功勞,接受賞賜。
【出處】宋·王禹偁《刻石為丘行恭贊序》:“奮匹夫之命,輕若鴻毛,救萬乘之尊,急于虎口,論功受賞,我無愧焉。”
【示例】本主已死,爾卻論功受賞,我轉來取你,何計與主公報仇? ——《前漢書平話》中卷
【第22句】:不貲之賞[bù zī zhī shǎng]
【解釋】貲:計算,估量;賞:賞賜。不可估量的賞賜。指極大的賞賜。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省事》:“上書陳事,起自戰國,幸而感悟主人,為時所納,初獲不貲之賞,終陷不測之罪。”
【第23句】:風流自賞[fēng liú zì shǎng]
【解釋】以卓越的才華和超俗的風范而自我欣賞。
【出處】唐·羊士諤《郡中玩月寄江南李少尹虞部孟員外三首》:“會是風流賞,惟君內史賢。”
【示例】毅然以鄉先達自居,勉之以修己之學,濟物之功,而戒其毋以風流自賞。 ——清·梁章鉅《歸田瑣記·鄭蘇年師》
【第24句】:有目共賞[yǒu mù gòng shǎng]
【解釋】賞:稱贊。誰看見了都稱贊。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二回:“這人負一時盛名,而《湘軍志》一書做的委實是好,有目共賞。”
【示例】夫敷華掞藻,立意遣詞,無一落前一窠臼,此固有目共賞,姑且具論。 ——清·戚蓼生《石頭記·序》
【第25句】:目不給賞[mù bù gěi shǎng]
【解釋】眼睛來不及觀賞。形容景物優美繁多。
【出處】清·戴名士《雁蕩記》:“環左右前后而列者,爭奇獻怪,目不給賞。”
【示例】洋洋灑灑,一氣讀去,幾于千巖競秀,萬壑爭流,目不給賞矣。 ——清·愛新覺羅弘歷《唐宋詩醇·游悟真寺詩》
【第26句】:果刑信賞[guǒ xíng xìn shǎng]
【解釋】指賞罰嚴明。
【第27句】:班功行賞[bān gōng xíng shǎng]
【解釋】按照功勞大小,依次給予賞賜。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李云傳》:“舉厝至重,不可不慎。班功行賞,宜應其實。”
【第28句】:積財吝賞[jī cái lìn shǎng]
【解釋】吝:使不得。盡管積累了很多財富,卻舍不得賞賜給下屬。形容非常吝嗇。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二回:“吾為汝御后,費力勞心,汝今積財吝賞,何以使士卒效命乎?”
【第29句】:功高不賞[gōng gāo bù shǎng]
【解釋】功:功勛;賞:賞賜。功勞極大,無法賞賜。形容功勞之大。
【出處】《梁書·陳慶之傳》:“功高不賞,震主身危,二事既有,將軍豈得無慮?”
【示例】持節撫黔陽,功高不賞。 ——清·朱彝尊《禹蜂文集序》
“賞”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犒賞三軍[kào shǎng sān jūn]
【解釋】犒:以財物或食物慰勞、鼓勵。三軍:春秋時稱中軍、左軍、右宮為三軍;后統稱軍隊。現指陸、海、空三軍。指獎賞、慰勞軍隊將士。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49回:“再命戶部頒發糧草彩緞,工部發出御酒三百壇,著禮部加封,差出內臣田思忠,解往潭州岳爺軍前,犒賞三軍。”
【示例】我到中國飯店吃了頓'雜碎’,作為犒賞三軍。 ——老舍《我怎樣寫<老張的哲學>》
【第2句】:摩挲賞鑒[mó suō shǎng jiàn]
【解釋】摩挲:用手撫摸;賞鑒:欣賞鑒別。用手撫摸著欣賞鑒別。形容對古董、書畫、工藝美術品等的喜愛和欣賞。
【示例】就是流寓上海,也一定得生活較為安閑,在客棧里有一間長包的房子,書桌一頂,煙榻一張,癮足心閑,摩挲賞鑒。 ——魯迅《小品文的危機》
【第3句】:明賞不費[míng shǎng bù fèi]
【解釋】賞賜得當,就不浪費財物。
【出處】《商君書·賞刑》:“善因天下之貨,以賞天下之人。故曰:'明賞不費。’”
【第4句】:僭賞濫刑[jiàn shǎng làn xíng]
【解釋】賞的不是有功的人,罰的不是有罪的人。泛指賞罰不當。
【出處】《左傳·襄公二十六年》:“善為國者,賞不僭而刑不濫。”
【第5句】:不賞之功[bù shǎng zhī gōng]
【解釋】形容功勞極大。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臣聞勇略震主者身危,而功蓋天下者不賞。”
【示例】自開辟以來,戴震主之威,挾不賞之功,以見容于暗世者而誰? ——《晉書·劉牢之傳》
【第6句】:悅目賞心[yuè mù shǎng xīn]
【解釋】看了美好景物而心情舒暢。
【出處】葉圣陶《倪煥之》十七:“農場里的木芙蓉開了,共引為悅目賞心的樂事。”
【示例】鮮花的多種多樣的姿態,紛繁的顏色,除了讓我們悅目賞心外,我想還可以對我們的藝術思想有所啟發。 ——秦牧《藝海拾貝·鮮花百態和藝術風格》
【第7句】:有功不賞,有勞不錄[yǒu gōng bù shǎng,yǒu láo bù lù]
【解釋】功、勞:功勞,成績;錄:記錄。對有的人,既不獎勵,也不記錄。形容賞罰不明。
【示例】有功不賞,有勞不錄,而搆陷愈急,毒謀愈肆。 ——毛澤東《向國民黨的十點要求》
【第8句】:慶賞無厭[qìng shǎng wú yàn]
【解釋】慶賞:欣賞;厭:厭煩。指某種事物或作品很有趣,令人百看不厭。
【出處】元·睢景臣《六國朝·催拍子》:“六橋云錦,十里風花,慶賞無厭。”
【第9句】:功同賞異[gōng tóng shǎng yì]
【解釋】功:功績;賞:賞賜;異:不同。功績相同但賞賜卻不一樣。
【出處】漢·荀悅《漢紀·元帝紀》:“臣聞功同賞異則勞臣疑,罪均刑別則百姓惑。”
【第10句】:信賞必罰[xìn shǎng bì fá]
【解釋】信:真實不欺。有功勞的一定獎賞,有罪過的一定懲罰。形容賞罰嚴明。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右上》:“信賞必罰,其足以戰。”
【示例】諸葛治蜀,賞信必罰,彭羕、李嚴,皆縱橫之魁杰,故羕誅而嚴流。 ——章炳麟《諸子學略說》
【第11句】:以譽為賞,以毀為罰[yǐ yù wéi shǎng,yǐ huǐ wéi fá]
【解釋】譽:贊揚;毀:批評。指受人贊揚的官員應嘉獎,受人批評的官員應懲罰
【出處】春秋·齊·管仲《管子·明法》:“是故官之失其治也,是主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
【示例】戰國·韓·韓非《韓非子·有度》:“以譽為賞,以毀為罰也,則好賞惡罰之人,釋公行,行私術,比周以相為也。”
【第12句】:重賞甘餌[zhòng shàng gān ěr]
【解釋】用厚重的獎賞作為誘餌,來吸引他人。
【出處】《后漢書·耿純傳》:“竊見明公單車臨河北,非有府臧之蓄,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徒以恩德懷之,是故士眾樂附。”
【第13句】:重賞之下,必有死夫[zhòng shǎng zhī xià,bì yǒu sǐ fū]
【解釋】指用重金懸賞,就會有勇于出來干事的人。
【出處】《后漢書·耿純傳》:“重賞甘餌,可以聚人者也。”李賢注引《黃石公記》:“芳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夫。”
【第14句】:稱賞不置[chēng shǎng bù zhì]
【解釋】稱賞:贊美;不置:不住地。不住地贊美。形容對事物的喜愛。
【第15句】:稱賞不已[chēng shǎng bù yǐ]
【解釋】賞:贊賞。不已:繼續不止。連連稱贊。
【出處】《五代史平話·周史》:“討論撰定,皆合事宜,威稱賞不已。”
【示例】面對如此精細的工藝,我們稱賞不已。
【第16句】:重賞之下,必有勇夫[zhòng shàng zhī xià,bì yǒu yǒng fū]
【解釋】在豐厚的賞賜之下,一定有膽量去做的人。舊指用大量金錢、財物作鼓勵手段,可誘導人為之效力。
【出處】漢·黃石公《黃石公三略》上:“香餌之下,必有懸魚,重賞之下,必有死士。”
【示例】重賞之下,必有勇夫,賞罰若明,其計必成。 ——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二本第一折
【第17句】:明賞慎罰[míng shǎng shèn fá]
【解釋】獎賞嚴明,處罰慎重。
【出處】漢·荀悅《漢紀·文帝紀下》:“興利除害,明賞慎罰,直言極諫,補主之過,德匡天下,威正諸侯,此人臣極諫直言之功也。”
【第18句】:黜陟賞罰[chù zhì shǎng fá]
【解釋】黜陟:官吏的進退升降。指官吏的賞賜、懲罰和官職的升降。
【出處】《魏書·宋世景傳》:“巡察州鎮十有余所,黜陟賞罰莫不咸允。”
【示例】非天子黜陟賞罰之臣,而得以論百官之長短。 ——宋·蘇轍《進策五道·第一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