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時間沉默以后
作者: 王捷
長時間沉默以后講話了;對,
別一些情侶疏遠了或者作古,
燈罩掩藏了并不友好的光輝,
窗簾擋住了并不友好的夜幕,
我們正好議論了又重新討論
藝術和詩歌這個至高的題旨:
身體的衰老是智慧,年紀輕輕,
我們當時相愛而實在無知。
(卞之琳譯)
(英國)葉芝
這首小詩,筆法含蓄而不晦澀,情調惆悵而不哀傷,篇幅短小而蘊意深長,很耐吟味。
葉芝極善于把對人生、藝術這類永恒事理的獨特感受借助于詠物詩或愛情詩的形式傳達給讀者。葉芝的理想世界是脫去了人間生死哀樂的情感羈絆,只存在永恒而又“至高”的藝術的世界,這是虛幻的,但他能夠通過一個情人的具體感受寫出追求這樣一個世界的實際的人的心境:從現實的情感的“相愛”世界去探討虛幻的“智慧”的永恒世界——“藝術和詩歌”。這里,葉芝是以兩種身份出現的——情人和詩人。在對“情人”身份的確認中,他發現的是一種無言“沉默”的“相愛”;在對“詩人”身份的確認中,他發現的是一種探討議論的“無知”,而這兩者之間的溝通,則需要花費很長的時間,“智慧”的來臨,則更需要付出“身體的衰老”的代價。
此詩的第三第四兩行,為形式工整的排比句,其中“燈罩”、“光輝”、“窗簾”、“夜幕”,都是有所隱喻的意象,都有一種抽象理念的介入,獨特而富有表現力。如“燈罩”、“窗簾”并不是指生活中的常見之物,而是分別應合或“對位”著下面的“藝術和詩歌”,因而它們“掩藏”“光輝”,“擋住”“夜幕”,也并非泛指一般的物理現象,而是有所指,表示一種內心處境或精神意念,即在詩人的心目中,藝術的燈罩和詩歌的窗簾能夠抵御情感的熾熱光輝,能夠排遣孤寂的漫長夜晚。這里我們看到,現實生活中的普通事物,經過想象熔爐的冶煉,加上詩人的奇思玄想,從而產生了新穎別致的審美效果。
詩人在這首詩里,無意于創造某種單一的具體形象(情人)或具體情感(愛情),而是致力于心理情感的精心熔煉和無限擴展。換言之,他從情人的具體情感入手,提煉出人生應追求永恒的藝術這樣一種至高而又一般的心理情感,再用各種具體的意象以實寫虛地比擬這種抽象情思。正因為如此,他從不考慮字面或畫面的連續性,似乎隨意采用縱橫跳躍的手法,擴展情感信息的容量;而讀者也只有通過類似電影蒙太奇手法的剪輯和組合,方能從表層切入底層,感受到詩人某些微妙而又不易明言的人生體驗、深沉意念以及內心情感。調動具體情感,設置簡約意象,生發無限聯想,觀照“意念”、體驗,從而使全詩獲得了儀態萬方,玲瓏剔透的感性顯現,這正是作為抒情藝術家的葉芝的一技之長。此詩尤其顯示了詩人的這種較好的藝術稟賦。
此詩主線清晰,局部容有“朦朧”,尤其是一個“對”字,誘惑地閃爍地暗示出某種模糊的意味,然而又不可索解,這是有意而為的“含蓄”,十分撩人。
當然,讀者也不妨把這首詩當作完全意義上的愛情詩來閱讀,這也許違反了詩人的本意,但無關緊要,“詩無達詁”,何況,欣賞者不也具有再創造的權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