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寅《登廬山》原文、注釋、譯文、賞析
唐寅
登廬山
匡廬山高高幾重,山雨山煙濃復濃。
移家欲往屏風疊,騎驢來看香爐峰。
江上烏帽誰涉水,巖際白衣人采松。
古句摩崖留歲月,讀之漫滅為修容。
作者簡介 唐寅(1470—1524年),字伯虎,后改字子畏,號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魯國唐生、逃禪仙吏等。江蘇吳中(今蘇州)人。三十歲時進京會試,涉會試泄題案而被革黜,一生坎坷。后游歷名山大川,以賣文鬻畫聞名天下。其畫融會南北畫派,筆墨細秀,布局疏朗,風格秀逸清俊。與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稱吳門四家或明四家。詩文與祝允明、文徵明、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
題解 武宗正德九年(1514年),唐寅應寧王朱宸濠(朱元璋五世孫)之聘,從蘇州來到南昌,不久發現朱宸濠有反叛企圖。為避免陷入其中,唐寅裝瘋逃離,乘船經鄱陽湖返回故里。途中登上廬山,畫了一幅《廬山圖》,寫下這首詩。
簡析 唐寅逃離南昌之后,騎驢登上廬山。他縱情于山水之中,有感于廬山煙雨迷蒙的夢幻境界,羨慕江上涉水的老百姓和山間隱士們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仔細辨認、吟詠摩崖上的古詩,陶醉在自然與人文景觀之中。此詩表達了他逃脫險境之后的輕松心情和精神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