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涓”的成語(12個)
本文整理了涓涓不壅,終為江河、淵涓蠖濩等含“涓”的成語12個,其中“涓”開頭的成語11個,“涓”在中間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涓”開頭的成語【第1句】:涓涓不壅,終為江河[juān juān bù yōng,zhōng wéi jiāng hé]
【解釋】壅:堵塞。細小的水流如果不堵塞,終將匯合成為大江大河。比喻對細小或剛剛萌芽的問題不加注意或糾正,就會釀成大的問題。
【出處】三國·魏·王肅《孔子家語·觀周》:“涓涓不壅,終為江河,綿綿不絕,或成網羅。”
【第2句】:涓埃之微[juān āi zhī wēi]
【解釋】涓埃:細小的流水和塵埃。比喻特別小或特別少,微乎其微。
【出處】唐·韓愈《為裴相公讓官表》:“于裨補無涓埃之微,而讒謗有丘山之積。”
【示例】冀以涓埃之微,上裨天地之德,俾功業(yè)與堯、舜比崇,而生靈亦躋仁壽之域矣。 ——《宋史·田錫傳》
【第3句】:涓埃之功[juān āi zhī gōng]
【解釋】涓埃:細小的流水和塵埃;功:功勞。比喻很小的功勞。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恨無涓埃之功,以為進見之禮。”
【第4句】:涓滴不漏[juān dī bù lòu]
【解釋】涓滴:小水珠,比喻極小或極少的東西。一點兒也不遺漏。亦作“涓滴不留”、“涓滴不遺”。
【出處】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示例】獨步丹霄臨機大用,把住涓滴不漏,放行乃浪涌千江,踞地全威壁立千仞。 ——宋·釋惟白《續(xù)傳燈錄》卷十
【第5句】:涓滴成河[juān dī chéng hé]
【解釋】涓滴:小水珠。一點一滴的水珠匯集起來就可以成為河流。形容積少成多。
【示例】涓滴成河,我們堅持節(jié)約,那將受益匪淺。
【第6句】:涓滴不遺[juān dī bù yí]
【解釋】涓:細流;滴:小水珠。一點一滴也不遺漏。比喻極小的或極少的東西也不遺漏。
【出處】唐·杜甫《倦夜》:“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無。”
【示例】如水傳器,涓滴不遺。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十三
【第7句】:涓滴之勞[juān dī zhī láo]
【解釋】涓:細流;滴:水珠。很小的一點功勞。
【出處】唐·李世民《賜劉洎自盡詔》:“劉洎出自閭武,言行罕稱,于國無涓滴之勞,在朕匪粉榆之舊。”
【第8句】:涓埃之力[juān āi zhī lì]
【解釋】比喻微小的力量。
【出處】宋·岳珂《金佗粹編》卷九:“念臣寒陋無堪,上感圣恩,備員軍事,未有涓埃之力,以報國家。”
【示例】我愿盡涓埃之力幫助災區(qū)重建
【第9句】:涓埃之報[juān āi zhī bào]
【解釋】涓埃:細小的流水和塵埃。比喻極其微薄的報答。
【出處】宋·蘇轍《代張芻諫議南京謝表》:“臣敢不瞻望京邑,推廣風教之余;勉強疲駑,少致涓埃之報。”
【示例】姜尚何幸,蒙先王顧聘,未效涓埃之報,又蒙大王拜尚為將,知遇之隆,古今罕及。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六十八回
【第10句】:涓滴微利[juān dī wēi lì]
【解釋】涓:細流;滴:水珠。象小水珠一樣微小的利益。
【出處】《新編五代史評話·晉史》卷上:“貪取涓滴之微利,而自棄丘山之大功乎!”
【第11句】:涓滴歸公[juān dī guī gōng]
【解釋】涓滴:小水點,比喻細微的東西。形容屬于公家的財物全部繳公,不占為私有。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三十三回:“真正是涓滴歸公,一絲一毫不敢亂用。”
【示例】然必涓滴歸公,撙節(jié)動用,始得實濟。 ——《清史稿·文宗紀》
“涓”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淵涓蠖濩[yuān juān huò hù]
【解釋】刻鏤之形。借指華麗的宮殿。
【出處】《隆慶元年浙江程策》之一:“人主能時懷警懼,而淵涓蠖濩之中,此心卓然清明,則宴安之欲不生,而慮周于天下,釁孽之萌無所作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