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維《人間詞話·池邊梅自早》經典解讀
王國維《人間詞話·池邊梅自早》經典解讀
池邊梅自早
正中詞除《鵲踏枝》《菩薩蠻》十數闋最煊赫外,如《醉花間》之“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余謂: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不能過也。
清新爽朗,脫離詞最初的艷氣。
這樣的氣質,似乎總是被王國維認同的。
詞,乃是詩之余也。而馮延巳《醉花間》中的這兩句:“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王國維認為其中的俊朗清爽之氣,和韋蘇州之“流螢渡高閣”及孟襄陽之“疏雨滴梧桐”,這三句中的清雅風骨是可以媲美的。
王國維在前面就已經說過了,馮詞雖說也是常寫男女之情,卻有一種心靈上的迷茫孤寂之感,往往能夠從濃詞艷曲中,抽出一絲清麗之氣,流露出一股俊朗高遠的神韻。
醉花間
馮延巳
晴雪小園春未到。池邊梅自早。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
山川風景好,自古金陵道。少年看卻老。相逢莫厭醉金杯,別離多,歡會少。
雪在晴天是亮的,春天還未到,而池邊的梅花星點開放,暗示這清寒卻早春的萌跡。高樹上鵲銜泥做巢,斜月里明光中草帶寒。
山川風景姣好,自古金陵道別離。等待的人從少年到人老。相逢之時不要厭倦金杯之醉,請盡情地暢飲吧。別離之后,歡聚不知是何時。
這首《醉花間》的確算得上是詞里面的清麗之作了。其中的“高樹鵲銜巢,斜月明寒草”配合著整首詞來看,給人一種寒日里的隱隱憂患,卻又是境界深廣的。
寺居獨夜寄崔主簿
韋應物
幽人寂無寐,木葉紛紛落。寒雨暗深更,流螢度高閣。
坐使青燈曉,還傷夏衣薄。寧知歲方晏,離居更蕭索。
睡不著的夜,似乎總是清幽的。這清幽中,似乎又踩著萬千人的夢。夢外的木葉紛紛隨樹而落。
夏末的寒雨深更而落,飛舞的螢火蟲到了閣樓高處。青燈相伴,夏衣夜深顯得單薄了。明知一個年歲季度變更度過,離居更添蕭瑟之意。
這一詩一詞,王國維覺得可以相提并論的是“高樹鵲銜巢”和“流螢度高閣”。高樹上的鵲銜泥做巢,生孤寒之意。胡亂飛舞的螢火蟲飛渡到了高高的樓閣,在這細雨之夜,或許是這螢火蟲才使得這閣樓的高度更叫人看得清吧。這高高之閣樓,風雨飄搖之中,樓中之人情何以堪。這兩句都是清爽俊秀之筆。馮詞的這句可以和韋詩媲美。
孟浩然的這句“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本為聯詩之句。就是很多詩人在一起湊熱鬧的時候,相互要玩一個賣弄文采的游戲,賦詩作會,一個人說了一句之后,下一個人就接下一句。當孟浩然接了“微云淡河漢,疏雨滴梧桐”時,滿座都叫好,覺得這句詩真是清麗風格中的絕句,聽了孟浩然的句子之后,都擱置下毛筆不寫了,因為最好的句子孟浩然已經擺出來了,自己再寫如果寫不了這么好,那不就是丟人嗎?
孟浩然的“疏雨滴梧桐”和馮延巳的“斜月明寒草”,都是外景描寫,在這外景描寫中,透出明致清遠的意境。
微微云朵清淡了河漢之間,本是不知道雨來的,而這滴在梧桐樹上的重重水滴聲,一聲聲,道明了這雨的疏重程度。
一彎斜月下的簇簇芳草,在明月的白光照射下,好似打了一層霜,顯得更加的凄冷冰涼了,深帶寒意了,隱藏了春天的氣息。
三句都呈現清新爽朗的氣息,體現了詩詞是完全可以相通相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