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淮陰侯傳·羅隱》原文與賞析
羅隱
寒燈挑盡見遺塵, 試瀝椒漿合有神。
莫恨高皇不終始, 滅秦謀項是何人?
在楚漢相爭中,韓信相助劉邦滅了項羽而立國建樹了不朽的功勛。可是,劉邦卻嫉妒韓信的才智,并視為是自己的心患,終于將這位匡漢重臣殺死。詩人根據這個歷史事件,抒發了為韓信憤憤不平的感情,寫下了這首《書淮陰侯傳》。
這首詩采用正話反說的手法,曲折地表達了對劉邦與韓信之間是非的識見,出語奇崛,思緒激蕩,既有濃烈的詩味,又有靈思獨運的機趣。
“寒燈挑盡見遺塵,試瀝椒漿合有神”,暗喻韓信的屈死,表示了對韓信的同情與敬仰。詩人夜讀史籍,祭奠亡靈,禁不住心馳神飛。“寒燈挑盡”以言“見遺塵”的時間之久,可知專心致志已到了忘寢不倦的程度。“遺塵”,固然是指沾滿了灰塵的古書,同時還指早于千年之前就土掩了的韓信的悲劇遺事。詩人邊讀邊思索,越看越感到韓信是一個很不平凡的人物,愈想愈覺得韓信被劉邦忌殺的天理不公,于是不由自主地在心底里呼喚著含冤而死的英魂。他虔誠地“瀝椒漿”即倒香酒灑祭的舉動,鐘情地說出了他“合有神”即認為韓信的神靈應當顯現的奇思異想,就表明了他對于這么一個以扶漢的卓絕功勛而著稱當年的杰出人物的不幸遭際,嘆喟不已,寄托哀思,同時在心目中油然站起了韓信這令他崇敬的形象。
“莫恨高皇不終始,滅秦謀項是何人”,針對前面所寫的內容,順承瀝灑祭奠之意,說:韓信也不要去怨恨劉邦未能與之共事始終,想一想具有消滅秦朝和項羽本領的人是誰呢?用設問來代替議論,以反語來抒寫感受,大閃穎芒,熠熠生光。不正面譴責劉邦出于私心而殺害韓信的陰險毒辣,也不去正面就韓信屈死未央宮的千古悲劇進行評說,而卻故意埋怨韓信的功高震主,形寫劉邦的下此毒手的不無理由,可謂別出機杼,出人意表,讓讀者在醒明的題旨中分外感到劉邦的兇殘,比直接揭露還要來得鞭撻有力,也越發感到韓信罹殺身之禍的悲慘,比直接嘆惜還要來得沉痛至深!
全詩脫離了述古加論史的老套,融進去詩人濃烈的感情色彩,既有動人心弦的藝術力量,又有警世喻今的啟迪作用,久讀不衰,不可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