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大的近義詞
[mark_b]
頭大的相關詞: 頭錢、頭孢、頭頭、頭來、頭牌、頭上、頭痛、頭口、頭汗、頭繩
[/mark_b]
頭大的意思:【第1句】:方言。頭昏腦脹。形容事情為難或令人討厭、害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十回:“先生出了題目,要作'八股’,姪兒先就頭大了。”
頭大的拼音:[ tóu dà ]
近義詞的意思:
【第1句】:頭錢:頭錢(tóuqián),意思是在賭博中抽頭得到的錢。
【第2句】:頭盔:保護頭部用的帶堅硬外殼的帽子,多用金屬或玻璃鋼等制成。
【第3句】:頭口:頭口,漢語詞匯,意思是丁口,人口或指騾馬驢牛之類大牲畜。
【第4句】:頭臉:頭臉tóuliǎn(1).腦袋和面孔。(2).指面貌,相貌。面子。
【第5句】:頭天:【第1句】:上一天。
【第6句】:頭脹:指頭部脹重不適的感覺。外感者多因感受濕邪、感冒或溫病初期暑溫余邪不清,或感受穢濕所致。根據不同癥情,常用解表、清熱、辟穢、化濕等法。內傷者,多因肝火上逆、濕熱內阻所致,治宜瀉肝降逆、清化濕熱為主。
【第7句】:頭牌:舊時演戲時,演員的名字寫在牌子上掛出來,掛在最前面的牌子叫頭牌:掛~。~小生。~花旦。
【第8句】:頭汗:或中焦濕熱郁蒸所致,多見于陽明熱癥和濕熱癥。
【第9句】:頭繩:【第1句】:(~兒)用棉、毛、塑料等制成的細繩子,主要用來扎發髻或辮子。
【第10句】:頭籌:頭籌是一個漢語詞匯,意思是第一名。
【第11句】:頭上:【第1句】:頭的上方;頭頂。
【第12句】:頭秋:樂旅網是戶外運動休閑體育門戶網站,是全國驢友學習交流的平臺。
【第13句】:頭頭:【第1句】:負責人;老板或領導人【第2句】:當頭兒的人;為首的人
【第14句】:頭皮:【第1句】:頭頂及其周圍的皮膚:撓著~想主意。
【第15句】:頭痛:頭部疼痛,比喻感到為難或討厭。
頭大造句:
【第1句】:鼠往家里搬過冬的糧食,雖然累得滿頭大汗,臉上卻露出了幸福的微笑。
【第2句】:鋪路工人在灼熱的太陽光下施工,累得滿頭大汗。
【第3句】:天寒地凍:形容天氣十分寒冷。例:“他掄起大鎬來象旋風似的,盡管是天寒地凍的十冬臘月,還是滿頭大汗。”。
【第4句】:但他寧愿讓自己熱得滿頭大汗,也不肯讓父母幫忙。
【第5句】:孩子長得實在太胖了,肥頭大耳,渾身是肉,真像個從壓榨機里滾出來的棉花包。
【第6句】:天上的云彩變化多端,有時候像一匹駿馬在奔馳,有時候像一條狗在擺頭搖尾,有時候像一只雞在找食,有時候又像一頭大象在喝水。
【第7句】:剛開始我跳的時候,我搖的繩子總是被我的腳絆住,不是我的手搖的快,就是我的腳跳的快,總是對不上點。沒一會兒就把我弄得手忙腳亂、滿頭大汗,我都有些泄氣了。
【第8句】:操場上人頭顫動,吶喊聲,掌聲一陣陣的響起,震耳欲聾,氣氛熱鬧而又緊張,在炎炎烈日下,每個人都是滿頭大汗,比賽還是一個接著一個的進行著。
【第9句】:才上到五樓,就把你累得氣喘吁吁,滿頭大汗。
【第10句】:時令到了六月,茁壯的辣椒秧上吊滿了辣椒,辣椒的形狀各異,有的尖尖的,與中指一般大小;有的圓鼓鼓的,像燈籠;有的彎彎的,上頭大、下頭小,像牛角;還有的與眾不同,呈等腰三角形。
【第11句】:這時,只見門哄的一下被推開了,走進來一個身寬體胖,肥頭大耳的人,原來是一個屠戶。
【第12句】:這些小雞還不到一個拳頭大,毛茸茸的,顏色各異,有白的、黃的、黑的、花的,整天在院子里東奔西跑,嘰嘰喳喳的,和我們這群頑皮的孩子沒什么兩樣。
【第13句】:太平軍里面有女兵,穿花衣,打赤腳,背上背著槍,手中拿著劍,一個個雄赳赳氣昂昂的騎在高頭大馬上,打起仗來,總是不顧死活的沖在男人的前頭,妖兵一見,沒有一次不望風披靡的。
【第14句】:魔鬼般惹火的身材,一頭大波浪形金黃卷發發出耀眼的光芒,修長的大腿穿著一條鵝黃色的超短迷你裙,顯出身材的完美絕倫。
【第15句】:我要感謝我的母親,感謝他給了我版規的生命。在十二年前十一日八日,母親正在手術室里生我出來。雖然我沒有看到這一情景,但是我已經知道媽媽已經滿頭大汗,辛苦地把我帶到這個世界來。所以,我要感謝我的母親。
頭大的詩句:
【第1句】:白頭大夫不公卿《送焦浚明》
【第2句】:長頭大顙《秋懷》
【第3句】:平頭大小宜斟酌《緣識》
【第4句】:船頭大銅镮《淮陰行五首》
【第5句】:頭頭大用了無痕《森禪人持缽求頌》
【第6句】:舉頭大道平如掌《余既賦詩坐客請以唐人家花車斜韻面賦醉中作》
【第7句】:長頭大鼻鬢如雪《送別鄭明府》
【第8句】:堂頭大機械《小憩月華寺問智藥眉山兩公遺跡》
【第9句】:城頭大匠論蒸土《洛陽》
【第10句】:回頭大行路《和子華安國明空頌》
【第11句】:劄斷潮頭大海枯《涂田》
【第12句】:前頭大有路在《偈頌一百零四首》
【第13句】:弱干簪頭大《人日設安錄醮有送菊花一盆四干直上開花數百》
【第14句】:石頭大小答《偈頌十首》
【第15句】:黃頭大士不識《宗門三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