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炙”的成語(20個)
本文整理了炙鳳烹龍、殘槃冷炙、日炙風篩等含“炙”的成語20個,其中“炙”開頭的成語7個,“炙”結尾的成語8個,“炙”在中間的成語5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炙”開頭的成語【第1句】:炙鳳烹龍[zhì fèng pēng lóng]
【解釋】烹:煮;烹:燒。形容菜肴極為豐盛、珍奇。
【出處】唐·李賀《將進酒》詩:“烹龍炮鳳玉脂泣,羅屏繡幕圍香風。”
【示例】面對炙鳳烹龍的酒席,我一點胃口也沒有
【第2句】:炙冰使燥[zhì bīng shǐ zào]
【解釋】炙:烤。用火烤冰,想使它干燥。比喻事情辦不到。
【出處】《抱樸子·刺驕》:“欲望蕭雍濟濟,后生有武,是猶炙冰使燥,積灰令熾矣。”
【第3句】:炙膚皸足[zhì fū jūn zú]
【解釋】皮膚曬焦,足部凍裂。形容農民耕作的辛苦。
【出處】明·宋濂《閱江樓記》:“耕人有炙膚皸足之煩,農女有將桑行馌之勤。”
【第4句】:炙手可熱[zhì shǒu kě rè]
【解釋】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處】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示例】炙手可熱握大權,待郎充犬吠籬邊。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一回
【第5句】:炙雞漬酒[zhì jī zì jiǔ]
【解釋】指以棉絮浸酒,曬干后裹燒雞,攜以吊喪。后遂用為不忘恩的典實。
【出處】《后漢書·徐穉傳》“穉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李賢注引三國吳謝承《后漢書》:“穉諸公所辟雖不就,有死喪負笈赴吊。常於家豫炙雞一只,以一兩綿絮漬酒中,暴乾以裹雞,徑到所起冢外,……醊酒畢,留謁則去,不見喪主。”
【示例】[東漢徐孺子]炙雞漬酒,萬里赴吊……有忠厚不忘恩之意。 ——宋·羅大經《鶴林玉露》卷九
【第6句】:炙手而熱[zhì shǒu ér rè]
【解釋】炙:烤。手摸上去感到熱得燙人。比喻權勢大,氣焰盛,使人不敢接近。
【出處】唐·杜甫《麗人行》:“炙手可熱勢絕倫,慎莫近前丞相嗔。”
【示例】嵩久握重權炙手而熱。(《明史·董傳策傳》云)
【第7句】:炙雞絮酒[zhì jī xù jiǔ]
【解釋】用一只雞和棉絮漬酒祭奠。指悼念故人,祭品雖薄而情意很深。
【出處】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徐稚傳》:“稚嘗為太尉黃瓊所辟,不就。及瓊卒歸葬,稚乃負糧徒步到江夏赴之,設雞酒薄祭,哭畢而去。不告姓名。”
“炙”結尾的成語【第1句】:殘槃冷炙[cán pán lěng zhì]
【解釋】冷炙:已經涼了的烤肉。指殘剩的飯菜。也指權貴施舍的東西。
【出處】《郭子》:“王光祿曰:'正得殘槃冷炙。’”
【第2句】:無病自炙[wú bìng zì jiǔ]
【解釋】灸:灼,多指中醫用艾葉等灼燒身體某一部分的醫療方法。比喻自找苦吃或自尋煩腦。
【出處】《莊子·盜跖》:“柳下季曰:'跖得無逆汝意若前乎?’孔子曰:'然,丘所謂無病而自炙也。’”
【第3句】:雨淋日炙[yǔ lín rì zhì]
【解釋】炙:烤。雨里淋,太陽曬。形容旅途或野外工作的辛苦。
【出處】唐·韓愈《石鼓歌》:“雨淋日炙野火燎,鬼物守護煩撝呵。”
【第4句】:余杯冷炙[yú bēi lěng zhì]
【解釋】指吃剩下來的酒食。
【出處】明·湯顯祖《牡丹亭·尋夢》:“受用余杯冷炙,勝如剩粉殘膏。”
【第5句】:殘羹冷炙[cán gēng lěng zhì]
【解釋】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出處】唐·杜甫《奉贈韋左丞丈》:“殘杯與冷炙,到處潛悲辛。”
【示例】做人不可攀結權貴,靠人施舍,以受殘羹冷炙之辱。
【第6句】:風吹日炙[fēng chuī rì zhì]
【解釋】狂風吹,烈日曬。形容無所遮擋。
【示例】這些巖石經過長時間的風吹日炙,終于開始風化了。
【第7句】:見彈求鸮炙[jiàn dàn qiú xiāo zhì]
【解釋】彈:彈丸;鸮:貓頭鷹;炙:烤肉。看到彈丸,就想得到吃到美味的烤鸮肉。比喻過早估計實效。
【出處】《莊子·齊物論》:“且女亦大早計,見卵而求時夜,見彈而求鸮炙。”
【示例】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49卷:“今徒學語其圣德,而不知圣之所以德,可謂見卵而求時夜,見彈求鸮炙,何其造次哉。”
【第8句】:殘杯冷炙[cán bēi lěng zhì]
【解釋】殘:剩余;杯:指酒;炙:烤肉。指吃剩的飯菜。也比喻別人施舍的東西。
【出處】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雜藝》:“不可令有稱譽,見役勛貴,處之下坐,以取殘杯冷炙之辱。”
【示例】塵風薄雪,殘杯冷炙,掩青燈我竹籬茅舍。 ——元·喬吉《賣花聲·悟世》
“炙”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日炙風篩[rì zhì fēng shāi]
【解釋】日曬風吹。形容長途跋涉之苦。
【出處】元·張國賓《薛仁貴》第二折:“哎喲兒也,知他那里日炙風篩,博功名苦盡甘來。”
【示例】看了這山遙路遠,更和那日炙風篩,一騎馬直臨蘇武坡,半天云遮盡李陵臺。 ——元·陳以仁《存孝打虎》第一折
【第2句】:日炙風吹[rì zhì fēng chuī]
【解釋】日曬風吹。形容長途跋涉之苦。
【出處】明·無名氏《鎖白猿》第一折:“萬里驅馳,二年經紀,非容易,受了些日炙風吹,今日個才盼得還鄉地。”
【示例】受了些眠霜臥雪,日炙風吹。 ——明·無名氏《聚獸牌》第一折
【第3句】:膾炙人口[kuài zhì rén kǒu]
【解釋】膾:切細的肉;炙:烤熟的肉。膾和炙都是人們愛吃的食物。指美味人人愛吃。比喻好的詩文受到人們和稱贊和傳訟。
【出處】五代·王定寶《唐摭言》卷十:“如'水聲常在耳,山色不離門’,又'掃地樹留影,拂床琴有聲’……皆膾炙人口。”
【示例】一部膾炙人口的《國風》與《小雅》,也是“三百篇”的最精采部分,便是詩歌合作中最美滿的成績。 ——聞一多《歌與詩》
【第4句】:熱可炙手[rè kě zhì shǒu]
【解釋】火熱可以灼手。比喻權勢顯赫。同“炙手可熱”。
【出處】唐·鄭棨《開天傳信記》:“安樂公主,上之季妹也。附會韋氏,熱可炙手,道路懼焉。”
【第5句】:杯殘炙冷[bēi cán zhì lěng]
【解釋】炙:烤肉。指殘剩的飯菜。也指權貴施舍的東西。
【出處】宋·陸游《題少陵畫像》詩:“杯殘炙冷正悲辛,仗內斗雞催賜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