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輪”的成語(38個)
本文整理了輪扁斫輪、輪扁斫輪、尻輪神馬等含“輪”的成語38個,其中“輪”開頭的成語2個,“輪”結(jié)尾的成語15個,“輪”在中間的成語2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輪”開頭的成語【第1句】:輪扁斫輪[lún biǎn zhuó lún]
【解釋】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制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出處】《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
【示例】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詩
【第2句】:輪焉奐焉[lún yān huàn yān]
【解釋】形容房屋高大眾多。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檀弓下》:“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示例】尋訪久之,而后得其道基,竭力恢復(fù)。今已輪焉奐焉,儼然一祖庭矣。 ——清·劉獻(xiàn)廷《廣陽雜記》第四卷
“輪”結(jié)尾的成語【第1句】:輪扁斫輪[lún biǎn zhuó lún]
【解釋】輪扁:春秋時齊國有名的的造車工人;斫輪:用刀斧砍木制造車輪。指精湛的技藝。
【出處】《莊子·天道》:“桓公讀書于堂上,輪扁斫輪于堂下?!?/p>
【示例】丹青妙處不可傳,輪扁斫輪如此用。 ——宋·黃庭堅《戲題小雀捕飛蟲畫扇》詩
【第2句】:大敗虧輪[dà bài kuī lún]
【解釋】遭到很大的失敗和損失。
【第3句】:大雅扶輪[dà yǎ úf lún]
【解釋】大雅:《詩經(jīng)》中的一部分;扶輪:在車輪兩翼護持。指維護扶持正統(tǒng)的作品,使其得以推行和發(fā)展。
【出處】清·黃景仁《兩當(dāng)軒集·壽州贈知州張蓀甫先生》:“知公獨有千秋意,造土皆成一代才。大雅扶輪歸老輩,小山承蓋屬輿臺?!?/p>
【第4句】:大路椎輪[dà lù zhuī lún]
【解釋】大輅,古代華美的大車。椎輪,無輻條的原始車輪。指大輅由椎輪逐步演變而成,比喻事物的進化,由簡到繁,由粗至精。后人亦稱始創(chuàng)者為大輅椎輪。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zhì)?!?/p>
【第5句】:大輅椎輪[dà lù zhuī lún]
【解釋】大輅:古代大車;椎輪:無輻原始車輪。華美的大車是從無輻車輪的原始車開始的。比喻事物的進化,是從簡到繁,從粗到精。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zhì)?”
【示例】然大輅椎輪之功,不可泯也。 ——清·沈惟賢《萬國演義序》
【第6句】:捧轂推輪[pěng gǔ tuī lún]
【解釋】扶著車轂推車前進。古代帝王任命將帥時的隆重禮遇。
【出處】《七國春秋平話》卷上:“燕王并大臣捧轂推輪,邀樂毅上黃金臺,受天子百官之禮,與樂毅掛印為帥?!?/p>
【示例】一遇漢祖,筑壇拜將,捧轂推輪,后封王爵以酬其功。 ——明·馮夢龍《喻世明言》第三十一卷
【第7句】:系馬埋輪[xì mǎ mái lún]
【解釋】指敵人進攻時,系住馬,埋車輪于地,以示固守不退。
【出處】語出《孫子·九地》:“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曹操注:“方,縛馬也;埋輪,示不動也?!?/p>
【示例】孰能被堅執(zhí)銳,長驅(qū)深入,系馬埋輪,奮不顧身,以先士卒者乎? ——《南史·虞寄傳》
【第8句】:永劫沉輪[yǒng jié chén lún]
【解釋】指永遠(yuǎn)不得超生。亦作“永劫沉淪”。
【第9句】:張綱埋輪[zhāng gāng mái lún]
【解釋】張綱:漢朝人。張綱埋車輪。比喻敢于彈劾當(dāng)權(quán)者。
【出處】《后漢書·張綱傳》:“其可稱者,若朱云折檻以抗憤,張綱埋輪而獻(xiàn)直。余人受命之部,而綱獨埋其車輪于洛陽都亭,曰:'豺狼當(dāng)路,安問狐貍!’”
【示例】其可稱者,若朱云折檻以抗憤,張綱埋輪而獻(xiàn)直。(唐·劉知己《史通·言語》)
【第10句】:匹馬只輪[pǐ mǎ zhī lún]
【解釋】一匹戰(zhàn)馬,一只車輪。微不足道的一點兵馬裝備。
【出處】《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p>
【示例】殺得血污溪流,尸橫山徑,匹馬只輪,一些不曾走漏。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四十五回
【第11句】:安車蒲輪[ān chē pú lún]
【解釋】讓被征請者坐在安車上,并用蒲葉包著車輪,以便行駛時車身更為安穩(wěn)。表示皇帝對賢能者的優(yōu)待。
【出處】《漢書·武帝紀(jì)》:“遣使者安車蒲輪,束帛加壁,征魯申公?!?/p>
【示例】申公待聘,安車蒲輪。 ——明·張岱《壽周霞城八十》
【第12句】:美奐美輪[měi huàn měi lún]
【解釋】奐:眾多;輪:高大。形容房屋的高大和眾多。
【出處】明·程登吉《幼學(xué)瓊林》第三卷:“美奐美輪,禮稱屋宇之高華;肯構(gòu)肯堂,書言父子之同志?!?/p>
【第13句】:破柱埋輪[pò zhù mái kún]
【解釋】指漢朝李膺破柱搜捕張讓之弟張朔和張綱埋輪洛陽都亭彈劾梁冀之典。比喻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貴。
【出處】《后漢書·張綱傳》;《后漢書·黨錮傳·李膺》
【第14句】:視虱如輪[shì shī rú lún]
【解釋】把虱子看成像車輪那樣大。指全神貫注于某一事物,達(dá)到造詣極深的境界。
【出處】《列子·湯問》:“昌以氂懸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間,浸大也;三年以后,如車輪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
【示例】圣處分明世鮮知,古人豈是異肝脾。謂鰲可釣無傳法,視虱如輪有悟時。 ——宋·劉克莊《答陳楙伯二首》其二
【第15句】:寸轄制輪[cùn xiá zhì lún]
【解釋】比喻控制事物的關(guān)鍵雖小而極重要。轄,固定車輪與車軸位置,插入軸端孔穴的銷釘。
【出處】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事類》:“故事得其要,雖小成績,譬寸轄制輪,尺樞運關(guān)也?!?/p>“輪”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尻輪神馬[kāo lún shén mǎ]
【解釋】以尻為車而神游。指隨心所欲遨游自然。
【出處】元·劉壎《隱居通議·駢儷三》:“尻輪神馬,偏從塵外遨游?!?/p>
【示例】恍挾我之尻輪神馬而翱翔乎萬里之外。 ——清·王鳴盛《<毆北集>序》
【第2句】:香輪寶騎[xiāng lún bǎo qí]
【解釋】華麗的車子,珍貴的寶馬。指考究的車騎。同“香車寶馬”。
【出處】唐·駱賓王《代女道士王靈妃贈道士李榮》:“香輪寶騎競繁華,可憐今夜宿倡家。”
【第3句】:梓匠輪輿[zǐ jiàng lún yú]
【解釋】梓匠:木工;輪輿:制車輪和木箱的人。泛指有手藝的人。
【出處】戰(zhàn)國·鄒·孟軻《孟子·盡心下》:“梓匠輪輿能與人規(guī)矩,不能使人巧?!?/p>
【示例】木之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 ——唐·韓愈《符讀書城南》
【第4句】:只輪不返[zhī lún bù fǎn]
【解釋】只:一個。連戰(zhàn)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出處】《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p>
【示例】兵貴神速,今夜分四路去劫大寨,殺得他只輪不返。 ——清·陳忱《水滸后傳》第七回
【第5句】:撥萬輪千[bō wàn lún qiān]
【解釋】形容財產(chǎn)眾多,花錢以萬千計。
【出處】元·馬致遠(yuǎn)《任風(fēng)子》第一折:“一盞盞接入手,可都干干的咽,賣弄他掂斤播兩,撥萬輪千?!?/p>
【第6句】:只輪無反[zhī lún wú fǎn]
【解釋】連戰(zhàn)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出處】《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
【示例】今日不是某夸口自薦,若用某為將,必使齊兵只輪不返。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八十六回
【第7句】:斫輪老手[zhuó lún lǎo shǒu]
【解釋】斫輪:斫木制造車輪。指對某種事情經(jīng)驗豐富的人。
【出處】《莊子·天道》:“是以行年七十而老斫輪?!?/p>
【示例】兩人不來多嘴,全憑那斫輪老手徐世昌及倚馬長才王式通悉心研究。 ——蔡東藩、許廑父《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十七回
【第8句】:朱輪華轂[zhū lún huá gǔ]
【解釋】朱、華:形容裝飾華麗;轂:車輪中心的圓木。指古代王侯貴族乘坐的裝飾華麗的車子。比喻顯貴。
【出處】《史記·張耳陳余列傳》:“令范陽令乘朱輪華轂,使驅(qū)馳燕、趙郊?!?/p>
【示例】朱輪華轂,擁旄萬里。 ——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
【第9句】:六道輪回[liù dào lún huí]
【解釋】佛教語,六道:天道、人道、阿修羅道、畜生道、餓鬼道和地獄道。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
【出處】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圣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wǎng),故決之以定力?!?/p>
【示例】我著你脫離生死,免卻六道輪回。 ——元·李壽卿《度柳翠》第一折
【第10句】:埋輪破柱[mái lún pò zhù]
【解釋】比喻剛正不阿,不畏權(quán)貴。
【出處】唐·元稹《裴注侍御史制》:“季代而還,埋輪破柱之徒,絕不復(fù)出,朕甚異焉。”
【示例】像張綱這樣埋輪破柱的人大有人在。
【第11句】:椎輪大輅[chuí lún dà lù]
【解釋】比喻事物由簡到繁,由粗到精,逐步完善。亦用以稱創(chuàng)始者。
【出處】南朝·梁·蕭統(tǒng)《〈文選〉序》:“若夫椎輪為大輅之始,大輅寧有椎輪之質(zhì)?”別士《刊印〈憲政初綱〉緣起》:“未知其事者,可以得其涯略;已知其事者,可以留備檢查;其諸立憲之一助乎,吾知此為中國憲法史之椎輪大輅也。”
【示例】病眼迷離感慨多,椎輪大輅竟如何。 ——茅盾《重印〈中國神話研究ABC〉感賦》
【第12句】:只輪不反[zhī lún bù fǎn]
【解釋】比喻全軍覆沒。同“只輪無反”。
【出處】晉·潘岳《西征賦》:“曾只輪之不反,紲三帥而濟河?!蹦铣骸ど蚣s《宋書·袁淑傳》:“必剪元雄,懸首麾下,乃將只輪不反,戰(zhàn)轊無旋矣?!?/p>
【示例】其崔暹只輪不反,臣崇與臣逡巡復(fù)路。 ——北齊·魏收《魏書·太武五王傳》
【第13句】:只輪莫返[zhī lún mò fǎn]
【解釋】只:一個。連戰(zhàn)車的一只輪子都未能返回。比喻全軍覆沒。
【出處】《公羊傳·僖公三十三年》:“然而晉人與姜戎要之殽而擊之,匹馬只輪無反者?!碧啤ぷ婢龔稙槔蠲芟逯菸摹匪炝顑|兆夷人,只輪莫返。
【示例】韓山之役,女妓自隨,才聞敵鼓,與妾俱逝,不待貞陽,故只輪莫返。(蔡東藩《南北史演義》第六十回)
【第14句】:法輪常轉(zhuǎn)[fǎ lún cháng zhuàn]
【解釋】法輪:佛家語,輪有二義,一為運轉(zhuǎn),一為摧碾,佛運轉(zhuǎn)心中清凈妙法以度人,且摧毀世俗一切邪惑之見。指佛法無邊,普濟眾生。
【出處】《維摩詰所說經(jīng)·佛國品》:“三轉(zhuǎn)法輪于大千,其輪本來常清凈?!?/p>
【示例】此一炷香,愿法輪常轉(zhuǎn),佛日增輝。 ——元·吳昌齡《東坡夢》第四折
【第15句】:推輪捧轂[tuī lún pěng gǔ]
【解釋】捧:用手往上抬;轂:古稱車輪中心的圓木,上有插車軸的兩孔。抬起車轂,推動車輪。比喻推薦人才。
【出處】《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魏其、武安俱好儒術(shù),推轂趙琯為御史大夫。”司馬貞索隱:“推轂謂自卑下之,如為之推車轂也?!?/p>
【示例】清·錢彩《說岳全傳》第22回:“如蕭相國'推輪捧轂’故事?!?/p>
【第16句】:佯輪詐敗[yáng lún zhà bài]
【解釋】指故意敗陣。
【第17句】:生死輪回[shēng sǐ lún huí]
【解釋】佛教以為世俗眾生在生死世界里循環(huán)不已,猶如車輪回旋不停一般。是一種善惡有報的因果報應(yīng)論。
【出處】明·無名氏《李云卿》第四折:“今日到來日修,每日去頻發(fā)愿,過今年捱到琿年,擔(dān)閣了修行仙道遠(yuǎn),則這生死輪回怎遣。”
【第18句】:車輪戰(zhàn)[chē lún zhàn]
【解釋】用比對方多的人輪流跟對方打,使對方因疲乏而失敗。
【出處】王朔《千萬別把我當(dāng)人》:“只要他一踏上中國領(lǐng)土,就把他扣下,由我們的武士輪番上陣,跟他玩車輪戰(zhàn),直到打癱為止。”
【示例】我們要防止敵人采用車輪戰(zhàn)的戰(zhàn)術(shù)來拖垮我們。
【第19句】:六趣輪回[liù qù lún huí]
【解釋】佛教語。指眾生輪回的六大去處,即在這六道中輪回生死。同“六道輪回”。
【出處】唐·張說《唐陳州龍興寺碑》:“圣人有以見六趣輪回,是無明網(wǎng),故決之以定力。”
【第20句】:肝膽輪囷[gān dǎn lún qūn]
【解釋】輪囷:高大的樣子。形容勇氣過人,氣魄雄大。
【出處】唐·韓愈《贈別元十八協(xié)律六首》其四:“窮途致感謝,肝膽還輪囷?!?/p>
【示例】肝膽輪囷,忠義奮發(fā),挺孤身于百萬虎狼之中,意定神閑,夷然無懼。 ——宋·劉克莊《祭社于畊尚書文》
【第21句】:美輪美奐[měi lún měi huàn]
【解釋】輪:高大;奐:眾多。形容房屋高大華麗。
【出處】《禮記·檀弓下》:“晉獻(xiàn)文子成室,晉大夫發(fā)焉。張老曰:'美哉輪焉,美哉奐焉。’”
【示例】我們經(jīng)過一個美輪美奐的宏麗華廈的區(qū)域,開車的告訴我們說這是西人和本地富翁的住宅區(qū)域。 ——鄒韜奮《萍蹤寄語初集·驚濤駭浪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