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燎”的成語(29個)
本文整理了燎原之火、死灰復燎、救燎助薪等含“燎”的成語29個,其中“燎”開頭的成語6個,“燎”結尾的成語12個,“燎”在中間的成語1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燎”開頭的成語【第1句】:燎原之火[liáo yuán zhī huǒ]
【解釋】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燒,使人無法接近。比喻不斷壯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示例】改革開放的洪流,似燎原之火,不可阻擋。
【第2句】:燎若觀火[liǒo ruò guān huǒ]
【解釋】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般。
【出處】清·黃宗羲《朱康流先生墓志銘》:“二千一百二十五年之治亂,燎若觀火。”
【第3句】:燎發摧枯[liǎo fà cuī kū]
【解釋】燎發:火燒毛發;摧枯:折斷枯木。比喻消滅敵人極容易。
【出處】《隋書·音樂志下》:“攻如燎發,戰似摧枯。”
【第4句】:燎如觀火[liǎo rú guān huǒ]
【解釋】指事理清楚明白,如看火一樣。
【出處】郭沫若《文藝論集·反響之反響》:“究竟誰是誰非,誰錯誰不錯,這是燎如觀火的。”
【示例】這部作品的觀點燎如觀火,值得一讀。
【第5句】:燎原烈火[liáo yuán liè huǒ]
【解釋】好像大火在原野上燃燒,使人無法接近。比喻不斷壯大,不可抗拒的革命力量。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示例】改革開放的洪流,似燎原烈火,不可阻擋。
【第6句】:燎原之勢[liáo yuán zhī shì]
【解釋】比喻迅猛發展的形勢。
【示例】數月之間即占據嶺南六省,形成燎原之勢。 ——王若東《天下第一廉吏——于成龍傳》第五章
“燎”結尾的成語【第1句】:死灰復燎[sǐ huī fù liáo]
【解釋】比喻已經消失了的惡勢力又重新活動起來。同“死灰復燃”。
【出處】清·遯廬《童子軍·逼獄》:“這個使不得,若非斬草除根,全消禍種,定要死灰復燎,自惹飛災。”
【第2句】:積薪候燎[jī xīn hòu liáo]
【解釋】比喻自取滅亡。燎,火炬。
【出處】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永寧寺》:“爾朱榮馬邑小胡,人才凡鄙,不度德量力,長戟指闕,所謂窮轍拒輪,積薪候燎!”
【第3句】:心焦火燎[xīn jiāo huǒ liáo]
【解釋】心里急得像火燒著一樣。形容十分焦急。
【出處】柯巖《追趕太陽的人》三:“她摸黑坐著,心焦火燎地等著鄰家的閨女從夜校回來幫她收拾。”
【第4句】:巢焚原燎[cháo fén yuán liáo]
【解釋】極言戰禍慘烈。
【出處】《文選左思<魏都賦>》:“奸回內贔,翼翼京室,眈眈帝宇,巢焚原燎,變為煨燼,故荊棘旅庭也。”
【示例】自英皇北獰,河套淪沒,巢焚原燎,糜鹿為墟。 ——清·侯方域《定鼎說》
【第5句】:煙熏火燎[yān xūn huǒ liǎo]
【解釋】煙和火熏烤,比喻酷熱或干燥。
【示例】我感到嗓子煙熏火燎的難受。
【第6句】:油煎火燎[yóu jiān huǒ liáo]
【解釋】形容痛苦或焦灼。
【出處】郭澄清《大刀記》第十章:“他覺著,像有個什么東西,在胸口上劇烈地涌動,鬧得血管里的血,也加快了流速。繼而,心里又油煎火燎,陣陣劇疼。”
【示例】當時我心里急得油煎火燎,只怕他說個不成。 ——馬烽《太陽剛剛出山》
【第7句】:火急火燎[huǒ jí huǒ liǎo]
【解釋】猶火燒火燎。
【出處】《人民文學》1977年4期:“整個發電廠都火急火燎地動員起來。”
【第8句】:推波助瀾,縱風止燎[tuī bō zhù lán,zòng fēng zhǐ liáo]
【解釋】瀾:大波浪。比喻從旁鼓動,助長事物的聲勢,擴大影響。
【出處】隋·王通《文中子·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第9句】:縱風止燎[zòng fēng zhǐ liáo]
【解釋】用鼓風的方法滅火。比喻本欲消弭其事,卻反而助長其聲勢。
【出處】隋·王通《中說·問易》:“真君、建德之事,適足推波助瀾,縱風止燎爾。”
【示例】幽平而后,有如宣王者出,則禮樂征伐不自諸侯,而《雅》《頌》未可知也。奈何推波助瀾,縱風止燎乎! ——宋·歐陽修《王國風解》
【第10句】:油澆火燎[yóu jiāo huǒ liáo]
【解釋】形容焦急。
【出處】向春《煤城怒火》第二一章:“齊標雖認為有理,卻油澆火燎地問:'依你說該咋辦?’”
【第11句】:火燒火燎[huǒ shāo huǒ liǎo]
【解釋】燎:燒。被火燒烤。比喻心里非常著急或身上熱得難受。
【出處】魏巍《山雨》:“小嘎子火燒火燎地再也忍耐不住,就鉆出磨房來。”
【示例】可是紅軍一開拔,弄得我心里火燒火燎的,說不出是什么滋味。 ——王愿堅《黨費·糧食的故事》
【第12句】:心急火燎[xīn jí huǒ liǎo]
【解釋】心里急得像火燒一樣。形容非常焦急。
【出處】清·吳璇《飛龍全傳》:“那管院的太監,心燎意急,一籌莫展。”
【示例】鐵頭心急火燎,忽嚕忽嚕喝碗菜粥,摞下筷子。 ——管樺《上學》
“燎”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救燎助薪[jiù liáo zhù xīn]
【解釋】比喻采取錯誤的辦法,不但解決不了問題,反而會使問題變得更加嚴重。同“救火投薪”。
【出處】明·張煌言《答越安撫書》:“名為息黥補劓,實則救燎助薪,宜人心之不服者也。”
【第2句】:厝火燎原[cuò huǒ liǎo yuán]
【解釋】放火燎原,比喻小亂子釀成大禍患。
【出處】明·沈德符《野獲編·兵部·西南諸捷》:“惟近日東北用兵,聚三大帥婁十萬眾,盡沒遼水,坐成厝火燎原之勢,差為不競耳。”
【第3句】:星火燎原[xīng huǒ liáo yuán]
【解釋】一點兒小火星可以把整個原野燒起來。常比喻新生事物開始時力量雖然很小,但有旺盛的生命力,前途無限。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示例】'星火燎原’的話,正是時局發展的適當的描寫。 ——毛澤東《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4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xīng xīng zhī huǒ,kě yǐ liáo yuán]
【解釋】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比喻開始時微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示例】你不輕視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不曉得怎么結局呢! ——張鴻《續孽海花》第57回
【第5句】:毒燎虐焰[dú liáo nüè yàn]
【解釋】毒:惡毒的;燎:火燒;虐:兇殘的;焰:火焰。惡毒的大火燃燒,兇殘的火焰肆虐。形容兇猛狠暴虐的惡勢力。
【出處】唐·柳宗元《貞符》:“爨以毒燎,煽以虐焰。”
【第6句】:洪爐燎發[hóng lú liáo fà]
【解釋】洪爐:大爐子。大火爐里燒毛發。比喻事情極易解決。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夫以鴻毛燎于爐炭之上,必無事矣。”
【示例】今將軍仗皇威,掌兵要,龍驤虎步,高下在心;若欲誅宦官,如鼓洪爐燎發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回
【第7句】:淹薺燎菜[yān jì liáo cài]
【解釋】薺:薺菜;燎:熏制。像腌制的薺菜和熏制的肉菜一樣臟亂。形容骯臟、破舊。
【示例】他穿的衣服如同淹薺燎菜一樣臟亂。
【第8句】:如火燎原[rú huǒ liáo yuán]
【解釋】燎:燒;原:原野。如火在原野燃燒。比喻聲勢很大,難于阻抑。
【出處】《尚書·盤庚上》:“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向邇。”
【示例】到期不能“剿滅”,反而如火燎原,他們有些做封疆大吏的,輕則降級、削職,重則下獄、砍頭。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三十六章
【第9句】:洪爐燎毛[hóng lú liáo máo]
【解釋】洪爐:大爐子;燎:燒。大火爐里燒毛發。比喻問題極易解決。
【出處】《史記·刺客列傳》:“夫以鴻毛燎于爐炭之上,必無事矣。”
【第10句】:破壁燎火[pò bì liáo huǒ]
【解釋】推倒墻壁,點燃燈火。形容作,形容作風正派,不好女色。
【出處】清·張英《淵鑒類函·墻壁三》:“魯男子夜大雨,有鄰之嫠婦因風雨壞屋投棲睛。男子乃破壁,燎火以達旦。”
【第11句】:星星之火,遂成燎原[xīng xīng zhī huǒ,suì chéng liáo yuán]
【解釋】一點點小火星可以燒掉大片原野。比喻開始時微小,但有遠大發展前途的新事物
【出處】明·張居正《答云南巡撫何萊山論夷情》:“究觀近年之事,皆起于不才武職、貪黷有司及四方無賴奸徒竄入其中激而構扇之,星星之火,遂成燎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