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和平分手的法律路徑:協議離婚①共同商定并簽署《離婚協議書》(建議由律師草擬協議文本)二、協議離婚不成時的唯一途徑:訴訟離婚三、選擇離婚方式的黃金法則,建議聽
一份好的簡歷(針對大學生)應該包含哪些內容呢?如今許多大學生在制作簡歷的時候到處找模板,通常在網上找,但是網絡上的模板主要針對職場人士,對大學生并不適合。這里對于
委托律師代收法律文件授權委托書篇一委托人根據法律規定,特聘請______________律師事務所律師為委托人與糾紛一案的訴訟代理人。⑥其他權利:代收法律文書等本委托書
3月19日下午,2025年上海學校共青團重點工作推進會暨上海學校共青團組織負責人培訓班結業式在市團校舉行。
推出房屋租賃合同糾紛要素式立案指南寶山區人民法院在審判實踐中發現,房屋租賃糾紛相關立案咨詢量較大,其中以出租人主張權利居多。為幫助當事人更好掌握該類糾紛訴
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怎么寫,我們來看看。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1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2學生成績差的檢討書3此次我數學考試考差了,我覺得很對不起您,您向我發脾氣,我經過反
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一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二首先真的很抱歉在我們科發生了這樣的事情,也真的很對不起護士長這么長時間對我的親切關照。護士長的檢討書篇三護士長的檢討
一、二手空調買賣合同范本合同訂立后兩小時內甲方向乙方支付二手空調定金,即人民幣_______元。2、二手店里的空調有些保障,但價格貴一些。以上就是找法網小編為您整
【吳邁遠楚朝曲白云縈繞荊山阿,洞庭縱橫日生波。幽芳遠客悲如何,繡被掩口越人歌。壯年流瞻襄成和,清貞空情感電過。初同末異憂愁多,窮巷惻愴沉汨羅。延思萬里掛長河,翻驚漢陰動湘娥。作者簡介 吳邁遠(?—474年),生卒爵里不詳,曾任江州從事,好為篇章且月旦(評論)他人
【孟浩然夜渡湘水客行貪利涉,夜里渡湘川。露氣聞芳杜,歌聲識采蓮。榜人投岸火,漁子宿潭煙。行侶時相問,涔陽何處邊?作者簡介 孟浩然(689—740年),名浩,字浩然,號孟山人,襄州襄陽(今湖北襄陽)人。孟浩然生當盛唐,40歲時游長安,應進士舉不第。玄宗開元二十五(
【初到黃州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逐客不妨員外置,詩人例作水曹郎。只慚無補絲毫事,尚費官家壓酒囊。題解 蘇軾因被御史中丞李定及舒亶、何正臣等人誣陷,于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八月十八日被押赴烏臺獄勘問。至十二月二十八日獲
【南朝樂府·吳歌華山畿相送勞勞渚,長江不應滿,是儂淚成許。啼著曙,淚落枕將浮,身沉被流去。題解 《樂府詩集》中收錄“吳聲歌”326首,并謂“蓋自永嘉渡江之后,下及梁、陳,咸都建業(建康),吳聲歌曲,起于此也。”《宋書·樂志》也說:“吳歌雜曲,并出江東,晉宋以來,
【盧侍御與崔評事為予于黃鶴樓置宴宴罷同望江邊黃鶴古時樓,勞致華筵待我游。楚思淼茫云水冷,商聲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濺頭陀寺,紅葉林籠鸚鵡洲。總是平生未行處,醉來堪賞醒堪愁。題解 憲宗元和十四年(819年),即白居易貶放江州四年后,被朝廷命為忠州刺史,于是攜家人溯江而
【釋寶月估客樂(二首)其一郎作十里行,儂作九里送。拔儂頭上釵,與郎資路用。其二有信數寄書,無信心相憶。莫作瓶落井,一去無消息。題解 “估客樂”屬南朝樂府詩。《詩紀》記載:齊武帝蕭賾(zé)布衣時,嘗游樊城、鄧州。齊永明六年(488年),追憶往事,作“估客樂”,使
【那呵灘(六首選二)(一)沿江引百丈,一濡多一艇。上水郎擔篙,何時至江陵?(二)江陵三千三,何足特作遠?書疏數知聞,莫令信使斷。題解 《古今樂錄》說:“‘那呵灘’,舊舞十六人,梁八人。其和云‘郎去何當還’?多敘江陵及揚州事。那呵,蓋灘名也。”可知那呵灘是歌舞曲,
【蕭統詠同心蓮詩江南采蓮處,照灼本足觀。況等連枝樹,俱耀紫莖端。同踰并根草,雙異獨鳴鸞。以之代萱草,必使愁人歡。作者簡介 蕭統(501—531年),字德施,梁武帝蕭衍長子,天監元年(502年)立為太子。性好學,論文著述習以為常。又廣納文學之士,撰著輯錄《正序》十
【和傅郎歲暮還湘洲詩蒼茫歲欲晚,辛苦客方行。大江靜猶浪,扁舟獨且征。棠枯絳葉盡,蘆凍白花輕。戍人寒不望,沙禽迥未驚。湘波各深淺,空軫念歸情。題解 傅郎為作者的知交傅縡。傅縡,字宜事,北地靈州(今寧夏吳忠縣境)人,梁武帝太清(547—550年)末攜母南奔避難,曾依
【初發夷陵雷動江邊鼓吹雄,百灘過盡失途窮。山平水遠蒼茫外,地辟天開指顧中。俊鶻橫飛遙掠岸,大魚騰出欲凌空。今朝喜處君知否,三丈黃旗舞便風。題解 陸游在度過八年的川陜邊地生活之后,奉詔東歸赴臨安(杭州)廷對。此詩描述了他出川后從夷陵(在今湖北宜昌)出發時的情景。簡
【王元鼎《【正宮】醉太平》題解|注釋|鑒賞王元鼎王元鼎,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為阿魯威同時人,即元英宗至治、文宗天歷年間人,曾官翰林學士。好作散曲,《太和正音譜》列他于“詞林英杰”150人之間。今存小令7首,套數2首。【正宮】醉太平寒食聲聲啼乳鴉①,生叫破韶
【鄧玉賓《【正宮】叨叨令》題解|注釋|鑒賞鄧玉賓鄧玉賓,元代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曾官同知,《錄鬼簿》把他列于“前輩名公”之中。現存小令4首,套數4首,內容多寫村居生活,在看破塵俗意態中包含著對現實的不滿。《太和正音譜》評其詞“如幽谷芳蘭”。【正宮】叨叨令道情一
【李洞《【雙調】夜行船》題解|注釋|鑒賞李洞李洞(1271?—1330),元代著名詩文作家、書法家、散曲家。字溉之(一作沈之),滕州(今山東滕縣)人。生有異質,諳習文辭,當時名儒姚燧力薦于朝,授翰林國史院編修官,后除翰林待制,超遷翰林直學士,奎章閣承制,預修經世
【無名氏《【正宮】醉太平·【正宮】醉太平·【正宮】叨叨令·【正宮】塞鴻秋·【南呂】罵玉郎過感皇恩采茶歌·【中呂】朝天子·【中呂】滿庭芳·【中呂】紅繡鞋·【中呂】喜春來·【大石調】初生月兒·【商調】梧葉兒·【越調】天凈沙·【越調】小桃紅·【越調】憑闌人·【雙調】水
【喬吉《元曲作品選》題解|注釋|鑒賞喬吉喬吉(1280—1345),元代后期著名曲家。一作喬吉甫,字夢符,號笙鶴翁,又號惺惺道人。原籍太原(今屬山西)人,后流寓杭州,終生不仕,流落江湖,而寄情詩酒,自稱“江湖醉仙”、“江湖狀元”。《全元散曲》收錄其小令209首,
【杜仁杰《【般涉調】耍孩兒》題解|注釋|鑒賞杜仁杰杜仁杰(1201?—1283?),元代前期散曲作家,字仲梁,號止軒;原名之元,字善夫。濟南長清(今山東長清)人。金哀宗正大年間隱居內鄉(今河南內鄉)山中,與麻革、張澄等人以詩唱和。元初,屢被朝廷征召,不就。平生與
【馬致遠《【越調】天凈沙·【雙調】蟾宮曲·【雙調】清江引·【雙調】壽陽曲·【雙調】壽陽曲·【雙調】壽陽曲·【雙調】壽陽曲·【雙調】撥不斷·【般涉調】耍孩兒·【雙調】夜行船》題解|注釋|鑒賞馬致遠馬致遠(1250?—1322?),元代前期雜劇作家、散曲作家,為元曲
【睢景臣《【般涉調】哨遍》題解|注釋|鑒賞睢景臣睢景臣,元代曲家。字景賢,另名舜臣,字嘉賢,揚州(今屬江蘇省)人。生平不詳。《錄鬼簿》列其于“方今才人相知者”之列,大德七年(1303)從揚州赴杭州,與鐘嗣成相交往。鐘嗣成稱他“自幼讀書,以水沃面,雙眸紅赤,不能遠
【王伯成《【越調】斗鵪鶉》題解|注釋|鑒賞王伯成王伯成,元代前期雜劇散曲作家。生平不詳。涿州(今河北省涿縣)人。賈仲明“吊伯成”詞云:“馬致遠忘年友,張仁卿莫逆交”,據此則可知其活動于至元(1271—1294)間。以《天寶遺事》諸宮調為當世所稱賞,現存殘篇,雜劇
【盧摯《【商調】梧葉兒·【雙調】沉醉東風·【雙調】沉醉東風·【雙調】沉醉東風·【雙調】蟾宮曲·【雙調】蟾宮曲·【雙調】蟾宮曲·【雙調】蟾宮曲·【雙調】蟾宮曲·【雙調】蟾宮曲·【雙調】殿前歡·【雙調】殿前歡·【雙調】落梅風》題解|注釋|鑒賞盧摯盧摯(1242?—1
【李伯瞻《【雙調】殿前歡》題解|注釋|鑒賞李伯瞻李伯瞻,元代散曲家,書法家,名屺,號熙怡。淄州(今山東省淄博市)人。生卒年不詳,其先西夏人,姓于彌氏,唐末賜姓李,元初功臣李恒之孫。官至翰林直學中議大夫。博儒術,精《國語》,又工晉人法書,擅長書法,能詞能曲。今存散
【趙顯宏《【中呂】滿庭芳·【中呂】滿庭芳》題解|注釋|鑒賞趙顯宏趙顯宏,元代散曲家,號學樹,生平不詳。存世散曲有小令〔黃鐘·刮地風〕《別思》等21首、套數〔南呂·一枝花〕《行樂》等2首。大多為詠贊隱逸,及時行樂之作。《太和正音譜》:“已下一百五十人,尤有勝于前列
【倪瓚《【黃鐘】人月圓·【越調】小桃紅·【雙調】折桂令》題解|注釋|鑒賞倪瓚倪瓚(1301—1374),元代著名書畫家、詩文作家、散曲家。字元鎮,號風月主人、云林子、滄浪漫士、凈名庵主、懶瓚、倪迂等。無錫人。自幼讀書。過目不忘,稍長,博覽群書,愛作詩,不事雕琢,
【劉庭信《【雙調】折桂令·【雙調】水仙子·【南呂】一枝花》題解|注釋|鑒賞劉庭信劉庭信,元末明初散曲家。一作廷信,先名廷玉,行五,身長而黑,人稱黑劉五舍。益都(今山東省益都縣)人。生卒年不詳。南臺御史劉廷翰之族弟,后卒于武昌。工于笑談,天性聰慧,風流蘊藉,善填詞
【貫云石《【正宮】塞鴻秋·【正宮】小梁州·【中呂】紅繡鞋·【雙調】壽陽曲·【雙調】蟾宮曲·【雙調】殿前歡·【雙調】清江引·【雙調】清江引·【雙調】落梅風·【雙調】殿前歡》題解|注釋|鑒賞貫云石貫云石(1286—1324),元代后期散曲作家。維吾爾族人。原名小云石
【徐再思《【南呂】閱金經·【中呂】普天樂·【中呂】普天樂·【中呂】陽春曲·【中呂】陽春曲·【越調】天凈沙·【越調】憑闌人·【越調】憑闌人·【雙調】沉醉東風·【雙調】折桂令·【雙調】折桂令·【雙調】清江引·【雙調】水仙子·【雙調】殿前歡·【商調】梧葉兒》題解|注釋
【王和卿《【中呂】陽春曲·【仙呂】醉中天·【雙調】撥不斷》題解|注釋|鑒賞王和卿王和卿(1242—1320),元代前期散曲作家。名鼎,和卿是其字,以字行。大名(現今河北省大名)人,一說太原(今屬山西)人。曾在大都作過架閣庫官,因才高名重一世,鐘嗣成《錄鬼簿》稱他
【王惲《【正宮】黑漆弩·【越調】小桃紅·【越調】小桃紅》題解|注釋|鑒賞王惲王惲(1226—1304),元初散曲作家、文學家。字仲謀,號秋澗,衛州汲縣(今河南省汲縣)人。中統初,由姚樞舉薦,由東平評議官至京師,官國史編修。至元中,拜監察御史,后歷官平陽路總管、燕
【曹德《【雙調】清江引·【雙調】折桂令》題解|注釋|鑒賞曹德曹德,元代后期散曲作家,生卒年不詳。字明善。官至衢州路吏。元順帝時,太師伯顏專權,郯王徹徹都、高昌王帖木兒不花,皆無辜被殺,曹德作〔清江引〕2首諷刺伯顏,貼于京城午門,被緝捕,避禍于吳中僧舍數年。惠宗至
【姚燧《【中呂】滿庭芳·【中呂】陽春曲·【中呂】醉高歌·【中呂】醉高歌·【越調】憑闌人》題解|注釋|鑒賞姚燧姚燧(1238—1313),元代前期散曲作家、古文家。字端甫,號牧庵。洛陽(今河南)人。《錄鬼簿》尊他于“前輩名公”之列,稱他為“參軍”。他自幼隨從叔父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