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古代神話)
作品簡介
《山海經》是一部內容豐富、風貌獨特的古代著作。全書可分《山經》和《海經》兩部分,包含了歷史、地理、民族、神話、宗教、生物、水利、礦產、醫學等諸多方面的內容,歷來被認為是中國古代的一部怪書。《漢書·藝文志》把它列入形法類,東漢班固則列入術數類,而劉歆則認為《山海經》是一部地理博物著作。西晉郭璞很推崇《山海經》,認為它是一部可信的地理文獻。至明代,胡應麟認為《山海經》為“古今語怪之祖”,始將該書列入“語怪”之書。 清《四庫全書》又把此書列入了小說類。近代魯迅也認為此書是巫覡、方士之書。然而大多數論者認為《山海經》是一部早期有價值的地理著作,其中尤以《五藏山經》地理價值最高。
至于《山海經》的作者和成書年代,歷來也眾說紛紜。西漢劉歆校定時稱其“出于唐、虞之際”,為禹、益所著。東漢時趙曄、王充都信從之。但書中卻有許多禹以后的事跡,以及秦漢時的郡縣名。現代學者一般認為,《山經》的成書較早,約在戰國初期;而《海經》的寫作則要晚至秦或漢初。《山海經》可能是綜合各種口頭傳說材料陸續編成的。
入選教材作品
《夸父逐日》(人民教育出版社新課標教材七年級下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