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吏”的成語(22個)
本文整理了削木為吏、老吏斷獄等含“吏”的成語22個,其中“吏”結尾的成語16個,“吏”在中間的成語6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吏”結尾的成語【第1句】:削木為吏[xuē mù wéi lì]
【解釋】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侮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于鮮也。”
【示例】上古時削木為吏,今日之淳風安在? ——清·程允升《幼學瓊林·訟獄》
【第2句】:封疆大吏[fēng jiāng dà lì]
【解釋】封疆:用筑土臺表示疆界,指擁有的疆域;大吏:大官。在疆域內統治一方的將帥。明、清時指總督、巡撫一類的各省長官。
【出處】清·薛福成《勞文毅公善居危城》:“善化勞文毅公為封疆大吏二十年。”
【示例】兄弟以不學之資,圣恩叫我做這封疆大吏。 ——清·劉鶚《老殘游記》第三回
【第3句】:濫官酷吏[làn guān kù lì]
【解釋】濫:貪得。貪污腐化和殘酷統治的官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86回:“俺哥哥以忠義為主,誓不擾害忠良,單殺濫官酷吏,倚強凌弱之人。”
【第4句】:貪官污吏[tān guān wū lì]
【解釋】貪贓枉法的官吏。
【出處】元·無名氏《鴛鴦被》第四折:“一應貪官污吏,準許先斬后聞。”
【示例】如有真正貪官污吏,破戒和尚,穢行道士,方許下擊。 ——明·羅貫中《平妖傳》第十七回
【第5句】:門生故吏[mén shēng gù lì]
【解釋】故吏:過去的吏屬。指學生和老部下。
【出處】《后漢書·袁紹傳》:“袁氏樹恩四世,門生故吏遍于天下,若收豪杰以聚徒眾,英雄因之而起,則山東非公之有也。”
【示例】尊府是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門生故吏,天下都散滿了。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十回
【第6句】:濫官污吏[làn guān wū lì]
【解釋】濫官:貪官。舊稱貪財納賄的官吏。
【出處】元·關漢卿《竇娥冤》第四折:“只因老夫廉能清正,節操堅剛,謝圣恩可憐,加老夫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之職,隨處審囚刷卷,體察濫官污吏容老夫先斬后奏。”
【示例】你將那濫官污吏都殺壞,敕賜金牌勢劍吹毛快,與一人分憂,萬民除害。 ——田漢《關漢卿》
【第7句】:刻木為吏[kè mù wéi lì]
【解釋】意思是不能受獄吏的污辱,即使是木頭做的獄吏也不能見他。形容獄吏的兇暴可畏。
【出處】《漢書·司馬遷傳》:“故士有畫地為牢勢不入,削木為吏議不對,定計于鮮也。”《漢書·路溫舒傳》:“刻木為吏,期不對。”
【示例】畫地為獄議不入,刻木為吏期不對。 ——宋·王楙《野客叢書·漢獄吏不恤》
【第8句】:推擇為吏[tuī zé wéi lì]
【解釋】推舉選拔人才為官。
【出處】《史記·淮陰侯列傳》:“始為布衣,貧無行,無得推擇為吏。”
【示例】早以文學得推擇為吏,任至滁州全椒縣尹。 ——《元史·楊樸傳》
【第9句】:鍛煉之吏[duàn liàn zhī lì]
【解釋】指舊時網羅罪名,陷害人的官吏。
【出處】《后漢書·韋彪傳》:“忠孝之人,持心近厚,鍛煉之吏,持心近薄。”
【第10句】:贓官污吏[zāng guān wū lì]
【解釋】猶貪官污吏。
【出處】《水滸傳》第六二回:“誰知被贓官污吏,淫婦奸夫,通情陷害,監在死囚牢里。”
【示例】[焦面鬼]口里喊叫:“殺了贓官污吏,替民除害,要性命的,各自回避!” ——《禪真后史》第二一回
【第11句】:奸官污吏[jiān guān wū lì]
【解釋】奸:邪惡;吏:官吏。貪贓枉法的官吏。
【出處】清·林覺民《絕筆書》:“天災可以死,盜賊可以死,瓜分之日可以死,奸官污吏虐民可以死。”
【示例】百姓最痛恨這些奸官污吏。
【第12句】:一行作吏[yī xíng zuò lì]
【解釋】一經做了官。
【出處】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絕交書》:“游山澤,觀魚鳥,心甚樂之。一行作吏,此事便廢。”
【示例】夫人猶訶遣之。耿曰:“今一行作吏,何得復爾?” ——清·蒲松齡《聊齋志異·云夢公主》
【第13句】:刀筆之吏[dāo bǐ zhī lì]
【解釋】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李將軍列傳》:“且廣年六十余矣,終不能復對刀筆之吏。”
【示例】刀筆之吏,寡識大方。 ——唐·陳子昂《諫用刑書》
【第14句】:虎冠之吏[hǔ guān zhī lì]
【解釋】指兇狠殘暴的官吏,雖穿衣戴帽卻兇殘如虎。
【出處】《后漢書·酷吏傳序》:“致溫舒有虎冠之吏,延年有屠伯之名,豈虛也哉。”
【第15句】:刀筆吏[dāo bǐ lì]
【解釋】刀筆:古時在竹簡上用刀削改字。指代辦文書的小吏。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蕭相國世家》:“蕭相國何于秦時為刀筆吏,錄錄未有奇節。”
【示例】廢人飲美酒,對名勝,安能作刀筆吏番故紙乎? ——宋·孔平仲《續世說·任誕》
【第16句】:臟官污吏[zāng guān wū lì]
【解釋】吏:官吏。貪贓枉法的官吏。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62回:“誰知被臟官污吏,淫婦奸夫,通情陷害,監在死囚牢中。”
“吏”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老吏斷獄[lǎo lì duàn yù]
【解釋】吏:司法官;獄:案件。老司法官判斷案件。形容有豐富經驗的人,判斷是非又快又準。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形記》第十五回:“老吏斷獄著著爭先,捕快查贓頭頭是道。”
【示例】因此,一向不大肯說題外之話的他,覆奏措詞,如老吏斷獄,犀利無比。 ——高陽《李鴻章》第一章
【第2句】:急吏緩民[jí lì huǎn mín]
【解釋】對官員嚴格,對百姓寬和。
【出處】宋·王禹偁《諫議大夫臧公墓志銘》:“太平興國八年拜右拾遺,直史館賜銀章朱紱,尋知許州。在許三年,急吏緩民而已。”宋·蘇舜欽《論五事》:“急吏緩民,則吏不可縱,政之大功也。”
【第3句】:貪吏猾胥[tān lì huá xū]
【解釋】猾胥:狡詐的小官。貪財狡詐的小官吏。
【出處】宋·蘇軾《辯試館策問札子》之二:“先帝本意使民產率出錢專力于農,雖有貪吏猾胥,無所施其虐。”
【第4句】:濫吏贓官[làn lì zāng guān]
【解釋】濫:貪得。貪污腐化的官吏。
【出處】明·無名氏《大劫牢》第一折:“莫不是濫吏贓官,將民業攘。”
【第5句】:官虎吏狼[guān hǔ lì láng]
【解釋】官如虎,吏如狼。形容官吏貪暴。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竊嘆天下之官虎而吏狼者,比比也。”
【第6句】:污吏黠胥[wū lì xiá xù]
【解釋】黠:狡詐;胥:小吏。貪贓枉法的狡猾的官吏。
【出處】宋·陸九淵《書與趙子直》:“比來道路四畝,皆鼓盛德,污吏黠胥,頗亦斂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