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律的近義詞
[mark_b]
師律的相關詞: 師門、師生、師號、師昭、師魂、師范、師風、師王、師德、師表
[/mark_b]
師律的意思:師律,漢語詞匯,拼音shīlǜ,一般是指軍隊的紀律。
師律的拼音:[ shī lǜ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師王:shīwángㄕㄧㄨㄤˊ宋韓侂胄因太師封平原郡王,當時趨炎附勢者諛稱為“師王”。宋曾三異《因話錄·韓侘胄》:“韓侂胄封平原郡王,而官至太師,一時獻佞,過稱師王。”
【第2句】:師魂:《師魂》是杭州出版社2011年9月1日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付永河,該書是一部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式展現中小學素質教育與教師生存現狀的紀實性小說。描述了從教二十年的本人及同事在教育教學生活各個場景的畫面,集中反映近三十年來中國中小學教育改革與發展狀況。
【第3句】:師父:“師父”的基本含義與“師傅”相同,泛指從事教學工作的老師。區分現代社會通用的“師父”與“師傅”,需要從古說起。“師傅”一詞更早出現,本義即老師。但自秦漢時期起,“師傅”一詞演變為專指帝王之師,即太師和太傅的統稱,所謂“身為師傅,貴極人臣”,“師傅”用法具有一定排他性。南宋之后“師傅”一詞開始回歸百姓,平民也可使用。“師父”一詞或自唐代起流傳,基本含義即老師,也可用于對出家人的尊稱。“師父”一詞在感情色彩上要強烈得多,所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在古代,師父往往自己收養徒弟,弟子住到師父家里,由師父貼錢教養,把徒弟當成家人。即便沒有如此親近,在傳統觀念中,父和師也具有同等重要意義,因此舊時也使用“父師”一詞。注意,對女老師亦稱師父。今天,“師父”一詞基本只用于武術、戲劇等傳統技藝領域。而“師傅”一詞則延伸為對士農商各行各業人的尊稱,比如“司機師傅”、“漁農師傅”等。(網游中通常都有拜師系統,這是師徒很好的延續,這也是師徒。)
【第4句】:師號:師號是漢語詞匯,讀音是shīhào,出自《諭若訥》。
【第5句】:師表:師表,漢語詞匯。拼音:shībiǎo釋義:【第1句】:表率,在道德或學問上的學習榜樣。【第2句】:謂作表率。
【第6句】:師尹:師尹,拼音shīyǐn,意思是指周太師尹氏。
【第7句】:師母:師母是一個漢語詞語,讀音shīmǔ,是指師傅的妻子。
【第8句】:師長:師長,指眾官之長;對老師的尊稱;現行軍制,統率陸軍一師的軍官稱為「師長」。見《書·盤庚下》:“嗚呼!邦伯師長,百執事之人,尚皆隱哉!”
【第9句】:師干:【第1句】:本指軍隊的防御力量。后用以指軍隊。
【第10句】:師昭:師昭,漢語詞匯,是司馬師、司馬昭的并稱,出自《聞見后錄》。
【第11句】:師范:現代“師范”一詞,成為培養監視教師的學校,盡管名稱不同,級別有異,意義仍是指培養“堪為人師而模范之”的人才的,由此可見,“師范”一詞的深義,古今無異。正如胡錦濤主席指出的:“教師是人類文明的傳承者。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沒有高質量的教育。尊重教師是重視教育的必然要求,是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是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具體體現。”
【第12句】:師風:師風是漢語詞語。
【第13句】:師承:學習并繼承知識、文化、技藝等,引申為傳承,只有傳承才能師承。
【第14句】:師德:指教師應具備的道德品質和應遵從的行為規范。
【第15句】:師門:老師的門下。主要指武俠小說中拜進去學藝的地方,如《笑傲江湖》中華山派對于令狐沖而言就是師門,武俠小說和影視劇中常有“逐出師門”一說。另,當下同一個老師帶的學生(尤其是研究生)常被稱為出自同一師門。
師律造句:
【第1句】:今天呢,普兒,猶大是議員、教師、律師、稅吏、市長、接生婆。每個人在復活節前一天的早晨都棄老還童,假借一場籠統荒謬的春季復活的模仿儀式,趁機向仇家放馬后炮。胡安·拉蒙·希梅內斯
師律的詩句:
【第1句】:師律在元戎《登蒜山觀發軍》
【第2句】:師律總元戎《奉和圣制送張尚書巡邊》
【第3句】:師律孰齊名《李常侍書堂》
【第4句】:就統興師律《北京判府司徒侍中生日三十四韻》
【第5句】:更有龍韜佐師律《送崔校書從軍》
【第6句】:師律動清霜《上劉侍中》
【第7句】:元侯重寄貞師律《奉和張仆射朝天行》
【第8句】:早傳師律嚴《嘉興尉府教閱即事》
【第9句】:同心注師律《覽柏中允兼子侄數人除官制詞因述父子兄弟四》
【第10句】:有如秉師律《志峽船具詩·梢》
【第11句】:師律豈不臧《次莒州望即墨感樂毅田單作》
【第12句】:善政從師律《淳化中朝會二十三首》
【第13句】:申嚴師律戢奸偷《送別制置董侍郎東歸》
【第14句】:通籌整師律《詠德上韋檢察》
【第15句】:并疆師律三王事《送蘇修撰赴闕四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