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和卿《【中呂】陽春曲·【仙呂】醉中天·【雙調】撥不斷》題解|注釋|鑒賞
王和卿《【中呂】陽春曲·【仙呂】醉中天·【雙調】撥不斷》題解|注釋|鑒賞
王和卿
王和卿(1242—1320),元代前期散曲作家。名鼎,和卿是其字,以字行。大名(現今河北省大名)人,一說太原(今屬山西)人。曾在大都作過架閣庫官,
因才高名重一世,鐘嗣成《錄鬼簿》稱他為“王和卿學士”,列之于“前輩名公”
中。與關漢卿同時且友善。工散曲,《全元散曲》收錄了其小令21首,套數1首。他的散曲創作以滑稽戲謔居多,著名的作品有小令〔仙呂·醉中天〕《詠大蝴蝶》。
【中呂】陽春曲
柳梢淡淡鵝黃染,波面澄澄鴨綠添,及時膏雨細簾纖①。門半掩,春睡人甜②。
【題解】
“陽春曲”,又名“喜春來”、“惜芳春”,屬“中呂”宮曲調,亦可人“正宮”,正格句式為七、七、七、三、五,共五句。本曲描繪初春景色。淡黃春柳,澄碧春波,纖纖春雨,一幅誘人的春天畫圖。作者緊緊抓住初春景象特征,觀察細膩,表現精微。結尾二句,含蓄雋永地表達了春思的情感,令人回味無窮。
【注釋】
①膏(gào)——滋潤。
②殢(tì)——困擾。
【仙呂】醉中天
詠大蝴蝶
彈破莊周夢①,兩翅架東風②。三百座名園一采一個空。難道風流種③,殺尋芳的蜜蜂④。氣輕輕的飛動,把賣花人扇過橋東⑤。
【題解】
“醉中天”屬“仙呂”宮曲調,正格句式為五、五、七、五、六、四、四,共七句。據元人陶宗儀《南村輟耕錄》稱:中統(1260—1264)初,燕市(今北京市)出現了一只特大的蝴蝶。王和卿寫了這首小令,由此聲名益高。作者運用奇特的想像,夸張的手法,生動的語言,創造了大蝴蝶這一藝術形象。格調風趣詼諧。
【注釋】
①“彈破”句——“彈”一作“掙”,翅膀掮動。莊周夢蝶故事見《莊子·齊物論》:“昔者莊周夢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俄而覺,則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夢為蝴蝶與?蝴蝶之夢為周與?”此句謂蝴蝶之大,連莊周之夢也給撐破了。
②架——謂東風托翅。
③風流種——指舉止瀟灑,才華出眾之人。
④(xià)殺——即嚇殺,俗語嚇死了。
⑤“把賣花人”句——巧用宋謝無逸詩意。謝有《蝴蝶》詩云:“江天春暖晚風細,相逐賣花人過橋。”時人激賞,稱為“謝蝴蝶”。
【雙調】撥不斷
大魚
勝神鰲①,夯風濤②,脊梁個輕負著蓬萊島③。萬里夕陽錦背高④,翻身猶恨東洋小。太公怎釣⑤?
【題解】
“撥不斷”,一名“續斷弦”,屬雙調,正格句式為三、三、七、七、七、四,共六句。本支曲寫一條大魚,作者用高度夸張、生動比喻的手法,以激發讀者的想像。語言活潑,整首曲處處透著詼諧的情調,令人讀后忍俊不禁。
【注釋】
①鰲——傳說中海上的大鱉。《列子·湯問》載,古代東海邊有五座大山,因其根不相連,故隨波潮上下動蕩。天帝就命臣子禺強用十五只大鱉頭頂著它,五山方始屹立不動。
②夯(hāng)——用力頂著。
③“脊梁”句——意謂大魚像神鰲那樣托負著仙山。蓬萊島,傳說中的仙山。
④“萬里”句——意謂夕陽照在大魚的脊背上,美如錦繡。
⑤太公——即姜太公呂尚,曾垂釣旙溪而知遇周文王;太公怎釣,意謂這么大的魚連擅長釣魚的太公也難把它釣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