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開頭的成語大全(含解釋和出處)
整理了子虛烏有、子皆豚犬、子孫后輩等“子”開頭的成語17個,包括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第1句】:子虛烏有[zǐ xū wū yǒu]
【解釋】子虛:并非真實;烏有:哪有。指假設的、不存在的、不真實的事情。
【出處】漢·司馬相如著《子虛賦》:“楚使子虛使于齊,王悉發(fā)車騎,與使者出畋。畋罷,子虛過奼烏有先生,亡是公存焉。”
【示例】文貴征實,不蘄于振奇,所以愧文士子虛烏有之習也。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第2句】:子皆豚犬[zǐ jiē tún quǎn]
【解釋】豚:小豬。對人稱自己兒子的謙詞
【出處】《吳歷》:“公見舟船器仗軍伍整肅,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兒子若豚犬耳!’”
【第3句】:子孫后輩[zǐ sūn hòu bèi]
【解釋】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后裔。
【出處】鄧小平《搞建設要利用外資和發(fā)揮原工商業(yè)者的作用》:“要落實對原工商業(yè)者的政策,這也包括他們的子孫后輩。”
【第4句】:子承父業(yè)[zǐ chéng fù yè]
【解釋】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yè)。
【出處】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利山和尚》:“僧問:不歷僧只獲法身,請師直指。師云:子承父業(yè)。”
【示例】現(xiàn)代社會子承父業(yè)的現(xiàn)象并不普遍。
【第5句】:子曰詩云[zǐ yuè shī yún]
【解釋】子:指孔子;詩:指《詩經(jīng)》;曰、云:說。泛指儒家言論。
【出處】元·宮大用《范張雞黍》第一折:“我堪恨那伙老喬民,用這等小猢猻,但學得些妝點皮膚,子曰詩云。”
【示例】在我早如幼小時候所讀過的'子曰詩云’一般,背不上半句了。 ——魯迅《吶喊·一件小事》
【第6句】:子夏懸鶉[zǐ xià xuán chún]
【解釋】鶉:鶉鳥尾禿有如補綻百結(jié)。指子夏生活寒苦卻不愿做官,衣服破爛打結(jié),披在身上像掛著的鶉鳥尾一樣。形容人衣衫襤褸,生活困頓卻清高自持,安貧樂道。
【出處】《荀子·大略》:“子夏家貧,衣若懸鶉。”
【第7句】:子丑寅卯[zǐ chǒu yín mǎo]
【解釋】四個地支。多指事理。
【出處】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五:“曰:'如何是十二時?’師曰:'子丑寅卯。’僧禮拜。師 示頌曰:'十二時中那事別,子丑寅卯吾今說。若會唯心萬法空,釋迦、彌勒從茲決 。’”
【示例】他對此事說不出個子丑寅卯。
【第8句】:子罕辭寶[zǐ hǎn cí bǎo]
【解釋】比喻拒絕接受別人的珍貴物品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左傳·襄公15年》:“宋人得玉,獻諸司城子罕,子罕弗收。獻玉者曰:……子罕曰:'我以不貪為寶,爾以玉為寶,若以與我,皆喪寶也,不若人有其寶。’”
【第9句】:子孝父慈[zǐ xiào fù cí]
【解釋】兒女孝順,父母慈愛。同“父慈子孝”。
【出處】《左傳·隱公三年》:“君義、臣行、父慈、子孝、兄愛、弟敬,所謂六順也。” 宋·朱熹《朱子語類》卷十六:“須是就君仁臣敬、子孝父慈與國人信上推究精微,各有不盡之理。”
【示例】子孝父慈,三分天下,二分歸西,民樂安康,軍心順悅。 ——明·陳仲琳《封神演義》第三十五回
【第10句】:子孫后代[zǐ sūn hòu dài]
【解釋】一個祖先的直到最遠一代的后裔。
【出處】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2章:“樹活皮,人活臉,他金家的子孫后代都成了眾人唾罵的對象!”
【示例】我們要對子孫后代負責。
【第11句】:子不語怪[zǐ bù yǔ guài]
【解釋】本指孔子不談關(guān)于怪異、勇力、叛亂、鬼神一類事情。指用以指不談怪異一類的事情。
【出處】《論語·述而》:“子不語怪、力、亂、神。”
【示例】然雖如此,又道是子不語怪,且閣過一邊。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四
【第12句】:子子孫孫[zǐ zǐ sūn sūn]
【解釋】子孫后裔;世世代代的意思。
【出處】《書·梓材》:“欲至于萬年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
【示例】造下十大功勞,指望子子孫孫,世享富貴。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
【第13句】:子為父隱[zǐ wéi fù yǐn]
【解釋】兒子為父親隱瞞劣跡。
【出處】《論語·子路》:“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于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漢·桓寬《鹽鐵論·周秦》:“聞子為父隱,父為子隱,未聞父子之相坐也。”
【示例】以前,中國人講究'子為父隱,父為子隱’,于是隱來隱去,就把真理正義全隱得沒有影兒了。 ——老舍《老舍自傳》第六章第三節(jié)
【第14句】:子女玉帛[zǐ nǚ yù bó]
【解釋】原指人民與財產(chǎn)。后用以泛指財物、美女。
【出處】《左傳·僖工二十三年》:“子女玉帛,則君有之;羽毛齒革,則君他生焉。”
【示例】于時北海完富,蘭利其子女玉帛,與群盜相應,破其本鄉(xiāng)城邑。 ——《舊唐書·薛萬徹傳》
【第15句】:子繼父業(yè)[zǐ jì fù yè]
【解釋】兒子繼承父親的事業(yè)。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使子繼父業(yè),弟承家祀,有何不可?”
【第16句】:子女金帛[zǐ nǚ jīn bó]
【解釋】子女:指年輕的男女奴婢。指人民和財物。也泛指財物、財產(chǎn)
【出處】《宋史·岳飛傳》:“金賊所愛,惟子女金帛,志已驕惰。”
【第17句】:子母相權(quán)[zǐ mǔ xiāng quán]
【解釋】子母:古代稱錢幣重的為母,輕的為子。比喻輕重并行,維持一定的平衡
【出處】春秋·魯·左丘明《國語·周語》:“貨幣之重者、大者為母,輕者、小者為子。幣輕物貴,推行重幣以市貴物,稱母權(quán)子;幣重物輕,推行輕幣以市賤物,亦不廢重,稱之權(quán)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