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績的近義詞
[mark_b]
徽績的相關詞: 徽婳、徽號、徽標、徽繣、徽墨、徽幟、徽記、徽菜、徽典、徽索
[/mark_b]
徽績的意思:【拼音】huījì【注音】ㄏㄨㄟㄐㄧˋ【條目】徽績(徽績) 【引證解釋】偉績。《宋書·殷景仁傳》:“司空文成公景仁德量淹正,風識明允,徽績忠謨,夙達先照,惠政茂譽,實留民屬。”
徽績的拼音:[ huī jì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徽范:懿范,美好的風范。
【第2句】:徽章:徽章,簡言之,就是佩帶在身上用來表示身份、職業的標志。它有著悠久的歷史,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會氏族部落的圖騰標志。而徽章真正有文字記載,則起源于我國。《戰國策·齊策一》記載:“秦假道韓魏以攻齊。齊威王使章子將而應之……章子變其徽章,以雜秦軍。”這是我國有文字記載的最早的一例。但此處所指的徽章,與現在意義上的徽章,是有本質的區別的。它實際指的是旗幟。高誘注:"徽,熾名也……變易之,使與秦旗章同。"。
【第3句】:績溪:績溪縣,安徽省宣城市轄縣,位于安徽省南部,皖南山區東部,地處黃山山脈和西天目山山脈結合帶,長江水系與錢塘江水系分水嶺,屬亞熱帶季風氣候。績溪縣東與杭州市臨安區交界,北與寧國市、旌德縣毗連,西與旌德縣、黃山市黃山區及歙縣接壤,南與歙縣相鄰,總面積1126平方千米。2024年,績溪縣轄8個鎮、3個鄉,戶籍人口【第17句】:5萬人。績溪縣是古徽州六縣之一,徽州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被稱為“徽廚之鄉”,素有“無徽不成鎮,無績不成街”之美譽,境內現有文化遺存300余處,其中祠堂130余幢,徽派古民居、古道、亭廟、古水口、古橋隨處可見。徽文化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多出自績溪,胡開文墨莊所制“地球墨”;由績溪民間鄉土菜肴演...
【第4句】:徽號:美稱:大家送給他一個“作家”的~。
【第5句】:徽記:徽記,讀音huījì,漢語詞語,指正式地用作(如一個家族,部落或國家的)象征的徽章、像章、圖案或其它物件。
【第6句】:徽繣:見“徽嫿”。
【第7句】:徽績:【拼音】huījì【注音】ㄏㄨㄟㄐㄧˋ【條目】徽績(徽績) 【引證解釋】偉績。《宋書·殷景仁傳》:“司空文成公景仁德量淹正,風識明允,徽績忠謨,夙達先照,惠政茂譽,實留民屬。”
【第8句】:徽標:徽標設計:在VI視覺要素中,徽標是核心要素。企業徽標是指那些造形單純、意義明確的統【第1句】:標準的視覺符號,一般是企業的文字名稱、圖記號或兩者相結合的一種設計。企業徽標具有象征功能、識別功能,是企業形象、特征、信譽和文化的濃縮,一個設計杰出的、符合企業理念的徽標,會增加企業的信賴感和權威感,企業徽標就是一個企業或產品品牌的代表。徽標就其構成而言,可分為圖形徽標、文字徽標和復合徽標三種。
【第9句】:徽墨:徽墨,即徽州墨(以江南古徽州的休寧、歙縣、婺源(今江西婺源)三地為徽墨制造中心,且歷代名家輩出,如曹素功、汪節庵、胡開文、詹云鵬、查森山、程君房等均系古徽州制墨名家)。徽墨是中國傳統制墨技藝中的珍品,也是聞名中外的“文房四寶”之一。因產于古徽州府而得名。徽州制墨的肇始時間當不遲于唐,它是書畫家至愛至賴的信物。古人曾云:“有佳墨者,猶如名將之有良馬也。”
【第10句】:徽幟:標志;旗幟。
【第11句】:徽徽:【第1句】:美善。
【第12句】:徽典:【第1句】:盛美的典禮。
【第13句】:徽索:huīsuǒㄏㄨㄟㄙㄨㄛˇ徽索 拘系罪人的繩索。亦謂以繩索拘系。漢揚雄《解嘲》:“范雎,魏之亡命也,折脅拉髂,免於徽索。”唐韓愈孟郊《征蜀聯句》:“逆頸盡徽索;仇頭恣髠鬝。”唐李德裕《幽州紀圣功碑銘》:“取彼單于,系之徽索。”
【第14句】:徽纻:苧麻纖維,亦指用苧麻纖維紡成的紗或織成的布。
【第15句】:徽菜:安徽風味的菜肴。
徽績造句:
【第1句】:安徽績溪龍川胡宗憲尚書府。
【第2句】:譽稱“徽州第一家”的龍川胡宗憲尚書府,座落在安徽績溪龍川村中央,“炳”字輩共人曾在此居住。
【第3句】:南昌鐵路局日前在皖贛線江西鷹潭至安徽績溪區段,推行內燃機車“長交路”運用模式,取代以前的“短交路”運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