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撮”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撮科打哄、東挪西撮、鷹撮霆擊等含“撮”的成語11個,其中“撮”開頭的成語7個,“撮”結尾的成語3個,“撮”在中間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撮”開頭的成語【第1句】:撮科打哄[cuō kē dǎ hòng]
【解釋】猶言插科打諢。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
【出處】明·湯顯祖《南柯記·漫遣》:“自家揚州城中有名的一個溜二便是。一生浪蕩,半世風流。但是晦氣的人家,便請我撮科打哄;不管有趣的子弟,都與他鉆懶幫閑。”
【第2句】:撮科打閧[cuō kē dǎ hòng]
【解釋】猶言插科打諢。戲曲、曲藝演員在表演中穿插進去的引人發笑的動作或語言。閧,同“哄”,喧鬧。
【第3句】:撮土焚香[cuō gǔ fén xiāng]
【解釋】撮土:用手把土聚攏成堆。指舊時迷信的人在野外撮土代替香爐,燒香敬神。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十四回:“三藏……急忙撮土焚香,望東懇懇禮拜。”
【第4句】:撮要刪繁[cuō yào shān fán]
【解釋】撮:抓住;要:主要的;刪:去掉;繁:繁瑣。抓住主要的,去除繁的。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四十二回:“要有顰兒這促狹鬼,他用春秋的法子,把世俗粗話,撮其要,刪其繁,再加潤色,比方出來,一句是一句。”
【第5句】:撮鹽入水[cuō yán rù shuǐ]
【解釋】①形容立刻消滅干凈。②形容大而化之,什么都不在乎。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張驢兒做怕科云]有鬼有鬼,撮鹽入水,太上老君,急急如律令,敕。”
【示例】誰不知老漢是不怕鬼的張撇古,俺的性兒撮鹽入水。 ——元·無名氏《盆兒鬼》第二折
【第6句】:撮土為香[cuō tǔ wéi xiāng]
【解釋】撮土:用手把土聚攏成堆。指以撮土代替燒香敬神。
【出處】清·錢彩《說岳全傳》第四十三回:“二人遂向林中去,下馬來,撮土為香,對天八拜。”
【示例】高陽《胡雪巖全傳·平步青云》中冊:“兩人對拜了一拜,連'撮土為香’都用不著,就結成了異性手足。”
【第7句】:撮鹽入火[cuō yán rù huǒ]
【解釋】撮:以指取物。鹽一放在火里就爆裂。比喻性情急躁。
【出處】元·王實甫《西廂記》三本二折:“待去呵,小姐性兒撮鹽入火。”
【示例】為是他性急,撮鹽入火,為國家面上只要爭氣,當先廝殺,以此人都叫他做“急先鋒”。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三回
“撮”結尾的成語【第1句】:東挪西撮[dōng nuó xī cuō]
【解釋】指各處挪借,湊集款項。同“東挪西湊”。
【出處】《水滸傳》第九四回:“我這里正項錢糧,兀自起解不足,東挪西撮。你這項信賞錢,依著我,權且存置庫內。”
【第2句】:不失圭撮[bù shī guī cuō]
【解釋】圭撮:容量詞,六栗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形容數量準確。
【出處】《漢書·律歷志上》:“量多少者不失圭撮。”
【第3句】:一小撮[yī xiǎo cuō]
【解釋】撮:容量單位,1升=1000撮。很少的數量。
【出處】毛澤東《國民黨反動派由“呼吁和平”變為呼吁戰爭》:“一小撮死硬派不要幾天就會從寶塔尖上跌下去,一個人民的中國就要出現了。”
【示例】我們必須揪出那一小撮壞人。
“撮”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鷹撮霆擊[yīng cuō tíng jī]
【解釋】像老鷹攫食,雷霆猛擊。形容氣勢威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