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俱”的成語大全(78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俱收并蓄、一應(yīng)俱全等含“俱”的成語78個,其中“俱”開頭的1個,“俱”在中間的77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俱”開頭的成語
【第1句】:俱收并蓄[jù shōu bìng xù]
【解釋】把各種不同的東西一同吸收進來,保存起來。
【出處】唐·韓愈《進學(xué)解》:“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
【示例】要把那些蠅營狗茍,奴顏婢膝,昏夜乞憐,白晝驕人的各色人等,俱收并蓄,無不寬容下去。 ——聶紺弩《魯迅的褊狹與向培良的大度》
“俱”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一應(yīng)俱全[yī yīng jù quán]
【解釋】一應(yīng):一切;俱:都。一切齊全,應(yīng)有盡有。
【出處】清·文康《兒女英雄傳》第九回:“籠屜里又蓋著一屜饅頭;那案子上調(diào)和作料一應(yīng)俱全。”
【示例】臨街三間是老張的雜貨鋪,上自鴉片,下至蔥蒜,一應(yīng)俱全。 ——老舍《老張的哲學(xué)》一
【第2句】:五內(nèi)俱焚[wǔ nèi jù fén]
【解釋】五內(nèi):五臟;俱:都;焚:燒。五臟都象著了火一樣。形容象火燒得一樣。比喻非常焦急。
【出處】漢·蔡琰《悲憤》:“見此崩五內(nèi),恍惚生狂癡。”
【示例】偏偏事不從心,謀多未遂,怎得不五內(nèi)俱焚? ——蔡東藩、許厪父《民國通俗演義》第九十七回
【第3句】:身名俱敗[shēn míng jù bài]
【解釋】猶言身名俱滅。指身軀與名聲一齊毀滅。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三六回:“今日為公孫枝所誘,死于王城,身名俱敗,豈不哀哉!”
【示例】就因這兩個字上誤事,幾乎弄得身名俱敗,骨肉淪亡。 ——《兒女英雄傳》第十三回
【第4句】:五行俱下[wǔ háng jù xià]
【解釋】五行文字一并看。形容讀書速度快。
【出處】《三國志·魏志·應(yīng)瑒傳》裴松之注引華嶠《漢書》:“瑒祖奉,字世叔。才敏善諷誦,故世稱'應(yīng)世叔讀書,五行俱下。’”
【示例】元·李治《敬齋古今注》第四卷:“應(yīng)奉讀書,五行俱下,宋孝武讀書奏,能七行俱下,善言其敏也。”
【第5句】:玉石俱碎[yù shí jù suì]
【解釋】猶玉石俱焚。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大兵一放,玉石俱碎,雖欲救之,亦無及已。”
【第6句】:兔犬俱敝[tù qǐ jù bì]
【解釋】敝:疲敝,累垮。比喻兩敗俱傷,第三者不勞而獲。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第7句】:百廢俱舉[bǎi fèi jù jǔ]
【解釋】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出處】《續(xù)資治通鑒·宋理宗紹定五年》:“了翁(魏了翁)乃葺其城樓櫓雉堞,增置器械,教習牌手,申嚴軍律……居數(shù)月,百廢俱舉。”
【示例】'百廢俱舉’的平均主義思想,以及與此相關(guān)聯(lián)著的不合邊區(qū)實際的'正規(guī)化’思想,成了貫徹精簡政策與集中力量于兩大任務(wù)的絆腳石。 ——《解放日報》19【第42句】:【第12句】:23
【第8句】:萬緣俱凈[wàn yuán jù jìng]
【解釋】萬緣:佛家語,一切事物皆由緣而生;俱:都;凈:干凈,沒有剩余。指什么念頭都沒有了。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瞳人語》:“聞《光明經(jīng)》能解厄,持一卷浼人教誦。初猶煩躁,久漸自安。旦晚無事,惟趺坐捻珠。持之一年,萬緣俱凈。”
【第9句】:犬兔俱斃[quān tù jǜ bì]
【解釋】比喻雙方同歸于盡。
【出處】《戰(zhàn)國策·齊策三》:“韓子盧者,天下之疾犬也;東郭逡者,海內(nèi)之狡兔也。韓子盧逐東郭逡,環(huán)山者三,騰山者五,兔極于前,犬廢于后,犬兔俱罷,各死其處。田父見之,無勞倦之苦而擅其功。”
【示例】若玩寇要君,但恐犬兔俱斃。 ——《新五代史·四夷附錄一》
【第10句】:草木俱朽[cǎo mù jù xiǔ]
【解釋】象草木一樣死去,世人并不知道。借喻人一生毫無建樹。
【出處】《后漢書·朱穆傳》:“彼與草木俱朽,此與金石相傾。”
【第11句】:人琴俱亡[rén qín jù wáng]
【解釋】俱:全,都;亡:死去,不存在。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傷逝》:“子敬,子敬,人琴俱亡。”《晉書·王徽之傳》:“取獻之琴彈之,久而不調(diào),嘆曰:'嗚呼子敬,人琴俱亡。’”
【示例】人琴俱亡,頗勞夢寐。 ——明·張岱《贈沈歌敘序》
【第12句】:萬籟俱寂[wàn lài jù jì]
【解釋】籟:從孔穴中發(fā)出的聲音;萬籟:自然界中萬物發(fā)出的各種聲響;寂:靜。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出處】唐·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示例】這時萬籟俱寂,只聽到滴搭的鐘聲和可以微聞得到的母親的呼吸。 ——鄒韜奮《我的母親》
【第13句】:身名俱裂[shēn míng jù liè]
【解釋】身軀和聲譽一齊毀滅。
【出處】晉·桓玄《與劉牢之書》:“孰若翻然改圖,保其富貴,則身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無窮,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
【示例】當時壎顏屈節(jié),僥幸以偷生者,多被刑掠以死,身名俱裂,貽詬無窮。 ——《明史·范景文等傳贊》
【第14句】:玉石俱摧[yù shí jù cuī]
【解釋】猶玉石俱焚。
【出處】《晉書·索綝傳》:“孤恐霜威一震,玉石俱摧,又《慕容德載記》:“脫履機不發(fā),必玉石俱摧。”
【第15句】:兩雄不俱立[liǎng xióng bù jù lì]
【解釋】兩股強大的勢力不可能同時存在。
【出處】《史記·酈生陸賈列傳》:“且兩雄不俱立,楚漢久相持駣決,百姓騷動,海內(nèi)搖蕩,農(nóng)夫釋耒,工女下機,天下之心未有所定也。”
【第16句】:與草木俱朽[yǔ cǎo mù jù xiǔ]
【解釋】身體和草木一同腐朽。指默默無聞地死去
【出處】漢·王充《論衡·自紀篇》:“身與草木俱朽,聲與日月并彰。”
【第17句】:百墮俱舉[bǎi huī jù jǔ]
【解釋】墮:荒廢;廢棄。指一切廢置的事都興辦起來。同“百廢俱興”。
【出處】錢基博《吳祿貞傳》:“在邊三年,百墮俱舉,而刊有《延吉邊務(wù)報告》四冊,則其客江陰章鐘祚搜輯祿貞在邊之書牘也。”
【第18句】:昆侖失火,玉石俱焚[kūn lún shī huǒ,yù shí jù fén]
【解釋】昆侖山失火,將玉和石頭一起燒掉。比喻不分好壞,同歸于盡。
【出處】《尚書·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第19句】:麻雀雖小,肝膽俱全[má què suī xiǎo,gān dǎn jù quán]
【解釋】比喻事物體積或規(guī)模雖小,具備的內(nèi)容卻很齊全。
【出處】郭沫若《革命春秋·雞之歸去來》:“有兒女的用功室,是所謂'麻雀雖小而肝膽俱全’的。”
【示例】我們這個單位真是麻雀雖小,肝膽俱全,配置很齊全。
【第20句】:心膽俱碎[xīn dǎn jù suì]
【解釋】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同“心膽俱裂”。
【出處】《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二回:“[夫差]于途中連得告急之報,軍士已知家國被襲,心膽俱碎,又且遠行疲敝,皆無斗志。”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47回:“煬帝見了,心膽俱碎。”
【第21句】:十相俱足[shí xiàng jù zú]
【解釋】形容婦女姿色極佳。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五回:“假如譬喻說,一個財主家,雖然十相俱足,一日有多少閑事惱心,夜間又被錢物掛念。”
【示例】好個十相俱足的小娘子,恨不曾訪問他居止姓名。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三十
【第22句】:與年俱進[yǔ nián jù jìn]
【解釋】與:跟,和。隨著時間一天天地增長。形容不斷增長。
【出處】《宋書·孝武十四王傳》:“汝年漸長,足知善惡,當每思刻厲,奉朝廷為心,爵秩自然與年俱進。”
【示例】這章書是圣人自言學(xué)問工夫與年俱進的話,所以十五, 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俱要明點出來。 ——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八十四回
【第23句】:勢不俱棲[shì bù jù qī]
【解釋】俱:在一起;棲:居住。互相對立,不能共容。
【出處】《三國志·魏志·呂布傳》:“暹、奉與術(shù),卒合之軍耳,策謀不素定,不能相維持,子登策之,比于連雞,勢不俱棲,可解離也。”
【第24句】:齒德俱尊[chǐ dé jù zūn]
【解釋】齒:指人的年齡。年齡和德行都很高。常指年高德重的長者。
【出處】《禮記·祭弋》:“有虞氏貴德而尚齒。”
【第25句】:與日俱積[yǔ rì jù jī]
【解釋】與:跟,和。隨著時間一天天地增長。形容不斷增長。
【出處】清·尤怡《金匱翼》卷三:“瘀積之血,牢不可拔,新生之血,不得周灌,與日俱積,其人尚有生理乎。”
【示例】護法軍興,志在蕩亂,北庭怙惡,視若寇仇,诪張為幻,與日俱積。 ——丁中江《北洋軍閥史話》一百四十二
【第26句】:與日俱增[yǔ rì jù zēng]
【解釋】與:跟,和。隨著時間一天天地增長。形容不斷增長。
【出處】宋·呂祖謙《呂東萊集·為梁參政作乞解罷政事表二首》:“涉冬浸劇,與日俱增。”
【示例】半個月過去了,風平浪靜,然而老趙心里愁悶卻與日俱增了。(茅盾《過年》)
【第27句】:水陸俱備[shuǐ lù jù bèi]
【解釋】水:指水產(chǎn),海味;陸:指陸產(chǎn),山珍;俱:全。各種山珍海味都有。形容宴席上菜肴豐盛。
【出處】唐·白居易《輕肥》詩:“尊罍溢九醞,水陸羅八珍。”元·劉唐卿《降桑椹蔡順奉母》第一折:“我打了個料帳,去那街市上,不一時把那應(yīng)用的按酒果品,都買將來,安排的水陸俱備。”
【示例】大王今日水陸俱備,大宴群臣,四方異物極多,內(nèi)中欠少何物,貧道愿取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八回
【第28句】:萬事俱備,只欠東風[wàn shì jù bèi,zhǐ qiàn dōng fēng]
【解釋】一切都準備好了,只差東風沒有刮起來,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準備好了,只差最后一個重要條件了。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十九回:“孔明索紙筆,屏退左右,密書十六字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示例】我們現(xiàn)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只要機器一來,馬上就可以安裝了。
【第29句】:與草木俱灰[yǔ cǎo mù jù huī]
【解釋】俱:全,都。和草木一起變成灰。形容人生前無所作為,死后也默默無聞。
【出處】《新唐書·高儉竇威傳贊》:“古來賢豪,不遭與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者,可勝咤哉!”
【示例】既為男子,忍與草木俱灰。 ——明·陳繼儒《晚香堂·附贊·有序》
【第30句】:二罪俱罰[èr zuì jù fá]
【解釋】前后兩樁罪過,一并處罰。
【出處】元·無名氏《飛刀對箭》第二折:“贏了將功折過,輸了二罪俱罰。”
【示例】你既上界違法,今又不改兇心,傷生造孽,卻不是二罪俱罰? ——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八回
【第31句】:面面俱圓[miàn miàn jù yuán]
【解釋】各方面都能照顧到,十分周全。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重點不突出。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七回:“只有單道臺卻做了一個面面俱圓:撫臺見面夸獎他,說了能辦事;領(lǐng)事心上也感激他彈壓百姓,沒有鬧出事來,見了撫臺亦很替他說好話;至于紳衿一面,一直當他是回護百姓的,更不消說得了。”
【第32句】:五味俱全[wǔ wèi jù quán]
【解釋】五味:酸甜苦辣咸的合稱。形容調(diào)味齊全適宜。
【出處】《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zhì)也。”
【示例】大人你明如鏡,清似水,照妾身肝膽虛實,那羹本五味俱全。 ——元·關(guān)漢卿《竇娥冤》第二折
【第33句】:十行俱下[shí háng jù xià]
【解釋】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讀書極快。
【出處】《梁書·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經(jīng)目必記。”
【示例】兼愛文學(xué),讀書敏速,十行俱下。 ——《北齊書·河南康舒王孝瑜傳》
【第34句】:身名俱泰[shēn míng jù tai]
【解釋】名譽、地位都安穩(wěn)。形容生活舒泰。
【出處】《晉書·石崇傳》:“崇(石崇)正色曰:'士當身名俱泰,何至甕牗哉!’”
【示例】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88回:“則上下猜疑盡釋,讒口無可置喙,身名俱泰,爵位永保,豈不善哉!”
【第35句】:羅掘俱窮[luó jué jù qióng]
【解釋】羅雀掘鼠,而雀鼠已近;比喻無法籌到款項。
【示例】公司的財務(wù)危機已到羅掘俱窮的地步,他卻仍不輕言放棄。
【第36句】:眾目俱瞻[zhòng mù jù zhān]
【解釋】具瞻:為眾人所瞻仰。許多人都景仰。
【示例】況內(nèi)地更有好處,為五方雜處、眾目俱瞻的上海等處所不及的。 ——朱自清《”海闊天空”與“古今中外”》
【第37句】:泥沙俱下[ní shā jù xià]
【解釋】指在江河的急流中泥土和沙子隨著水一起沖下。比喻好人和壞人混雜在一起。
【出處】清·袁枚《隨園詩話》第一卷:“人稱才大者,如萬里黃河,與泥沙俱下。余以為:此粗才,非大才也。”
【示例】雖然難免泥沙俱下,但它卻以宏大的氣魄,蕩開了中國現(xiàn)代文學(xué)發(fā)展的絢麗前景。
【第38句】:芝艾俱焚[zhī ài jù fén]
【解釋】芝艾:比喻美和惡。芝艾同被燒毀。比喻好的壞的同歸于盡。
【出處】《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穢害田,隨風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別乎?”
【第39句】:與時俱進[yǔ shí jù jìn]
【解釋】是指準確把握時代特征,始終站在時代前列和實踐前沿,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和開拓進取,在大膽探索中繼承和發(fā)展。
【出處】清·姚鼐《謝蘊山詩集序》:“(謝啟昆)才豐氣盛,銳挺飆興,不可阻遏。……然先生殊不以所能自足。十余年來先生之所造,與時俱進。……往時鴻篇巨制,人所驚嘆以謂不可逮者,先生固已多所擯去矣。”
【示例】貫徹“三個代表”要求,關(guān)鍵在堅持與時俱進。
【第40句】:耦俱無猜[ǒu jù wú cāi]
【解釋】耦:兩者;猜:猜忌。兩方面都不至于猜忌。
【出處】《左傳·僖公九年》:“公家之利,知無不為,忠也,送往事居,耦俱無猜,貞也。”
【示例】荷蘭專治市舶,不斂田賦,與流氏的耦俱無猜。 ——清·魏源《圣武記》卷八
【第41句】:文理俱愜[wén lǐ jù qiè]
【解釋】文、理:指文辭表達和思想內(nèi)容;愜:滿足、滿意。文章的形式和內(nèi)容都令人滿意。
【出處】《舊唐書·陸扆傳》:“扆文思敏速,初無思慮,揮翰如飛,文理俱愜。”
【第42句】:人贓俱獲[rén zāng jù huò]
【解釋】人:犯人;贓:贓物、贓款。嫌犯與不正當取得的財物同時被捕獲。
【出處】明·凌濛初《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十六:“牛公取筆,請張生一一寫出,按名捕捉,人贓俱獲,沒一個逃得脫的。”
【示例】有勞牌頭這許多時,今日幸得成功,人贓俱獲。我們一面解到州里發(fā)落去。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十一
【第43句】:寢食俱廢[qǐn shí jù fèi]
【解釋】覺也不睡,飯也顧不上吃。比喻極其焦慮不安,或?qū)W習、工作極其緊張。
【出處】宋·洪邁《夷堅志·沈見鬼》:“夏六月,真若赤目,腫痛特甚,寢食俱廢。”
【示例】最令我寢食俱廢,樂而忘返的,是傳統(tǒng)的、一年一度的書會。 ——曹靖華《雪霧迷濛訪書畫》
【第44句】:面面俱到[miàn miàn jù dào]
【解釋】各方面都能照顧到,沒有遺漏疏忽。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七回:“這位單道臺辦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點褒貶的。”
【示例】賓館服務(wù)周全,衣食住行面面俱到,令客人非常滿意。
【第45句】:心膽俱裂[xīn dǎn jù liè]
【解釋】俱:都。嚇破了心和膽。形容受到極大的驚嚇。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十七回:“竊念備漢朝苗裔,濫叨名爵,伏睹朝廷陵替,綱紀崩摧,群雄亂國,惡黨欺君,備心膽俱裂。”
【示例】此時蒙古攻城甚急,鄂州將破,似道心膽俱裂,那敢上前? ——明·馮夢龍《古今小說》二十二
【第46句】:身名俱滅[shēn míng jù miè]
【解釋】指身軀與名聲一齊毀滅。
【出處】晉·桓玄《與劉牢之書》:“孰若翻然改圖,唯理是宅,保其富貴,全其勛業(yè),則身與金石等固,名與天壤俱窮,孰與頭足異處,身名俱滅,為天下笑哉。”
【示例】這些“輕薄為文”者,生前雖嘩眾取寵,死后必默默無聞,身名俱滅。
【第47句】:聲色俱厲[shēng sè jù lì]
【解釋】聲色:說話時的聲音和臉色;厲:嚴厲。說話時聲音和臉色都很嚴厲。
【出處】《晉書·明帝紀》:“(王)敦素以帝神武明略,大會百官而問溫嶠日:'皇太子何以德稱?’聲色俱厲,必欲使有言。”
【示例】達夫更決絕地說了一句,“不停辦我是不寄稿的!”說得有點聲色俱厲的程度。 ——郭沫若《革命春秋·創(chuàng)造十年》
【第48句】:掃地俱盡[sǎo dì jù jìn]
【解釋】指徹底干凈,毫無存留。
【出處】《漢書·魏豹田儋等傳贊》:“用于貶義。秦滅六國,而上古遺烈掃地俱盡矣。”《晉書·儒林傳序》:“惟懷逮愍,喪亂弘多,衣冠禮樂,掃地俱盡。”
【示例】圣人遺訓(xùn),掃地俱盡,制禮作樂,今也其時。 ——《隋書·高祖紀下》
【第49句】:白沙在涅,與之俱黑[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
【解釋】涅:黑土。白色的細沙混在黑土中,也會跟它一起變黑。比喻好的人或物處在污穢環(huán)境里,也會隨著污穢環(huán)境而變壞。
【出處】《荀子·勸學(xué)》:“白沙在涅,與之俱黑。”
【第50句】:聲淚俱下[shēng lèi jù xià]
【解釋】一邊說一邊哭。形容極其悲慟。
【出處】《晉書·王彬傳》:“因勃然數(shù)敦曰:'兄抗旌犯順,殺戮忠良,謀圖不軌,禍及門戶。’音辭慷慨,聲淚俱下。”
【示例】他講到激昂時,聲淚俱下。 ——鄒韜奮《經(jīng)歷·高等法院》
【第51句】:兩利俱存[liǎng lì jù cún]
【解釋】對雙方有利,就可以都存在。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誠能聽臣之計,莫若兩利而俱存之。”
【示例】泇開于梗漕之日,固不可因泇而廢黃;漕于於泇成之后,亦不可因黃而廢泇。兩利俱存,庶幾緩急可賴。 ——《明史·河渠志五》
【第52句】:人琴俱逝[rén qín jù shì]
【解釋】形容看到遺物,懷念死者的悲傷心情。同“人琴俱亡”。
【出處】清·王鵬運《韁村詞序》:“人琴俱逝,賞音闃然。”
【第53句】:萬念俱灰[wàn niàn jù huī]
【解釋】所有的想法和打算都破滅了。形容極端灰心失望的心情。
【出處】清·李寶嘉《中國現(xiàn)在記》第三回:“官場上的人情,最是勢利不過的。大家見撫臺不理,誰還來理我呢,想到這里,萬念俱灰。”
【示例】我明白自己會活不到多久了,霎時間萬念俱灰,稍微感覺到死底恐怖。 ——巴金《新生·三月二十三日》
【第54句】:芝艾俱盡[zhī ài jù jìn]
【解釋】芝艾:比喻美和惡。芝艾同被燒毀。比喻好的壞的同歸于盡。
【出處】《三國志·魏志·公孫度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若苗穢害田,隨風烈火,芝艾俱焚,安能自別乎?”
【示例】孟諸焚燎,芝艾俱盡;宣房河決,玉石同沉。(《梁書·元帝紀》)
【第55句】:與草木俱腐[yǔ cǎo mù jù fǔ]
【解釋】俱:全,都。和草木一起腐爛。形容人生前無所作為,死后也默默無聞。
【出處】《新唐書·高儉竇威傳贊》:“古來賢豪,不遭與運,埋光鏟采,與草木俱腐者,可勝咤哉!”
【示例】觀此五者,則其他姓名不傳,與草木俱腐者,蓋不可勝計矣。 ——宋·洪邁《容齋續(xù)筆》卷十七
【第56句】:色色俱全[sè sè jù quán]
【解釋】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很齊全。
【出處】清·吳趼人《糊涂世界》第二回:“過了半個月,已是色色俱全,便檢了初三迎娶。請了一位候補同知盛濤,并一位試用知縣張春午做大賓,擇了午時發(fā)了轎,大吹大擂,竟到黎大人那邊去。”
【示例】魯迅《偽自由書·戰(zhàn)略關(guān)系》:“現(xiàn)在一切準備停當,行都陪都都色色俱全。”
【第57句】:樣樣俱全[yàng yàng jù quán]
【解釋】俱:全。一切齊全,應(yīng)有盡有。
【示例】我們的裝備樣樣俱全。
【第58句】:兩敗俱傷[liǎng bài jù shāng]
【解釋】俱:都。斗爭雙方都受到損傷,誰也沒得到好處。
【出處】《史記·張儀列傳》:“有頃,兩虎果斗,大者傷,小者死,莊子從傷者而刺之,一舉果有雙虎之功。”
【示例】這兩種運動合起來便能夠互收效益,分開來定要兩敗俱傷。 ——聞一多《文藝與愛國——紀念三月十八》
【第59句】:一損俱損,一榮俱榮[yī sǔn jù sǔn,yī róng jù róng]
【解釋】損:喪失;俱:全,都;榮:榮耀。一家衰敗各家都衰敗,一家興盛各家都興盛。形容相互之間利害一致。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回:“四家皆連絡(luò)有親,一損俱損,一榮俱榮。”
【第60句】:七行俱下[qī háng jù xià]
【解釋】讀書,同時讀七行。比喻非常聰明。
【出處】《南史·宋孝武帝紀》:“少機穎,神明爽發(fā),讀書七行俱下,才藻美甚。”
【示例】既冠不茹葷,日唯一食,持法華經(jīng),七行俱下,才六旬,悉能誦之,感群羊跪聽。 ——宋·釋普濟《五燈會元》卷十
【第61句】:與日俱進[yǔ rì jù jìn]
【解釋】與:跟,和。隨著時間一天天地進步。形容不斷進步或提高。
【出處】宋·李昉《太平廣記》卷五十八:“二子位既成立,夫人因得冥心齋靜,累感真靈,修真之益,與日俱進。”
【第62句】:麻雀雖小,五臟俱全[má què suī xiǎo,wǔ zàng jù quán]
【解釋】比喻事物體積或規(guī)模雖小,具備的內(nèi)容卻很齊全。
【出處】錢鐘書《圍城》:“'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機器當然應(yīng)有盡有,就是不大牢。”
【示例】我們生產(chǎn)小組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第63句】:面面俱全[miàn miàn jù quán]
【解釋】俱:全。各方面都能照顧到,沒有遺漏疏忽。也指雖然照顧到各方面,但一般化。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五十七回:“這位單道臺辦事一向是面面俱到,不肯落一點褒貶的。”
【示例】這樣一來,潤翁向東家開口要款子也容易些,廠里也派著二萬塊的用途,存貨也松動松動;這倒是面面俱全的法子。 ——茅盾《多角關(guān)系》七
【第64句】:萬籟俱靜[wàn lài jù jìng]
【解釋】籟:古代的一種簫,泛指聲音;萬籟:自然界的各種聲音;靜:安靜。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出處】顧笑言《李宗仁歸來》第七章:“意盡投筆之時,夜已深沉,萬籟俱靜。”
【第65句】:玉石俱焚[yù shí jù fén]
【解釋】俱:全,都;焚:燒。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出處】《尚書·胤征》:“火焱昆崗,玉石俱焚。”
【示例】內(nèi)無良將,外無救兵,若然攻破,玉石俱焚。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十二回
【第66句】:玉石俱燼[yù shí jù jìn]
【解釋】俱:全,都;燼:灰燼。美玉和石頭一樣燒壞。比喻好壞不分,同歸于盡。
【出處】《尚書·胤征》:“火焱昆岡,玉石俱焚。”
【示例】昆岳既毀,玉石俱燼。 ——唐·歐陽詢《藝文類聚》卷四十五
【第67句】:萬念俱寂[wàn niàn jù jì]
【解釋】俱:全部。所有的欲望、打算都消失了。
【出處】王朔《浮出海面》:“腦子同時開著小差,胡思亂想,甚至萬念俱寂,視一切于無睹。”
【示例】他現(xiàn)在是萬念俱寂,什么也不想了。
【第68句】:百廢俱興[bǎi fèi jù xīng]
【解釋】俱:全,都。許多已經(jīng)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出處】俱:全,都。許多已經(jīng)荒廢了的事情一下子都興辦起來。
【示例】四川屢經(jīng)兵燹,廷相蒞任,百廢俱興,民不知擾。 ——《清史稿·郎廷佐傳》
【第69句】:才貌俱全[cái mào jù quán]
【解釋】俱:全,都。既有才學(xué),容貌又美。亦作“才貌兼全”、“才貌雙絕”、“才貌雙全”、“才貌兩全”。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十四回:“那寶玉素聞北靜王的賢德,且才貌俱全,風流跌宕,不為官俗國體所縛,每思相會,只是父親拘束,不克如愿。今見反來叫他,自是喜歡。”
【示例】秀清本不甚通文,統(tǒng)歸錢江取錄,只看中這女狀元,才貌俱全,便叫她充東王府女簿書,日司文牘,夜共枕席。 ——蔡東藩《清史演義》第六十回
【第70句】:萬事俱休[wàn shì jù xiū]
【解釋】一切事情都罷休。
【出處】《五代史平話》:“朱溫未聽得萬事俱休,才聽得后,怒從心上起,惡向膽邊生。”
【示例】我到那里,三言兩句,肯寫休書,萬事俱休。 ——元·關(guān)漢卿《救風塵》第二折
【第71句】:四角俱全[sì jiǎo jù quán]
【解釋】比喻完美無缺。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57回:“若要外頭說去,老太太斷不中意,不如把你林妹妹定給他,豈不四角俱全?”
【第72句】:萬賴俱寂[wàn lài jù jì]
【解釋】形容周圍環(huán)境非常安靜,一點兒聲響都沒有。
【出處】唐朝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詩:“萬賴此俱寂,唯聞鐘磬音。”
【第73句】:與日俱新[yǔ rì jù xīn]
【解釋】新:新面貌。隨著時間一同更新。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七十八:“耳目唯有聰察,神彩彌加精明。顏與日而俱新,智將年而共遠。”
【第74句】:五內(nèi)俱崩[wǔ nèi jù bēng]
【解釋】傷心得連內(nèi)臟都破碎了。形容極度哀痛。
【出處】漢·蔡琰《悲憤》:“見此崩五內(nèi),恍惚生狂癡。”
【第75句】:索然俱散[suǒ rán jù sàn]
【解釋】索然:離散的樣子;俱:全。形容很快離散的樣子。
【出處】《晉書·羊祜傳》:“至劉禪降服,諸營堡者索然俱散。”
【第76句】:五毒俱全[wǔ dú jù quán]
【解釋】五毒:多指蛇、蝎、蜈蚣、壁虎、蟾蜍五種動物。指違法亂紀,各種壞事都做。
【出處】王朔《過把癮就死》:“本來是掏個錢包進了監(jiān)獄,出來就五毒俱全了。”
【示例】他五毒俱全,無惡不作。
【第77句】:聲淚俱發(fā)[shēng lèi jù fā]
【解釋】形容極其悲慟。同“聲淚俱下”。
【出處】唐·裴度《唐故太尉兼中書令西平郡王贈太師李公神道碑銘》:“每一言一誓,聲淚俱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