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固”的成語大全(6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固守成規(guī)、根深柢固、將欲奪之,必固與之等含“固”的成語62個,其中“固”開頭的9個,“固”結(jié)尾的20個,“固”在中間的3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固”開頭的成語
【第1句】:固守成規(guī)[gù shǒu chéng guī]
【解釋】成規(guī):現(xiàn)成的規(guī)矩、制度。指思想固執(zhí)保守,守著老規(guī)矩不放,不思改革進取。
【出處】鄧小平《社會主義必須擺脫貧窮》:“我們過去固守成規(guī),關(guān)起門來搞建設(shè),搞了好多年,導致的結(jié)果不好。”
【第2句】:固壁清野[gù bì qīng yě]
【解釋】固壁,指加固壁壘,使敵不易攻擊;清野,指轉(zhuǎn)移人口、物資,使敵無所獲取。這是對付優(yōu)勢入侵敵人的一種策略。
【出處】《北齊書·李渾傳》:“社客(崔社客)宿將多謀,諸葛亮城各自保,固壁清野。”
【第3句】:固執(zhí)成見[gù zhí chéng jiàn]
【解釋】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同“固執(zhí)己見”。
【出處】茅盾《子夜》九:“如果蓀甫一定要固執(zhí)成見,那就拉倒?!?/p>
【示例】我們要用發(fā)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固執(zhí)成見
【第4句】:固若金湯[gù ruò jīn tāng]
【解釋】金屬造的城,滾水形成的護城河。形容工事無比堅固。
【出處】《漢書·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皆為金城湯池,不可攻也。”
【示例】大沽口的炮臺,如能得他允許保護,固若金湯。 ——高陽《胭脂井》
【第5句】:固步自封[gù bù zì fēng]
【解釋】比喻守著老一套,不求進步。
【出處】《漢書·敘傳上》:“昔有學步于邯鄲者,曾未得其仿佛,又復(fù)失其故步,遂匍匐而歸耳。”
【示例】在成績面前,我們不能驕傲自滿,固步自封。
【第6句】:固執(zhí)不通[gù zhí bù tōng]
【解釋】固:頑固;執(zhí):堅持。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變通。
【出處】李脃人《暴風雨前》第三部分:“偏偏室里坐的恰又是那個固執(zhí)不通的吳翹胡子?!?/p>
【示例】船夫是一個固執(zhí)不通的老頭。
【第7句】:固執(zhí)己見[gù zhí jǐ jiàn]
【解釋】頑固地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出處】《舊唐書·李綱傳》:“時左仆射楊素、蘇威當朝,綱每固執(zhí)所見,不與之同,由是二人深惡之?!薄端问贰り愬祩鳌罚骸肮虉?zhí)己見,動失人心。”
【示例】馮貴堂聽父親不贊成他的主張,他想到:“人,一上了年紀,就愛固執(zhí)己見,偏重保守了!” ——梁斌《紅旗譜》八
【第8句】:固不可徹[gù bù kě chè]
【解釋】固:固執(zhí);徹:透徹,明白。非常固執(zhí),無法說服。
【出處】《列子·湯問》:“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第9句】:固陰沍寒[gù yīn hù hán]
【解釋】固:牢固;沍:緊閉。形容不見天日,非常陰冷。
【出處】《左傳·昭公四年》:“深山窮谷,固陰沍寒?!?/p>
“固”結(jié)尾的成語
【第1句】:根深柢固[gēn shēn dǐ gù]
【解釋】比喻基礎(chǔ)深厚,不容易動搖。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
【示例】你不看見在這個社會里舊勢力還是那樣根深柢固嗎? ——巴金《家》
【第2句】:覆盂之固[fù yú zhī gù]
【解釋】象覆置的盂那樣安穩(wěn)。形容穩(wěn)固,不可動搖。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天下震懾,諸侯賓服,連四海之外以為帶,安于覆盂?!?/p>
【第3句】:擁兵自固[yōng bīng zì gù]
【解釋】擁有掌握軍隊的權(quán)力,以鞏固自己的地位。
【出處】唐·李延壽《北史·齊本紀上》:“書至,無點,景不至。又聞神武疾,遂擁兵自固。”
【示例】景得書無點,辭不至;又聞歡疾篤,用其行臺郎潁川王偉計,遂擁兵自固。 ——《資治通鑒·高祖武皇帝中大同元年》
【第4句】:湯池之固[tāng chí zhī gù]
【解釋】湯:熱水;池:護城河。形容堅不可摧。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殷中軍雖思慮通長,然于才性偏精,忽言及四本,便苦湯池鐵城,無可攻之勢?!?/p>
【示例】明教經(jīng)營總壇光明頂已數(shù)百年,憑借危崖天險,實有金城湯池之固。 ——金庸《倚天屠龍記》第十九回
【第5句】:四塞之固[sì sài zhī gù]
【解釋】原形容國境線四面地勢險要,易守難攻。后泛指地勢險要堅固的地方。
【出處】《戰(zhàn)國策·書錄》:“是故始皇因四塞之固,據(jù)崤、函之阻,跨隴、蜀之饒,聽眾人之策,乘六世之烈,以蠶食六國,兼戰(zhàn)后,并有天下?!?/p>
【示例】陜西既歸,得地數(shù)千里,得兵十三萬,得馬二萬,有四塞之固,居天下上游,可謂強盛。 ——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二十二
【第6句】:山河之固[shān hé zhī gù]
【解釋】形容山川形勢的險要和堅固。
【出處】《史記·孫子吳起列傳》:“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p>
【示例】臣聞皇圖廣辟,實崇宗社之尊;帝業(yè)弘基,實等山河之固。 ——《舊唐書·禮儀志》
【第7句】:盤石之固[pán shí zhī gù]
【解釋】比喻堅固不可動搖。
【出處】《晉書·陸機傳》:“于是乎立其封疆之典,裁其親疏之宜,使萬國相難,以成盤石之固?!?/p>
【第8句】:崤函之固[xiáo hán zhī gù]
【解釋】比喻地勢十分險要。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擁雍州之地?!?/p>
【第9句】:神完守固[shén wán shǒu gù]
【解釋】神:精神;完:完美;守:操守。精神飽滿,堅持操守。
【出處】唐·韓愈《送高閑上人序》:“茍可以寓其巧智,使機應(yīng)于心,不挫于氣,財神完而守固。”
【第10句】:無根而固[wú gēn ér gù]
【解釋】固:牢固。沒有根柢卻能牢固。比喻有共同的思想感情作基礎(chǔ)。
【出處】《管子·戒》:“管仲復(fù)于桓公曰:'無翼而飛者,聲也;無根而固者,情也。’”
【第11句】:磐石之固[pán shí zhī gù]
【解釋】磐石:巨石。比喻堅固不可動搖。
【出處】《荀子·富國》:“為名者否,為利者否,為忿者否,則國安于磐石,籌于旗翼。”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7回:“又著朱貴兒遷在寶林院去一同撫養(yǎng)趙王,自以為磐石之固。”
【第12句】:磬石之固[qìng shí zhī gù]
【解釋】比喻不可動搖。
【示例】我們兩國的友誼猶如磬石之固,任何外來力量也動搖不了。
【第13句】:安之若固[ān zhī ruò gù]
【解釋】固:本來。遇到不順利的情況或不正常的現(xiàn)象,視為本來就是如此一樣,毫不在意。
【出處】清·陳確《查氏石家漾三世合葬志》:“而查伯母董碩人之行,尤非恒情所堪。以碩人之賢,而不見答于惺玄先生,碩人安之若固,無《終風》之怨?!?/p>
【第14句】:根牢蒂固[gēn láo dì gù]
【解釋】指根基牢固。
【出處】《醒世姻緣傳》第九十回:“從來說'臘雪培元氣’,把麥根培植得根牢蒂固。”
【第15句】:攻必克,守必固[gōng bì kè,shǒu bì gù]
【解釋】克:攻下?lián)c,戰(zhàn)勝;固:牢固,堅固。進攻沒有打不下來的,防守沒有不穩(wěn)固的。形容戰(zhàn)斗力極強。
【出處】他才覺出來日本人的~并不是與他毫無關(guān)系。 ——老舍《四世同堂》
【第16句】:根結(jié)盤固[gēn jié pán gù]
【解釋】比喻關(guān)系錯綜牢固。
【出處】《續(xù)資治通鑒·宋欽宗靖康元年》:“根結(jié)盤固,牢不可脫。”
【第17句】:結(jié)草之固[jié cǎo zhī gù]
【解釋】結(jié)草:用草扎結(jié)而成。形容很不牢固,就象草扎的一樣。
【出處】晉·干寶《晉記·總論》:“方岳無鈞石之鎮(zhèn),關(guān)門無結(jié)草之固?!?/p>
【示例】國政迭移于亂人,禁兵外散于四方,方岳無鈞石之鎮(zhèn),關(guān)門無結(jié)草之固。 ——《資治通鑒·晉紀十一》
【第18句】:根深蒂固[gēn shēn dì gù]
【解釋】比喻基礎(chǔ)深厚,不容易動搖。
【出處】《老子》:“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薄俄n非子·解老》:“柢固則生長,根深則視久?!?/p>
【示例】但我總還想對于根深蒂固的所謂舊文明,施行襲擊,令其動搖,冀將來有萬一之希望。 ——魯迅《兩地書·十一》
【第19句】:金湯之固[jīn tāng zhī gù]
【解釋】像金城湯池那樣牢不可破。
【出處】明·張岱《龍山文帝祠募疏》:“右并城隍,賴有金湯之固。”
【示例】故宗廟社稷,乃得磐石之安,金湯之固。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九回
【第20句】:根深本固[gēn shēn běn gù]
【解釋】指根基深厚牢固。
【出處】《淮南子·泰族訓》:“不大其棟,不能任重。重莫若國,棟莫若德。國主之有民也,猶城之有基,木之有根。根深則本固,基美則上寧。五帝三王之道,天下之綱紀,治之儀表也。”
【示例】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jié),權(quán)不外授,威不下黷,所以杜其萌際,重其名器,深根固本,傳之百世。 ——《晉書·伏滔傳》
“固”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將欲奪之,必固與之[jiāng yù duó zhī,bì gù yǔ zhī]
【解釋】欲:打算;固:通“姑”,姑且;與:給予。要想奪取他一些什么,得先給予他一些什么。
【出處】春秋·楚·李耳《老子》第36章:“將欲奪之,必固與之?!?/p>
【第2句】:嬰城固守[yīng chéng gù shǒu]
【解釋】嬰:圍繞;嬰城:據(jù)城。據(jù)守城池牢固設(shè)防。
【出處】東漢·班固《蒯通傳》:“必將嬰城固守?!?/p>
【示例】國安焚銅陵,掠南陵,所至人皆嬰城固守。 ——清·汪琬《前明兵科右給事中吳公墓志銘》
【第3句】:頑鈍固執(zhí)[wán dùn gù zhí]
【解釋】頑:頑固;鈍:遲鈍。愚昧而又堅持成見。
【出處】清·吳趼人《俏皮話·地方》:“頑鈍固執(zhí)之輩,乃持天圓地方之說,以與人爭?!?/p>
【第4句】:深扃固鑰[shēn jiōng gù yào]
【解釋】把門窗關(guān)緊鎖嚴。比喻把事物的真相隱藏起來而不使之外露。
【出處】明·唐順之《永州祭柳子厚文》:“竊惟山川之與人文,同于擅天地之靈秘,顧若有神物愛乎其間,深扃固鑰而不輕以示?!?/p>
【第5句】:深壁固壘[shēn bì gù lěi]
【解釋】猶深溝高壘。深的戰(zhàn)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晉書·蔡豹傳》:“宜頓兵所在,深壁固壘,至秋不了,乃進大軍?!?/p>
【第6句】:事有必至,理有固然[shì yǒu bì zhì,lǐ yǒu gù rán]
【解釋】事情是必然要發(fā)生的,道理本來就該這樣。指某些事情無論怎樣防止,還是要出現(xiàn),這是按照事物固有的規(guī)律發(fā)生發(fā)展的,是無法改變的。
【出處】清·吳璿《飛龍全傳》第二十九回:“看官們有所未知,從來事有必至,理有固然?!?/p>
【第7句】:保固自守[bǎo gù zì shǒu]
【解釋】指憑借天險,堅守不戰(zhàn)。
【出處】《后漢書·侯霸傳》:“及王莽之敗,霸保固自守,卒全一郡?!?/p>
【第8句】:深溝固壘[shēn gōu gù lěi]
【解釋】猶深溝高壘。深的戰(zhàn)壕和高的營壘。指堅固的防御工事。
【出處】《花月痕》第四二回:“江南江北一帶官軍,因此得以深溝固壘,臥守一冬。”
【第9句】:本固邦寧[běn gù bāng níng]
【解釋】指人民安居樂業(yè)則國家太平。
【出處】《書·五子之歌》:“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笨讉鳎骸把匀司敼堂褚园矅?。”
【示例】自古道,立國基,民為邦本;衣食足,知榮辱,本固邦寧。 ——京劇《串龍珠》
【第10句】:本固枝榮[běn gù zhī róng]
【解釋】主干強固,枝葉才能茂盛。比喻事物的基礎(chǔ)鞏固了,其他部分才能發(fā)展。
【出處】清·姜振名《永慶升平前傳》第一回:“也有書寫'陶朱事業(yè)’及'本固枝榮’等字,下款俱是士、農(nóng)、工、商有名之人?!?/p>
【示例】要懂得本固枝榮的道理。
【第11句】:確固不拔[què gù bù bá]
【解釋】剛強堅決,不可動搖。同“確乎不拔”。
【出處】魯迅《熱風·隨感錄四十六》:“因他們都有確固不拔的自信,所以決不會理會偶像保護者的嘲罵?!?/p>
【第12句】:深根固本[shēn gēn gù běn]
【解釋】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動搖。同“深根固柢”。
【出處】《三國志·吳志·陸瑁傳》:“至于中夏鼎沸,九域槃亙之時,率須深根固本,愛力惜費。” 《晉書·文苑傳·伏滔》:“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jié),權(quán)不外授,威不下黷,所以杜其萌際,深根固本,傳之百世?!?/p>
【示例】天元實無積德;視其相貌,壽亦不長。又,諸籓微弱,各令就國,曾無深根固本之計。 ——宋·司馬光《資治通鑒》卷第一百七十三
【第13句】:根深固本[gēn shēn gù běn]
【解釋】根基牢固,難以動搖。
【出處】《晉書·伏韜傳》:“令之有漸,軌之有度,寵之有節(jié),權(quán)不外授,威不下黷。所以杜其萌標,重其名器,根深固本,傳之百世?!?/p>
【第14句】:名我固當[míng wǒ gù dāng]
【解釋】叫我這個名字實在很恰當。
【第15句】:推亡固存[tuī wáng gù cún]
【解釋】推翻行亡道之國,鞏固行存道之邦。
【出處】《尚書·湯誓》:“佑賢輔德,顯忠遂良。兼弱攻昧,取亂侮亡。推亡固存,邦乃其昌?!?/p>
【示例】齊主荒亂,不久必亡,推亡固存,古有常訓,朕已決計北伐,無庸疑議! ——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七十六回
【第16句】:頑固不化[wán gù bù huà]
【解釋】化:改變。堅持錯誤,不肯改悔。
【出處】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六回:“卑府從前在那府里,也做過一任知縣,地方上的百姓,極其頑固不化?!?/p>
【示例】說我頑固不化,為游擊主義翻案;蔑視中央,攪亂軍心等待。 ——梁信《從奴隸到將軍》上集第六章
【第17句】:深根固蒂[shēn gēn gù dì]
【解釋】使根基深固而不可動搖。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九十六回:“喬道清法敗奔走,若放他進城,便深根固蒂?!?/p>
【示例】明·施耐庵《水滸傳》第96回:“喬道清法敗奔走,若放他進城,便深根固蒂。”
【第18句】:擇善固執(zhí)[zé shàn gù zhí]
【解釋】對認為正確的事就堅持執(zhí)行。
【出處】語出《禮記·中庸》:“誠之者,擇善而固執(zhí)之者也?!?/p>
【示例】擇善固執(zhí),未始不是一件好事! ——上官鼎《陽光三疊》第二九章
【第19句】:民為邦本,本固邦寧[mín wéi bāng běn,běn gù bāng níng]
【解釋】邦:國家。百姓是國家的根本,只有根本穩(wěn)固,國家才能安寧。
【出處】《尚書·五子之歌》:“皇祖有訓,民可近不可下。民惟邦本,本固邦寧?!?/p>
【示例】民為邦本,本固邦寧。要人民安樂,先要讓他們衣食無缺。 ——馮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九章
【第20句】:因其固然[yin qi gu ran]
【解釋】順著它本來的結(jié)構(gòu)。
【第21句】:深根固柢[shēn gēn gù dǐ]
【解釋】柢:樹根。使根基深固,不易動搖。比喻基礎(chǔ)穩(wěn)固,不容易動搖。
【出處】《老子》第五十九章:“有國之母,可以長久,是謂深根固柢,長生久視之道?!?/p>
【示例】喬道清法敗奔走,若放他進城,便深根固蒂。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十六回
【第22句】:負固不悛[fù gù bù quān]
【解釋】負固:依仗地勢險固;悛:改悔。倚恃險阻而不臣服。
【出處】《全相秦并六國平話》下卷:“若負固不悛,執(zhí)迷不返,則命將遣師剿平諸國。”
【第23句】:將取固予[jiāng qǔ gū yǔ]
【解釋】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給予。同“將奪固與”。
【出處】《大宋宣和遺事》后集:“李綱輩勤王之師四集,且為將取固予之謀,才得許割三鎮(zhèn)詔書,且班師退去。”
【第24句】:深閉固拒[shēn bì gù jù]
【解釋】固:堅決;距:同“拒”,拒絕。形容堅決不接受別人的意見。
【出處】清·魏源《擬進呈<元史新編>序》:“以金匱石室進呈乙覽之書而視同陰謀,深閉固拒?!?/p>
【示例】對內(nèi)地朝廷采深閉固拒的態(tài)度,政治上很少有往來。 ——范文瀾《中國通史》第三編第六章第一節(jié)
【第25句】:負固不服[fù gù bù fú]
【解釋】依恃險阻而不臣服。
【出處】《周禮夏官大司馬》:“野荒民散則削之,負固不服則侵之?!编嵭ⅲ骸柏?,猶恃也,固,險可依以固者也;不服,不事大也?!?/p>
【示例】張維等今被大兵圍困,負固不服。 ——《水滸傳》第九九回
【第26句】:深閉固距[shēn bì gù jù]
【解釋】緊緊閉關(guān),堅決抵制。
【出處】漢·劉歆《移書讓太常博士》:“今則不然,深閉固距,而不肯試,猥以不誦絕之,欲以杜塞馀道,絕滅微學。”
【示例】我深閉固距,使彼不得安息。 ——宋·王安石《與趙卨書》
【第27句】:理固當然[lǐ gù dāng rán]
【解釋】理:道理;當然:應(yīng)該這樣。按道理應(yīng)當這樣。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魏相篇》:“非辯也,理當然耳?!?/p>
【示例】詹事張九思曰:“正臣防微,理固當然?!?——清·畢沅《續(xù)資治通鑒》卷一百八十七
【第28句】:持祿固寵[chí lù gù chǒng]
【解釋】保持官職和俸祿,共同鞏固寵信。指大臣不行正道。
【出處】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后集·本朝雜記上》:“世稱太學聚天下士,既知道理,又無持祿固寵之累,故其品藻人物,皆合公議?!?/p>
【第29句】:根深固蒂[gēn shēn gù dì]
【解釋】蒂:指瓜、果、莖、枝相連處。比喻基礎(chǔ)深厚,不容易動搖。
【出處】《明史·楊繼成傳》:“連路蟠結(jié),根深固蒂,各部堂司大半皆其羽翼。”
【第30句】:君子固窮[jūn zǐ gù qióng]
【解釋】君子:有教養(yǎng)、有德行的人;固窮:安守貧窮。指君子能夠安貧樂道,不失節(jié)操。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p>
【示例】接連便是難懂的話,什么“君子固窮”,什么“者乎”之類,引得眾人都哄笑起來。 ——魯迅《孔乙己》
【第31句】:將奪固與[jiāng duó gū yǔ]
【解釋】固,同“姑”。要想得到,必先給予。
【出處】《老子》:“將欲奪之,必固予之?!?/p>
【示例】將奪固與此理玄,殷勤攜贈陳與田。 ——元·耶律楚材《謝西方器之贈阮杖》
【第32句】:頑固堡壘[wán gù bǎo lěi]
【解釋】比喻頑固不化的人。
【示例】你放心,我一定攻克他這個頑固堡壘。
【第33句】:負固不賓[fù gù bù bīn]
【解釋】依恃險阻而不臣服。同“負固不服”。
【出處】《宋書·武帝記中》:“自負固不賓,干紀放命,肆逆滔天,竊據(jù)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