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士”的成語大全(173個)

20749 分享 時間: 收藏本文

含“士”的成語大全(173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士別三日,刮目相待、禮賢下士、躬先士卒等含“士”的成語173個,其中“士”開頭的12個,“士”結尾的128個,“士”在中間的33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士”開頭的成語

【第1句】:士別三日,刮目相待[shì bié sān rì,guā mù xiāng dài]

【解釋】指別人已有進步,當另眼相看。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遂拜蒙母,結友而別”南朝·宋·裴松之注:“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p>

【第2句】:士馬精強[shì mǎ jīng qiáng]

【解釋】軍糧充足,士氣旺盛。

【出處】唐·陸贄《論關中事宜狀》:“此四軍者,皆聲勢雄盛,士馬精強?!?/p>

【示例】但是他心中清楚,李自成士馬精強,頗善于收攬民心,這次攻開封可能是想很快就建號稱王。 ——姚雪垠《李自成》第三卷第二十九章

【第3句】:士可殺不可辱[shì kě shā bù kě rǔ]

【解釋】指士子寧可死,也不愿受污辱。

【出處】語出《禮記·儒行》:“儒有可親而不可劫也,可近而不可迫也??蓺⒍豢扇枰??!?/p>

【示例】鏊謂謹曰:'士可殺不可辱。今辱且殺之,吾尚何顏居此?!?——《明史·王鏊傳》

【第4句】:士為知己者死[shì wèi zhī jǐ zhě sǐ]

【解釋】知己者:了解自己,信用自己的人。指甘愿為賞識自己、栽培自己的人獻身。

【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讎矣。”

【示例】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42回:“豈不聞'士為知己者死’?又豈不聞'國士遇我,國士報之’?”

【第5句】:士農(nóng)工商[shì nóng gōng shāng]

【解釋】古代所謂四民,指讀書的、種田的、做工的、經(jīng)商的。

【出處】《管子·小匡》:“士農(nóng)工商四民者,國之石(柱石)民也?!薄痘茨献印R俗訓》:“是以人不兼官, 官不兼事,士農(nóng)工商,鄉(xiāng)別州異,是故農(nóng)與農(nóng)言力,士與士言行,工與工言巧, 商與商言數(shù)?!?/p>

【示例】下面密密層層,有億萬人來來往往,都想爭奪此物。細細看去,士農(nóng)工商,三教九流,無一不有。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九十九回

【第6句】:士窮見節(jié)[shì qióng jiàn jié]

【解釋】士:讀書人;窮:困窘;節(jié):節(jié)操。讀書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節(jié)操來。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嗚呼!士窮乃見節(jié)義?!?/p>

【示例】士窮見節(jié)義,木槁自芬芳。坐回萬物春,賴此一點香。 ——宋·陸游《梅花》詩

【第7句】:士飽馬騰[shì bǎo mǎ téng]

【解釋】軍糧充足,士氣旺盛。

【出處】唐·韓愈《平淮西碑》:“士飽而歌,馬騰于槽?!?/p>

【示例】且兩年中士飽馬騰,支應不匱,亦有微勞。 ——清·馮桂芬《與吉撫部書》

【第8句】:士死知己[shì sǐ zhī jǐ]

【解釋】為了報答知己,不惜犧牲生命。

【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一》:“士為知己者死,女為悅己者容,吾其報知氏之仇矣?!?/p>

【示例】士死知己,懷此無忘。 ——三國·魏·曹操《祀故太尉橋玄文》

【第9句】:士紳名流[shì shēn míng liú]

【解釋】指有錢有勢的人或杰出的人士。

【出處】鄧小平《黨與抗日民主政權》:“特別對于中間分子士紳名流,尤為重要,過去我們同志對進步分子都團結不好,對他們更差了。”

【第10句】:士俗不可醫(yī)[shì sú bù kě yī]

【解釋】俗:庸俗;醫(yī):醫(yī)治。俗氣已深,不可救藥。

【出處】宋·蘇軾《于潛僧綠筠軒》詩:“無肉令人瘦,無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醫(yī)?!?/p>

【示例】余戲謂此二詩絕妙,“十里鶯啼”,俗人添一撇壞了,“草未凋”,俗人減一畫壞了,甚矣,士俗不可醫(yī)也。 ——明·楊慎《升庵詩話》卷八

【第11句】: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shì bié sān rì,dāng guā mù xiāng dài]

【解釋】指別人已有進步,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他。

【出處】《三國志·吳志·呂蒙傳》注引《江表傳》:“士別三日,即更刮目相待?!?/p>

【示例】(蔡元培)對于魯迅始終是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 ——郭沫若《魯迅與王國維》

【第12句】:士窮見節(jié)義[shì qióng jiàn jié yì]

【解釋】士:讀書人;窮:困窘;節(jié)義:節(jié)操,氣節(jié)。讀書人在困境中才能看出節(jié)操來。

【出處】唐·韓愈《柳子厚墓志銘》:“嗚呼!士窮乃見節(jié)義?!?/p>

【示例】士窮見節(jié)義,木槁自芬芳。坐回萬物春,賴此一點香。 ——宋·陸游《梅花》詩

“士”結尾的成語

【第1句】:禮賢下士[lǐ xián xià shì]

【解釋】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分去結交。

【出處】《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圣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薄缎绿茣だ蠲銈鳌罚骸捌湓诔?,鯁亮廉介,這宗臣表,禮賢下士有始終,嘗引李巡、張參在幕府?!?/p>

【示例】我今天看見了一位禮賢下士的大人先生,在今世只怕是要算絕少的了。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四回

【第2句】:忠臣烈士[zhōng chén liè shì]

【解釋】忠義剛烈的臣子。

【出處】《隋書·李文博傳》:“每讀書至治亂得失、忠臣烈士,未嘗不反復吟玩?!?/p>

【示例】清·李汝珍《鏡花緣》第81回:“今日之下,其所以家喻戶曉,知他為忠臣烈士,名垂千古者,皆由無心而傳?!?/p>

【第3句】:輕車介士[qīng chē jiè shì]

【解釋】比喻戰(zhàn)車和甲士。

【出處】《漢書·張安世傳》:“安世復強起視事,至秋薨。一輩子贈印綬,送以輕車介士?!?/p>

【示例】及葬,又使侍御史持節(jié)送喪,蘭臺令史十人發(fā)羽林騎輕車介士,前后部鼓吹。 ——《后漢書·楊震傳》

【第4句】:忠臣義士[zhōng chén yì shì]

【解釋】忠誠而有節(jié)操的臣民。

【出處】《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每覽史籍,觀古忠臣義士,出一朝之命,以徇國家之難?!?/p>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73回:“忠臣義士,盡陷羅網(wǎng)之中;亂臣賊子,咸置廟廊之上?!?/p>

【第5句】:雅人韻士[yǎ rén yùn shì]

【解釋】高雅而有風致的文人。

【出處】清·李漁《閑情偶寄·詞曲·科諢》:“文字佳,情節(jié)佳,而科諢不佳,非特俗人怕看,即雅人韻士,亦有瞌睡之時?!庇帧堵暼荨ぶ畏罚骸叭艄缡牵瑒t亦艷妝村婦而已矣,烏足動雅人韻士之心哉?!?/p>

【第6句】:招賢禮士[zhāo xián lǐ shì]

【解釋】招:招收;賢:有才德的人;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廣泛網(wǎng)羅人才

【出處】宋·陳亮《酌古論·曹公》:“……光輔漢帝,招賢禮士,修明庶政,以宰天下?!?/p>

【第7句】:湖海之士[hú hǎi zhī shì]

【解釋】舊時形容氣慨豪放之人。

【出處】《三國志·魏志·張邈傳》:“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

【第8句】:文人雅士[wén rén yǎ shì]

【解釋】有學問和處事修養(yǎng)的孤高的人。

【示例】他可算作文人雅士了。

【第9句】:求賢下士[qiú xián xià shì]

【解釋】訪求賢士且禮遇之。

【出處】元·白樸《博望燒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賢用士哩,你依著師父出去?!?/p>

【示例】乞陛下特恩,賜以冠帶,更使一朝臣往宣,乃見圣主求賢下士之至意。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八十二回

【第10句】:文人墨士[wén rén mò shì]

【解釋】泛指文人、文士。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一百回:“那知百花仙子忽然命他把那泣紅亭的碑記付給文人墨士去做稗官野史;他捧了這碑記日日尋訪,何能湊巧?”

【示例】一來使情人見了,也好當面招魂,二來使文人墨士聞之,也好做幾首詩文,留個不朽! ——清·李漁《比目魚》第七回

【第11句】:高人勝士[gāo rén shèng shì]

【解釋】高人:志趣、行為高尚的人;勝士:指隱居者。清高不慕名利的隱居者。

【出處】宋·陸九淵《黃氏墓志銘》:“梁君去年嘗游廬阜,其談山水之勝,誦高人逸士之文,亹亹不倦?!?/p>

【示例】或有逸品,皆高人勝士寄興寓意者,當求之筆墨之外,方為得趣。 ——元·夏文彥《圖繪寶鑒·制作楷?!?/p>

【第12句】:通儒達士[tōng rú dá shì]

【解釋】指知識淵博、明智達理的學者。

【第13句】:一介之士[yī jiè zhī shì]

【解釋】一個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

【出處】漢·趙曄《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彼越王者一節(jié)之人,范蠡一介之士。”

【示例】自湖南軍興,一介之士,長官倒屣。 ——清·王闿運《長沙攸縣慶都龍君行狀》

【第14句】:雪中高士[xuě zhōng gāo shì]

【出處】明·高啟《梅花》詩:“雪滿山中高士臥,月明林下美人來?!?/p>

【第15句】:輕賢慢士[qīng xián màn shì]

【解釋】輕:輕視;慢:傲慢。輕視有才能的,不尊敬讀書人。形容輕狂傲慢,狂妄無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53回:“韓玄殘暴不仁,輕賢慢士?!?/p>

【第16句】:養(yǎng)賢納士[yǎng xián nà shì]

【解釋】招養(yǎng)收容有才德的人。

【出處】明·無名氏《孟母三移》第一折:“養(yǎng)賢納士,修德治民?!?/p>

【示例】古代君子靠養(yǎng)賢納士才取得大的功業(yè)。

【第17句】:巖穴之士[yán xué zhī shì]

【解釋】指隱士。古時隱士多山居,故稱。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其君見好巖穴之士,所傾蓋與車以見窮閭隘巷之士以十數(shù),伉禮下布衣之士以百數(shù)矣?!?/p>

【示例】圣祖皇帝詔求巖穴之士,九卿公舉九人。 ——清方苞《張樸村墓志銘》

【第18句】:息軍養(yǎng)士[xī jūn yǎng shì]

【解釋】息、養(yǎng):休息教養(yǎng),休整;軍、士:軍隊中的官兵。指休整部隊,積蓄力量,以利再戰(zhàn)。

【出處】《三國志·魏志·武帝紀》:“愚以為可且按甲寢兵,息軍養(yǎng)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若此則內外之心固,有功者勸,而天下知制矣?!?/p>

【示例】愚以為且宜增修文德,按甲寢兵,息軍養(yǎng)士,待時而動。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六回

【第19句】:枯槁之士[kū gǎo zhī shì]

【解釋】枯槁:瘦瘠。指隱居山林的隱士。

【出處】《莊子·徐無鬼》:“兵革之士樂哉,枯槁之士宿名。”

【示例】方今山林枯槁之士,要亦未可多得,去之奔走聲利之場者則遠矣。 ——明·王陽明《寄希淵》

【第20句】:爪牙之士[zhǎo yá zhī shì]

【解釋】爪牙:比喻輔佐的人。指勇敢的衛(wèi)士或得力的助手。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越語上》:“夫雖無四方之憂,然謀臣與爪牙之士,不可不養(yǎng)而擇也?!?/p>

【示例】蓋所以將腹心之命達于爪牙之士也。 ——唐·元稹《宋常春等內仆局令》

【第21句】:搢紳之士[jìn shēn zhī shì]

【解釋】搢:插;紳:大帶;搢紳:宦官的代稱。指做過官的大人先生。

【出處】《晉書·輿服志》:“所謂搢紳之士者,搢芴而垂紳帶也。”

【示例】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搢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 ——《新五代史·一行傳序》

【第22句】:白屋之士[bái wū zhī shì]

【解釋】指貧寒的士人。

【出處】漢·王充《論衡·語增》:“周公執(zhí)贄下白屋之士。”

【示例】是所工也多,故傳書甚少;其轉徙也艱,故受毀甚易;其為費也不資,故白屋之士不能得書者甚眾。 ——嚴復《論八股存亡之關系》

【第23句】:敬賢重士[jìng xián zhòng shì]

【解釋】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同“敬賢愛士”。

【出處】明·無名氏《四馬投唐》第四折:“元帥寬仁厚德,敬賢重士,豈肯記舊仇,并不挾冤。”

【第24句】:有識之士[yǒu shí zhī shì]

【解釋】具有才能和遠見卓識的人。

【出處】漢·劉向《說苑·善說》:“天下有識之士,無不為足下寒心酸鼻者,千秋萬歲之后,廟堂必不血食矣。”

【示例】有識之士皆謂陛下厭聞人言,意輕邊事,其兆見于此矣。 ——宋·蘇軾《朝辭赴定州狀》

【第25句】:游俠騎士[yóu xiá qí shì]

【解釋】漫無目的浪游四方,尋求冒險以顯示武功、勇敢、寬仁俠義的人。

【示例】武俠小說中少不了游俠騎士。

【第26句】:皮相之士[pí xiàng zhī shì]

【解釋】皮相:從表面看。指僅看外表不察內情、見識膚淺的人。

【出處】西漢·韓嬰《韓詩外傳》第一卷:“牧者曰:'子乃皮相之士,何足語姓字哉!’”

【第27句】:折節(jié)下士[zhé jié xià shì]

【解釋】折節(jié):屈己下人。屈己下人,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jié)下士,士多附之?!?/p>

【示例】累官至大冢宰,折節(jié)下士,天下多稱之。 ——清·李斗《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

【第28句】:愛人好士[ài rén hào shì]

【解釋】愛護、重視人才。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蜀志·先主傳》:“圣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積德,愛人好士,是以四方歸心焉?!?/p>

【示例】“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有“愛人好士”的美稱。

【第29句】:推賢進士[tuī xián jìn shì]

【解釋】推薦賢人,引進學者。

【出處】唐·姚崇《答張九齡書》:“近蒙獎擢,倍勵駑庸,每以推賢進士為務,欲使公卿大夫稱職。”

【示例】宋·王楙《野客叢書·楊惲有外祖風》:“其故人任安予書,責以古人推賢進士之義?!?/p>

【第30句】:輕財好士[qīng cái hào shì]

【解釋】輕視錢財,重視讀書人。

【出處】《三國志·吳志·張溫傳》:“父允,輕財重士,名顯州郡,為孫權東曹掾?!?/p>

【示例】輕財好士,一鄉(xiāng)多濟友朋;月地花天,四海又聞豪杰。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一回

【第31句】:謙恭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解釋】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漢書·韋玄成傳》:“少好學,修父業(yè),尤謙遜下士?!?/p>

【示例】他親自送至車旁,親自代關車門,行一深鞠躬禮而別,頗能謙恭下士。 ——鄒韜奮《患難余生記·流亡》

【第32句】:謙謙下士[qiān qiān xià shì]

【解釋】下:屈己尊人。指謙虛恭敬地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出處】《漢書·韋玄成傳》:“少好學,修父業(yè),尤謙遜下士。”

【示例】縱是當朝元宰,也須要謙謙下士為嘉。 ——明·葉憲祖《鸞鎞記·挫權》

【第33句】:方正之士[fāng zhèng zhī shì]

【解釋】方正:品行端正。品行端正不阿的讀書人。

【出處】《漢書·晁錯傳》:“言行若此,可謂方正之士?!?/p>

【第34句】:輕財重士[qīng cái zhòng shì]

【解釋】輕視錢財,重視讀書人。

【出處】《三國志·吳志·張溫傳》:“父允,輕財重士,名顯州郡,為孫權東曹掾?!?/p>

【示例】高嘗受詔教習胡亥,見他慈仁篤厚,輕財重士,口才似拙,心地卻明,諸公子中,無一能及。 ——蔡東藩《前漢演義》第七回

【第35句】:當軸之士[dāng zhóu zhī shì]

【解釋】當:承擔;軸:車軸。比喻身居要職的人。

【出處】晉·干寶《晉紀總論》:“秉鈞當軸之士,身兼官以十數(shù)?!?/p>

【第36句】:青錢學士[qīng qián xué shì]

【解釋】以之譽稱才學之士。

【出處】《新唐書·張薦傳》:“員外郎員半千數(shù)為公卿稱'鷟(張鷟)文辭猶青銅錢,萬選萬中’,時號鷟'青錢學士’?!?/p>

【示例】青錢學士妙文章,便合含毫侍帝旁。 ——宋·劉子翚《有懷·張巨山》詩

【第37句】:高人雅士[gāo rén yǎ shì]

【解釋】高人:志趣、行為高尚的人,多指隱士;雅:風雅,儒雅。志行高尚、風格儒雅的人。

【出處】宋·陸九淵《黃氏墓志銘》:“梁君去年嘗游廬阜,其談山水之勝,誦高人逸士之文,亹亹不倦?!?/p>

【示例】他就是人們常說的高人雅士。

【第38句】:二桃三士[èr táo sān shì]

【解釋】士:武士。春秋時齊景公將兩個桃子賜給公孫接、田開疆、古冶子論功而食,三人棄桃自殺。比喻借刀殺人。

【出處】三國·蜀·諸葛亮《梁甫吟》:“一朝被讒言,二桃殺三士?!?/p>

【示例】遲暮仍為《梁甫吟》,二桃三士費沉吟。 ——潘飛聲《秋感》詩

【第39句】:有道之士[yǒu dào zhī shì]

【解釋】明白事理的人。

【出處】戰(zhàn)國·衛(wèi)·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有道之士,貴以近知遠,以今知古,以所見知所不見?!?/p>

【示例】我們愿意結識有道之士。

【第40句】:青藜學士[qīng lí xué shì]

【解釋】指博學之士。

【出處】《三輔黃圖·閣》:“劉向于成帝之末,校書天祿閣,專精覃思。夜有老人,著黃衣,直青藜杖,叩閣而進。見向暗中獨坐誦書,老父乃吹杖端,煙然,因以見向,授《五行洪范》之文。至曙而來,請問姓名,云:我是太乙之精,天帝聞卯金之子有博學者,下而觀焉?!?/p>

【示例】爾昔為青藜學士,今為白頭老監(jiān),豈非館閣之嘉話,朝廷之盛舉歟! ——宋·劉克莊《徐復除秘書少監(jiān)制》

【第41句】:績學之士[jì xué zhī shì]

【解釋】指學問淵博的人;學者。

【出處】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華陽博議下》:“古今績學之士,磨弗以勤政者。”

【示例】績學之士,讀書必有札記,以記所得著所疑。 ——徐特立《國文教授之研究》第一章

【第42句】:十室之邑,必有忠士[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shì]

【解釋】指處處都有賢人。同“十室之邑,必有忠信”。

【出處】漢·劉向《說苑·談叢》:“十步之澤,必有芳草;十室之邑,必有忠士。”

【第43句】:百金之士[bǎi jīn zhī shì]

【解釋】指有都能有作為的人。也指有功而受到重賞的人。

【出處】《史記·馮唐列傳》:“百金之士十萬。”

【第44句】:方外之士[fāng wài zhī shì]

【解釋】方外:世外。原指言行超脫于世俗禮教之外的人。后指僧道。

【出處】《莊子·大宗師》:“彼游方之外者也,而丘游方之內者也?!?/p>

【第45句】:南郭處士[nán guō chǔ shì]

【解釋】比喻無真正的才干而混在行家里面充數(shù)的人。同“濫竽充數(shù)”。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內諸說上》:“南郭處士請為王吹竽,宣王說之?!?/p>

【示例】我們不能學南郭處士的做法。

【第46句】:筑臺募士[zhù tái mù shì]

【解釋】募:招寡。比喻廣泛招納賢士

【出處】宋·范仲淹《帝王好尚論》:“湯五聘伊尹,文王躬迎呂望,周公握發(fā)吐哺以待白屋之士,鄭武公好賢而詩雅歌之,燕昭王筑臺募士而智者歸之?!?/p>

【第47句】:折節(jié)禮士[zhé jié lǐ shì]

【解釋】指屈己待人。同“折節(jié)待士”。

【出處】《明史·張居正傳》:“時徐階以宿老居首輔,與李春芳皆折節(jié)禮士。”

【第48句】:不羈之士[bù jī zhī shì]

【解釋】羈:拘束;士:讀書人。不受拘束的讀書人。

【出處】漢·鄒陽《于獄上書自明一首》:“使不羈之士,與牛驥同皁?!?/p>

【第49句】:有志之士[yǒu zhì zhī shì]

【解釋】士:對人的尊稱。指有理想有抱負的人。

【出處】宋·陸九淵《與曾宅之書》:“惟其生于后世,學絕道喪,異端邪說充塞彌滿,遂使有志之士罹此患害,乃與世間凡庸恣情縱欲之人均其陷溺,此豈非以學術殺天下哉。”

【示例】此洪君是廣東有志之士,與弟莫逆交,都不用客氣。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五回

【第50句】:知人下士[zhī rén xià shì]

【解釋】知:識別。下士:屈己尊人。能識別人才并禮賢下士。

【出處】明·李贄《焚書·復麻城人書》:“以此見真正高陽酒徒之能知人下士,識才尊賢又如此,故吾以為真正高陽酒徒可敬也?!?/p>

【第51句】:山林之士[shān lín zhī shì]

【解釋】舊時指山林中的隱士。

【出處】《莊子·天道》:“以此退居而閑游江海,山林之士服?!薄稘h書·王吉傳贊》:“山林之士,往而不能反,朝廷之士入而不能出,二者各有所短?!?/p>

【示例】山林之士德行文藝可稱者,有司采舉,備禮遣送至京,朕將任用之,以圖至治。 ——《明史·選舉志》

【第52句】:騷人墨士[sāo rén mò shì]

【解釋】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同“騷人墨客”。

【出處】明·李介《天香閣隨筆》卷一:“人知浙江為東南形勝,而不知吳越之奇觀,自一二客帆漁艇而外,未嘗有橫畫舫于煙波,負奚囊于邱壑者,今世之騷人墨士,不過侈談西湖耳?!?/p>

【第53句】:文房四士[wén fáng sì shì]

【解釋】俗指筆、墨、紙、硯。同“文房四寶”。

【出處】宋·陸游《閑居無客所與度日筆硯紙墨而已戲作長句》詩:“水復山重客到稀,文房四士獨相依?!?/p>

【第54句】:傾危之士[qīng wēi zhī shì]

【解釋】傾:危,邪。詭辯、陰險、奸詐。比喻對國家和人民有很大危險的人。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張儀之行事甚于蘇秦,然世惡蘇秦者,以其先死,而儀振暴其短以扶其說,成其衡道。要之,此兩人真傾危之士哉?!?/p>

【第55句】:不賓之士[bù bīn zhī shì]

【解釋】賓:客人。不以客人自居的人士。形容以主人翁的面目出現(xiàn)的人,敢于提意見,提建議?,F(xiàn)多指實事求是,不客氣、不虛偽的正直人士。

【出處】《后漢書·周黨傳》:“天子以示公卿,詔曰:'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賓之士?!?/p>

【第56句】:魁壘之士[kuí lěi zhī shì]

【解釋】魁壘:光明磊落;士:舊時指讀書人。為人正直,胸懷坦蕩的人。

【出處】《漢書·鮑宣傳》:“白首耆艾,魁壘之士?!?/p>

【第57句】:不櫛進士[bù zhì jìn shì]

【解釋】櫛:梳頭。不綰髻插簪的進士。舊指有文采的女人。

【出處】唐·劉訥言《諧喙錄·不櫛進士》:“關圖有妹能文,每語人曰:'有一進士,所恨不櫛耳。’”

【第58句】:縉紳之士[jìn shēn zhī shì]

【解釋】紳:大帶。指做過官的大人先生。

【出處】《莊子·天下》:“其在于詩書禮樂間者,鄒魯之士,縉紳先生多能明之?!?/p>

【示例】若其不事異姓,躬自引決,縉紳之士,殆無一人焉。 ——清·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

【第59句】:江海士[jiāng hǎi shì]

【解釋】指志在江海不肯做官的隱士。

【出處】唐·韓愈《孟生詩》:“孟生江海士,古貌又古心?!?/p>

【第60句】:綠林豪士[lù lín háo shì]

【解釋】指綠林中本領出眾的人物。

【出處】陶成章《浙案紀略》上卷第四章第二節(jié):“其同鄉(xiāng)許振鵬……去之寧波,由王金發(fā)介紹,因得入大嵐山,連結綠林豪士?!?/p>

【第61句】:八磚學士[bā zhuān xué shì]

【解釋】指懶惰的人。

【出處】唐·李肇《翰林志》記載,李程為翰林學士,當時學士入署常以日影為候,冬天以階前日至五磚為入時。李程性懶,每日過八磚才入,大家稱他為八磚學士。

【第62句】:方聞之士[fāng wén zhī sh]

【解釋】有道而博聞的人。

【出處】《漢書·武帝紀》:“詳延天下方聞之士,咸薦諸朝。”

【第63句】:江海之士[jiāng hǎi zhī shì]

【解釋】舊指隱居不愿出來做官的人。

【出處】《莊子·刻意》:“就藪澤,處閑曠,釣魚閑處,無為而已矣。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閑暇者之所好也?!?/p>

【第64句】:謙遜下士[qiān xùn xià shì]

【解釋】下:禮讓。舊時指達官貴人對地位不高但有才德的人謙虛而有禮貌。

【出處】《漢書·韋玄成傳》:“少好學,修父業(yè),尤謙遜下士?!?/p>

【示例】雖謙遜下士,于敵己上一無所屈。 ——《金史·鄭建充傳》

【第65句】:鶴鳴之士[hè míng zhī shì]

【解釋】指有才德聲望的隱士。

【出處】《周易·中孚》:“鶴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p>

【示例】惟陛下慎經(jīng)典之誡,圖變復之道。斥遠佞巧之臣,速征鶴鳴之士。 ——《后漢書·楊賜傳》

【第66句】:端人正士[duān rén zhèng shì]

【解釋】指端莊正直的人。

【出處】宋·朱熹《朱子語類》第180卷:“他好放肆,見端人正士以禮自持,卻恐他來檢點。”

【示例】蓋亦替'天朝’掃除端人正士,使更易于長驅而入者。 ——魯迅《書信集·指楊霽云》

【第67句】:騷人雅士[sāo rén yǎ shì]

【解釋】指詩人、作家等風雅的文人。同“騷人墨客”。

【出處】老舍《駱駝祥子》二四:“公園里的牡丹芍藥,邀來騷人雅士,緩步徘徊,搖著名貴的紙扇?!?/p>

【第68句】:火居道士[huǒ jū dào shì]

【解釋】指有家庭妻兒的道士。

【出處】明·俞汝楫《禮部志稿·僧道禁列》:“洪武中僧道不務祖風,及俗人行瑜伽法稱火居道士者,俱有嚴禁。”

【第69句】:熊虎之士[xióng hǔ zhī shì]

【解釋】形容勇猛的人。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畿傳》:“方今二賊未滅,戎車亟駕,此自熊虎之士展力之秋也?!?/p>

【示例】瑜曰:“吾之軍士,頗雄壯否?”干曰:“真熊虎之士也。”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五回

【第70句】:欽賢好士[qīn xián hào shì]

【解釋】尊敬賢才,愛惜文士。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一○九:“聞王欽賢好士,吐握不倦,茍有一介,莫不畢至?!?/p>

【第71句】:法家拂士[fǎ jiā bì shì]

【解釋】拂:通“弼”。法家:明法度的大臣;拂士:輔弼之士。指忠臣賢士。

【出處】《孟子·告子下》:“入則無法家拂士,出則無敵國外患者,國恒亡?!?/p>

【示例】孟軻言法家拂士,荀卿稱家言邪學,百家無所竄,小家珍說之所愿皆衰,其遺跡也。 ——清·章炳麟《訂孔上》

【第72句】:白衣秀士[bái yī xiù shì]

【解釋】指未曾獲得功名的書生。

【出處】元·馬致遠《岳陽樓》第二折:“至如呂巖,當初是個白衣秀士、未遇書生,上朝求官?!?/p>

【示例】寡人扮作白衣秀士,私行徑投丞相府里,商量下江南收川廣之策。 ——明·羅貫中《風云會》第三折

【第73句】:高人逸士[gāo rén yì shì]

【解釋】逸:隱逸。指人品清高脫俗,不貪慕虛名利祿的人。

【出處】宋·陸九淵《黃氏墓志銘》:“梁君去年嘗游廬阜,其談山水之勝,誦高人逸士之文。”

【示例】高人逸士之流風余韻,可以廉頑而立懦者。 ——清·方宗誠《<古文簡要>序》

【第74句】:禮賢接士[lǐ xián jiē shì]

【解釋】禮:表示敬意;接:接納。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去結交或接納。

【出處】宋·王讜《唐語林·政事》:“三年為蜀帥,惠化大行,不事威儀,禮賢接士。”

【第75句】:跅馳之士[tuò chí zhī shì]

【解釋】跅馳:放逸不羈。指行為放縱,不受約束的人。

【出處】《漢書·武帝紀》:“夫泛駕之馬,跅馳之士,亦在御之而已。”

【示例】若必狂走叫號,挾其所貴,而希心于跅馳之士以為奇者,非奇也。 ——明·歸有光《朱欽甫字說》

【第76句】:莊莊其士[zhuāng zhuāng qí shì]

【解釋】莊莊:端莊正直。行為端莊正直的人。

【出處】《管子·小問》:“至其壯也,莊莊乎何其士也?!?/p>

【第77句】:傲賢慢士[ào xián màn shì]

【解釋】賢:有才德的人;士:讀書人和有才干的人。用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有德有才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回:“何期逆賊恣逞奸雄,傲賢慢士,故特來見明公。”

【第78句】:解甲休士[jiě jiǎ xiū shì]

【解釋】卸下盔甲讓士兵休息。比喻不再戰(zhàn)斗。

【出處】漢·張昶《西岳華山堂闕碑銘》:“雖昔蕭相輔佐之功,功冠群后,弗以加之,遂解甲休士,陣而不戰(zhàn)。”

【第79句】:愛才好士[ài cái hào shì]

【解釋】愛護、看重人才。

【出處】《晉書·殷仲文傳》:“劉毅愛才好士,深相禮接,臨當之郡?!?/p>

【示例】平原君愛才好士,門客很多。

【第80句】:謙以下士[qiān yǐ xià shì]

【解釋】下:屈己尊人。指謙虛恭敬地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人。

【出處】《漢書·韋玄成傳》:“少好學,修父業(yè),尤謙遜下士?!?/p>

【示例】白不知君侯何以得此聲于天壤之間,豈不由重諾好賢、謙以下士得也? ——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第81句】:瘦羊博士[shòu yáng bó shì]

【解釋】指能克己讓人的人。

【出處】《后漢書甄宇傳》:“建武中,[甄宇]為州從事,征拜博士?!崩钯t注引《東觀漢記》:“建武中每臘,詔書賜博士一羊。羊有大小肥瘦。時博士祭酒議,欲殺羊分肉,……宇因先自取其最瘦者,由是不復有爭訟?!?/p>

【示例】多少長安苦吟客,瘦羊博士擅風流。 ——清王士禛《漁洋詩話》卷上

【第82句】:仁人義士[rén rén yì shì]

【解釋】有德行并信守節(jié)義的人。

【出處】明·方孝孺《云敝贊》:“古之仁人義士,視刀鋸如飲食。”

【示例】然而我們從古典里,聽熟了仁人義士,來解倒懸的胡說了。 ——魯迅《花邊文學·倒提》

【第83句】:名下無虛士[míng xià wú xū shì]

【解釋】虛:假。原意是名氣大的人一定有真才實學。后比喻名不虛傳。

【出處】《陳書·姚察傳》:“沛國劉臻,竊于公館訪《漢書》疑事十余條,并為剖析,皆有經(jīng)據(jù)。臻謂所親曰:'名下定無虛士?!?/p>

【示例】名下無虛士,秀成智勇足備,吾不如之。 ——清·黃小配《洪秀全演義》第十四回

【第84句】:綴文之士[zhuī wén zhī shì]

【解釋】綴文:作文。指從事寫作的人。

【出處】《漢書·楚元王傳贊》:“自孔子后,綴文之士眾矣,唯孟軻、孫況、董仲舒、司馬遷、劉向、楊雄,此數(shù)公者,皆博物洽聞,通達古今,其言有補于世?!?/p>

【示例】綴文之士,奕代繼作;因并觸類,廣其辭義。 ——晉·陶淵明《閑情賦》

【第85句】:折節(jié)待士[zhé jié dài shì]

【解釋】指屈己待人。

【出處】《周書·邵廣傳》:“時晉公護諸子及廣弟杞國公亮等,服玩侈靡,逾越制度,廣獨率由禮則,又折節(jié)待士,朝野以是稱焉?!?/p>

【第86句】:高齋學士[gāo zhāi xué shì]

【解釋】南朝梁庾肩吾等十人的別號。

【第87句】:開科取士[kāi kē qǔ shì]

【解釋】科:科舉考試。指舊舉行科舉考試以選取優(yōu)異的士人。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五:“時值貞元十五年,朝廷開科取士,傳下黃榜,期于三月間諸進士都赴京師殿試?!?/p>

【示例】你只想朝廷開科取士,為國求賢,這是何等大典。 ——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四回

【第88句】:耿介之士[gěng jiè zhī shì]

【解釋】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指正直的人。

【出處】戰(zhàn)國·韓·韓非《韓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養(yǎng)耿介之士,則海內雖有破亡之國,削滅之朝,亦勿怪矣?!?/p>

【第89句】:仁人志士[rén rén zhì shì]

【解釋】原指仁愛而有節(jié)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現(xiàn)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yè)出力的人。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

【示例】大批仁人志士,滿腔悲憤,萬種辛酸,想有所為而不能為,真是英雄無用武之地。 ——郭沫若《科學的春天》

【第90句】:久役之士[jiǔ yì zhī shì]

【解釋】役:服兵役。指長期出征在外的兵士。

【出處】《后漢書·杜詩傳》:“重復厚賞,加于久役之士?!?/p>

【第91句】:金閨國士[jīn guī guó shì]

【解釋】指朝廷的杰出才士。

【出處】清·龔自珍《已亥雜詩》之二六○:“勉求玉體長生訣,留報金閨國士知。”

【示例】金閨國士知多少,寂寞魚龍江海秋。 ——高旭《自題花前說劍圖》詩

【第92句】:知人待士[zhī rén dài shì]

【解釋】指對待人的態(tài)度好。

【出處】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5回:“先主之弘毅寬厚,知人待士。蓋有高祖之風。”

【第93句】:卻客疏士[què kè shū shì]

【解釋】卻:拒絕;疏:疏遠;客:外來人;士:讀書人。比喻囿于地方觀念,不用外來的人,也不用有才能的人。指妒賢嫉能。

【出處】秦·李斯《諫逐客書》:“向使四君卻客而不內,疏士而不用,是使國無富利之實,而秦無強大之名也?!?/p>

【第94句】:推賢下士[tuī xián xià shì]

【解釋】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份去結交。

【出處】《梁書·徐勉傳》:“當應推賢下士,先物后身,然后可以報恩明主,克保元吉?!?/p>

【第95句】:一曲之士[yī qǔ zhī shì]

【解釋】僅會一首歌曲的人。比喻只精通一種技藝的人。也指孤陋寡聞的人。

【出處】《莊子·天下》:“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p>

【示例】各得一察而不符于大道,此一曲之士也。 ——《叔苴子·內篇》卷二

【第96句】:綴辭之士[zhuì cí zhī shì]

【解釋】綴辭:寫書作文。指著書立說的人。

【出處】晉·潘岳《馬開督瑋》:“慷慨非死而死者,綴辭之士,未之或遺也?!?/p>

【第97句】:眾人國士[zhòng rén guó shì]

【解釋】眾人:普通人;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一般人和國中杰出的人才。

【出處】《戰(zhàn)國策·趙策一》:“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以眾人遇臣,臣故眾人報之;知伯以國士遇臣,臣故國士報之?!?/p>

【示例】豈不聞豫讓“眾人國士”之論乎?劉玄德待云長不過恩厚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二十五回

【第98句】:飽學之士[bǎo xué zhī shì]

【解釋】飽學:學識淵博。指學識淵博的人。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飽學之士,登此高臺,可不進佳章以紀一時勝事乎?”

【示例】那位老先生也許是個飽學之士,一筆字也寫得挺好。 ——張?zhí)旒健缎律?/p>

【第99句】:拘介之士[jū jiè zhī shì]

【解釋】拘:潔身自好;介:節(jié)操。指不貪不慕,廉潔正派的人。

【出處】《晉書·王沉傳》:“將恐拘介之士,或憚賞而不言,貪賕之人,將慕利而妄舉?!?/p>

【示例】竊恐拘介之士或憚賞而不言,貪昧之人將慕利而妄舉。 ——《資治通鑒·魏紀九》

100、二桃殺三士[èr táo shā sān shì]

【解釋】將兩個桃子賜給三個壯士,三壯士因相爭而死。比喻借刀殺人。

【出處】《宴子春秋·諫下二十四》

【示例】二桃殺三士,詎假劍如霜。 ——唐·李白《懼讒》詩

10【第1句】:熊羆之士[xióng pí zhī shì]

【解釋】比喻勇士。

【出處】《尚書·康王之誥》:“則亦有熊羆之士,不二心之臣?!?/p>

【示例】清·吳璿《飛龍全傳》第48回:“雖有熊羆之士,億萬之兵,安得而用乎?”

10【第2句】:巖居之士[yán jū zhī shì]

【解釋】巖居:住在山洞里。指隱士。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上》:“夫好顯巖穴之士而朝之,則戰(zhàn)士怠于行陣。”

10【第3句】:文人學士[wén rén xué shì]

【解釋】泛指文人、文士。

【出處】明·胡應麟《詩藪·遺逸中》:“昔之文人學士,平生精力,咸萃茲途。”

【示例】魯迅《書信集·致黎烈文》:“除《鑄劍》外,都不免油滑,然而有些文人學士,卻又不免頭痛。”

10【第4句】:招賢下士[zhāo xián xià shì]

【解釋】對有才有德的人以禮相待,對一般有才能的人不計自己的身份去結交。

【出處】《宋書·江夏文獻王義恭傳》:“禮賢下士,圣人垂訓;驕多矜尚,先哲所去。”

【示例】于是宣王招賢下士,疏遠嬖佞,散遣稷下游說之徒,以田嬰為相國,以鄒人孟軻為上賓,齊國大治。(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九回)

10【第5句】:斗方名士[dǒu fāng míng shì]

【解釋】斗方:一二尺見方的詩幅或書畫頁;名士:知名而未出仕的人。好在斗方上寫詩或作畫以標榜的“名士”。舊指冒充風雅的人。

【出處】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九回:“那一班斗方名士,結識了兩個報館主筆,天天弄些詩去登報,要借此博個詩翁的名色。”

【示例】你來四川五年,現(xiàn)在可以回南京作斗方名士去了。 ——張恨水《八十一夢》

10【第6句】:奔競之士[bēn jìng zhī shì]

【解釋】奔競:奔走競爭,形容一味追名逐利的人。

【出處】晉·干寶《晉紀·總論》:“悠悠風塵,皆奔競之士;列官千百,無讓賢之舉?!?/p>

10【第7句】:斗酒學士[dǒu jiǔ xué shì]

【解釋】指酒量大的文士或名臣。

【出處】《新唐書·王績傳》:“以前官待詔門下省,故事,官給酒日三升?;騿枺?待詔何樂邪?’答曰:'良醞可戀耳?!讨嘘愂暹_聞之,日給一斗,時稱'斗酒學士’?!?/p>

【示例】他曾有斗酒學士的美名。

10【第8句】:狷介之士[juàn jiě zhī shì]

【解釋】狷介:孤僻高傲,潔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

【出處】三國·魏·劉劭《人物志上·體別》:“狷介之人,砭清激濁?!蹦铣に巍⒘x慶《世說新語·言語》:“巢、許狷介之士,不足多慕。”

【示例】見理明而不妄取,無所為而然,上也;尚名節(jié)而不茍取,狷介之士,其次也。 ——明·薛瑄《從政錄》

10【第9句】:折節(jié)下謀士[zhé jié xià móu shì]

【解釋】折節(jié):屈己下人。降低和委曲自己,尊重有見識有能力的人。

【出處】《三國志·魏志·袁紹傳》:“紹有姿貌威容,能折節(jié)下士,士多附之,太祖少與交焉?!?/p>

【示例】折節(jié)下謀士,深心論客卿。(唐·儲光羲《貽鼓吹李丞,時信安王北伐,李公王之所器者也》)

1【第10句】:敬賢下士[jìng xián xià shì]

【解釋】尊敬賢者,屈身交接士人。舊時謂封建帝王或官員重視人才。

【出處】《漢書·谷永傳》:“敬賢下士,樂善不倦。”

1【第11句】:以名取士[yǐ míng qǔ shì]

【解釋】名:名聲;?。喝∮?。依據(jù)名望的高低作為選用人才的標準。

【出處】《鄧析子·無厚篇》:“何謂三累:惟親所信,一累。以名取士,二累。近故親疏,三累?!?/p>

1【第12句】:敬賢愛士[jìng xián ài shì]

【解釋】尊重和愛護有才德的人。

【出處】《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

【示例】閻立本知道這武后娘娘為人敬賢愛士,閻立本雖想欲整理朝綱,無奈一人力薄。 ——清·無名氏《狄公案》第二十九回

1【第13句】:椎牛饗士[chuí niú xiǎng shì]

【解釋】椎牛:殺牛;饗士:犒勞軍士。指慰勞作戰(zhàn)的官兵。

【出處】《后漢書·吳漢傳》:“漢將輕騎迎與之戰(zhàn),不利,墮馬傷膝,還營?!T將謂漢曰:'大敵在前,而公傷臥,眾心懼矣?!瘽h乃勃然裹傷而起,椎牛饗士……于是軍士激怒,人倍其氣?!?/p>

【示例】如今西涼平定,軍中舊例,合該椎牛饗士,做出慶賞的筵席。 ——元·無名氏《百花亭》第四折

1【第14句】:謙躬下士[qiān gōng xià shì]

【解釋】猶言謙恭下士。謙虛恭敬地對待地位比自己低的士人。

【出處】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一章:“聽說李闖王謙躬下士,對讀書人十分珍重?!?/p>

1【第15句】:推轂薦士[tuī gǔ jiàn shì]

【解釋】轂:車輪中心,有窟窿可以插軸的部分。推轂如同推舉人才,引薦賢士。

【出處】唐·權德輿《齊成公神道碑銘序》:“其他推轂薦士,為漢廷臣,成天下重名碩望者,不可勝書?!?/p>

1【第16句】:山谷之士[shān gǔ zhī shì]

【解釋】泛指舊時居住在山林中的隱士。

【出處】《莊子·刻意》:“此山谷之士,枯槁趙淵者之所好也。”

1【第17句】:及門之士[jí mén zhī shì]

【解釋】及:到。舊泛指登門求教的弟子。

【出處】《論語·先進》:“從我于陳、蔡者,皆不及門也。”《元史·許廉傳》:“及門之士,著錄者千余人。”

1【第18句】:嫉賢傲士[jí xián ào shì]

【解釋】嫉妒和輕慢有才德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九回:“獨據(jù)梁山志可羞,嫉賢傲士少寬柔?!?/p>

1【第19句】:一目之士[yī mù zhī shì]

【解釋】指見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體的人。

【出處】清·李慈銘《越縵堂讀書記·志雅堂雜抄》:“此書成于元代,道學之風甚盛,而能為是言,此是非之公也。近世一目之士,動以詆斥宋儒為莫逭之罪,亦愚甚矣?!?/p>

1【第20句】:敬賢禮士[jìng xián lǐ shì]

【解釋】禮:以禮相待,尊重;士:古時稱有學問的人。尊重品德高尚、學識出眾的人。

【出處】《晉書·張軌傳》:“實子安遜,學尚明察,敬賢愛士,以秀才為郎中?!?/p>

【示例】玄德公納諫如流,敬賢禮士。 ——明·無名氏《龐掠四郡》第四折

1【第21句】:柱石之士[zhù shí zhī shì]

【解釋】柱石:支梁的柱和承柱的石。舊時指擔負國家重任的人。

【出處】《三國志·魏志·蔣濟傳》:“當今柱石之士雖少,至于行稱一州,智效一官,忠信竭命,各奉其職,可并驅策,不使圣明之朝有專吏之名也?!?/p>

【示例】陛下千秋萬歲之后,太孫幼沖,選置兵衛(wèi),宜得柱石之士如周昌者。 ——《晉書·閻纘傳》

1【第22句】:招賢納士[zhāo xián nà shì]

【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wǎng)羅人才。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痹ゑR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p>

【示例】這里有個招賢納士好漢柴大官人。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九回

1【第23句】:善人義士[shàn rén yì shì]

【解釋】善良之人,仁義之士。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十回:“原來天理昭然,佑護善人義士,因這場大雪,救了林沖的性命?!?/p>

1【第24句】:繩樞之士[shéng shū zhī shì]

【解釋】樞:門上的轉軸;繩樞:用繩子系樞軸,形容貧窮。指貧家子弟。

【出處】漢·賈誼《新書·過秦上》:“然而陳涉,甕牖繩樞之子,氓隸之人,而遷徙之徒也。”《史記·秦始皇本紀》:“陳涉,甕牖繩樞之子。”

【示例】則有窮巷之賓,繩樞之士,冀宵燭之末光,邀潤屋之微澤。 ——南朝·梁·劉孝標《廣絕交論》

1【第25句】:求賢用士[qiú xián yòng shì]

【解釋】招求賢良,聘用士人。

【出處】元·白樸《博望燒屯》第二折:“兄弟,俺求賢用士哩,你依著師父出去。”

1【第26句】:輕財敬士[qīng cái jìng shì]

【解釋】指輕視錢財,重視士人。同“輕財重士”。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甘寧傳》:“寧雖粗猛好殺,然開爽有計略,輕財敬士,能厚養(yǎng)健兒?!?/p>

1【第27句】:橫行介士[héng xíng jiè shì]

【解釋】介士:同“甲士”,披甲的士兵。螃蟹的別稱。

【出處】宋·傅肱《蟹譜·兵權》:“出師下寨之際,忽見蟹,則當呼為橫行介士,權以安眾?!?/p>

1【第28句】:海岱清士[hǎi dài qīng shì]

【解釋】海岱:指東海與泰山之間的地方,引申為四海之內。指海內的清正廉潔的人。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賞譽》:“人所應有,其不必有;人所應無,己不必無。真海岱清士?!?/p>

“士”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躬先士卒[gōng xiān shì zú]

【解釋】猶身先士卒?,F(xiàn)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出處】唐·張說《為河內郡王武懿宗平冀州賊契丹等露布》:“誓將首冒鋒刀,躬先士卒,上假神兵之威,下定鬼方之罪?!?/p>

【第2句】:博士買驢[bó shì mǎi lǘ]

【解釋】博士:古時官名。博士買了一頭驢子,寫了三紙契約,沒有一個“驢”字。譏諷寫文章長篇累牘而說不到點子上。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數(shù)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云:'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示例】寫文章不能學博士買驢,不得要領。

【第3句】:烈士暮年,壯心不已[liè shì mù nián,zhuàng xīn bù yǐ]

【解釋】烈士:志向遠大的英雄。已:停止,衰減。英雄到了晚年,壯志雄心并不衰減。

【出處】三國·魏·曹操《步出夏門行·龜雖壽》:“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p>

【第4句】:國士無雙[guó shì wú shuāng]

【解釋】國士:國中杰出的人物。指一國獨一無二的人才。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諸將易得耳,至如信者,國士無雙?!?/p>

【示例】似臣呵,常人有數(shù);論此人,國士無雙。 ——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四折

【第5句】:身先士卒[shēn xiān shì zú]

【解釋】作戰(zhàn)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現(xiàn)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

【出處】《史記·淮南衡山列傳》:“當敵勇敢,常為士卒先?!薄顿Y治通鑒·隋紀煬帝大業(yè)九年》:“玄感每戰(zhàn),身先士卒,所向摧陷。”

【示例】披堅執(zhí)銳,臨難不顧,身先士卒。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二回

【第6句】:猛士如云[měng shì rú yún]

【解釋】形容猛將非常多。

【出處】朱德《贈友人》:“華北收復賴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風?!?/p>

【第7句】:千夫諾諾,不如一士諤諤[qiān fū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

【解釋】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同“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

【出處】宋·蘇軾《講田友直字序》:“韓城田益,字遷之。黃庭堅以謂不足以配名,更之曰友直……何獨取諸此?某曰:夫直者,剛者之長也。千夫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p>

【第8句】:過江名士多如鯽[guò jiāng míng shì duō rú jì]

【解釋】東晉王朝在江南建立后,北方士族紛紛來到江南,當時有人說 “過江名士多于鯽”。比喻某種時興的事物非常多。

【出處】宋·劉克莊《竹溪生日二首》:“試把過江人物數(shù),溪翁之外更誰哉?!?/p>

【示例】過江名士多如鯽,唯君杰出群流中。 ——柳亞子《丹青引》

【第9句】:名士風流[míng shì fēng liú]

【解釋】名士:指恃才放達不拘小節(jié)的人。名士的風度和習氣。指有才學而不拘禮法。

【出處】《后漢書·方術傳論》:“漢世這所謂名士者,其風流可知矣。”

【示例】好好!咱們名士風流,下該灑脫些才是。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三十一回

【第10句】:爭先士卒[zhēng xiān shì zú]

【解釋】士卒;士兵。士兵作戰(zhàn)勇敢,爭著向前。

【出處】戰(zhàn)國·楚·屈原《九歌·國殤》:“旌蔽日兮敵若云,矢交墜兮士爭先?!?/p>

【第11句】:千里饋糧,士有饑色[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

【解釋】饋:贈送。缺糧時從千里之外送來,難免士兵挨餓。比喻遠糧不解近饑,遠水不解近渴。

【出處】鄭觀應《盛世危言·懇荒》:“千里饋糧,士有饑色,雖有精兵名將,又豈能不飲不食。”

【第12句】:千里餽糧,士有饑色[qiān lǐ kuì liáng,shì yǒu jī sè]

【解釋】指遠糧不解近饑。

【第13句】:處士橫議[chǔ shì héng yì]

【解釋】處士:古稱有才德而隱居不仕的人,這里指沒有做官的讀書人;橫議:放肆地進行議論。沒有做官的讀書人縱論時政。

【出處】《孟子·滕文公下》:“圣王不作,諸侯放恣,處士橫議?!?/p>

【示例】向來論氣節(jié)的,大概總從東漢末年的黨禍起頭。那是所謂處士橫議的時代。 ——朱自清《論氣節(jié)》

【第14句】:身先士眾[shēn xiān shì zhòng]

【解釋】作戰(zhàn)時將領親自帶頭,沖在士兵前面?,F(xiàn)在也用來比喻領導帶頭,走在群眾前面。同“身先士卒”。

【出處】《舊唐書·李密傳》:“公當身先士眾,早定關中,乃欲急自尊崇,何示人不廣也!”

【第15句】:一士之智[yī shì zhī zhì]

【解釋】智:智慧。一個人的智慧。形容有限的才智。

【出處】《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也;臺榭之榱,非一木之枝也;三代之際,非一士之智也?!?/p>

【第16句】: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qiān rén nuò nuò,bù rú yī shì è è]

【解釋】指眾多唯唯諾諾之人,不如一名諍諫之士可貴。

【出處】《史記·商君列傳》:“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諾諾,不如一士之諤諤。武王諤諤以昌,殷紂墨墨以亡。”

【示例】不知千人諾諾,不如一士諤諤,盈廷諧媚,而獨得吳主事之力諫,風厲一世,豈不足令人起敬乎? ——蔡東蕃《清史演義》第八十回

【第17句】:禮士親賢[lǐ shì qīn xián]

【解釋】尊敬親近有才有德的人。

【出處】明·無名氏《東籬賞菊》第三折:“禮士親賢急訪求,卑辭枉駕會儒流?!?/p>

【第18句】:材士練兵[cái shì liàn bīng]

【解釋】猶言勇士精兵。

【出處】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十問》:“擊此者,必將三分我兵,練我死士,二者延陣張翼,一者材士練兵,期其中極?!?/p>

【第19句】:儒士成林[rú shì chéng lín]

【解釋】儒士:指讀書人。比喻讀書人很多。

【出處】《后漢書·張衡傳》:“縉紳如云,儒士成林。”

【第20句】:貧士市瓜[pín shì shì guā]

【解釋】市:買。窮苦讀書人買瓜只挑個大的。比喻以言談和外貌取人。

【出處】《北齊書·楊愔傳》:“然取士多以言貌,時致謗言,以為愔之用人,似貧士市瓜,取其大者。”

【第21句】:蝮蛇螫手,壯士解腕[fù shé shì shǒu,zhuàng shì jiě wàn]

【解釋】手腕被腹蛇咬傷,便立即截斷,以免毒液延及全身,危及生命。比喻事到緊要關頭,必須下決心當機立斷。也比喻犧牲局部,照顧全局。

【出處】《三國志·魏書·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螯手,壯士解其腕。”

【示例】蝮蛇螫手,壯士解腕,英雄作事不顧小名小義,今貪能容之虛名,受誅夷之實禍,還恐噬臍無及。 ——《隋唐演義》第四十六回

【第22句】:達士通人[dá shì tōng rén]

【解釋】通人:學識淵博貫通古今的人。指心胸豁達,學識淵博的人。

【出處】宋·陸游《雍煕請機老疏》:“伏望尊官長者,達士通人,共燃續(xù)慧命燈,不惜判虛空筆,起難遭想,結果勝緣。”

【第23句】:選士厲兵[xuǎn shì lì bīng]

【解釋】厲:磨;兵:武器。挑選士兵,磨利武器。

【出處】《呂氏春秋·孟秋紀》:“天子乃命將帥,選士厲兵,簡煉桀俊,專任有功,以征不義?!?/p>

【第24句】:名士夙儒[míng shì sù rú]

【解釋】名士:有名的人;夙儒:有學問的人。知名人士和老學者。

【出處】《新唐書·蕭復傳》:“復衣垢弊,居一室,學自力,非名士夙儒不與游?!?/p>

【第25句】:力士捉蠅[lì shì zhuō yíng]

【解釋】比喻做小事也不能輕視。

【出處】《中阿含經(jīng)》:“猶如力士捉蠅太急,蠅即便死;捉蠅太緩,蠅便飛去?!?/p>

【第26句】:壯士斷腕[zhuàng shì duàn wàn]

【解釋】指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遲疑、姑息。

【出處】唐·竇皐《述書賦下》:“君子棄瑕以拔才,壯士斷腕以全質?!?/p>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煙消云散》:“有句話叫做'壯士斷腕’,我只有自己斬掉一條膀子,人雖殘廢,性命可保?!?/p>

【第27句】:志士仁人[zhì shì rén rén]

【解釋】原指仁愛而有節(jié)操,能為正義犧牲生命的人?,F(xiàn)在泛指愛國而為革命事業(yè)出力的人。

【出處】《論語·衛(wèi)靈公》:“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p>

【示例】志士仁人,興亡之數(shù),鴻纖億剎,常如視諸掌。 ——清·黃宗羲《吳山益然大師塔銘》

【第28句】:過江名士多如鲗[guò jiāng míng shì duō rú zéi]

【解釋】鲗:烏賊,墨魚。形容多而紛亂。

【出處】清·吳趼人《俏皮話·烏龜雅名》:“古人有言曰:'過江名士多如鲗’,我就叫過江名士罷?!?/p>

【第29句】:壯士解腕[zhuàng shì jiě wàn]

【解釋】勇士手腕被蝮蛇咬傷,就立即截斷,以免毒性擴散全身。比喻作事要當機立斷,不可猶豫不決。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陳泰傳》:“古人有言:'蝮蛇螫手,壯士解腕。’”

【示例】必要時我們要有壯士解腕的精神。

【第30句】:烈士徇名[liè shì xùn míng]

【解釋】忠貞義烈之士為保全名譽而獻出生命。

【出處】《史記·伯夷列傳》:“貪夫徇財,烈士徇名。”

【示例】烈士徇名,不受黃金之賞。 ——唐·楊炯《唐上騎都尉高君神道碑》

【第31句】:能士匿謀[néng shì nì móu]

【解釋】匿:藏匿。有才能者得不到重用就藏匿其計謀。

【出處】《孔叢子·對魏王》:“故賢愚共貫,則能士匿謀?!?/p>

【第32句】:納士招賢[nà shì zhāo xián]

【解釋】招:招收;賢:有德有才的人;納:接受;士:指讀書人。招收賢士,接納書生。指網(wǎng)羅人才。

【出處】《戰(zhàn)國策·燕策一》:“燕昭王即位,卑身厚幣以招賢者?!痹ゑR致遠《陳摶高臥》第二折:“早則是澤及黎民,又待要招賢納士禮殷勤,幣帛降玄纁?!?/p>

【示例】賢士有如此博學廣文,高才大德,見如今圣人納士招賢,何不進取功名。 ——明·無名氏《薛苞認母》第四折

【第33句】:達士拔俗[dá shì bá sú]

【解釋】達士:心胸豁達的人;拔俗:超脫凡俗,不庸俗。通達事理的人總是不同凡俗,超人一等。

【出處】《呂氏春秋·知分》:“達士者,達乎死生之分?!薄逗鬂h書·仲長統(tǒng)傳》:“至人能變,達士拔俗?!?/p>

雕塑 信息流廣告 競價托管 招生通 周易 易經(jīng) 代理招生 二手車 劇本網(wǎng) 網(wǎng)絡推廣 自學教程 招生代理 旅游攻略 非物質文化遺產(chǎn) 河北信息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買車咨詢 河北人才網(wǎng) 精雕圖 戲曲下載 河北生活網(wǎng) 好書推薦 工作計劃 游戲攻略 心理測試 石家莊網(wǎng)絡推廣 石家莊招聘 石家莊網(wǎng)絡營銷 培訓網(wǎng) 好做題 游戲攻略 考研真題 代理招生 心理咨詢 游戲攻略 興趣愛好 網(wǎng)絡知識 品牌營銷 商標交易 游戲攻略 短視頻代運營 張家口人才網(wǎng) 秦皇島人才網(wǎng) PS修圖 寶寶起名 零基礎學習電腦 電商設計 職業(yè)培訓 免費發(fā)布信息 服裝服飾 律師咨詢 搜救犬 Chat GPT中文版 語料庫 范文網(wǎng) 工作總結 二手車估價 短視頻剪輯 情侶網(wǎng)名 愛采購代運營 保定招聘 情感文案 吊車 古詩詞 邯鄲人才網(wǎng) 鐵皮房 衡水人才網(wǎng) 石家莊點痣 微信運營 養(yǎng)花 名酒回收 石家莊代理記賬 女士發(fā)型 搜搜作文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銅雕 關鍵詞優(yōu)化 圍棋 chatGPT 讀后感 玄機派 企業(yè)服務 法律咨詢 chatGPT國內版 chatGPT官網(wǎng) 勵志名言 兒童文學 河北代理記賬公司 狗狗百科 教育培訓 游戲推薦 抖音代運營 朋友圈文案 男士發(fā)型 培訓招生 文玩 大可如意 保定人才網(wǎng) 滄州人才網(wǎng) 黃金回收 承德人才網(wǎng) 石家莊人才網(wǎng) 模型機 高度酒 沐盛有禮 公司注冊 十畝地 造紙術 唐山人才網(wǎng) 沐盛傳媒
主站蜘蛛池模板: 一区二区三区影院| 免费永久在线观看黄网站| 亚洲A∨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2021年最热新版天堂资源中文| 男人肌肌插女人肌肌| 巨胸动漫美女被爆羞羞视频| 噜噜噜综合亚洲| 中文人妻无码一区二区三区 |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无码中文人妻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五月天在线| 久久久久人妻精品一区三寸 | 亚洲欧美综合一区| 99精品国产一区二区| 永久在线毛片免费观看| 在线国产视频观看| 亚洲狠狠婷婷综合久久久久| 97人人模人人爽人人少妇| 欧美精品videosbestsexhd4k| 国产视频你懂的| 亚洲午夜久久久精品电影院| 日韩爱爱小视频| 日韩爽爽爽视频免费播放| 国产嗯嗯叫视频| 中文版邻居的夫妇交换电影| 美女被按在的视频网站观看| 少妇高潮太爽了在线观看| 免费一级毛片在线观看| 99福利在线观看| 欧美成人精品第一区二区三区| 国产精品日韩欧美一区二区| 五月婷婷中文字幕| 金8国欧美系列在线| 成人a在线观看|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综合电影| 884aa四虎在线| 最新中文字幕在线| 国产ts人妖系列视频网站| 一本一道dvd在线播放器 | 日本zzzzwww大片免费| 午夜无码A级毛片免费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