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賽寧情調作品分析
葉賽寧*在自己的詩作中表現出來的一種田園風光中的憂傷的和神香的氣息以及苦悶與絕望的情愫。“葉賽寧情調”這一術語是蘇聯著名文藝批評家盧那察爾斯基在1927年由蘇聯共產主義學院出版社出版的《青年中的頹廢情緒(葉賽寧情調)》一書中首次提出來的。他為“葉賽寧情調”下的定義是:“葉賽寧情調是一種企圖創立某種頹廢思想的最有組織的,依我之見,也是最有群眾性的外在表現。”
葉賽寧情調包含的思想感情較為復雜。它首先是世世代代繚繞在俄羅斯農村上空的憂傷的曲調;作為一個田園詩人,葉賽寧把這種憂傷的曲調表現得是最富于詩情畫意的。其次,它是一種濃郁的神香氣息;葉賽寧筆下的田園景色、赤貧、溫順的上面遮蓋著圓形拱頂的大教堂,他詩作中的比喻也多吸取自圣經,他詩中總有一種難以排遣的教堂的氣息。當然,所謂“葉賽寧情調”還包含著一種葉賽寧本人特有的溫存、好動和超度的敏感,包含著他本人的頹廢、苦悶與絕望的情感。
盧那察爾斯基的意見是,不應當把葉賽寧同葉賽寧情調等同起來,“因為在我看來。葉賽寧本人應被看作反對葉賽寧情調最無畏的戰士之一。這是一位在反流氓習氣斗爭中在一定程度上作出了大無畏之舉的人物”。這大約是指葉賽寧的自縊。
大約在盧那察爾斯基對“葉賽寧情調”進行解釋的前前后后,在蘇聯文壇和部分青年中曾就“葉賽寧情調”進行過辯論,有的貶斥,有的贊揚。現在看來:1、“葉賽寧情調”是個客觀存在,要否認它是不可能的;2、“葉賽寧情調”是葉賽寧詩作的風格問題,對這種風格應具體分析,不能簡單地判定這個術語就是貶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