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統”的成語(11個)
本文整理了統籌兼顧、成何體統、籠而統之等含“統”的成語11個,其中“統”開頭的成語6個,“統”結尾的成語3個,“統”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統”開頭的成語【第1句】:統籌兼顧[tǒng chóu jiān gù]
【解釋】統籌:通盤籌劃;兼:本義為一手執兩禾,引伸為同時進行幾樁事情或占有幾樣東西;顧:照顧。統一籌劃,全面照顧。
【出處】歐陽予倩《忠王李秀成》第一幕:“不是這樣統籌兼顧,天京一定難保。”
【示例】我們要有統籌兼顧的處理問題能力。
【第2句】:統一口徑[tǒng yī kǒu jìng]
【解釋】比喻大家對待問題采取一致的態度。
【示例】我們在這個問題上要統一口徑。
【第3句】:統籌統支[tǒng chóu tǒng zhī]
【解釋】指統一籌集統一開支。
【出處】鄧小平《太行區的經濟建設》:“我們很早就實行了以縣為單位統籌統支的辦法,規定村無派款權,改革了這個病政?!?/p>
【第4句】:統購統銷[tǒng gòu tǒng xiāo]
【解釋】國家對某些有關國計民生的重要物資實行有計劃的統一收購和銷售。
【示例】統購統銷的年代已經遠去了。
【第5句】:統一戰線[tǒng yī zhàn xiàn]
【解釋】比喻在某些問題上抱同樣態度。
【出處】毛澤東《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目前的時局,要求我們勇敢地拋棄關門主義,采取廣泛的統一戰線,防止冒險主義。”
【示例】我們要結成統一戰線。
【第6句】:統而言之[tǒng ér yán zhī]
【解釋】總的說起來。
【出處】《魏書·李平傳》:“皆是皇居帝里,相去不遠,可得統而言之。”
【示例】行仁義者為君子,不行仁義者為小人,此統而言之也。 ——二月河《乾隆皇帝》五
“統”結尾的成語【第1句】:成何體統[chéng hé tǐ tǒng]
【解釋】算作什么樣子。
【出處】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十:“常言說的好,無婦不成家。你我俱在店中支持了生意時,里面絕然無人照管。況且交游漸廣,沒有個客人到來,中饋無人支持,成何體面?”
【示例】路遙《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6章:“笑話!這成何體統!”
【第2句】:創業垂統[chuàng yè chuí tǒng]
【解釋】創業:創建功業;垂:流傳;統:指一脈相承的系統。創立功業,傳給后代子孫。
【出處】《孟子·梁惠王下》“君子創業垂統,為可繼也?!?/p>
【示例】自古帝王創業垂統,必有成憲,以貽子孫,子孫能謹守之,足以保天下。 ——明·余紀登《典故紀聞》卷十
【第3句】:不成體統[bù chéng tǐ tǒng]
【解釋】體統:格局,規矩。指言行沒有規矩,不成樣子。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三回:“刻印不及,以錐畫之,全不成體統?!?/p>
【示例】此時官廳上亂烘烘的,鬧了個不成體統。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十七回
“統”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籠而統之[lóng ér tǒng zhī]
【解釋】混合不分。
【出處】張中行《詩詞讀寫叢話·關鍵字》:“……事實是我們不能完全照辦。理由很多,其中最有力的一項是,以普通話為標準,我們已經沒有入聲?;\而統之說,字字照《詩韻》發音,不只不可能,而且太麻煩?!?/p>
【第2句】:一統天下[yī tǒng tiān xià]
【解釋】天下:指全國。原指統一的國家,現多指某一地區或某一機構不貫徹上級意圖而形成的獨立王國。也泛指為少數人所霸占的某一領域。
【出處】《公羊傳·成公十五年》:“王者欲一乎天下。”又,《隱公元年》:“何言乎王正月,大一統也?!?/p>
【示例】漢朝自高祖斬白蛇而起義,一統天下。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一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