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驅”的成語(41個)
本文整理了驅雷掣電、齊鑣并驅、載驅載馳等含“驅”的成語41個,其中“驅”開頭的成語6個,“驅”結尾的成語10個,“驅”在中間的成語2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驅”開頭的成語【第1句】:驅雷掣電[qū léi chè diàn]
【解釋】比喻神通廣大。
【出處】明·孟稱舜《嬌紅記》:“把俺那移星換斗神通顯,驅雷掣電靈光現。”
【第2句】:驅驥捕鼠[qū jì bǔ shǔ]
【解釋】驅使千里馬去追捕老鼠。比喻任用有才能的人承擔他所不能勝任的工作。
【出處】唐·盧照鄰《五悲·悲才難》:“命鸞鳳兮逐雀,驅龍驥兮捕鼠,使掌事者校其巧兮,孰能與貍隼而齊舉。”
【第3句】:驅雷策電[qū léi cè diàn]
【解釋】比喻神通廣大。同“驅雷掣電”。
【出處】清·丘逢甲《長句贈許仙屏中丞時將歸潮州》:“驅雷策電馭水火,碎裂大地分全球。”
【第4句】:驅羊戰狼[qū yáng zhàn láng]
【解釋】比喻以弱擊強。
【出處】宋·張耒《唐論中》:“而以之抗燕代之勁騎,此驅羊戰狼,則明皇與重兵選卒所不得行之也。”
【第5句】:驅霆策電[qū tíng cè diàn]
【解釋】比喻迅速奔馳。
【出處】明·何景明《游獵篇》:“周王八駿行萬里,朝游昆侖暮滄海。驅霆策電遍天地,虎驟龍馳倏煙靄。”
【第6句】:驅羊攻虎[qū yáng gōng hǔ]
【解釋】驅:趕。驅趕羊群去進攻老虎。形容以弱敵強,力量懸殊,必遭覆滅。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且夫為從者,無以異于驅群羊而攻猛虎,虎之與羊不格明矣。今王不與猛虎而與群羊,臣竊以為大王之計過也。”
“驅”結尾的成語【第1句】:齊鑣并驅[qí biāo bìng qū]
【解釋】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同“齊驅并駕”。
【出處】清·俞樾《茶香室叢鈔·劉將軍》:“吾嘗覽《后魏書》,見楊大眼者,武伎絕倫,戰功居最,其妻潘氏,頗善騎射,至于攻戰游獵之際,潘于戎裝,齊鑣并驅。”
【第2句】:載馳載驅[zǎi chí zǎi qū]
【解釋】指車馬疾行。
【出處】《詩·鄘風·載馳》:“載馳載驅,歸唁衛侯。”高亨注:“載,猶乃也,發語詞。載、驅,車馬疾行。”三國·魏·曹丕《善哉行》之一:“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示例】三國·魏·曹丕《善哉行》:“載馳載驅,聊以忘憂。”
【第3句】:負駑前驅[fù nǔ qián qū]
【解釋】背著弓箭在前面開道。比喻迎接的禮度極為尊敬。
【出處】《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駑矢先驅。”
【示例】我們的斗士,只有對于外敵卻是兩樣的:近的,是“不抵抗”,遠的,是“負駑前驅”云。 ——魯迅《偽自由書·觀斗》
【第4句】:并駕齊驅[bìng jià qí qū]
【解釋】并駕:幾匹馬并排拉著一輛車;齊驅:一齊快跑。并排套著的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附會》:“是以駟牡異力,而六轡如琴;并駕齊驅,而一轂統福。”
【示例】若讓我估量這本書的總價值,我以為只遜于《紅樓夢》一籌,與《儒林外史》是可以并駕齊驅的。 ——朱自清《歧路燈》
【第5句】:后擁前驅[hòu yōng qián qū]
【解釋】擁:保護。前面有人吆喝開路,后面有人圍著。形容權貴們的氣勢。
【出處】明·湯顯祖《紫釵記·回求仆馬》:“后擁前驅,教一時光彩生門戶。”
【第6句】:方駕齊驅[fāng jià qí qū]
【解釋】方駕:并排駕馬車;齊驅:一齊快跑。并排套著幾匹馬一齊快跑。比喻彼此力量、地位、才能等不相上下。
【出處】《北史·周宣帝紀》:“令四后方駕齊驅,或有先后,便加譴責。”
【示例】文昭武穆,方駕齊驅;公子王孫,朱輪華榖。 ——唐·楊炯《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第7句】:負弩前驅[fù nǔ qián qū]
【解釋】弩:弓箭。背著弓箭走在前面。表示極為尊敬。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司馬相如列傳》:“至蜀,蜀太守以下郊迎,縣令負弩矢前驅,蜀人以為寵。”
【示例】但我們的斗士,只有對于外敵卻是兩樣的:近的,是'不抵抗’,遠的,是'負弩前驅’云。 ——魯迅《偽自由書·觀斗》
【第8句】:并轡齊驅[bìng pèi qí qū]
【解釋】轡:駕馭牲口的韁繩;齊驅:一齊快跑。幾匹馬并排拉著車一齊奔跑。比喻齊頭并進,不分前后高低。
【出處】郭沫若《稷下黃老學派的批判》:“墨家差不多完全揚棄了神鬼的尊崇,而和名家并轡齊驅地突入于辨論的明察與客觀世界的解剖。”
【第9句】:齊足并驅[qí zú bìng qū]
【解釋】指齊頭并進,不分高下。
【出處】《三國志·蜀書·彭羕傳》:“卿才具秀拔,主公相待至重,謂卿當與孔明、孝直諸人齊足并驅。”
【第10句】:擁彗先驅[yōng huì xiān qū]
【解釋】彗:掃帚。手持掃帚,為貴賓在前面掃地引路。形容待客之禮極為誠敬。
【出處】《史記·孟子荀卿列傳》:“如燕,昭王擁彗先驅,請列弟子之座而受業。”
【示例】南朝·宋·范曄《后漢書·申屠蟠傳》:“昔戰國之世,處士橫議,列國之主,至為擁彗先驅,卒有坑儒燒書之禍。”
“驅”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載驅載馳[zài qū zài chí]
【解釋】指車馬疾行。
【出處】晉·陸云《答兄平原》詩:“矯矯乘馬,載驅載馳。”
【第2句】:為淵驅魚,為叢驅雀[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què]
【解釋】把魚趕進深潭,把雀趕到叢林。原比喻統治者施行暴政,百姓逃到別國。現多比喻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出處】《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示例】國家平時患無人才,等到有了人才,又被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為淵驅魚,為叢驅雀。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三回
【第3句】:并驅爭先[bìng qū zhēng xiān]
【解釋】指競爭高下。
【出處】《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當與益德并驅爭先,猶未及髯之絕倫逸群也。”
【示例】將來未可知,若已往,則治人者雖然盡力施行過各種麻痹術,也還不能十分奏效,與果蠃并驅爭先。 ——魯迅《墳·春末閑談》
【第4句】:長驅徑入[cháng qū jìng rù]
【解釋】驅:快跑;長驅:策馬快跑;徑入:直入。迅速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形容進軍迅猛順利,所向無敵。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魏志·徐晃傳》:“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徑入敵圍者。”
【第5句】:饑驅叩門[jī qū kòu mén]
【解釋】指為饑餓驅使,叩門求食。
【出處】語出晉·陶潛《乞食》詩:“饑來驅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門拙言辭。”
【示例】先生晚食當肉,徐步當車,視淵明饑驅叩門,不亦彼困而此亨乎? ——清·錢謙益《吳封君七十序》
【第6句】:長驅直入[cháng qū zhí rù]
【解釋】長驅:不停頓地策馬快跑;直入:一直往前。指長距離不停頓的快速行進。形容進軍迅猛,不可阻擋。
【出處】《戰國策·燕策二》:“輕卒銳兵,長驅至國。”漢·曹操《勞徐晃令》:“吾用兵三十余年,及所聞古之善用兵者,未有長驅直入敵圍者也。”
【示例】我根據數日來的長驅直入,滿相信著先頭部隊是已經進入了武昌。 ——郭沫若《革命春秋·北伐途次》
【第7句】:齊驅并進[qí qū bìng jìn]
【解釋】多方面同時前進。多形容幾件事情或幾項工作同時進行。同“齊頭并進”。
【出處】沙汀《淘金記》:“在進行當中就又逐漸分化起來,談話的便變成了好幾組了,各不相涉地齊驅并進。”
【第8句】:為淵驅魚,為叢驅爵[wèi yuān qū yú,wèi cóng qū jué]
【解釋】比喻為政不善,人心渙散,使百姓投向敵方。爵,通“雀”。
【出處】語出《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晉書·段灼傳》引作“為川驅魚,為藪驅雀”。
【示例】奸胥劣紳,且得窺見罅以滋擾累,為淵驅魚,為叢驅爵,甚非計也。 ——清·薛福成《請豁除舊禁招徠華民疏》
【第9句】:長驅直進[cháng qū zhí jìn]
【解釋】猶言長驅直入。
【出處】《三國演義》第九六回:“若擒了曹休,便長驅直進,唾手而得壽春,以窺許洛,此萬世一時也。”
【示例】再有一種人的意見也是不對的,……具備地說,學北伐戰爭的長驅直進和奪取中城市。 ——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第一章第一節
【第10句】:乘堅驅良[chéng jiān qū liáng]
【解釋】堅:堅固的車子;良:好馬。坐牢固的車,駕肥壯的馬。形容生活豪華。
【出處】《史記·越王勾踐世家》:“至于少弟者,生而見我富,乘堅驅良逐狡兔,豈知財所從來,故輕棄之,非所惜吝。”
【示例】今末世貴戚食祿之家,溫衣美飯,乘堅驅良。 ——《后漢書·和熹鄧皇后紀》
【第11句】:風驅電掃[fēng qū diàn sǎo]
【解釋】形容像刮風、閃電那樣迅速馳赴和掃除。
【出處】《南齊書·裴叔業崔慧景等傳論》:“征虜將軍投袂以先國急,束馬旅師,橫江競濟,風驅電掃,制勝轉丸。”
【示例】平生聞譚公胸中數萬甲兵,所至風驅電掃,今治蜀顧如此,乃知宏才不器,無適非宜,哲士達權,隨時善變也。 ——明·張居正《答蜀中開府譚二華書》
【第12句】:風驅電擊[fēng qū diàn jī]
【解釋】形容迅速出擊。同“風馳電擊”。
【出處】《宋書·謝晦傳》:“散騎常侍、驍騎將軍段宏鐵馬二千,風驅電擊,步自竟陵,直至鄢郢。”
【第13句】:一面驅禽[yī miàn qū qín]
【解釋】把捕禽的網撒開三面,留下可以逃生的出路。比喻給罪犯留下一條改過自新的出路。
【出處】北周·庾信《自古圣帝名賢贊湯解祝網》:“連珠兩起,合玉雙沉,穀為祥樹,桑成樂林,三方落網,一面驅禽,德以行政,仁乎用心。”
【第14句】:忠驅義感[zhōng qū yì gǎn]
【解釋】指為忠心所驅使,為正義所感召。
【出處】唐·呂溫《題陽人城》詩:“忠驅義感即風雷,誰道南方乏武才?天下起兵誅董卓,長沙子弟最先來。”
【示例】忠驅義感國恩賒,板蕩無將赤手遮。星散諸侯屯渤海。飆回子弟走長沙。 ——清·錢謙益《病榻消寒雜詠》之十八
【第15句】:齊驅并駕[qí qū bìng jià]
【解釋】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同“齊驅并駕”。
【出處】宋·張戒《歲寒堂詩話》下卷:“氣象廓然,可與《兩都》、《三京》齊驅并駕矣。”
【示例】清·無垢道人《八仙全傳》第五回:“至于各地各洞的地仙散仙,以及各處各山的妖魔鬼怪,最高的不過和他齊驅并駕罷了。”
【第16句】:以魚驅蠅[yǐ yú qū yíng]
【解釋】魚腥能招來蒼蠅,用魚驅趕蒼蠅,蒼蠅更多。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韓非子·外儲說左下》:“以肉去蟻,蟻愈多;以魚驅蠅,蠅愈至。”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示例】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下》:“以魚驅蠅,蠅愈至。”
【第17句】:長驅深入[cháng qū shēn rù]
【解釋】猶言長驅直入。
【出處】《隋書·楊諒傳》:“王所部將吏家屬,盡在關西,若用此等,即宜長驅深入,直擄京都,所謂疾雷不及掩耳。”
【示例】且靖康之事,未聞我有一城一邑敢為叛命,而坐視胡虜長驅深入,惕息待死屠戮之慘,與五代何異! ——宋·葉適《上孝宗皇帝札子》
【第18句】:為淵驅魚[wèi yuān qū yú]
【解釋】原比喻殘暴的統治迫使自己一方的百姓投向敵方。現多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過來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出處】《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示例】又被這些不肖官吏任意凌虐,以致為淵驅魚。 ——清·李寶嘉《文明小史》第十三回
【第19句】:乘輕驅肥[chéng qīng qū féi]
【解釋】乘好車,驅良馬。形容生活奢華。
【出處】《晉書·傅咸傳》:“古者大夫乃不徒行,今之賤隸乘輕驅肥。”
【第20句】:橫驅別騖[héng qū bié wù]
【解釋】指縱橫奔馳。
【出處】清·惲敬《與衛海峰先生同年書》:“本朝魏叔子,多結交淡泊奇瑋之士,為壽序抑揚抗墜,橫驅別騖,力脫前人之所為。”
【第21句】:為叢驅雀[wèi cóng qū què]
【解釋】叢:叢林;驅:趕。把雀趕到叢林。比喻不會團結人,把一些本來可以團結的人趕到敵對方面去。
【出處】《孟子·離婁上》:“為淵驅魚者,獺也。為叢驅爵者,鹯也;為湯武驅民者,桀與紂也。”
【示例】朝夕而絮聒之,是為叢驅雀,其離滋甚耳。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恒娘》
【第22句】:長驅而入[cháng qū ér rù]
【解釋】驅:快跑;長驅:策馬快跑。迅速向很遠的目的地前進。形容進軍迅猛順利,所向無敵。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第19卷:“未到漢口,傳說元將兀良哈歹統領精兵,長驅而入,勢如破竹。”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34回:“不要說別事,即如一道長城,至今七八百年,外寇不能長驅而入,皆此城保障之功也。”
【第23句】:以肉驅蠅[yǐ ròu qū yíng]
【解釋】比喻行為和目的自相矛盾,只能得到相反的結果。
【出處】明·張居正《答南學院周乾明》:“令人不解寬義,一切務為姑息弛縱,賈譽于眾,以致士習驕侈,風俗日壞,間有一二力欲挽之,則又崇飾虛談,自開邪徑,所謂以肉驅蠅,負薪救火也。”
【第24句】:齊驅并驟[qí qū bìng zhòu]
【解釋】比喻彼此的力量或才能不分高下。同“齊驅并駕”。
【出處】宋·王安石《上邵學士書》:“則韓、李、蔣邵之名,各齊驅并驟,與此金石之刻不朽矣。”
【第25句】:先驅螻蟻[xiān qū lóu yǐ]
【解釋】螻蟻:螻蛄和螞蟻。自己先死埋葬地下,為別人驅除螻蟻。比喻效命于人,不惜先死。
【出處】《戰國策·楚策》:“臣入則編席,出則陪乘。大王萬歲千秋之后,愿得以身試黃泉,蓐螻蟻。”
【示例】人以壽為歡,老臣以壽為戚。既不能先驅螻蟻,乃復頻見此事。 ——明·李贄《初潭集·君臣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