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3396】中國古代建筑概說
(傅熹年著,北京出版社,14.1萬字,2016年7月第1版,36元)
△中國古代建筑活動在七千年有實物可考的發展過程中,大體可分為五個階段,即新石器時代、夏商周、秦漢至南北朝、隋唐至金、元明清。經歷了萌芽、初步形成、基本定型、成熟盛期、持續發展、漸趨衰落的過程。
〇以木構架房屋為主,采取在平面上拓展的院落式布局的獨特建筑體系。
〇“大家小書”。書的作者是大家;書是寫給大家看的、是大家的讀物?!靶?,只是其篇幅而言,顯得小一些,但學術性卻相當重。
〇佛教是外來宗教,為在中國傳播,迅速中國化;寺廟取中國宮殿、官署的形式,以示佛的莊嚴和極樂世界的壯麗美好。塔也與傳統木構樓閣結合起來。
〇古代木構架主要形式有三種:[1]柱梁式;[2]穿逗式;[3]密梁平頂式。
〇中國古代建筑主要類型:宮殿、壇廟、住宅、園林、城及城市公共建筑、商業建筑、陵墓、橋梁幾大類。
〇漢之未央宮、隋唐之洛陽宮、唐之太極宮、大明宮,元之大都大內,明之北京紫禁城。
〇自西周起,各朝都城大多建有大、小兩城,小城是宮城,是宮廷、官府集中的權力中心,大城又稱郭,其內置居民。古人說:“城以衛君,郭以守民”。
(2018年1月28日晚閱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