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六計·第五計·趁火打劫》原文與評析
第五計 趁火打劫[1]
趁火打劫
【原文】
敵之害大,就勢取利。
剛決柔也。
——《孫子·計篇》
【譯文】
在敵方處于危機的時候,就要趁機對之使用武力而奪取勝利。這就是強者趁勢擊敗處于厄境之敵的策略。
【評析】
趁火打劫,意即趁別人家中起火,慌亂不堪,自顧不暇之際,去搶劫他家,乘人之危撈一把。在軍事上則理解為,在敵方有內憂之時,就占領他的領土;在敵方有外患之際,則奪取他的民眾。迫使敵方處于內憂外患的境地的時候,就可以把他吞并了。
本計出自《孫子兵法》“亂而取之”的思想,計語最早見于明代吳承恩的小說《西游記》中。唐代玄奘法師離開大唐國,往西天取經。一天晚上,他和大弟子孫悟空來到一座廟中投宿。這座廟有上下房間共70多間,僧客200多人。廟中老方丈命人敬茶。閑談間,問唐僧有何寶物,可以讓他開開眼。于是,悟空把帶來的袈裟拿出來炫耀。方丈一見,頓生歹念,假托老眼昏花,看不清楚,要求當夜借袈裟到后房仔細看看。方丈就這樣騙得了袈裟。晚上,方丈和手下僧人商議,將禪堂放火燒毀,把睡在里面的師徒兩人一起燒死,以便將袈裟據為己有。
可晚上悟空并未睡著,方丈的陰謀被他聽到了。悟空便變成一只小蜜蜂飛出禪堂,一個跟頭翻進南天門,向廣目天王借到“避火罩”,回去罩住了唐僧和白馬。到了半夜,和尚們果然放火燒禪堂,火愈燒愈旺,把觀音院燒得通紅,唯有唐僧所在禪堂安然無恙。這時,觀音院正南面一座山,有一個黑風洞,洞中妖怪被火光驚醒,他與觀音院方丈素有交情,便縱起云頭去幫眾僧救火。火光中,妖怪見前后大殿被燒成斷垣殘壁,唯有方丈室案上有一青氈包袱,里面透出一道道霞光彩氣,打開一看,是一件錦襕袈裟,乃佛門寶貝。妖怪一見此寶,救火之意頓失,拿著那袈裟,趁火打劫,駕著黑云,徑直回到了黑風洞。可見,本計的主要特點是,趁敵人處于危險、混亂的時機,堅決果斷地攻擊敵人,從中取利。按前人的說法,此計是從《易·夫卦》推演而來的,“夫”卦是五陽一陰,即五剛對一柔,剛占絕對優勢,自能決定柔的命運;但“剛”要求堅決果斷,否則,即會坐失取勝的良機。
此計的含義如下:
一、乘危取利。人們為之奮斗的一切,都與獲利的意圖有關。正常情況下求利,當然滿足不了貪婪者的胃口。而在對方危機時取利,往往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落井下石。本來敵方已有危難,我方乘機再給它制造更大的危難,直至把敵方置于死地。
三、明助暗奪。對方后院“起火”,我方裝出“救火”的姿態前去湊熱鬧,這樣既不會被對方拒絕,也不會引起對方的注意。在“救火”的過程中,我方便暗中撈取好處,或在暗角再點“新火”。
四、入伙分利。火是別人放的,別人在趁火打劫,這時我方乘機插手,助上一臂之力,事成之后,論功分肥。
趁火打劫這一計策,作為方法論,完全可以為我所用。
矛盾雙方的對峙,斗爭之力量大小,決定各自內部矛盾的狀態。內部矛盾緩和,必表現為其本身力量的強大;內部矛盾沖突激烈、尖銳化,必表現為其本身力量的由強變弱,此時就給對方留下可乘之機。如果矛盾雙方的內部矛盾都是尖銳化狀態,則雙方本身仍處于對峙狀態,就不會發生一方制服另一方的矛盾地位的轉化。只有一方內部矛盾緩和——團結一致,另一方內部矛盾尖銳化時,才會發生矛盾雙方地位的轉化,也就是取得勝利。這就是以治待亂、以靜待嘩之智。我們平常所說的團結對敵,就是這個道理。
人生智謀例說
以掃出讓長子權
《圣經》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一天,雅各正在家里煮紅豆湯。以掃打獵回來了,他在山里奔波了一天,又累又餓,便對雅各說:“我餓得肚子咕咕叫,給我些紅豆湯喝吧。”
雅各點點頭,不露聲色地說:“這好說,不過你要把你的長子權利讓給我。”以掃回答說:“你看,我簡直快要餓死了,還要長子權干嗎?好吧!我就把長子權讓給你。”雅各忽地站起來,緊逼著說:“這可不是兒戲話,你要在上帝面前發誓。”
以掃不以為然地說:“好吧,我發誓。”
當以掃發完誓后,雅各便給了他一些面包和紅豆湯,以掃狼吞虎咽地吃完,拍拍屁股,站起來便走了,什么長子不長子的,他早已忘到了腦后。
誰知,正是這一句玩笑話,使得雅各在繼承父親的王位時頂替了以掃,致使以掃遭遇了一連串非人的折磨。
《圣經》里有這樣一句話:“以掃竟這樣輕看了長子的權利。”
在我們今天看來,雅各在他兄長打獵歸來、精疲力盡的時候,用一份紅豆湯誘使他放棄了長子權,這是一種“趁火打劫”的行為。只不過,這種打劫的方式不那么明火執仗罷了。
“趁火打劫”有兩種方式,一是見到火起,趁機去打劫;一種是自己先去縱火,在人去救火的時候再去打劫。不管趁火也好,還是縱火也好,最后的目的都是為了打劫。
奸詐地主生惡計
20世紀30年代,朝鮮有一個名叫何泰叔的農民,他的女婿被日本侵略者抓到中國東北服勞役,女兒動身到中國去找自己的丈夫。可是,幾個月過去了,何泰叔一直未得到女兒的消息。終于有一天,一個賣油的小販帶來一封何泰叔女兒的信。但他沒碰到何泰叔,又急著趕路,于是把信放在何家門前的臺階上便走了。何泰叔是一個文盲,他以為這封信不過是賣油小販隨便扔掉的一張廢紙,便從上面撕下一條卷了煙絲,剩下的部分被他用來補貼窗洞了。
不久,傳來了中國東北發生水災的消息。何泰叔惦念女兒的生命安全,決定向本村的大地主借一筆錢,以便讓妻子到中國找女兒。地主早就想霸占何泰叔的侄女,見何泰叔有求于他,便心生一計,滿口答應借錢,還讓何泰叔在借錢的契約上按上了手印。就在何泰叔的妻子準備動身的時候,那個賣油小販又路過該村,他問何泰叔是否收到了他女兒的信。何泰叔這才知道那張用來糊窗戶的廢紙的重要。他拿著這封殘缺不全的信四處奔走,可就是找不到一個人能把信讀懂。后來,他終于碰到一個識字的人,才知道這是一封報平安的信。何泰叔為此感到欣慰,不過他馬上又陷入痛苦之中。原來,這個識字的人告訴他,他按過手印的借錢契約上赫然寫著:“何泰叔愿意以20元的價錢將自己的侄女賣給本村地主。”
大地主利用不識字的何泰叔急于借錢的機會,通過欺瞞的手法,以少得可憐的一點錢就占有了他的侄女,這種“趁火打劫”的陰險行為體現了地主階級奸詐的本性。
朝鮮曾于1987年將這個故事改編成話劇《女兒的信》,上演后引起很大的社會反響。
趁熱打鐵成明星
蘇珊·海沃德長得漂亮、苗條、性感,她的青年時代,正是好萊塢的主要制片公司發展的全盛時期。她像其他雪亮的童星一樣,懷著成為好萊塢電影名星的夢想,當上了合同演員。在進入好萊塢的最初幾個月中,她面對的不是攝像機而是照相機。她穿著泳裝,日復一日地擺弄出千姿百態,為廣告照作模特兒。她那充滿魅力的微笑,隨著報紙雜志的廣告傳遍五洲四海。讀者們,也是電影的影迷們,對她已經具有一種傾倒和渴望的感情。
然而蘇珊一直得不到當演員的機會,當她詢問老板時,得到的回答總是:“耐心地等一等,總有一天會推薦你的。”
有一次,機會突然來了。1938年,派拉蒙公司在洛杉磯舉行全國性的影片銷售會。蘇珊接到旅館舞廳的通知。舞廳里來了很多電影院的老板和來自各州的商人。影星們進入舞廳之前,派拉蒙公司對自己的影片已進行過大肆宣傳。
影星們一個接一個與觀眾見面。蘇珊出場時,會場上發出了一片歡呼。她此前還沒意識到這是一次機會。她面對觀眾,像對老朋友們一樣微笑著說:“我知道你們都認識我,你們中有誰見過我的照片。”
臺下立即有許許多多的人舉起了手。
“有人看過我的電影里的形象嗎?”沒有人舉手,只有笑聲。
蘇珊趁熱打鐵,發問到:“你們愿意看我在電影中的形象嗎?”
會場上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代替了回答。
蘇珊這一計即興拈來,大獲全勝,于是她說:“那么,諸位愿意捎個話給制片公司嗎?”
這是一次民意測驗,那么多觀眾的代表想看蘇珊在電影中的形象,制片公司的老板得到這一民意測驗的結果,完全可以判斷,如果請蘇珊出演影片,此片一定走俏。于是蘇珊不久之后便受聘出演,上了銀幕,并且成了大明星。她在《我想生存》一片扮演的角色使她榮獲了奧斯卡金獎。
投機者一夜暴富
1929年10月,美國出現了歷史上著名的“黑色星期一”。當時,股市暴跌的風潮席卷了整個美國,接著又迅即波及全世界。在這場股災中,有無數人傾家蕩產甚至跳樓自殺,弄得家破人亡;然而也有一些人卻“趁火打劫”,大發了一筆橫財。
比如美國的富豪洛克菲勒,就是在股價暴跌之后,趁低購進大量股票,以后隨著股市的反彈而成為一代巨富;再如美國工商界的名人保羅·蓋蒂,他將這場股市風暴當作投資良機,積極購買石油公司的股票,這使他后來成為石油公司的大老板,一躍成為億萬富翁;另外,那些在跌風中購買了美國福特汽車公司股票的人,后來也都賺到了大筆錢。
這里要特別介紹的是,西方宏觀經濟學的鼻祖凱恩斯,他不但是著名的經濟學大師,還是一個高明的投機老手。1919年他開始參與證券投資時,僅有16萬英鎊的資本,可到了1945年就已增加至411萬英鎊,若以今天的購買力來計算,即相當于今天的1000萬美元。
他最成功的一次投資就是利用20世紀30年代初西方經濟大蕭條時期、人們視股票如廢紙機會,大舉購入股票。當時有許多親戚朋友對此大惑不解,勸他理智一些。凱恩斯回答說:“在股票市場,你不下大賭注,就別想獲得大的收益。問題的關鍵就看你敢不敢下這個賭注了。”
后來果然不出凱恩斯所料,到了30年代中期,西方經濟開始復蘇,股市大幅度反彈,凱恩斯因此成為劍橋大學的第一號大富翁,甚至可以同金融大亨們平起平坐。
軍事謀略例說
清兵趁亂入中原
明朝末年,李自成領導的起義軍攻陷京都,崇禎皇帝吊死在煤山的一棵老槐樹上。李自成自稱為帝,擄取明朝將領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而且協迫吳三桂之父吳驤召降吳三桂。
吳三桂乃明朝名將,統領數十萬人馬,鎮守邊關,防范滿族的入侵。
一天,突然接到父親的勸降書,得知李自成已占領了京都,自稱為帝。吳三桂認為明朝大勢已去,意欲歸降,正在寫降書之時,左右忽傳報有家僮從京城趕來報信。吳三桂立即傳見,忙問:“家里的情況怎么樣?”
家僮說:“已被抄家了。”
吳三桂不以為意,說:“不要緊,待我返京時,自然會還給我。我的父親呢?他現在怎樣?”家僮放聲悲泣地說:“老主人已經被下進了大牢。”
“也無防,將來定會釋放的。”三桂仍然淡淡地說,“那么,我的夫人呢,她現在何處?”
這話可把家僮問倒了,他囁嚅不敢言。
吳三桂見此情形,心中焦躁,急問:“她究竟怎樣?你可照實說來,我不怪你,倘有半句假話,我定不饒你。”
家僮一邊拼命地叩頭,一邊涕淚橫流地說:“是小的們不中用,沒能保護好夫人,夫人已被李自成搶去了。”
“氣死我也!”吳三桂將筆一擲,怒發沖冠地拔出劍來,“嗆啷”一聲,將書案砍下了一角。他指天大罵:“押父之恨,奪妻之仇,怎能不報!不殺李自成誓不為人!”
吳三桂把原本已寫好的降書撕得粉碎,重新展紙,憤然修書告其父道:“父既不能為忠臣,兒安能為孝子?……”
吳三桂一邊操練人馬,準備回師討伐李自成,一邊暗地進行部署和謀劃,只因自己兵單力弱,不敢輕舉妄動。
恰好當時清順治帝即位,因年方7歲,一切軍國大事,盡由攝政王多爾袞做主。多爾袞見中原擾亂多年,久欲乘機而侵入,只因懾于吳三桂率精兵10萬鎮守邊關,一直未敢妄動。被仇恨之火煎熬的吳三桂,失去了理智,把救助的目光投向了昔日的死對手,決意要借清兵協助,并立即親自去見多爾袞。
多爾袞聽說吳三桂的求見,他對中原發生的事情也多少了解了個大概,猜測出吳三桂的來意,心中大喜,立刻傳令以嘉賓之禮召見。
多爾袞見吳三桂眉頭緊鎖,便明知故問:“吳將軍駕臨,不知有何見教?”
吳三桂直截了當地說:“明清兩國,世通和好。當年清國內部自相侵伐,我明朝也曾發兵相助過。今日明朝不幸,盜賊橫行,京都淪陷,君王晏駕,此仇此恨,不共戴天,只是舉國無一男兒,勤王起師。本軍又兵微將寡,難當烏合之眾。清國如尚念鄰邦之友誼,亦應舉國發兵,助我一臂之力。”
多爾袞聽罷此言,正中下懷,暗自歡喜,心想,真是千載難逢之良機呀!他心里雖然這樣想,口里卻推搪拒絕。他故意皺了皺眉頭說:“貴國內亂,按說應盡鄰邦之誼而救援,只是我國國小兵弱,恐救助不成,于事無補,將來反自受其累,落得千古罵名。此事乃力所難及,請將軍多加諒解。”
吳三桂哀求說:“這也不必過慮,賊雖多,皆烏合之眾,只要貴國肯于出兵,無不奏凱歌之理。”
不管吳三桂怎樣哀求,多爾袞卻一直堅持不肯出兵。
就這樣談來談去,轉眼已過半月,仍無結果。誰知多爾袞雖然口上沒答應出兵,可在暗中卻早已開始秣馬厲兵,作好了戰斗準備。
待一切都已部署妥當之后,多爾袞才假惺惺地說:“既然將軍如此懇求,本帥實為將軍的誠心所感動,無論我國有多大困難,都以鄰國之難為己難,決定出兵相助。”
吳三桂聞言大喜,感謝多爾袞赴援厚意,立即回來收拾自己的兵馬與多爾袞的清軍合并一處,長驅直入向中原大舉進攻。
清軍與李自成的起義軍相遇,戰斗結果,起義軍大敗。清軍乘勝追擊,幾天之間便直搗京都,李自成只好棄城西遁。清兵占據了京都之后,早把當初相助的許諾拋到一邊,居然做起皇帝來。
這是又一“趁火打劫”計謀的成功實例。
沙俄趁機擴領地
1840年鴉片戰爭暴發,中國開始淪為受帝國主義侵略和掠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隨著英國殖民主義者入侵得逞,1856年至1860年,英國聯合法國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昏庸腐朽的清王朝于1858年簽訂了喪權辱國的中英、中法《天津條約》。1860年,英法再度出兵攻占舟山、大連、煙臺,封鎖渤海灣,繼而又攻占塘沽、大沽、天津,并一度占領北京城,強迫清政府與其交換《天津條約》后,又新訂了《北京條約》,規定中國除允許外國公使駐京,準許內地自由傳教,增辟牛莊、登州、臺南、淡水、潮州、瓊州、漢口、九江、南京、鎮江、天津等通商口岸外,還改訂了關稅,割讓九龍給英國,賠償英、法軍費各800萬兩。
當時,清王朝對內大規模鎮壓太平天國革命,但卻屢屢失利,對外又遭到英、法等帝國主義野蠻入侵,節節敗退,正是處于內憂外患、捉襟見肘的危急之時。早已覬覦中國領土主權的沙皇便利用清王朝的昏庸腐朽和國內危機,特別是利用第二次鴉片戰爭的有利時機,乘虛而入,實現其步步擴張的野心。
1858年5月28日,乘英、法進攻天津、威脅北京之時,沙俄東西伯利亞總督穆拉維約夫帶兵從俄境出發,順黑龍江而下,直抵璦琿,造成兵臨城下之勢,用武力迫使清政府簽訂了《中俄璦琿條約》,規定俄國割去黑龍江、外興安嶺以南6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并把烏蘇里江以東的中國領土劃歸中俄共管。同年6月13日,沙俄又以“調停”第二次鴉片戰爭“有功”為名,誘使清王朝與之簽訂了《中俄天津條約》,規定俄國得在上海、寧波、福州、廈門、廣州、臺南、瓊州等七個口岸通商,若他國再有在沿海增開口岸,準許俄國一律照辦;俄國得在中國各通商口岸設立領事館,并派兵船在這些口岸停泊;俄國東正教教士得入內地自由傳教;中俄兩國派員查勘“從前未經定明邊界”(實際上是要借此侵占中國領土);日后中國若給予其他國家以通商等特權,俄國得一律享受。
1860年11月14日,沙俄再次利用英、法聯軍攻占北京的軍事壓力,又強迫清政府與其簽訂《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強行劃歸俄國;把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密桑卓爾南北40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讓給俄國;開放喀什噶爾(今喀什市)為商埠;俄國在庫倫(烏蘭巴托)、喀什噶爾設領事館。
就這樣,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沙俄交互運用武力恫嚇與政治誘騙兩種手段,“趁火打劫”,兵不血刃地侵占了中國上百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并得到與英法等帝國主義國家以武力侵華所得的同樣多的各種特權。
商戰謀略例說
低價買進德國廠
德國慕尼黑市有一家生產摩托車的工廠,已有數十年的歷史,該廠生產的摩托車曾風行歐洲。
但是,近些年來,日本摩托車低價傾銷歐洲市場,慕尼黑這家摩托車廠因此受到極大的沖擊,再加上經營管理上的失誤,該廠財政出現嚴重困難,不得不宣布破產。廠家急于清還債務,打算賣掉整個工廠,盡管其大部分設備都是近些年的先進設備,但售價卻很低廉。
天津自行車工業公司得到此信息后,認為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打算出錢購買該廠的全部設備。但是,由于天津自行車工業公司稍遲一步,結果被伊朗商人搶了先。就在慕尼黑廠家回絕天津廠不久,伊朗商人因一時籌不到足夠的資金而中止了合同,這使慕尼黑廠家陷入兩難處境。為了盡快清還債務,廠家主動要求與天津廠進行談判。
天津自行車工業公司利用對方急于出賣工廠還債且遭受第一個購買廠商告吹的困境,逼迫對方一再降價,最后以500萬美元的價格成交。這個價格比伊朗商人少200萬美元。
巧借鄉愁造商機
1969年,美國在越南發動戰爭陷入了困境,美國人民對越戰愈來愈感到厭煩,反戰情緒日益高漲。這時,在美軍中開始流行一種吉祥物,給美軍士兵帶來很大的精神安慰。
這種吉祥物很精致,是一條配有一只美麗的鴿子的項鏈,它的流行也很有趣。有一名叫肯根的美國青年,他的哥哥在越南前線,寄回家中的信中流露出厭戰和思鄉的情緒,做弟弟的肯根也為哥哥苦惱,于是,就在一家首飾店定做了這么一只吉祥物寄到了前線,希望哥哥能從中得到一絲安慰。沒多久,哥哥又寄回一封信,說他的戰友都很喜歡這種吉祥物,希望也能有一個。
肯根意識到發財的機會到了,他組織了首飾匠大批量地生產這種吉祥物,并登出一則醒目的廣告:“請您戴上這種吉祥物,它會給您及家人帶來安慰,帶來歡樂,帶來好運氣。”
這則廣告像一陣春風,拂向了精神苦悶的人們,他們不愿意父子、夫妻因戰爭而離散或死亡,因此,對這種吉祥物特別喜愛。很多人,甚至孩童都爭相購買,把它掛在自己的脖頸上。這種吉祥物在美國上市半年,就賣出100多萬枚,肯根就在這一年之中,成了幾家工藝品公司的總經理,他的鴿子吉祥物傳遍了美利堅大地,肯根這個名字也為人們所熟悉了。
肯根抓住美國人民對越戰的反戰情緒這一“火”,趁機生產出給士兵帶來精神安慰的吉祥物,受到普遍的青睞。肯根也由此而大發其財。
聲寶巧制計算機
日本制的電子計算機現在風行全世界,但是不少使用者可能不知道,電子計算機的搖籃不在日本,而是在英美兩國。
30年前,雖然大型電子計算機發展很快,但是由于它價格昂貴,結構復雜,使用不便,不能適應商業、科學技術等各方面的需要。原來廣泛使用的電動計算機又不能滿足一些新的科技要求。1962年,一種小型、靈活、便宜、使用方便的電子計算機問世了,它幾乎是由美國威爾公司和英國隆姆洛克公司同時發明的。
然而這一發明成果并沒有引起美國計算機制造業的重視。一些占主導地位的大公司在小型計算機領域內,無不畢盡全力從事電動計算機的研究和改進,使之達到幾乎盡善盡美的程度。這些輝煌的成就使他們思想保守,反應遲鈍,目光短淺,沒有看出新生電子計算機強大的生命力。在威爾和其他公司發展電子計算機生產技術遇到較大困難時,這些大公司還暗自慶幸。他們更加堅信自己的電動機械式計算機才是正宗,電子計算機不過是旁門左道,沒有什么發展前途可言。
密切注視市場及技術動向的日本聲寶公司了解到這一切后,敏銳地覺察到這是一個大好機會。于是,趁著威爾等公司面臨困難之際,果斷地從美國引進樣機,發揮自己生產電晶體收音機、電視機和家用電器累積的技術和生產經驗,集中人力物力進行仿制,終于在1964年獲得成功。接著,他們又發揮當時日本勞動力比美國廉價的優勢,并采用了大規模集成電路,大幅度地降低了價格,形成強大的競爭力。
1971年,在電子計算機的故鄉美國的市場上,日本貨竟占80%以上!
及時地發現“火源”并把握“火候”(機會),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是實行此項計策的惟一訣竅。任何事物都不會一成不變,因此“火源”總是不斷出現,你能及時把握住嗎?任何事物都是有利有弊的,決不能說你毫無優勢,當你的優勢與機會重合時,馬上行動,你就是成功者!
三菱趁亂炒銅價
1973年3月,扎伊爾發生了叛亂。這件事,對于遠隔重洋的日本企業,似乎沒有多少意義,但日本三菱公司的決策人員卻沒有放過這一信息。他們經過分析認為,與扎伊爾相鄰的贊比亞是世界重要的銅礦生產基地,有可能受到叛亂的影響,對此不能掉以輕心。
于是,三菱公司的決策人員便命令情報人員密切注視叛軍的動向。不久,叛軍向贊比亞移動。公司總部接到這一情報后經過分析,預見到叛軍將切斷交通,由此必將影響到贊比亞銅礦的輸出,從而影響世界市場上銅的價格。
三菱公司經過推斷,果斷地作出決策,大量收購市場上的銅。而當時,叛軍尚未切斷交通,市場上銅的價格沒有太大的波動。三菱公司趁機低價購進了大量的銅,待機賣出。
果然,后來扎伊爾叛軍切斷了贊比亞的交通,每噸銅價上漲了60多英鎊,三菱公司將先前購進的銅賣出,賺了一大筆錢。
三菱公司乘扎伊爾發生叛亂之機,發了一筆橫財。其成功的關鍵就在于公司決策人員多謀善斷,從信息情報中尋找“火”源,并進行推斷,從而將一般人所不曾留意的信息變成了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