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篇(五首)》鑒賞
作者: 宋生貴
流沙河
寄言立身者
勿學柔弱苗
——(唐)白居易
白楊
她,一柄綠光閃閃的長劍,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藍天。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
藤
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于把花掛上樹梢。丁香被纏死了,砍作柴燒了。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
仙人掌
她不想用鮮花向主人獻媚,遍身披上刺刀。主人把她逐出花園,也不給水喝。在野地里,在沙漠中,她活著,繁殖著兒女。
梅
在姐姐妹妹里,她的愛情來得最遲。春天,百花用媚笑引誘蝴蝶的時候,她卻把自己悄悄地許給了冬天的白雪。輕佻的蝴蝶是不配吻她的,正如別的花不配被白雪撫愛一樣。在姐姐妹妹里,她笑得最晚,笑得最美麗。
毒菌
在陽光照不到的河岸,他出現了。白天,用美麗的彩衣,黑夜,用暗綠的磷火,誘惑人類。然而,連三歲孩子也不去采他。因為,媽媽說過,那是毒蛇吐的唾液……
在五十年代中國青年詩人的行列中,流沙河是最為引人注目者之一。這主要憑靠他的率真和才華。1956年秋,他于中國作協文學講習所結業返回四川,心情悒郁。就是在南行的列車上,他寫下了包含五首小詩的《草木篇》。詩作發在1957年出版的《星星》詩刊創刊號上。未曾料,這組體現詩人善良愿望和愛憎分明情感的詩作,剛一問世,便真的遇到了“一場暴風”,在當時的反右運動中被斥為“大毒草”。年輕的作者也被錯劃為右派,象仙人掌被“逐出花園”一樣,他被逐出文壇。這場不幸扼殺了他二十余年的創作生命,直到1979年,錯案平反后,詩人才重返文壇。
《草木篇》的創作用心是明確的,那就是開篇借唐代詩人白居易兩句詩所表達的,“寄言立身者,勿學柔弱苗”。這當然是直面現實,審度人生的感懷,意在策勵人取向于美好的人格建樹。因此,“草木”為假托之物,借自然界花草樹木的不同形色,不同資質特性,而表達詩人關于現實社會中修身立言的看法。其意是向真、向善、向美的。
在詩人的世界里,自然與生命有了契合,風,土地,花草樹木,晨光暮輝,都有了品格。這往往是因為詩人以超越功利的審美態度,與自然物取得了精神上的對話,進而從中發現人間的參照,人生的哲理。在《草木篇》中,白楊、藤、仙人掌、梅、毒菌,各有其精神,各有其品格,這也恰是詩人從它們不同的生存狀態和生命的現象中,發現了世態人格,所以,當在詩中出現時,“草木”則是“人化”的了。“她,一柄綠光閃閃的長劍,孤零零地立在平原,高指藍天。也許,一場暴風會把她連根拔去。但,縱然死了吧,她的腰也不肯向誰彎一彎!”這是白楊的風采,而人們從她的身上卻會看到一種高尚的人生品格:堅守信念,剛正不阿。古往今來,正直的人們是一直崇尚這種精神品格的。如中國歷來即對那種“貧賤不能移,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剛正品格,予以極高贊譽。所以說,“白楊”身上疊印著無數具有這種美好品格的人的形象,特別可以見出那些氣度非凡的仁人志士。而與白楊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藤。他是一個典型的攀附求榮者的形象,沒有脊梁,沒有骨氣,卻占足投機的本領。他將全部身心用在窺視機會,并通過依仗他人、犧牲他人而達到爬上高處之目的。詩中寫:“他糾纏著丁香,往上爬,爬,爬……終于把花掛上樹梢。丁香被纏死了,砍作柴燒了。他倒在地上,喘著氣,窺視著另一株樹……”這逼真的描述,不正可以映照出生活中某些投機取巧、借勢攀援者的卑污靈魂?《仙人掌》中的仙人掌“不想用鮮花向主人獻媚,遍身披上刺刀”的獨立個性,以及其堅韌頑強的生命意志;《梅》中梅的迎霜立雪,堅貞高潔,都是人間美好品格的象征。而躲藏在“陽光照不到的河岸”,借助“美麗的彩衣”、“暗綠的磷火”而去誘惑人的“毒菌”,則是含了毒液的“柔滋苗”,是心地陰暗卑鄙者的投影,是腐蝕人心,制造禍患的幽靈,丑陋不堪。
總之,“草木”間傳達了年輕詩人誠摯的思想感情和嚴肅的人生評判。對于白楊、仙人掌、梅,字里行間流露著由衷的敬慕和贊譽。他是將它們的那些高尚品格尊奉為人們“修身立言”應學習和仿效的楷模的。對于以攀附為生的藤和伏在陰暗處的毒菌,則以銳利的目光揭穿其要害,并以無情的筆力給予命中的一擊。這一擊,使靈魂陰暗卑污者心戰,同時對善良者是一種警示。
一切事物的價值,在詩人的世界里,都是以其能否提高人類的崇高的情操為標準的;而所有詩人和詩作的價值,在世人的心目中,也是用和詩人同樣的標準去評判的。《草木篇》是詩人自大自然中發現的人間鏡鑒,一面面中都映照出了逼真的形象,給人啟悟,令人警醒,讓人從中獲得建樹人生品格的正反參照。詩作這種對社會、對人生,深刻而積極的意義,是使它具有不容忽視的藝術價值和歷久不衰的藝術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