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辟”的成語(24個)
本文整理了辟惡除患、天開地辟、汪洋辟闔等含“辟”的成語24個,其中“辟”開頭的成語3個,“辟”結(jié)尾的成語8個,“辟”在中間的成語13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辟”開頭的成語【第1句】:辟惡除患[pì è chú huàn]
【解釋】辟:祛除。祛除邪惡與禍患。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1卷:“今日元吉,理發(fā)沐塵,辟惡除患,長生神仙。”
【第2句】:辟地開天[pì dì kāi tiān]
【解釋】開:開拓;辟:開辟。古代神話盤古氏開辟天地,創(chuàng)立世界。后比喻有史以來。
【出處】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示例】自思辟地開天,成了道果,得此二寶,方欲性修真,在羅浮洞中以證元始。 ——明·許仲琳《封神演義》第四十七回
【第3句】:辟踴哭泣[pì yǒng kū qì]
【解釋】辟:通“擗”,以手拍擊胸膛;踴:用腳頓地。捶著胸跺著腳大哭。形容極度哀傷地痛哭。
【出處】西漢·劉安《淮南子·主術(shù)訓》:“衰绖管屨,辟踴哭泣,所以諭哀也。”
“辟”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天開地辟[tiān kāi dì pì]
【解釋】猶言開天辟地。
【出處】宋·歐陽修《晉祠》詩:“天開地辟真主出,猶須再駕方凱旋。”宋·洪適《奉禮歌》:“斗轉(zhuǎn)參橫將旦,天開地辟如春。”元·劉致《端正好·上高監(jiān)司》套曲:“天開地辟由盤古,人物才分下土。”
【示例】你這潑猴,不知好歹!他那人參果樹,乃天開地辟的靈根。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二十六回
【第2句】:天地開辟[tiān dì kāi pì ]
【解釋】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出處】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一日九變,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丈,地日厚一丈。”
【示例】自天地開辟以來,賴有圣人,原治而不原亂者,天地之心;有治而不能無亂者,天地之數(shù)。 ——《清史稿·許三禮傳》
【第3句】:復子明辟[fù zǐ míng bì]
【解釋】指還政或讓位。
【出處】《尚書·洛誥》:“周公拜手稽首曰:'朕復子明辟。’”
【示例】《新唐書·裴炎傳》:“今若復子明辟,賊不討而解。”
【第4句】:一言可辟[yī yán kě bì]
【解釋】辟:征召。因一句話被賞識就可以得到征召而做官。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文學》:“太尉善其言,辟之為掾。世謂'三語掾’。衛(wèi)玠嘲之曰:'一言可辟,何假于三!’”
【第5句】:六通四辟[liù tōng sì pì]
【解釋】指上下四方和春秋四時。
【出處】《莊子·天道》:“明于天,通于圣,六通四辟于帝王之德者,其自為也,昧然無不靜者矣。”
【示例】大小精粗,六通四辟,無乎不在。 ——康有為《〈孔子改制考〉序》
【第6句】:鴻蒙初辟[hóng méng chū pì]
【解釋】鴻蒙:古人認為天地開辟之前是一團渾沌的元氣。開天辟地。指剛剛開始出現(xiàn)人類世界。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太上君開天經(jīng)》:“太初始分別天地清濁,剖判涬溟鴻蒙。”
【第7句】:三征七辟[sān zhēng qī bì]
【解釋】【第3句】:七:泛指多次;征、辟:征召,指朝廷召舉布衣之士授以官職。形容朝廷多次征召選拔。
【出處】《晉書·王裒傳》:“于是隱居教授,三征七辟皆不就。”
【第8句】:凌遲重辟[líng chí zhòng pì]
【解釋】凌遲:即剮刑,古代的一種酷刑;重辟:即大辟,古指死刑。先砍斷罪犯的肢體,然后再割斷咽喉,使犯人受盡痛苦而死。也泛指死刑。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具疏奏聞,刑部以為人妖敗俗,律所不載,擬成凌遲重辟,決不待時。”
“辟”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汪洋辟闔[wāng yáng pì hé]
【解釋】汪洋:水勢浩大;辟闔:開和關(guān)。水勢浩大而開關(guān)有制。比喻文筆言談酣暢淋漓,放得開,收得攏。
【第2句】:至信辟金[zhì xìn bì jīn]
【解釋】至信:最有信用;辟:排除。最守信用的人無須用金玉作信物。
【出處】《莊子·庚桑楚》:“至禮有不人,至義不物,至知不謀,至仁無親,至信辟金。”
【第3句】:獨辟蹊徑[dú pì xī jìng]
【解釋】自己開辟一條路。比喻獨創(chuàng)一種風格或新的方法。
【出處】清·葉燮《原詩·外篇上》:“抹倒體裁、聲調(diào)、氣象、格力諸說,獨辟蹊徑,而栩栩然自是也。”
【示例】雍小源獨辟蹊徑巧構(gòu)思,研制成我國首創(chuàng)電液組合泵。 ——《文匯報》19【第82句】:【第9句】:24
【第4句】:不辟斧鉞[bù bì fǔ yuè]
【解釋】斧鉞:古代的兵器。不躲避斧鉞之類的兵器。形容將士英勇無畏,或烈士忠義不屈。
【出處】《漢書·趙充國傳》:“不敢避斧鉞之誅。”
【第5句】:鞭辟入里[biān pì rù lǐ]
【解釋】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形容作學問切實。也形容分析透徹,切中要害。
【出處】盛宣懷《上張香帥書》:“侄忝承付托,責無旁貸,必當鞭辟入里,成一完全商辦大廠,為天下創(chuàng)。”
【示例】他們的思力不足,不足剖析入微,鞭辟入里。 ——朱自清《山野掇拾》
【第6句】:開疆辟土[kāi jiāng pì tǔ]
【解釋】開:開拓;疆:邊疆;辟:開辟;土:國土。開拓疆域,擴展領(lǐng)土。
【出處】清·陳康祺《郎潛紀聞》第十卷:“高宗皇帝開疆辟土,仁育義征,決不以平定一隅遽形夸大。”
【示例】我何嘗不想開疆辟土,成就一番事業(yè)。
【第7句】:另辟蹊徑[lìng pì xī jìng]
【解釋】另外開辟一條路。比喻另創(chuàng)一種風格或方法。
【出處】葉圣陶《倪煥之》:“對于這樣另辟蹊徑的教育宗旨與方法,自己確有堅強的信念。”
【示例】他潑辣大膽,勇于實踐和另辟蹊徑
【第8句】:開天辟地[kāi tiān pì dì]
【解釋】古代神話傳說:盤古氏開辟天地,開始有人類歷史。后常比喻空前的,自古以來沒有過的。
【出處】三國·吳·徐整《三五歷紀》:“天地混沌如雞子,盤古生在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辟,陽清為天,陰濁為地,盤古在其中。”
【示例】感謝那些開天辟地,披荊斬莽的英雄們!只有你們才配承受這最高的幸福,最大的快樂。 ——劉白羽《從富拉爾基到齊齊哈爾》
【第9句】:鞭辟近里[biān bì jìn lǐ]
【解釋】鞭辟:鞭策,激勵;里:最里層。古代洛陽方言。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宋儒常用語。
【出處】《二程全書·遺書十一》:“學只要鞭辟近里,著己而已。”
【示例】鞭辟近里一言,實吾人頂門針、對癥藥。 ——清·李颙《答顧寧人書》
【第10句】:鞭辟著里[biān bì zhuó lǐ]
【解釋】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出處】清·李顒《南庠匯語》十六:“一則文字知見義襲于外,原不曾鞭辟著里,真參實悟。”
【第11句】:鞭辟向里[biān bì xiàng lǐ]
【解釋】意指深入剖析,使靠近最里層。形容探求透徹,深入精微。
【出處】明·王守仁《寄鄒謙之書》:“隨處體認天理之說,大約未嘗不是,只要根究下落,即未免捕風捉影,縱令鞭辟向里,亦與圣門致良知之功,尚隔一塵。”
【第12句】:放辟淫侈[fàng pì yín chǐ]
【解釋?克烈馕親鞔酢R嘀桿廖藜傻⑿岸癲徽M胺牌б薄?
【出處】清·劉大櫆《<張弘勛詩集>序》:余觀今之為友者,無故而聚于一室,酒食嬉戲,相與為放辟淫侈之談。”
【第13句】:放辟邪侈[fàng pì xié chǐ]
【解釋】放、侈:放縱;辟、邪:不正派,不正當。指肆意作惡。
【出處】《孟子·梁惠王上》:“茍無恒心,放辟邪侈,無不為己。”
【示例】然而民不知義,復迫困窮,放辟邪侈而入于罪者,非陛下陷之乎? ——宋·程頤《上仁宗皇帝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