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槳的近義詞
[mark_b]
打槳的相關詞: 打伙、打贏、打氣、打憷、打響、打譜、打仗、打趣、打旗、打柴
[/mark_b]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打仗:釋義:進行戰爭;進行戰斗。【出處】:清李漁《奈何天·密籌》:“朝廷不使餓兵,目下邊報警急,若要打仗,我們是不去的。”【示例】:丁西林《等太太回來的時候》第四幕:“怎么你還在外國讀書,不回去打仗去?”《睢縣文史資料·袁家山》:“在明朝天啟年間,兵部尚書袁可立,統兵渡海打仗。”
【第2句】:打響:【第1句】:指開火;接火:先頭部隊~了。
【第3句】:打比:打比,指比較;比方。語出丁玲《母親》:“她到底是三十歲的人了。而且,別人是有著懂新學的丈夫作主的,她哪里能夠打比。”
【第4句】:打氣:打氣,作為詞性動詞時有兩個意思,一是表示加壓力使氣進入球或輪胎內,這是最生活化的意思;二與“加油”連用,比喻鼓勵、鼓動。
【第5句】:打趣:打趣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拿人開玩笑。
【第6句】:打憷:害怕;畏縮:他在困難面前從來沒打過憷。
【第7句】:打敗:“到了最后還要分開,我依然無法釋懷,當我慢慢退出有你的生活,我知道這樣的日子我得自己過”,每個人都經歷過這樣的感受,《打敗》是你最好的選擇。
【第8句】:打攪:打攪,指打擾;道謝語,受人招待或請人幫助時表示謝意之詞。見曹禺《日出》第三幕:“對不起,打攪你們了。”
【第9句】:打伙:合伙。
【第10句】:打更:打更是古代漢族民間的一種夜間報時制度,由此產生了一種巡夜的職業——更夫,更夫也俗稱打更的。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一夜分為五更,每更約兩小時)。打更是個較為普遍的職業。在古代,人們缺少精確的報時手段,晚上的報時就幾乎全靠打更的了。甚至很多農村城鎮都有打更的。那時候大家晚上少有文化娛樂生活,基本上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人們聽到更夫的打更聲,便知道了時間,按慣例該做什么,
【第11句】:打譜:中國琴傳統用語。根據琴譜奏出琴曲。由于琴譜只記錄古琴的弦位、徽位和指法,無明確的節拍、速度標記,要靠演奏者 根據自己的水平、經驗來定拍、定句、定調,這一譯譜過程叫做打譜。
【第12句】:打扇:打扇,dǎshàn,ㄉㄚˇㄕㄢ,元張壽卿《紅梨花》第四折。
【第13句】:打鼾:睡著時由于呼吸受阻而發出粗重的聲音。
打槳造句:
【第1句】:如今,在環珠橋舉目四顧,漱珠涌已變成暗渠,“打槳環珠橋畔過,莫愁居處半成村”之景不再。
【第2句】:賽后,王老漢感嘆,都這把年紀了,龍舟也劃了近三十年,雕龍頭,制龍身,用桐油、石灰打槳勾縫什么都做過,參加比賽不是為名次,而是因為龍舟精神。
【第3句】:都倒影在澄碧的小河中,隨著每一打槳,各。
【第4句】:點半,賽八人打槳之舟,共有兩艘,激浪如飛,排槳連擊……三點鐘賽四人打槳之船,三點三刻賽一人打槳之船,勝者踴躍奔騰,西婦顧而樂之,趣多賞賚。
【第5句】:一點半八人打槳之舟共兩艘,擊浪如飛三點鐘賽四人打艇之舟三點三刻賽一人打槳之舟,勝者踴躍奔騰,西婦顧而樂之。
【第6句】:巨人不甘在托爾面前示弱,只能隨托爾之意繼續打槳前進。
【第7句】:木匠制作龍舟,要先做龍頭,并要進行禱告,然后做木板,用桐油、石灰打槳勾縫。
【第8句】:如果打槳激起了水波,就讓我的船離開你岸邊。
【第9句】:老頭兒二話不說,三步并兩步走到船尾,就是打槳掉頭。[近義詞網.com]
【第10句】:可是屠三倒頭躺在船艙了,卻是久久的不能入眠,只覺得那船老大打槳之聲太大太煩躁,不禁沖著船尾吼了一聲道:“船老大,你就不能輕點兒?”。
【第11句】:半夜渡江齊打槳,一船明月一船人。
打槳的詩句:
【第1句】:臥聽秦淮打槳聲《段伯平乞題戎服小像》
【第2句】:江步挐舟雙打槳《張生南歸》
【第3句】:共聽吳娃打槳聲《次韻履仁春江即事》
【第4句】:小娃打槳并船歸《書所見》
【第5句】:不著衣裳還打槳《捕魚詞》
【第6句】:打槳天連晴水白《將入關行次湘陰》
【第7句】:鳴籟吹竽打槳飛《江上吟(泊江洲守風,再宿乃發)》
【第8句】:呼舟閒打槳《梅江晚泛二首》
【第9句】:下溪不打槳《客舟》
【第10句】:十二橋銜打槳聲《游西溪秋雪庵看蘆花用倦知庸庵閑止唱酬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