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爾斯泰與他的莊園
托爾斯泰與他的莊園
1852年的秋天,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在森林里撿到一本雜志。那是一本皺巴巴的《現(xiàn)代人》雜志。他隨手翻了幾頁,卻被一篇名為《童年》的小說給吸引住了。
看完文章后,他非常欣賞這個初出茅廬的無名小輩,于是四處打聽這個作者,最后找到了作者的姑母,向她表達了他對作者的欣賞。姑母立即寫信給自己的侄兒:“你的第一篇小說在瓦列里揚引起了很大的轟動,大名鼎鼎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便稱贊你。他說:‘這位青年人如果能繼續(xù)寫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這位青年,就是列夫·托爾斯泰。
1828年8月23日,托爾斯泰出生在莫斯科南部雅斯納亞波利亞納的一個莊園里。這個貴族之家已經(jīng)有了3個孩子,但仍然對他的誕生表示了驚喜。父母昵稱他為列夫什卡。
托爾斯泰的童年過得非常愉快,他的母親是位富有教養(yǎng)的公爵小姐。不幸的是,這位美麗的婦人得了場重病,很快就死去了。小小年紀失去母親應該是件悲慘的事情,但托爾斯泰卻沒有感到什么太大的不幸。因為他的祖母、父親、姑媽,都給了他無微不至的溫暖和關(guān)懷。
正因為如此,他的童年生活有著明亮的色彩。托爾斯泰從小就表現(xiàn)出了他敏銳的觀察力和豐富的想象力。他們兄弟偶爾會出去郊游,這是托爾斯泰最高興的時候,大自然的一切都使他入迷,他會不顧草地的骯臟,而蹲著觀察一朵花或一只蝴蝶,久久舍不得起來。回去以后,他就會拿起筆來,將那個映在腦海里的場景畫下來。
不過,這種想象力有時也會讓他異想天開。有一天,他突然覺得人是可以像鳥兒那樣飛翔的,這個想法弄得他非常激動。于是,中午趁大家都去吃飯的時候,他爬上頂樓的窗口,朝院子里跳了下去。邊跳邊大聲地喊:“我要飛起來了?!?br>
當家人偱聲趕到的時候,只看見他躺在地上,已經(jīng)昏迷過去了。這次的飛行嘗試帶給托爾斯泰的是輕微腦震蕩以及兄弟們的頻頻嘲笑。但他仍然沉浸在想象的世界里。
托爾斯泰還善于編各種謎語,喜歡朗誦。一次,父親讓他朗誦普希金的詩歌。他用清亮的童音聲情并茂地表現(xiàn)了詩歌的柔美,父親大為感動。從此以后,只要有客人來,父親都會讓他出來表演詩歌朗誦。
童年的時光很美好,但仍然會過去。很快地,托爾斯泰迎來了青年時期。1844年,托爾斯泰在喀山大學學習。他第一次接觸到法國啟蒙思想,從而引發(fā)了對沙皇專制和農(nóng)奴制的思考。
思考的結(jié)果就是選擇了退學。托爾斯泰回家后,就住在自家的莊園里,和平民生活在一起。他幫助農(nóng)民耕種,過著恬淡的田園生活。1851年,托爾斯泰為了逃避貴族身份,自愿去高加索服兵役。
克里米亞戰(zhàn)爭結(jié)束后,托爾斯泰以陸軍中尉的頭銜退伍。在結(jié)束軍旅生活后,他又投入了田園生活。此時,他對農(nóng)民被奴役的現(xiàn)狀更為不滿。因此,他繼續(xù)進行農(nóng)業(yè)改革,同時也開始創(chuàng)作《青年》。
1857年初,托爾斯泰開始了第一次出國旅游。他乘一輛郵車直奔華沙,然后乘火車抵達巴黎。
然而,在巴黎時,他目睹了一個人被推上斷頭臺的恐怖場面。那個野蠻血腥的時刻讓他無法平靜。不久,他的足跡到了瑞士。在琉森鎮(zhèn),又有一件事情激怒了他。
那是個沒有月亮的晚上,托爾斯泰剛回到旅館,突然聽到一陣悅耳的琴聲。他走下樓一看,原來是個流浪的歌手正在飯店的陽臺下彈琴,一些打扮華麗的貴族圍坐在那里笑瞇瞇地欣賞。
流浪歌手唱了很久以后,舉起帽子希望能得到幾個賞錢。托爾斯泰彎下腰,將幾枚銀幣放進他的帽子里,并禮貌地讓出位置,讓后面的人打賞。誰知道除了他,那些有錢的貴族們紛紛離開,居然沒一個人掏出錢來。
那位流浪歌手看著帽子里的幾枚銀幣,郁郁地搖著頭,裹緊單薄的衣服準備離去。托爾斯泰激動地喊:“你等等?!备枋痔痤^來說:“好心的老爺,有什么事情么?”托爾斯泰問:“你吃過晚餐了嗎?”“怎么可能,如果填飽了肚皮,我怎么可能在這時候來到飯店彈琴呢?”
聽到這話,托爾斯泰立刻拉著歌手到了餐廳,要了飯菜和香檳酒來款待他。這時,餐廳的人看著他和衣服破舊的歌手在一起,不由竊竊私語起來:“你瞧他,居然和下等人在一起?!蓖袪査固┡豢啥簦J為這些貴族老爺們完全是群冷血動物。
這次旅行使托爾斯泰心情沉重,他看到了人世間的不公平,尤其是俄國廣大農(nóng)民的貧困、愚昧和落后,這更使他焦灼不安。他找不到出路,一回到雅斯納雅·波良納,他就投入到大自然的懷抱里去。
由于長期旅行,沒有人打理的莊園已經(jīng)荒蕪不堪。托爾斯泰買來大片的樹木栽種,將林地面積擴大了將近一倍。他把時間都花在了土地上,他深深感到,只有這片土地才和他心心相通。在這段日子里,他一面創(chuàng)作小說,一面思考著農(nóng)民的命運。
托爾斯泰覺得,假使普及了教育,就能幫助農(nóng)民擺脫貧窮和愚昧。他開始籌備辦理一個小型的學校。學校設(shè)置在他家住宅附近的廂房里,老師只有一個,即身為伯爵的托爾斯泰。這個消息傳遍了雅斯納雅·波良納。不少農(nóng)民都念著這個宅心仁厚的伯爵,將自己的孩子送進了莊園。
開學后,托爾斯泰親自給孩子們教學。從字母開始教起,那些原本只會玩耍的孩子,慢慢地學會了寫字、作文、讀書和演算不太復雜的四則運算題。
他還騰出一部分土地,讓孩子們種些亞麻、豌豆、胡蘿卜等。他還經(jīng)常給孩子們上歷史課,講拿破侖如何從莫斯科逃走;克里米亞戰(zhàn)爭如何慘敗……孩子們聽得時而歡笑不已,時而憤怒地揮著小拳頭。下課后,他又常常領(lǐng)孩子們?nèi)ド⒉?。孩子們圍著他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他都津津有味地予以回答。
1860年7月,托爾斯泰第二次出國。除了探望在國外療養(yǎng)的長兄尼古拉以外,他還考察了英國、法國等10多個國家的學校。一年后,他從國外回到莊園,繼續(xù)投入到學校的建設(shè)中,并出版了《雅斯納雅·波良納》教育雜志。后來,他又在附近農(nóng)村辦起了20余所學校。他所領(lǐng)導的學校,成了獨一無二的教育實驗所。
然而,進行得轟轟烈烈的學校仍然夭折了。1861年廢除農(nóng)奴制詔書頒布后,托爾斯泰充任了農(nóng)奴與農(nóng)奴主之間土地爭端的首批調(diào)停者。
有一次,托爾斯泰外出回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莊園被憲兵們翻得亂七八糟,水池被放空了水,土地被挖得坑坑洼洼。原來,有傳聞?wù)f托爾斯泰在家里開設(shè)了印刷廠,這些憲兵是想來尋找秘密印刷工坊的蛛絲馬跡。此后,作家不得不關(guān)閉學校,停止出版教育雜志。
這段辦學經(jīng)歷開拓了托爾斯泰的眼界,安撫了他的內(nèi)心。停止辦學后,作家開始潛心研究歷史和從事文學創(chuàng)作,企圖在歷史和道德的研究中找到解決俄國社會問題的答案。1863年至1869年,他寫出了長篇歷史小說《戰(zhàn)爭與和平》。這部花費了6年時間才完成的巨著一經(jīng)出版,就轟動了文壇,以后被翻譯成了多國文字。
托爾斯泰的一生都致力于“平民化”工作,生活儉樸,希望放棄私有財產(chǎn)和貴族特權(quán)。但是他的平民化思想與貴族家庭的生活常發(fā)生矛盾沖突,連家人也無法理解和接受他的思想。
1910年10月,82歲高齡的托爾斯泰離家出走,在又慢又冷的火車上不幸得了肺炎,在中途的阿斯達浦沃車站被人抬下了車。妻子索菲婭趕到他身邊時,他已進入了昏迷狀態(tài)。在彌留之際,他喃喃自語:“真理……我愛許多人?!?910年11月7日,這位兼超群才藝與高尚人格于一身的文學家與世長辭。
入選理由:
文豪曲折的人生故事。
阿離之言
作為享有世界級知名度的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文字藝術(shù)無疑屬于“博大精深”的種類。別的不多說,就他創(chuàng)造了史詩體小說這一項壯舉,足以讓他在文學史上留下幾個頁碼的痕跡了,這個創(chuàng)造還影響了不少后期的文人以及文藝青年們。像《戰(zhàn)爭與和平》那樣的巨著,氣勢磅礴,場面廣闊,人物多達500人以上——就這一項,有幾個人敢和托爾斯泰PK?
托爾斯泰的藝術(shù)魅力遠遠不止一部《戰(zhàn)爭與和平》所表現(xiàn)出的文學價值,更在于他對心理學有那么一些小小的貢獻。他洞察人的內(nèi)心奧秘,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空前地把握了心靈的辯證發(fā)展,對在外界影響下的心理嬗變過程有著細致地描寫,并且深入人的潛意識,把它表現(xiàn)在同意識相互和諧的聯(lián)系之中。
如果我們說托爾斯泰是一個好的作家和一個好的心理學家,這還不夠,他也算一個好的藝術(shù)研究人員。這種研究的深度和廣度囊括到了文學、藝術(shù)學、哲學、社會學……于是我們不得不膜拜這位資深的文藝研究專家。
托爾斯泰早期寫過文學論文,如《人們?yōu)槭裁磳懽鳌?1851),肯定文學的崇高使命;《在俄羅斯文學愛好者協(xié)會上的講話》(1859),反對暴露文學。晚年的論著《莫泊桑文集序》(1894),要求忠于現(xiàn)實主義藝術(shù)的原則;要求作家對所描寫的事物抱有道德的態(tài)度,明確“善和惡之間的區(qū)別”?!妒裁词撬囆g(shù)?》一書批判了“為藝術(shù)而藝術(shù)”的美學觀點,指出當時一些美學理論是為統(tǒng)治階級的口味進行辯解的實質(zhì),揭示頹廢派藝術(shù)反人民的本性及其哲學思想基礎(chǔ);同時提出藝術(shù)是人們交流感情的工具的論點。
托爾斯泰是有勇氣和探索精神的。他在《論莎士比亞及其戲劇》中指責莎士比亞的劇作反民主和不道德,但能道出其劇作的某些藝術(shù)特點。這些論著都闡明了作者后期對藝術(shù)的實質(zhì)和作用、形式和內(nèi)容的關(guān)系及藝術(shù)的道德意義等問題的見解,后兩部還同時要求文藝傳達宗教意識……如此看來,文學批評的確可以讓人成名,我們也可以多學習一下托爾斯泰的這類評論方式。
除了《戰(zhàn)爭與和平》,還有一部《復活》也是享有盛名的,它是托爾斯泰晚年最重要的作品。文學界認為《復活》顯示了托爾斯泰“撕下一切假面具”的決心和徹底暴露舊世界的批判激情。小說對沙俄的法律、法庭、監(jiān)獄,以及整個國家機器和官方教會,都給予了無情的抨擊。為此,托爾斯泰遭到了政府和教會的迫害,還被革除教籍。
輸?shù)袅斯俜劫Y格,托爾斯泰卻贏得了民意。就像平民選秀活動一般,他在人民中獲得了越來越高的聲譽。
托爾斯泰的人生算是相當傳奇了,可以說是一部蘊含各種精彩元素的小說。早期他是一個“個人主義貴族”,而晚年卻很不成功地試圖過一種窮苦農(nóng)民的生活;起初他耽于聲色,而最終卻成為一個徹底的清教徒。
嚴肅地說,托爾斯泰的精彩正在于他是一個平凡的人,帶有每個人成長的共同特點,只是他的成長是積極向上,頗有建樹的。因為他比我們更有自知之明,更富有豐富的情感,思想更清晰,感情更奔放。
這位天才文學家以狂熱的激情和無情的冷峻,對人類靈魂進行發(fā)掘,希望探索出一條人生的出路,發(fā)現(xiàn)世界的真諦,所以才能感悟出更多我們無法感悟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