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特,凱瑟琳·安妮作品分析
【介紹】:
美國南方文學*著名女小說家。生于得克薩斯州,是著名探險家、肯塔基州的開拓者丹尼爾·布恩的后裔。曾在女修道院學習。16歲從修道院出走。1919年在丹佛的《洛基山新聞》當記者和藝術評論員。后僑居墨西哥和歐洲。晚年在多所大學任教,當過國會圖書館詩學顧問(1965-1970)、全國文學藝術協會副主席,獲過多項獎。她在馬里蘭一所療養院病逝。
波特的小說多用意識流手法,描寫細膩,有深度,文字講究,風格優美。她唯一的一部長篇小說《愚人船》(1962)寫了20余年,是一部嘔心瀝血之作。此外有小說集《開花的紫荊樹》(1930)、《中午酒》(1937)、《斜塔》(1944)、中篇小說《灰色騎士灰色馬》(1939)、紀實小說《千古奇冤》(1977),散文集《過去的時日》(1952)。她的《短篇小說選集》獲1966年普利策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