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孤”的成語大全(135個)

15644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孤”的成語大全(135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孤衾獨枕、曙后星孤、寡女孤男等含“孤”的成語135個,其中“孤”開頭的69個,“孤”結尾的12個,“孤”在中間的54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孤”開頭的成語

【第1句】:孤衾獨枕[gū qīn dú zhěn]

【解釋】單條棉被與單個枕頭。指夜間獨自一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66回:“雖是夜晚間孤衾獨枕,不慣寂寞,奈一心丟了眾人,只念柳湘蓮早早回來完了終身大事。”

【第2句】: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gū yīn zé bù shēng,dú yáng zé bù zhǎng]

【解釋】指單一方面的因素或條件是不能生長出新事物的。

【出處】清·程允開《幼學故事瓊林·夫婦》:“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第3句】:孤寡鰥獨[gū guǎ guān dú]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能力、無依無靠的人。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示例】……孤寡鰥獨或匱于衣食,甚憐憨焉。 ——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

【第4句】:孤蓬自振[gū péng zì zhèn]

【解釋】蓬:蓬草。單棵的蓬草,隨風飄零,尚要振作。比喻失意的不甘沉淪,奮力振作,欲有所作為。

【出處】南朝·宋·鮑照《蕪城賦》:“白楊早落,塞草前衰,棱棱霜氣,簌簌風威,孤蓬自振,驚砂坐飛。”

【示例】西河舞劍氣凌云,孤蓬自振唯有君。 ——唐·蘇渙《贈零陵僧》

【第5句】:孤儔寡匹[gū chóu guǎ pǐ]

【解釋】指孤獨無伴侶。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從軍別意》:“懇乞恁途中同情體恤;念背井離鄉,孤儔寡匹。”

【第6句】:孤鸞舞鏡[gū luán wǔ jìng]

【解釋】孤鸞:無偶的雄鸞。失偶的雄鸞對鏡悲鳴。比喻失偶的人觸物傷情,形影相吊。

【出處】南朝·陳·徐陵《鴛鴦賦》:“既交頸于千年,亦相隨于萬里;山雞映水那相得,孤鸞照鏡不成雙。”

【第7句】:孤魂野鬼[gū hún yě guǐ]

【解釋】比喻沒有依靠,處境艱難的人。

【出處】錢鐘書《圍城》:“人家哪里有工夫夢見我們這種孤魂野鬼。”

【示例】這種人死后就是孤魂野鬼。

【第8句】:孤燈挑盡[gū dēng tiǎo jìn]

【解釋】孤:孤零零;挑盡:燈芯燃完了。燈芯燃完了,燈沒也燒干了。指一個人孤零零對燈獨處,深夜難眠。也比喻生活艱辛拮據。

【出處】唐·陳鴻《長恨傳》:“夕殿螢飛思悄然,孤燈挑盡未成眠。”

【第9句】:孤恩負德[gū ēn fù dé]

【解釋】孤:負。辜負別人的恩德。指忘恩負義。

【出處】漢·李陵《答蘇武書》:“陵雖孤恩,漢亦負德。”

【第10句】:孤鴻寡鵠[gū hóng guǎ hú]

【解釋】孤:孤單;鴻:鴻雁;寡:失偶的婦人;鵠:天鵝。孤獨失伴的天鵝。比喻失去配偶的男女。

【出處】明·無名氏《鳴鳳記·鄒慰夏孤》:“向日蠶桑動,忽相逢孤鴻寡鵠,無門投控,飛鳥依人情可憫。”

【第11句】:孤秦陋宋[gū qín lòu sòng]

【解釋】孤:孤立;陋:鄙陋。孤立的秦朝,鄙陋的宋朝。指意在加強中央政權而結果卻相反的錯誤方針。

【出處】清·王夫之《黃書·宰制》:“行之百年,以意消息,中國可反漢唐之疆,而絕孤秦陋宋之豐禍也。”

【示例】自封建之法不行于后世,于是策時事者每以藩鎮跋扈為憂,是其言則孤秦陋宋之冢嗣也。 ——章太炎《藩鎮論》

【第12句】:孤云野鶴[gū yún yě hè]

【解釋】空中獨自飄動的浮云,曠野任意漫游的仙鶴。舊指閑散自在,不求名利的人。

【出處】唐·劉長卿《送方外上人》詩:“孤云將野鶴,豈向人間住。”

【示例】孤云野鶴,棲無定所,別后幸復頑健。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成仙》

【第13句】:孤特自立[gū tè zì lì]

【解釋】孤:孤立;特:這里指突出不凡。形容志行高潔,不同時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

【示例】尤念人才當自惜,有孤特自立,為人擠棄,及言事傷激遭擯者,薦起十余人。 ——明·焦竑《玉堂叢語·銓選》

【第14句】:孤文只義[gū wén zhī yì]

【解釋】指零碎的文字材料。

【出處】清·龔自珍《〈春秋決事比〉自序》:“斯時通古今者起,以世運如是其殊科,王與霸如是其殊統;考之孤文只義之僅存,而得之乎出沒隱顯之間;……竹帛爛,師友斷,疑信半;為立德、適道、達權之君子,若此其難也。”

【第15句】:孤標獨步[gū biāo dú bù]

【解釋】孤標:獨特的標格;獨步:超群出眾,獨一無二。形容品格極其清高。

【出處】《舊唐書·杜審權傳》:“塵外孤標,云間獨步。”

【第16句】:孤注一擲[gū zhù yī zhì]

【解釋】把所有的錢一次押上去,決一輸贏。比喻在危急時用盡所有力量作最后一次冒險。

【出處】《宋史·寇準傳》:“博者輸錢欲盡,乃罄所有出之,謂之孤注。”《晉書·何無忌傳》:“劉毅家無擔石之儲,樗蒲一擲百萬。”

【示例】無如他被全臺的公憤逼迫得沒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擲了。 ——清·曾樸《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第17句】:孤形單影[gū xíng dān yǐng]

【解釋】孤:單獨;單:獨。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牧羊記·北海牧羝>》:“冷清清孤形單影,靜恍恍沒一個人來至。”

【第18句】:孤掌難鳴[gū zhǎng nán míng]

【解釋】一個巴掌拍不響。比喻力量孤單,難以成事。

【出處】《韓非子·功名》:“人主之患在莫之應,故曰: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示例】為見解珍、解寶是個好漢,有心要救他,史是單絲不線,孤掌難鳴,只報得他一個信。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九回

【第19句】:孤舟獨槳[gū zhōu dú jiǎng]

【解釋】比喻單獨行動,沒人幫助。

【出處】京劇《紅色娘子軍》第四場:“怎能夠光憑這一家仇恨,個人勇敢、孤舟獨槳、匹馬單槍?”

【第20句】:孤標傲世[gū biāo ào shì]

【解釋】孤:孤單;標:標準高。孤高自賞,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獨立的形態。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與俗流。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八回:“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

【第21句】:孤懸客寄[gū xuán kè jì]

【解釋】猶言孤懸浮寄。形容孤立而沒有依托。

【出處】清·曾國藩《送江小帆同年視學湖北序》:“彼學政者,孤懸客寄于一行省之中,守土者皆貎敬而神拒之。”

【第22句】:孤男寡女[gū nán guǎ nǚ]

【解釋】指單身男女。

【出處】清·名教中人《好逑傳》第17回:“孤男寡女,有無媒而共處一室,以亂婚姻于始。”

【示例】但總覺得半夜三更,孤男寡女在一起,是件'孤男寡女’的事。 ——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上冊

【第23句】:孤行己見[gū xíng jǐ jiàn]

【解釋】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出處】毛澤東《論聯合政府》:“過去和現在都有這樣的人,企圖孤行己見,不尊重我們的意見,但是結果都不通。”

【示例】孤行己見是行不通的。

【第24句】:孤軍深入[gū jūn shēn rù]

【解釋】孤立無援的軍隊深入到敵作戰區。

【出處】《周書·賀若敦傳》:“瑱等以敦孤軍深入,規欲取之。”

【第25句】:孤軍薄旅[gū jūn bó lǚ]

【解釋】孤軍:單獨的一支軍隊;薄:少。指勢力孤弱的軍隊或其他力量。

【示例】敵人想欺我孤軍薄旅,我們不能坐以待斃。

【第26句】:孤形只影[gū xíng zhī yǐng]

【解釋】孤:單獨。形容孤單一人,無親無友。

【出處】明·胡文煥《群音類選·<分鞋記·書齋問疾>》:“你看碧梧翠竹影凄涼,孤形只影空相向。”

【第27句】:孤兒寡婦[gū ér guǎ fù]

【解釋】死了父親的孩子,死了丈夫的婦女。泛指失去親人,無依無靠者。

【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唐賦》:“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示例】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晉書·石勒載記》

【第28句】:孤峰突起[gū fēng tū qǐ]

【解釋】孤:單獨;突起:高聳。單獨的一座山峰高高地聳立著。

【示例】桂林的山有一個突出的特點,便多是孤峰突起。

【第29句】:孤孤單單[gū gū dān dān]

【解釋】單身無靠,感到寂寞。

【出處】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30回:“想我張廣泰也不能歸家,也不能與紅玉相見,孤孤單單,冷冷清清,不知終身該當如何?”

【示例】這里就是他孤孤單單的一個人。

【第30句】:孤軍作戰[gū jūn zuò zhàn]

【解釋】孤立無援的軍隊單獨奮戰。比喻單獨辦事,沒有人支援。

【出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奮戰,死者十八九。”

【示例】我們已經脫離了過去那種慢慢發展的孤軍作戰的情況。 ——《毛澤東選集·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

【第31句】:孤立無援[gū lì wú yuán]

【解釋】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后漢書·班超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

【示例】莊公既礙姜氏之面,又度公孫滑孤立無援,不能有為。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五回

【第32句】:孤身只影[gū shēn zhī yǐng]

【解釋】孤零零的一個人。形容孤兒無親。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三折:“可憐我孤身只影無親眷,則落的吞聲忍氣空嗟怨。”

【示例】只是孤身只影,臥病空樓,冷帳寒衾,無人作伴,好生凄涼。 ——清·孔尚任《桃花扇·寄扇》

【第33句】:孤苦伶仃[gū kǔ líng dīng]

【解釋】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單困苦,沒有依靠。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示例】頭里有老太太,到底還疼我些;如今也死了,留下我孤苦伶仃,如何了局?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一二回

【第34句】:孤苦零丁[gū kǔ líng dīng]

【解釋】形容孤單困苦,無依無靠。

【出處】語出晉·李密《陳情表》:“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示例】他很有些悲傷,似乎也像孝女一樣,成了'無告之民’,孤苦零丁了。 ——魯迅《彷徨·肥皂》

【第35句】:孤立無助[gū lì wú zhù]

【解釋】只有一個人或一方面的力量,得不到外力援助。

【出處】《后漢書·班超傳》:“十八年,帝崩,焉耆以中國大喪,遂攻沒都護陳睦,超孤立無援。”

【示例】屬者椒寢未繁,肖星不耀,孤立無助,有識寒心。 ——宋·周輝《清波雜志》卷一

【第36句】:孤芳自賞[gū fāng zì shǎng]

【解釋】孤芳:獨秀一時的香花。把自己比做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賞。比喻自命清高。

【出處】宋·張孝祥《念奴嬌·過洞庭》詞:“應念嶺表經年,孤芳自賞,肝膽皆冰雪。”

【示例】然而憶到這孤芳自賞,別有懷抱的句子,又不禁喜悅的笑了。 ——冰心《寄小讀者·通訊九》

【第37句】:孤子寡婦[gū zǐ guǎ fù]

【解釋】指男子死后遺留的孩子和婦女。

【出處】戰國·楚·宋玉《高堂賦》:“孤子寡婦,寒心酸鼻。”

【第38句】:孤陰不長,獨陽不生[gū yīn bù zhǎng,dú yáng bù shēng]

【解釋】孤、獨:單一的。泛指單憑一方面的因素或條件促成不了事物的生長或出現。

【出處】清·程允升《幼學瓊林·夫婦》:“孤陰則不生,獨陽則不長,故天地配以陰陽。”

【示例】本來也是道理,孤陰不長,獨陽不生。 ——李劼人《暴風雨前》第一部分

【第39句】:孤犢觸乳[gū dú chù rǔ]

【解釋】原意是獨生子因溺愛,助長了驕氣,父母反受其害。后比喻無依無靠的人請求別人的援助。

【出處】《后漢書·仇覽傳》注引謝丞《后漢書》:“孤獨觸乳,驕子罵母。”

【第40句】:孤形吊影[gū xíng diào yǐng]

【解釋】孤形:孤零零一個人;吊:懸著。形容孤獨無依。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誰想你如今去了呵,使我孤形吊影有誰瞅采?死后無人筑墓臺。 ——明·沈受先《三元記·鬻女》

【第41句】:孤雛腐鼠[gū chú fǔ shǔ]

【解釋】孤獨的鳥雛,腐爛的老鼠。比喻微賤而不值得一說的人或事物。

【出處】《莊子·秋水》:“于是鴟得腐鼠,剜鹐過之,仰而視之,曰:'嚇!’”《后漢書·竇憲傳》:“國家棄憲,如孤雛腐鼠耳。”

【示例】女子當以四十以前死,人猶悼惜,青裙白發,作孤雛腐鼠,吾不愿也。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卷十二

【第42句】:孤傲不群[gū ào bù qún]

【解釋】孤:孤單;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難與人相處。

【示例】他就是這種孤傲不群的性格。

【第43句】:孤獨鰥寡[gū dú guān guǎ]

【解釋】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第44句】:孤文斷句[gū wén duàn jù]

【解釋】指片斷、孤立的文句。

【出處】魯迅《〈古小說鉤沉〉序》:“《莊子》舉宋鈃之言,孤文斷句,更不能推見其旨。”

【第45句】:孤家寡人[gū jiā guǎ rén]

【解釋】古代帝王的自稱。后指脫離群眾,孤立無助的人。

【出處】《禮記·玉藻》:“凡自稱,小國之君曰孤。”《孟子·梁惠王上》:“寡人之于國也,盡心焉耳矣。”

【示例】到了今日,云岫竟變了個孤家寡人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五回

【第46句】:孤孤零零[gū gū líng líng]

【解釋】指人或事物孤單無依靠。

【出處】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28回:“又孤孤零零的四下里走了一回,又嗚嗚咽咽的倚著欄桿,哭了半晌。”

【示例】清·無名氏《劉公案》第28回:“原來是孤孤零零一間小廟,四面并無裙墻。”

【第47句】:孤苦仃俜[gū kǔ dīng pīng]

【解釋】猶言孤苦零丁。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詰病》:“今生怎生?偏則是紅顏薄命,眼見的孤苦仃俜。”

【第48句】:孤行一意[gū xíng yī yì]

【解釋】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

【出處】一意孤行。不聽勸告,全憑自己的意愿行事。

【示例】孤行一意寧論命,盛氣誰言未可謀。 ——柳亞子《哭仲穆》詩

【第49句】:孤恩負義[gū ēn fù yì]

【解釋】指背棄恩義。

【出處】《后漢書·張俊傳》:“臣孤恩負義,自陷重刑,情斷意訖,無所復望。”

【第50句】:孤孤恓恓[gū gū xī xī]

【解釋】孤獨恓惶。

【示例】他的晚年過得孤孤恓恓。

【第51句】:孤行己意[gū xíng jǐ yì]

【解釋】不接受別人的意見,固執地照自己的意見行事。

【出處】魯迅《集外集·記“楊樹大”君的襲來》:“我想,原來是一個孤行己意,隨隨便便的青年,怪不得他模樣如此傲慢。”

【示例】我們不能孤行己意,要廣泛聽取群眾意見。

【第52句】:孤立寡與[gū lì guǎ yǔ]

【解釋】指沒有人扶持,沒有人援助。

【出處】清·侯方域《朋黨論下》:“豈有君子蓄用世之志而孤立寡與者哉!”

【第53句】:孤臣孽子[gū chén niè zǐ]

【解釋】孤臣:封建朝廷中孤立無援的遠臣;孽子:妾所生的庶子。比喻遭遇艱難困苦的人。

【出處】《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示例】我一個人留在蘇州,真正成了一個孤臣孽子了。 ——郭沫若《革命春秋·脫離蔣介石以后》

【第54句】:孤豚腐鼠[gū tún fǔ shǔ]

【解釋】比喻微賤而不值得一說的人或事物。同“孤雛腐鼠”。

【出處】清·錢謙益《春秋論二》:“成濟,奴隸小人,昭視之,孤豚腐鼠耳。”

【第55句】:孤履危行[gū lǚ wēi xíng]

【解釋】指行為孤高獨特。

【出處】明·李東陽《冰玉齋記》:“若明仲者,雄談博辯而人不以為狂,志高遠慮而人不以為迂,孤履危行而人不以為異。”

【第56句】:孤特獨立[gū tè dú lì]

【解釋】孤:孤立;特、獨:這里指突出不凡。形容志行高潔,不同時俗。

【出處】《史記·項羽本紀》:“今將軍內不能直諫,外為亡國將,孤特獨立而欲常存,豈不哀哉。”

【第57句】:孤學墜緒[gū xué zhuì xù]

【解釋】將要失傳的學問典籍。

【出處】清·龔自珍《語錄·書戴氏定本〈水經〉》:“是本孔氏繼涵刻入《微波榭叢書》中,不為矣孤學墜緒。”

【第58句】:孤懸浮寄[gū xuán fú jì]

【解釋】形容孤立而沒有依托。

【出處】清·馮桂芬《公啟曾協揆》:“[上海]勢居下游,無險可扼。蕞爾區,孤懸浮寄,數十里外皆賊兵。”

【第59句】:孤高自許[gū gāo zì xǔ]

【解釋】孤:孤僻。指孤僻清高,自命不凡。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五回:“那寶釵卻又行為豁達,隨分從時,不比黛玉孤高自許,目無下塵,故深得下人之心。”

【第60句】:孤鸞寡鵠[gū luán guǎ hú]

【解釋】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示例】孤鸞寡鵠許成雙,一段姻緣自主張。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六十七回

【第61句】:孤雁出群[gū yàn chū qún]

【解釋】出:離開。指單飛不合群的鳥。形容人很特殊,與眾不同。

【出處】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五章:“這一來更使別人看不慣,把我當作了抨擊的目標,罵我孤雁出群。不近人情。”

【第62句】:孤雌寡鶴[gū cí guǎ hè]

【解釋】喪失配偶的禽鳥。后亦用以比喻失偶之人。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春禽群嬉,翱翔乎其顛。”

【第63句】:孤軍獨戰[gū jūn dú zhàn]

【解釋】孤:單獨。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比喻一個人或一個組織在無援的情況下從事某項工作。

【出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獨戰,死者十八九。”

【第64句】:孤兒寡母[gū ér guǎ mù]

【解釋】指男子死后遺留的孩子和婦女。

【出處】《晉書·石勒載記》:“大丈夫行事,當磊磊落落,如日月皎然,終不能如曹孟德、司馬仲達父子,欺他孤兒寡婦,狐媚以取天下也。”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39章:“對于孤兒寡母來說,沒有什么能比得上一個男人的關懷更重要了……”

【第65句】:孤蹄棄驥[gū tí qì jì]

【解釋】孤:單一;驥:駿馬。就因為一只蹄子有毛病。而放棄駿馬不用。比喻在用人方面求全責備,過于挑剔。

【出處】宋·黃庭堅《題韓干御馬圖》:“蓋雖天廄四十萬匹,亦難得全材耳;今天下以孤蹄棄驥,可勝嘆哉。”

【第66句】:孤陋寡聞[gū lòu guǎ wén]

【解釋】陋:淺陋;寡:少。形容學識淺陋,見聞不廣。

【出處】《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

【示例】某孤陋寡聞,不足當公之薦。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回

【第67句】:孤鸞照鏡[gū luán zhào jìng]

【解釋】比喻無偶或失偶者對命運的傷悼。

【出處】南朝宋范泰《鸞鳥詩》序:“罽賓王結罝峻祁之山,獲一鸞鳥。王甚愛之,欲其鳴而不能致也。乃飾以金樊,饗以珍羞,對之愈戚,三年不鳴。其夫人曰:'嘗聞鳥見其類而后鳴,何不懸鏡以映之?’王從其言。鸞睹形感契,慨然悲鳴,哀響中霄,一奮而絕。”

【示例】山雞映水那自得,孤鸞照鏡不成雙。 ——南朝·陳·徐陵《鴛鴦賦》

【第68句】:孤獨矜寡[gū dú guān guǎ]

【解釋】泛指無依無靠的人。

【第69句】:孤軍奮戰[gū jūn fèn zhàn]

【解釋】奮戰:盡全力地戰斗。孤立無助的軍隊單獨對敵作戰。也比喻一個人或一個集體無人支援、幫助的情況下努力從事某項斗爭。

【出處】《隋書·虞慶則傳》:“由是長儒孤軍獨戰,死者十八九。”

【示例】孤軍奮戰的艱苦局面帶來了重重困難。 ——羅廣斌《紅巖》第29章

“孤”結尾的成語

【第1句】:曙后星孤[shǔ hòu xīng gū]

【解釋】曙:破曉時光。舊稱僅遺孤女。

【出處】唐·孟棨《本事計·征咎》:“崔曙進士作《明堂火珠詩試帖》曰:'夜來雙月滿,曙后一星孤。’當時以為警句。及來年,曙卒,唯一女名星星。人始悟其自讖也。”

【示例】曙后星孤,留得傳家一硯無? ——清·朱祖謀《減字木蘭花·八哀》詞

【第2句】:漢武托孤[hàn wǔ tuō gū]

【解釋】漢武:漢武帝;孤:遺孤。漢武帝把8歲的兒子托霍光輔佐。

【示例】漢武托孤的故事就這樣得以流傳。

【第3句】:道寡稱孤[dào guǎ chēng gū]

【解釋】指自封為王,稱霸一方。

【出處】明·無名氏《陳倉路》第三折:“都待要分疆土,霸山川,尋戰討,相攻拒,出來的道寡稱孤。”

【第4句】:六尺之孤[liù chǐ zhī gū]

【解釋】六尺:古代尺短,“六尺”形容個子未長高;孤:死去父親的小孩。指沒有成年的孤兒。

【出處】《論語·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

【示例】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 ——唐·駱賓王《代李敬業傳檄天下文》

【第5句】:黔驢技孤[qián lǘ jì gū]

【解釋】比喻有限的一點本領。同“黔驢之技”。

【出處】明·孫仁孺《東郭記·妾婦之道》:“腐鼠堪驚,黔驢技孤。”

【第6句】:人單勢孤[rén dān shì gū]

【解釋】指人數少,力量單薄。

【出處】京劇《獵虎記》第十場:“劫牢之后,倘若登州兵馬殺來,我等人單勢孤,只怕寡不敵眾。”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自己人單勢孤,又在陌生地方,必然吃虧。”

【第7句】:力窮勢孤[lì qióng shì gū]

【解釋】力量耗盡,勢力孤單。常形容受挫后得不到援助的窘迫處境。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八十二回:“孫桓折了李異、謝旌、譚雄等許多將士,力窮勢孤,不能抵敵,即差人回吳求救。”

【第8句】:南面稱孤[nán miàn chēng gū]

【解釋】南面:面朝南;孤:皇帝、王侯的謙稱。朝南坐著,自稱孤家。指統治一方,稱帝稱王。

【出處】《莊子·盜跖》:“凡人有此一德者,足以南面稱孤矣。”

【示例】將軍降曹,欲安所歸呼?位不過封侯,車不過一乘,騎不過一匹,從不過數人,豈得南面稱孤哉!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

【第9句】:便還就孤[bian huan jiu gu]

【解釋】就撤回到我這里.

【第10句】:鳳寡鸞孤[fèng guǎ luán gū]

【解釋】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十九出:“從來我意,鎮有心,便欲求伊姻契,誰知到此,情一似鳳孤鸞只。”

【示例】即或偶才其夫,亦復散多聶少,不數年而蘭摧玉折,不則鳳寡鸞孤,求其白首和鳴者,百不得一。 ——清·李漁《和鳴集序》

【第11句】:鳳只鸞孤[fèng zhī luán gū]

【解釋】只:單獨。鳳和鸞比喻夫妻。單只的鳳,孤獨的鸞。比喻夫妻離散。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十九出:“從來我意,鎮有心,便欲求伊姻契,誰知到此,情一似鳳孤鸞只。”

【示例】你原來好模樣倒有這般心歹處,便待要拆散妻夫,鳳只鸞孤。 ——元·武漢臣《生金閣》第一折

【第12句】:影只形孤[yǐng zhī xíng gū]

【解釋】猶形單影只。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捷報》:“膝下紅顏,須代冬溫夏清;眼前白發,況兼影只形孤。”

“孤”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寡女孤男[guǎ nǚ gū nán]

【解釋】指單身男女獨處

【出處】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13回:“因為時候不早,寡女孤男同在這人跡稀少之地,談談說說地一同走著,外觀未免不雅。”

【第2句】:塵外孤標[chén wài gū biāo]

【解釋】塵外:世外;孤標:孤立的標志。形容清峻突出或人的清高品質。

【出處】《舊唐書·杜審權傳》:“沖碎孕靈岳之秀,精明含列宿之光,塵外孤標,閑云獨步。”

【第3句】:只影孤形[zhī yǐng gū xíng]

【解釋】只:單獨。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出處】宋·葛長庚《水龍吟》詞:“長念青春易老,尚區區、枯蓬斷梗。人間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示例】只影孤形、相印冷池塘。

【第4句】:鳳孤鸞只[fèng gū luán zhī]

【解釋】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十九出:“從來我意,鎮有心,便欲求伊姻契,誰知到此,情一似鳳孤鸞只。”

【第5句】:一意孤行[yī yì gū xíng]

【解釋】指不接受別人的勸告,頑固地按照自己的主觀想法去做。

【出處】《史記·酷吏列傳》:“公卿相造請禹,禹終不報謝,務在絕知友賓客之請,孤立行一意而已。”

【示例】皇上和楊文弱、高起潛雖有意與虜議和,但迫于臣民清議,尚不敢公然一意孤行,與虜訂城下之盟。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三章

【第6句】:久孤于世[jiǔ gū yú shì]

【解釋】降:孤獨。有真才實學的人,由于不被世人了解或受到別人的排擠而長期處于孤獨的境遇之中。

【出處】《史記·游俠列傳》:“今拘學或抱咫尺之義,久孤于世。”

【第7句】:閑云孤鶴[xián yún gū hè]

【解釋】漂浮的云,孤飛的鶴。比喻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人。

【出處】宋·文瑩《續湘山野錄》:“州亦難添,詩亦不改,然閑云野鶴何天而不可飛邪?”

【示例】州亦難添,詩亦難改,然閑云孤鶴,何天而不可飛。 ——宋·尤袤《全唐詩話》第六卷

【第8句】:鸞孤鳳寡[luán gū fèng guǎ]

【解釋】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同“鸞孤鳳只”。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十九出:“從來我意,鎮有心,便欲求伊姻契,誰知到此,情一似鳳孤鸞只。”

【示例】嘆鸞孤鳳寡,啼痕慍透香羅帕。 ——明·吳廷翰《集賢賓·題情》

【第9句】:獨根孤種[dú gēn gū zhǒng]

【解釋】比喻獨生子。

【示例】他是他們家的獨根孤種。

【第10句】:單兵孤城[dān bīng gū chéng]

【解釋】單兵:寡弱無援的軍隊;孤城:孤立無依的城池。形容軍隊及其駐軍的城池孤立無依,勢力單薄,沒有外援。

【出處】《后漢書·耿恭傳》:“耿恭以單兵固守孤城,當匈奴之沖,對數萬之眾。”

【第11句】:白云孤飛[bái yún gū fēi]

【解釋】比喻客居他鄉,思念父母。

【出處】《新唐書·狄仁杰傳》:“薦授并州法曹參軍,親在河陽。仁杰登太行山,反顧,見白云孤飛,謂左右曰:'吾親舍其下。’瞻悵久之。云移,乃得去。”

【示例】客中思親云白云孤飛。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天文類》

【第12句】:遺老孤臣[yí lǎo gū chén]

【解釋】指改朝換代后已經失勢而仍效忠前朝的老臣。

【出處】李大釗《警告全國父老書》:“昔者改姓易代,興亡倏忽,一二遺老孤臣,不忍見宗社之傾,君父之辱,猶或黃冠草履,歌哭空山,亂礁窮島,相望飲泣。”

【第13句】:煢煢孤立[qióng qióng gū lì]

【解釋】煢煢:孤零零的樣子。孤身一人。形容一個人無依無靠,孤苦伶仃。

【出處】漢·張衡《思玄賦》:“何孤行之煢煢兮,孑不群而介立。”晉·李密《陳情表》:“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示例】煢煢孤立,未有子息,荒陬中少士人女子,無與為婚。 ——唐·柳完元《寄許京兆孟容書》

【第14句】:孽子孤臣[niè zǐ gū chén]

【解釋】被疏遠、孤立的臣子與失寵的庶子。

【出處】《孟子·盡心上》:“獨孤臣孽子,其操心也危,其慮患也深,故達。”

【示例】但孽子孤臣,義夫節婦,這“不得已”三字也不是一概推委得的。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

【第15句】:托孤寄命[tuō gū jì mìng]

【解釋】寄命:以重要事宜相委托。臨終前,將孤兒及重要事情相托。

【出處】宋·羅大經《鶴林玉露補遺》卷七:“故逆知其可以托孤寄命,韓魏公之凝立,亦此類也。”

【示例】清·魏源《默觚·學篇》:“日僤養馬而嚴威,可以托孤寄命矣。”

【第16句】:零丁孤苦[líng dīng gū kǔ]

【解釋】孤單困苦,無所依傍。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臣少多疾病,九歲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示例】他零丁孤苦,十分可憐。

【第17句】:只鳳孤凰[zhī fèng gū huáng]

【解釋】孤單單的一只鳳凰。

【出處】元·鄭光祖《?梅香》:“意廝投門廝對戶廝當,成就了只鳳孤凰。”

【第18句】:惜孤念寡[xī gū niàn guǎ]

【解釋】愛護孤兒,憐惜寡婦。泛指給孤苦無依者的同情和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我可也舍的。”

【第19句】:幺弦孤韻[yāo xián gū yùn]

【解釋】指小曲的音韻,與具備各種樂曲樂器的大樂相對。

【出處】唐·劉禹錫《澈上人文集紀》:“世之言詩僧多出江左,靈一導其源,護國襲之;清江揚其波,法振沿之。如幺弦孤韻,瞥入人耳,非大樂之音。”

【第20句】:負德孤恩[fù dé gū ēn]

【解釋】指缺少恩義。

【出處】宋·李覯《閔雨詩》:“安知愚下鬼,負德孤恩難制指,弄天之權侮人命。”

【示例】不走了,斯覷者,神天報應無虛設。休,休,休,負德孤恩的見去也。 ——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卷四

【第21句】:恤孤念苦[xù gū niàn kǔ]

【解釋】救濟孤兒,關心窮苦人。

【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恤貧濟老》:“數中有好善積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憐貧。”

【第22句】:閎識孤懷[hóng shí gū huái]

【解釋】遠大的見解,獨特的情操。

【出處】清·曾國藩《圣哲畫像記》:“班氏閎識孤懷,不逮子長遠甚。”

【示例】下筆放眼,偃然若有古人之在我眼前,則閎識孤懷,竊嘆古今人不數覯矣。 ——金松芩《文學觀》

【第23句】:野鶴孤云[yě hè gū yún]

【解釋】比喻無拘無束、來去自如的人。同“閑云孤鶴”。

【出處】宋·王千秋《臨江仙》詞:“野鶴孤云元自在,剛論隱豹冥鴻。”

【示例】清霜烈日從渠畏,野鶴孤云覺自閑。 ——元·劉因《自適》詩

【第24句】:形孤影孑[xíng gū yǐng jié]

【解釋】形:身體;孑:單獨。只有自己的身體和自己的影子。形容孤獨,沒有同伴。

【出處】唐·李商隱《為李郎中祭舅竇端州文》:“顧后瞻前,形孤影孑。”

【第25句】:勢孤計窮[shì gū jì qióng]

【解釋】孤:孤單;計:計謀;窮:盡。勢力孤單,計謀用盡。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四回:“此是勢孤計窮,故盡帶百姓逃竄去了。”

【第26句】:難鳴孤掌[nán míng gū zhǎng]

【解釋】比喻力量單薄,難以成事。

【出處】清·平步青《霞外捃屑·時事·劉庸夫》:“在朝非守正不阿之臣,思興利除害,奈隨聲附和者,譏不識時,則一薛居洲難鳴孤掌。”

【第27句】:心孤意怯[xīn gū yì qiè]

【解釋】指心虛而膽氣不壯。

【出處】唐·韓愈《論淮西事宜狀》:“士卒本將,一朝相失,心孤意怯,難以有功。”

【示例】彼接濟既斷,又懼我師之襲其后,心孤意怯,必且速退。 ——清·薛福成《酌議北洋海防水師章程》

【第28句】:八百孤寒[bā bǎi gū hán]

【解釋】八百:形容很多;孤寒:指貧寒的讀書人。形容人數眾多,處境貧寒的讀書人。也比喻貧寒之士失去依靠。

【出處】五代·王定保《唐摭言·好放孤寒》:“八百孤寒齊下淚,一時南望李崖州。”

【示例】小謫陳芳現在身,人間何事敝精神。幔亭仙客休相待,八百孤寒要此人。 ——清·黃景仁《兩當軒集·十四·歲暮懷人》

【第29句】:根孤伎薄[gēn gū jì báo]

【解釋】勢力孤單,才智淺薄。

【出處】南朝·宋·鮑照《侍郎報滿辭閣疏》:“日晏途繞,塊然自喪,加以無良,根孤伎薄,既同馮衍負困之累,復抱相如痟渴之疾。”

【第30句】:形孤影只[xíng gū yǐng zhī]

【解釋】形容孤獨,沒有同伴。同“形單影只”。

【出處】唐·韓愈《祭十二郎文》:“承先人后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

【示例】盤纏盡有,我上京聽選,留賢妻在家,形孤影只。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一

【第31句】:鰥寡孤惸[guān guǎ gū dì]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惸,無兄弟。同“鰥寡孤獨”。

【第32句】:野鬼孤魂[yě guǐ gū hún]

【解釋】魂:靈魂。指無人顧念,無人祭奠的死者。

【出處】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三折:“你莫不是野鬼孤魂索酒食?”

【示例】人亡馬死怎歸家?野鬼孤魂亂似麻。可憐抖擻英雄將,不辨賢愚血染沙。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八回

【第33句】:憐孤惜寡[lián gū xī guǎ]

【解釋】憐憫同情孤兒寡婦。也泛指憐惜孤苦無依的人。

【出處】明·徐元《八義記·趙宣訓子》:“憐孤惜寡念貧窮,今日收留我運通。”

【第34句】:稱孤道寡[chēng gū dào guǎ]

【解釋】孤、寡:古代帝王自稱。指自封為王。也比喻狂妄地以首領自居。

【出處】元·關漢卿《關大王獨赴單刀會》三折:“俺哥哥稱孤道寡世無雙,我關某疋馬單刀鎮荊襄。”

【示例】象錢王生于亂世,獨霸一方,做了一十四州之王,稱孤道寡,非同小可。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卷二十一

【第35句】:斷雁孤鴻[duàn yàn gū hóng]

【解釋】鴻:鴻雁。離了群的孤獨大雁。比喻孤身獨處,多指未成婚的男子。

【出處】明·張鳳翼《紅拂記·楊公完偶》:“徐生,你一向斷雁孤鴻,可曾尋偶否?”

【示例】他至今未婚,成了斷雁孤鴻。

【第36句】:別鶴孤鸞[bié hè gū luán]

【解釋】別:離別;鸞:鳳凰一類的鳥。離別的鶴,孤單的鸞。比喻遠離的夫妻。

【出處】三國魏·稽康《琴賦》:“王昭、楚妃,千里別鶴。”晉·陶潛《擬古》詩:“上弦驚別鶴,下弦操孤鸞。”

【第37句】:雙斧伐孤樹[shuāng fǔ fá gū shù]

【解釋】指嗜酒好色,摧殘身體。

【出處】《元史·阿沙不花傳》:“而惟曲蘗是耽,妃姬是好,是猶雙斧伐孤樹,未有不顛仆者。”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瓊林》第三卷:“酒色是耽如以雙斧伐孤樹;力量不勝如以寸膠澄黃河。”

【第38句】:鸞孤鳳只[luán gū fèng zhī]

【解釋】比喻夫妻離散。也比喻人失偶孤居。

【出處】宋·無名氏《張協狀元》第二十九出:“從來我意,鎮有心,便欲求伊姻契,誰知到此,情一似鳳孤鸞只。”

【示例】呂溫侯鸞孤鳳只,煩惱殺情分兩處舊嬌妻。 ——元·無名氏《連環計》第四折

【第39句】:苦心孤詣[kǔ xīn gū yì]

【解釋】指苦心鉆研,到了別人所達不到的地步。也指為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而煞費苦心。

【出處】清·翁方綱《復初齋文集·格調論下》:“今且勿以意匠之獨運者言之,且勿以苦心孤詣戛戛獨造者言之,公且以效古之作若規仿格調者言之。”

【示例】苦心孤詣地運動著做了一次大總統,后來被人趕跑了,跑向天津。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造十年》

【第40句】:撫孤恤寡[fǔ gū xù guǎ]

【解釋】孤:孤兒;寡:寡婦。撫育孤兒,照顧寡婦。

【出處】明·王世貞《鳴鳳記·桑林奇遇》:“寧經行權,各有其時;撫孤恤寡,存乎一念。若非公孫杵臼,焉得趙氏孤兒。”

【第41句】:鰥寡孤煢[guān guǎ gū qióng]

【解釋】煢,無兄弟。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同“鰥寡孤獨”。

【出處】唐·陸贄《賜京畿及同華等州百姓種子賑給貧人詔》:“賑賜貧人,先盡鰥寡孤煢目下不濟者。”

【第42句】:形孤影寡[xíng gū yǐng guǎ]

【解釋】形容孤獨,沒有同伴。同“形單影只”。

【出處】唐·李商隱《為李郎中祭舅竇端州文》:“顧后瞻前,形孤影孑。”

【示例】他金雀釵頭雙鳳朵,奴家若帶了啊,可不羞殺人形孤影寡。 ——元·高明《琵琶記》第三十五出

【第43句】:曙后孤星[shǔ hòu gū xīng]

【解釋】舊稱僅遺孤女。同“曙后星孤”。

【出處】《兒女英雄傳》第三九回:“十三妹者,蓋曙后孤星。”

【第44句】:浮寄孤懸[fú jì gū xuán]

【解釋】浮:漂浮不定;寄:寄存;孤:孤獨;懸:吊掛。漂浮似地懸掛著。形容做事情沒有基礎,花架子大。也指形勢急迫,很危險。

【出處】唐·韓愈《與鄂州楊中丞書》:“急之則怨,緩之則不用命,浮寄孤懸,形勢銷弱。”

【第45句】:讬孤寄命[xíng gū jì mìng]

【解釋】指受遺命托付輔助幼君;或君主居喪時,受命攝理朝政。亦泛指付托以常之重任。

【出處】《論語·泰伯》:“可以讬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邢昺疏:“可以讬六尺之孤者,謂可委讬以幼少之君也。若周公、霍光也;可以寄百里之命者,謂君在亮陰,可當國攝君之政令也。”

【第46句】:平地起孤丁[píng dì qǐ gū dīng]

【解釋】比喻無事生非。

【出處】元·康進之《李逵負荊》第二折:“休怪我村沙樣勢,平地上起孤堆。”

【第47句】:勢孤力薄[shì gū lì báo]

【解釋】勢力孤單,力量薄弱。指人少馬微,不足以抗拒困境。

【示例】此刻他們的心忘掉了世界上的一切,也根本不存在勢孤力薄的顧慮。 ——曲波《林海雪原》第三十三章

【第48句】:寡鵠孤鸞[guǎ hú gū luán]

【解釋】孤鸞:無偶的友鸞,比喻死去了配偶的男子;寡鵠:比喻寡婦。指失偶的男女。

【出處】漢·王褒《洞簫賦》:“孤雌寡鶴,娛優乎其下兮。”

【示例】陰靈雖遠,忠義在人間,只有寡鵠孤鸞苦棄捐。 ——明·王世貞《鳴鳳記》第十出

【第49句】:伶仃孤苦[líng dīng gū kǔ]

【解釋】伶仃:孤獨,沒有依靠。孤單困苦,沒有依靠。

【出處】晉·李密《陳情表》:“伶仃孤苦,至于成立。”

【示例】高局長被人陷害之后,只她帶著兒子,伶仃孤苦。 ——李劼人《天魔舞》第24章

【第50句】:恤孤念寡[xù gū niàn guǎ]

【解釋】救濟孤兒,關心寡婦。

【出處】宋·吳自牧《夢梁錄·恤貧濟老》:“數中有好善積德者,多是恤孤念苦,敬老憐貧。”

【示例】明·吳承恩《西游記》第44回:“乃齊天大圣,神通廣大,專秉忠良之心,與人間報不平之事,濟困扶危,恤孤念寡。”

【第51句】:矜寡孤獨[guān guǎ gū dú]

【解釋】矜:同“鰥”,老而無妻的人;寡:寡婦;孤:孤兒;獨:獨身。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獨居無靠的人。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禮運》:“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

【第52句】:單文孤證[dān wén gū zhèng]

【解釋】僅有的證據。意指不足憑信。

【出處】北魏·酈道元《水經注·涑水》:“考服虔之說,又與俗符,賢于杜氏單文孤證矣。”

【示例】錄寄貴刊,希為刊載,一以略助多聞,二以見單文孤證,是難以'必定’一種史實而常有'什么疑義’的。 ——魯迅《二心集·關于<唐三藏取經詩話>的版本》

【第53句】:鰥寡孤獨[guān guǎ gū dú]

【解釋】泛指沒有勞動力而又沒有親屬供養的人。

【出處】戰國·鄒·孟軻《孟子·梁惠王下》:“老而無妻曰鰥,老而無夫曰寡,老而無子曰獨,幼而無父曰孤;此四者,天下之窮民而無告者。”

【示例】如果是鰥寡孤獨,真正失去勞動力的老人家,政府和農業社,都會保障他們的生活的。 ——周立波《禾場上》

【第54句】:只身孤影[zhī shēn gū yǐng]

【解釋】只:單獨的。指孤單一人。亦作“只影孤形”、“只影單形”。

【出處】宋·葛長庚《水龍吟》詞:“長念青春易老,尚區區、枯蓬斷梗。人間天上,喟然俯仰,只身孤影。”

【示例】一個十八歲的孩子,只身孤影,流落異鄉,在父親實在不能放心。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四章

主站蜘蛛池模板: 狠狠色狠狠色综合日日不卡| 亚洲精品无码不卡在线播放| 午夜激情福利视频| 国产不卡免费视频| 国产伦精品一区二区三区视频金莲 |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大全1 最近免费中文字幕大全高清片 | 国产美女一级高清免费观看| 国语自产偷拍精品视频偷拍| 国模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视频免费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色视频一区二区三区QQ号| 国产精品线在线精品| 国产精品久久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日产卡一卡二乱码| 国产做无码视频在线观看 | 国产一起色一起爱| 四虎国产精品免费久久| 午夜a一级毛片一.成| 人妻少妇精品久久| 亚洲宅男天堂a在线| 亚洲AV乱码中文一区二区三区| 久久天天躁狠狠躁夜夜2020一| 久9这里精品免费视频| 中文字幕专区高清在线观看| 免费扒丝袜在线观看网站| 亚洲第一成年免费网站| 亚洲AV无码乱码麻豆精品国产| 久久影院最新消息| 一级片免费网站| 8x网站免费入口在线观看| www亚洲成人| 美女一级毛片免费看看| 污网站在线观看| 日本猛少妇色xxxxx猛交| 女人张开腿让男人桶个爽| 国产精品无码久久av|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不卡在线观看| 免费福利在线播放| 亚洲va在线va天堂va手机| 中文字幕aⅴ人妻一区二区| 97精品伊人久久久大香线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