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擂”的成語(8個)
本文整理了擂天倒地、自吹自擂、打擂臺等含“擂”的成語8個,其中“擂”開頭的成語3個,“擂”結尾的成語2個,“擂”在中間的成語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擂”開頭的成語【第1句】:擂天倒地[léi tiān dǎo dì]
【解釋】呼天搶地,形容哭喊。
【出處】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五:“江老夫妻女兒三口,殺豬也似的叫喊,擂天倒地價哭。”
【示例】才出城門,只聽得草地里有小兒啼哭之聲,急往前一看,只是一個小兒眠在草里,擂天倒地價哭。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八
【第2句】:擂鼓篩鑼[léi gǔ shāi luó]
【解釋】擂鼓:急擊鼓。篩鑼:敲鑼。敲鑼打鼓。形容大聲吵鬧。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處】元·杜仁杰《耍孩兒·莊家不識構闌》曲:“抬頭覷是個鐘樓模樣,往下覷卻是人旋窩。見幾個婦女向臺兒上坐,又不是迎神賽社,不住的擂鼓篩鑼。”
【示例】前門里你出不去!那些大小妖精,都在門外搖旗吶喊,擂鼓篩鑼,助著大王,與你徒弟廝殺哩。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九回
【第3句】:擂鼓鳴金[léi gǔ míng jīn]
【解釋】金:指鑼。指戰場上擊鼓打鑼,以壯聲勢。
【出處】元·無名氏《午時牌》第二折:“我今日傳了將令,則要您記的叮嚀:也不許搖旗吶喊,也不許擂鼓鳴金。”
【示例】次日,四更造飯,五更結束已定,早聽得水寨中擂鼓鳴金。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八回
“擂”結尾的成語【第1句】:自吹自擂[zì chuī zì léi]
【解釋】擂:打鼓。自己吹喇叭,自己打鼓。比喻自我吹噓。
【出處】毛澤東《在陜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決不可把自己關在小房子里,自吹自擂,稱王稱霸。”
【示例】魏紫一聽,就知道他是自吹自擂,卻也暗中后悔。 ——徐遲《牡丹》
【第2句】:大吹大擂[dà chuī dà léi]
【解釋】許多樂器同時吹打。比喻大肆宣揚。
【出處】元·王實甫《麗春堂》第四折:“賜你黃金千兩,香酒百瓶,就在麗春堂大吹大擂,做一個慶喜的筵席。”
【示例】許禇方欲前進,只聽得山上大吹大擂。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回
“擂”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打擂臺[dǎ lèi tái]
【解釋】擂臺:比武而專設的臺子。參加擺擂臺者的比武。比喻相互競賽。
【出處】元·高文秀《黑旋風》第一折:“那泰安山神州廟,有一等打擂臺賭本事的,要與人廝打。”
【示例】這三個說要去打擂臺,我看他們相貌威風,必然有些本事。 ——清·錢彩《說岳全傳》第69回
【第2句】:篩鑼擂鼓[shāi luó léi gǔ]
【解釋】敲鑼打鼓。形容大聲吵鬧。也比喻竭力把事情夸大。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八回:“或有那遭網的,遇扣的,夾活兒拿去了,教他跳圈做戲,翻筋斗,豎蜻蜓,當街上篩鑼擂鼓,無所不為的頑耍。”
【第3句】:揚幡擂鼓[yáng fán léi gǔ]
【解釋】幡:一種垂直懸掛的窄旗子。揚起幡,打著鼓。比喻大聲張揚。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二十八回:“假如我不說明這話,大家斷不得知。如今是揚幡擂鼓,弄到人家都知道了,都看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