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伯”的成語(28個(gè))
本文整理了伯歌季舞、五侯九伯、河伯為患等含“伯”的成語28個(gè),其中“伯”開頭的成語14個(gè),“伯”結(jié)尾的成語5個(gè),“伯”在中間的成語9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伯”開頭的成語【第1句】:伯歌季舞[bó gē jì wǔ]
【解釋】伯:大哥;季:小弟。哥哥唱歌,弟弟跳舞。比喻兄弟之間親密無間。
【出處】漢·焦贛《易林·否之損》:“秋風(fēng)牽手,相提笑語。伯歌季舞,燕樂以喜。”
【示例】他們家兩兄弟伯歌季舞,共同面對困難。
【第2句】:伯樂一顧[bō lè yī gù]
【解釋】比喻受人知遇賞識。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二》載:戰(zhàn)國時(shí),蘇代說淳于髡,謂人有告伯樂曰,臣有駿馬欲賣,連三旦立于市,人莫與言;愿子一顧之,請獻(xiàn)一朝之費(fèi)。伯樂乃環(huán)而視之,去而顧之,一旦而馬價(jià)十倍。
【示例】數(shù)蒙伯樂一顧之價(jià),而蒼蠅之飛,不過數(shù)步,即托驥尾,得以絕群。 ——《后漢書·隗囂傳》
【第3句】:伯塤仲篪[bó xūn zhòng chí]
【解釋】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塤:陶土燒制的樂器;篪:竹制的樂器。塤篪合奏,樂音和諧。舊時(shí)贊美兄弟和睦。
【出處】《詩經(jīng)·小雅·何人斯》:“伯氏吹塤,仲氏吹篪。”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二卷:“玉昆金友,羨兄弟之俱賢;伯塤仲篪,謂聲氣之相應(yīng)?!?/p>
【第4句】:伯勞飛燕[bó láo fēi yàn]
【解釋】借指離別的親人或朋友。
【出處】《玉臺新詠·古詞〈東飛伯勞歌〉》:“東飛伯勞西飛燕,黃姑織女時(shí)相見?!?/p>
【示例】伯勞飛燕東西別,忍向江城一笛吹。 ——郁達(dá)夫《別戴某》詩
【第5句】:伯玉知非[bó yù zhī fēi]
【解釋】伯玉:蘧瑗,字伯玉,春秋時(shí)衛(wèi)國人;非:不對。比喻知道以前不對。
【出處】《淮南子·原道訓(xùn)》:“故蘧瑗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p>
【第6句】:伯俞泣杖[bó yú qì zhàng]
【解釋】指孝順父母。
【出處】漢·劉向《說苑·建本》:“伯俞有過,其母笞之,泣,其母曰:'他日笞子未嘗見泣,今泣何也?’對曰:'他日俞得罪,笞嘗痛,今母之之力不能使痛,是以泣?!?/p>
【示例】你孝順?biāo)颇峭跸榕P冰,你恰似伯俞泣杖。 ——元·關(guān)漢卿《陳母教子》第三折
【第7句】:伯牙絕弦[bó yá jué xián]
【解釋】牙:伯牙。鐘子期死后,伯牙從此不彈琴。比喻知音的難遇。
【出處】《漢書·揚(yáng)雄傳》:“是故鐘期死,伯牙絕弦破琴而不肯與眾鼓?!?/p>
【示例】伯牙絕弦失子期,更無知音之輩;管寧割席拒華歆,調(diào)非同志之人。 ——清·程允升《幼學(xué)瓊林·朋友賓主》
【第8句】:伯慮愁眠[bó lǜ chóu mián]
【解釋】伯慮:國名;愁:憂愁。伯慮國的人憂慮睡眠。形容太過憂慮。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27回:“海外都說:'杞人憂天,伯慮愁眠。’”
【示例】你這是伯慮愁眠,自尋煩惱。
【第9句】:伯仲之間[bó zhòng zhī jiān]
【解釋】伯仲:兄弟排行的次第,伯是老大,仲是老二;間:中間。比喻差不多,難分優(yōu)劣。
【出處】三國·魏·曹丕《曲論·論文》:“傅毅之于班固,伯仲之間耳?!?/p>
【示例】伯仲之間見伊呂,指揮若定失蕭曹。 ——唐·杜甫《詠懷古跡》詩
【第10句】:伯牛之疾[bó niú zhī jí]
【解釋】伯牛:人名,春秋魯國人,孔子弟子。伯牛不幸生了癩瘡,那里是不治之癥。因此用以指人患的不治的惡疾。
【出處】《論語·雍也》:“伯牛有疾,子問之,自牖執(zhí)其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p>
【第11句】:伯道無兒[bó dào wú ér]
【解釋】伯道:鄧伯道。舊時(shí)對他人無子的嘆息。
【出處】《晉書·鄧攸傳》:“天道無知,使鄧伯道無兒。”
【示例】中郎有女能傳業(yè),伯道無兒可保家。 ——唐·韓愈《游西林寺題蕭二兄郎中舊堂》
【第12句】:伯仁由我而死[bó rén yóu wǒ ér sǐ]
【解釋】伯仁:晉周颙的字。表示對別人的死亡負(fù)有某種責(zé)任。
【出處】《晉書·周颙傳》:“吾雖不殺伯仁,伯仁由我而死?!?/p>
【示例】倘伯仁由我而死,尚不免罪有所歸。 ——清·紀(jì)昀《閱微草堂筆記·姑妄聽之二》
【第13句】:伯樂相馬[bó lè xiàng mǎ]
【解釋】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shí)的人,姓孫名陽,善相馬。指個(gè)人或集體發(fā)現(xiàn)、推薦、培養(yǎng)和使用人才的人。
【出處】《十月》1981年第6期:“她帶上多年寫下的社會科學(xué)論文和空前的決心去接受伯樂相馬的考驗(yàn)了?!?/p>
【示例】我們盼望有伯樂相馬的機(jī)會。
【第14句】:伯仲叔季[bó zhòng shū jì]
【解釋】兄弟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最小的。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圖之?!?/p>
【示例】請按伯仲叔季的順序排列。
“伯”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五侯九伯[wǔ hóu jiǔ bó]
【解釋】五侯:公、侯、伯、子、男五等諸侯;九伯:九州之長。泛指天下諸侯。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僖公四年》:“五侯九伯,女實(shí)征之,以夾輔周室。”
【示例】五侯九伯,無非問鼎之徒;四岳十連,皆畜無君之跡。 ——《舊唐書·哀帝紀(jì)論》
【第2句】:田連仟伯[tián lián qiān mò]
【解釋】田間小路接連不斷。形容田地廣闊。同“田連阡陌”。
【出處】《漢書·食貨志上》:“富者田連仟伯,貧者亡立錐之地。”
【第3句】:冤如巷伯[yuān rú xiàng bó]
【解釋】巷伯:周幽王時(shí)人,遭讒被刑。如同巷伯一樣的冤屈。指蒙受不白之冤。
【出處】《后漢書·孔融傳》:“雖忠如鬻拳,信如卞和,智如孫臏,冤如巷伯,才如史遷,達(dá)如子政,一離刀鋸,沒世不齒?!?/p>
【第4句】:稱王稱伯[chēng wáng chēng bà]
【解釋】王:君王;伯:通“霸”,霸主。比喻憑借勢力,飛揚(yáng)跋扈,獨(dú)斷專行,狂妄自大。
【出處】清·吳喬《答萬季崊詩問》:“今人拘于宋人之說詩,而不問唐人違合,莫不稱王稱伯,狐魅后學(xué),使尊奉己學(xué)。”
【第5句】:風(fēng)魔九伯[fēng mó jiǔ bó]
【解釋】風(fēng):通“瘋”;風(fēng)魔:瘋癲。瘋狂癡癲。
【出處】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宮調(diào)》第五卷:“休怪!我曾見風(fēng)魔九伯,不曾見這般個(gè)神狗乾郎在。”
【示例】才五更天氣,你敢風(fēng)魔九伯,引的我那里去? ——元·關(guān)漢卿《魯齋郎》第二折
“伯”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河伯為患[hé bó wéi huàn]
【解釋】指歪門邪惡的風(fēng)氣。
【示例】我省河伯為患,災(zāi)情十分嚴(yán)重。
【第2句】:行比伯夷[xíng bǐ bó yí]
【解釋】行:品德;伯夷:商末孤竹君長子。品行可與伯夷相比擬。形容品德高潔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九章·桔頌》:“年歲雖小,可師長兮,行比伯夷,置以為像兮?!?/p>
【第3句】:龍伯釣鰲[lóng bó diào áo]
【解釋】龍伯:傳說中的國名;鰲:大龜。龍伯國的人釣起六條鰲。比喻非凡的事業(yè)。
【出處】《列子·湯問》:“而龍伯之國有大人,舉足不盈數(shù)步,而暨五山之所,一釣而連六鰲,合負(fù)而趣歸其國,灼其骨以數(shù)焉。于是岱輿、員嶠二山,流于北極,沉于大海?!?/p>
【示例】龍伯釣鰲時(shí),蓬萊一峰坼。飛來碧海畔,遂與三山隔。 ——唐·李德?!吨貞浬骄恿住ち_浮山》
【第4句】:不分伯仲[bù fēn bó zhòng]
【解釋】分不出第一第二。
【示例】兩位追求者的才學(xué)、家世都一樣優(yōu)秀,不分伯仲,讓她不知如何抉擇。
【第5句】:季友伯兄[jì yǒu bó xiōng]
【解釋】比喻交情深,義氣重。
【出處】唐·宋之問《餞湖州薛司馬》詩:“交深季作友,義重伯為兄。”
【第6句】:相驚伯有[xiāng jīng bó yǒu]
【解釋】伯有:春秋時(shí)鄭國大夫良霄的字,相傳他死后鬼魂作祟。形容無緣無故自相驚擾。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昭公七年》:“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瘎t皆走,不知所往?!?/p>
【示例】請不要相驚伯有了。
【第7句】:將伯之助[qiāng bó zhī zhù]
【解釋】將:請求;伯:長者。請求長者幫助。指別人對自己的幫助。
【出處】《詩經(jīng)·小雅·正月》:“載輸爾載,將伯助予?!?/p>
【示例】將伯之助,義不敢忘。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連瑣》
【第8句】:將伯之呼[qiāng bó zhī hū]
【解釋】指求人幫助。
【出處】清·劉坤一《書牘·復(fù)奎樂峰》:“無奈羅掘皆窮,點(diǎn)金無術(shù),萬不得已,始為將伯之呼。”
【示例】東海登臺,不能以誠相感,徒欲為將伯之呼,乞靈外族,其心可憫,其跡實(shí)可愧也。 ——蔡東蕃、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一百回
【第9句】:一時(shí)伯仲[yī shí bó zhòng]
【解釋】指兩人水準(zhǔn)才能難分高下。伯仲,指兄弟。
【出處】清·吳蘭馨《絳蘅秋·秋社》:“看這怡蕉客所作諸詩,可的是一時(shí)伯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