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店”的成語(9個)
本文整理了獨此一家,別無分店、藥店龍等含“店”的成語9個,其中“店”結尾的成語7個,“店”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店”結尾的成語【第1句】:獨此一家,別無分店[dú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
【解釋】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里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只有他那兒有,別處都沒有。
【第2句】:前不巴村,后不著店[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zháo diàn]
【解釋】巴:靠近。著:挨著。前面沒有村子,后面沒有旅店。形容走遠路走到野外荒郊,找不到歇腳住宿的地方。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三十七回:“三個商量道:'沒來由看使槍棒,惡了這廝!如今閃得前不巴村,后不著店,卻是投那里去宿是好?’”
【示例】清·西周生《醒世姻緣傳》:“寶光哇出一肚子水,前不巴村,后不著店……穿了精濕的褲子,垂頭喪氣,走了四五里路。”
【第3句】:只此一家,別無分店[zhǐ cǐ yī jiā,bié wú fēn diàn]
【解釋】原是一些店鋪招攬生意的用語,向顧客表明他沒分店,只能在他這一家店里買到某種商品。泛指某種事物獨一無二或獨自壟斷。
【出處】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為群眾所接受,所實踐,而不是閉門造車,自作聰明,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那種貴族式的所謂'政治家’。”
【示例】只此一家,別無分店的壟斷局面被打破。
【第4句】:夫妻店[fū qī diàn]
【解釋】由夫婦兩人經管的小店鋪,借指夫妻兩人控制某單位,變公為私。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48章:“這是老規矩,也是這個夫妻店所能提供的最好的吃喝了。”
【示例】我們單位成為名副其實的夫妻店了。
【第5句】:前不著村,后不著店[qián bù zhāo cūn,hòu bù zhāo diàn]
【解釋】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出處】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86回:“弄得我前不著村,后不著店,有上梢沒下梢。”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19回:“一口氣竟走了十余里路,看看天色晚了,前不著村,后不著店。”
【第6句】: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guò le zhè gè cūn,méi zhè gè diàn]
【解釋】比喻機會難得,機不可失。
【出處】清·李綠園《歧路燈》第13回:“這是送上門的。你老人家休錯這主意,過這村,就沒這店了。”
【示例】況且俗話說的'過了這個村,沒這個店兒。’你要再找我妹妹這么個人兒,只怕走遍天下,打著燈籠也沒處找去。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
【第7句】:前不巴村,后不巴店[qián bù bā cūn,hòu bù bā diàn]
【解釋】指走遠道處在無處落腳的境地。也比喻處境尷尬或生活無依靠。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二回:“來到這里,前不巴村,后不巴店,欲投貴莊借宿一宵,明日早行。”
【示例】我們來到一個前不巴村,后不巴店的地方露營。
“店”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藥店龍[yào diàn lóng]
【解釋】藥店里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出處】唐·李商隱《垂柳》詩:“舊作琴臺鳳,今為藥店龍。”
【第2句】:藥店飛龍[yào diàn fēi lóng]
【解釋】飛龍:指中藥龍骨。藥店里的龍骨。比喻人瘦骨嶙峋。
【出處】南朝宋樂府《讀曲歌》:“自從別郎后,臥宿頭不舉,飛龍落藥店,骨出只為汝。”唐·李商隱《垂柳》詩:“舊作琴臺鳳,今為藥店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