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丘”的成語(43個(gè))
本文整理了丘壑涇渭、流血浮丘、一丘一壑等含“丘”的成語43個(gè),其中“丘”開頭的成語2個(gè),“丘”結(jié)尾的成語14個(gè),“丘”在中間的成語27個(gè),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丘”開頭的成語【第1句】:丘壑涇渭[qiū hè jīng wèi]
【解釋】丘壑:山丘與坑谷;涇渭:涇水和渭水,比喻是非。比喻對(duì)事物的高低是非分得清。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mèng)》第79回:“若論心里的丘壑涇渭,頗步熙鳳的后塵。”
【第2句】:丘山之功[qiū shān zhī gōng]
【解釋】比喻功績(jī)偉大。
【出處】漢·陳琳《檄吳將校部曲文》:“故乃建秋山之功,享不訾之祿。”
【示例】然定公不覺悟,信季孫之計(jì),背貞臣之策,以獲拘弱之名,而喪丘山之功,不亦惑乎! ——《陸賈新語·辨惑第五》
“丘”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流血浮丘[liú xuè fú qiū]
【解釋】流的備可以把山丘漂起來。比喻戰(zhàn)爭(zhēng)中死傷的人極多。
【出處】《管子·輕重丁》:“國(guó)有彗星,必有流血浮丘之戰(zhàn)。”
【第2句】:一壑一丘[yī hè yī qiū]
【解釋】壑:山溝;丘:土山。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處】《漢書·敘傳上》:“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端委廟堂,使百官準(zhǔn)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示例】一壑一丘,輕衫短帽,白發(fā)多時(shí)故人少。 ——宋·辛棄疾《感皇恩》詞
【第3句】:敗筆成丘[bài bǐ chéng qiū]
【解釋】用壞的筆堆得象小山丘一樣。形容書法精良或著述甚多。
【出處】宋·蘇軾《石蒼舒醉墨堂》:“君子此藝亦云至,堆墻敗筆如山得。”
【第4句】:流血飄丘[liú xuè piāo qiū]
【解釋】形容戰(zhàn)死的人很多。也泛指流血很多。
【出處】《管子·輕重》:“必有流血飄丘之戰(zhàn)。”
【第5句】:飲谷棲丘[yǐn gǔ qī qiū]
【解釋】猶言棲丘飲谷。指隱逸山林。
【出處】清·吳偉業(yè)《口占》:“欲買溪山不用錢,倦來高枕白云眠。吾生此外無他愿,飲谷棲丘二十年。”
【第6句】:華屋山丘[huá wū shān qiū]
【解釋】壯麗的建筑化為土丘。比喻興亡盛衰的迅速。
【出處】三國(guó)·魏·曹植《箜篌引》:“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示例】華屋山丘不可期,峴山依舊綠參差。 ——元·黃溍《感舊》詩(shī)
【第7句】:歸正守丘[guī zhèng shǒu qiū]
【解釋】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xiāng)。
【出處】《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第8句】:尋壑經(jīng)丘[xún hè jīng qiū]
【解釋】尋幽探勝,游山玩水。
【出處】語出晉·陶潛《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示例】浮家泛宅梨川夢(mèng),尋壑經(jīng)丘栗里情。 ——李光《題亞子分湖舊隱圖》詩(shī)
【第9句】:零落山丘[líng luò shān qiū]
【解釋】零落:凋零,比喻死亡。指死后埋葬在山丘上。
【出處】三國(guó) 魏·曹植《箜篌引》:“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第10句】:東家丘[dōng jiā qiū]
【解釋】丘:孔丘。孔子的西鄰不知孔子的學(xué)問,稱孔子為“東家丘”。指對(duì)人缺乏認(rèn)識(shí),缺乏了解。
【出處】晉·陳壽《三國(guó)志·魏志·邴原傳》:“原從行,卒。”裴松之注引《邴原別傳》:“君乃舍之,躡屣千里,所謂以鄭為東家丘者也。”
【第11句】:歸正首丘[guī zhèng shǒu qiū]
【解釋】首:向;丘:土丘。傳說狐貍即將死在外邊,也要把頭朝向所住洞穴的方向。指死后歸葬于故鄉(xiāng)。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上》:“禮,不忘其本。古之有言曰:狐死正丘首,仁也。”
【示例】從此故鄉(xiāng)日離日遠(yuǎn),我們幾個(gè)人,看這光景,不知還有歸正首丘的日子么? ——《苦社會(huì)》第25回
【第12句】:狐死首丘[hú sǐ shǒu qiū]
【解釋】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xiāng)。
【出處】戰(zhàn)國(guó)·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禮記·檀弓上》:“狐死正丘首,仁也。”
【示例】我告訴過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個(gè)人到死都是懷念自己的鄉(xiāng)土的。 ——郭沫若《蔡文姬》第一幕
【第13句】:八索九丘[bā suǒ jiǔ qiū]
【出處】漢·孔安國(guó)《尚書序》:“八卦之說,謂之八索;索,求其義也。九州之志,謂之九丘;丘,聚也。”
【示例】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四卷:“三墳五典,乃三皇五帝之書;八索九丘,是八澤九州之志。”
【第14句】:擅壑專丘[shàn hè zhuān qiū]
【解釋】指放情山水。
“丘”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一丘一壑[yī qiū yī hè]
【解釋】丘:土山;壑:山溝。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處】《漢書·敘傳上》:“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端委廟堂,使百官準(zhǔn)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示例】兄以一丘一壑過之,且筑壙于側(cè),與山締生死盟。 ——明·徐宏祖《題小香山梅花堂詩(shī)序》
【第2句】:宗廟丘墟[zōng miào qiū xū]
【解釋】宗廟:天子諸侯祭祀禱告的地方。宗廟變成廢墟。比喻國(guó)家滅亡。
【出處】元·施惠《幽閨記·罔害皤良》:“城市中喧喧嚷嚷,村野間哭哭啼啼,可惜車駕奔馳,生民涂炭,政事文學(xué)法理之士咸精其能。”
【第3句】:棲丘飲谷[qī qiū yǐn gǔ]
【解釋】指隱逸山林。
【出處】《宋書·隱逸傳·宗炳》:“辟宗炳為主簿,不起。問其故,答曰:'棲丘飲谷,三十余年。’高祖善其對(duì)。”
【第4句】:梧丘之魂[wú qiū zhī hún]
【解釋】用來比喻無辜的冤魂。
【出處】南朝·梁·江淹《詣建平王上書》:“仰惟大王少垂明白,則梧丘之魂,不愧于沉首;鵠亭之鬼,無恨于灰骨。”
【第5句】:胸中丘壑[xiōng zhōng qiū hè]
【解釋】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shí),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yuǎn)的意境。也比喻對(duì)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出處】唐·厲霆《大有詩(shī)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里何妨對(duì)圣賢。”
【示例】想胸中丘壑,山中風(fēng)月,亭臺(tái)幾所,花木千栽。 ——宋·戴復(fù)古《沁園春》詞
【第6句】:胸次丘壑[xiōng cì qiū hè]
【解釋】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shí),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yuǎn)的意境。也比喻對(duì)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出處】唐·厲霆《大有詩(shī)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里何妨對(duì)圣賢。”
【示例】胸次有丘壑,笑談無俗氛。 ——宋·釋惠洪《石門文字禪·賞趣堂》
【第7句】:重若丘山[zhòng ruò qiū shān]
【解釋】比大山還要重。比喻人死得很有價(jià)值。也形容意義重大。
【出處】明·吳承恩《西游記》第四十三回:“若是馱著騰云,三尺也不能離地,常言道,背凡人重若丘山。若是馱著負(fù)水,轉(zhuǎn)連我墜下水去了。”
【示例】重若丘山,難比無窮泰華。(明·馮夢(mèng)龍《警世通言》卷十六)
【第8句】:功若丘山[gōng ruò qiū shān]
【解釋】功:功績(jī);若:象。功績(jī)象山一樣。比喻勞績(jī)非常大。
【出處】漢·東方朔《答客難》:“所俗必得,功若丘山,海內(nèi)定,國(guó)家安,是遇其時(shí)者也。”
【第9句】:首丘之情[shǒu qiū zhī qíng]
【解釋】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不忘本。也比喻暮年思念故鄉(xiāng)。
【出處】戰(zhàn)國(guó)·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示例】無以自別于世,不勝狐死首丘之情,營(yíng)魂識(shí)路之懷。 ——南朝·宋·范曄《后漢書·寇榮傳》
【第10句】:一丘之貉[yī qiū zhī hè]
【解釋】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貍的野獸。一個(gè)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出處】《漢書·楊惲傳》:“若秦時(shí)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示例】否塞晦盲,真若一丘之貉。 ——嚴(yán)復(fù)《救亡決論》
【第11句】:華屋丘墟[huá wū qiū xū]
【解釋】壯麗的建筑化為土丘。比喻興亡盛衰的迅速。
【出處】三國(guó)·魏·曹植《箜篌引》:“生在華屋處,零落歸山丘。”
【示例】這個(gè)艷傳,那個(gè)步韻,比對(duì)于華屋丘墟,生民涂炭之慘的大事情還起勁。 ——魯迅《且介亭雜文·病后雜談》
【第12句】:經(jīng)丘尋壑[jīng qiū xún hè]
【解釋】指游覽山水。
【出處】晉·陶潛《歸去來辭》:“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
【示例】游覽自?shī)剩坏媒?jīng)丘尋壑之樂。 ——宋·胡繼宗《書言故事·地理類》
【第13句】:黎丘丈人[lí qiū zhàng rén]
【解釋】黎丘:古地名,在今河南省城縣北;丈人:古時(shí)對(duì)老人的統(tǒng)稱。比喻困于假象、不察真情而陷入錯(cuò)誤的人。
【出處】《呂氏春秋·疑似》:“梁北有黎丘部,有奇鬼焉,喜效人之子侄昆弟之狀。邑丈人有之市而醉歸者,黎丘之鬼效其子之狀扶而道苦之。……丈人智惑于似其子者而殺其真子。”
【第14句】:移丘換段[yí qiū huàn duàn]
【解釋】改動(dòng)地段的區(qū)劃來謀取私利。
【出處】《明律·戶律·田宅》:“若將田土移坵換段,挪移等則,以高作下,減瞞糧額……罪亦如之。”
【第15句】:如丘而止[rú qiū ér zhǐ]
【解釋】如:到達(dá);丘:丘陵;止:止步。指遇到困難則停下來,不求上進(jìn)。
【出處】《荀子·宥坐》:“如垤而進(jìn),吾與之;如丘而止,吾已矣。”
【第16句】:首丘之思[shǒu qiū zhī sī]
【解釋】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懷念故鄉(xiāng)或歸葬故土的愿望。
【出處】《后漢書·班超傳》:“夫周齊同在中土千里之間,況于遠(yuǎn)處絕域,小臣能無依風(fēng)首丘之 思哉?”
【示例】宋·孫光憲《北夢(mèng)瑣言》第13卷:“因有首丘之思,遂移軍于荊州,用法平正,人皆附之。”
【第17句】:首丘之念[shǒu qiū zhī niàn]
【解釋】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懷念故鄉(xiāng)或歸葬故土的愿望。
【出處】《后漢書·班超傳》:“夫周齊同在中土千里之間,況于遠(yuǎn)處絕域,小臣能無依風(fēng)首丘之思哉?”
【示例】仆雖偷生寄食他國(guó),首丘之念,未嘗一日忘之。 ——《金史·時(shí)青傳》
【第18句】:首丘夙愿[shǒu qiū sù yuàn]
【解釋】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夙愿:久已懷著的愿望。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懷念故鄉(xiāng)或歸葬故土的愿望。
【出處】戰(zhàn)國(guó)·楚·屈原《九章·涉江》:“鳥飛反故鄉(xiāng)兮,狐死必首丘。”
【示例】臣自念受恩至渥,必遠(yuǎn)辟巖疆,始敢伸首丘夙愿,故毅然以粵西為請(qǐng)。 ——《清史稿·孔有德傳》
【第19句】:一丘貉[yī qiū hé]
【解釋】丘:土山;貉:一種形似狐貍的野獸。一個(gè)土山里的貉。比喻彼此同是丑類,沒有什么差別。
【出處】《漢書·楊惲傳》:“若秦時(shí)但任小臣,誅殺忠良,竟以滅亡,令親任大臣,即至今耳,古與今如一丘之貉。”
【示例】丈夫不徒死,可作一丘貉? ——宋·陸游《舒悲》
【第20句】:麥丘之祝[mài qiū zhī zhù]
【解釋】指直言之諫。
【出處】清·顧炎武《答徐甥公肅書》:“忘其出位,貢此狂言,請(qǐng)賦《祈招》之詩(shī),以代麥丘之祝。”
【示例】請(qǐng)接受我的麥丘之祝。
【第21句】:一丘壑[yī qiū hè]
【解釋】丘:土山;壑:山溝。原指隱者所居之地。后多用以指寄情山水。
【出處】《漢書·敘傳上》:“漁釣于一壑,則萬物不奸其志;棲遲于一丘,則天下不易其樂。”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品藻》:“端委廟堂,使百官準(zhǔn)則,臣不如亮;一丘一壑,自謂過之。”
【示例】一丘壑。老子風(fēng)流占卻。茅檐上、松月桂云,脈脈石泉逗山腳。 ——宋·辛棄疾《蘭阮王》詞
【第22句】:胸有丘壑[xiōng yǒu qiū hè]
【解釋】丘:山丘;壑:山溝。指繪畫、作文時(shí),心中已把握到了深遠(yuǎn)的意境。也比喻對(duì)事物的判斷處置自有高下。
【出處】唐·厲霆《大有詩(shī)堂》:“胸中元自有丘壑,盞里何妨對(duì)圣賢。”
【示例】畢竟戴大理胸有丘壑,聽了此言,恍然大悟。 ——清·李寶嘉《官場(chǎng)現(xiàn)形記》第十一回
【第23句】:寢丘之志[qǐn qiū zhī zhì]
【解釋】相傳楚令尹孫叔敖臨終時(shí)告誡其子勿受楚王所封肥美之地,而請(qǐng)受瘠薄的寢丘,以保長(zhǎng)久不失。后因謂與世無爭(zhēng)、知足知止之心為“寢丘之志”。
【出處】南朝·齊·王儉《褚淵碑文》:“既秉辭梁之分,又懷寢丘之志。所受田邑,不盈百井。”
【第24句】:首丘之望[shǒu qiū zhī wàng]
【解釋】首丘:頭向著狐穴所在的土丘。傳說狐貍將死時(shí),頭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久有懷念故鄉(xiāng)或歸葬故土的愿望。
【出處】《后漢書·班超傳》:“夫周齊同在中土千里之間,況于遠(yuǎn)處絕域,小臣能無依風(fēng)首丘之思哉?”
【示例】但以瘴癘之地,魑魅為鄰;衰疾交攻,無復(fù)首丘之望。 ——宋·蘇軾《到惠州謝表》
【第25句】:太丘道廣[tài qiū dào guǎng]
【解釋】太丘:東漢陳寔,曾為太丘長(zhǎng),世稱陳太丘。指交游甚廣。
【出處】《后漢書·許劭傳》:“太丘道廣,廣則難周。”
【示例】君謂:“亞子太丘道廣,將謂舉世盡賢者。” ——柳亞子《燕子龕遺詩(shī)序》
【第26句】:放情丘壑[fàng qíng qiū hè]
【解釋】指縱情游山玩水,不以世務(wù)為念。丘壑,泛指山水。
【出處】《晉書·謝安傳》:“安雖放情丘壑,然每游賞,必以妓女從。”
【第27句】:恩重丘山[ēn zhòng qiū shān]
【解釋】恩:恩惠。恩情像高山一樣厚重,形容恩義極為深重。
【出處】宋·陳亮《謝曾察院?jiǎn)ⅰ罚骸吧舷陆还ィ=z發(fā);是非隨定,恩重丘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