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美堂暴雨·蘇軾》原文與賞析
蘇軾
游人腳底一聲雷, 滿坐頑云撥不開。
天外黑風吹海立, 浙東飛雨過江來。
十分瀲滟金尊凸, 千杖敲鏗羯鼓催。
喚起謫仙泉灑面, 倒傾鮫室瀉瓊瑰。
有美堂在杭州吳山最高處。這是蘇軾在熙寧六年(1073)初秋,當杭州通判時所作。
首聯寫暴雨欲來之前雷聲震耳、烏云密布的景象。由于當時詩人在吳山最高處的有美堂飲酒,雷聲反在其下,所以,“游人腳底一聲雷”一句,極有個性,極有氣勢,狀寫出當時滿座受驚的神態;更妙的是第二句,“滿坐頑云撥不開”,烏云彌漫于整個有美堂的空間, 自然也填塞了坐位的一切空隙,遮住了大家的視線,于是個個揮手,想撥開這烏云,可烏云十分頑固,撥而又攏,真使人討厭。這兩句刻畫極其逼真,非親臨其境者決難措手。
頷聯寫海水沸騰、暴雨傾瀉。向遠處一望,似乎從天外刮來一陣黑色的狂風,把大海都要吹得站立起來。前人曾懷疑海不能立。《容齋隨筆》云:“東坡《有美堂會客詩》,讀者疑海不能立,黃魯直曰: ‘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句,語雄峻,前無古人。”黃庭堅的意見是對的,一個“立”字,極其雄峻地顯示了狂風刮得海水騰涌的闊大景象。而下句暴雨從浙東飛過江來,更顯得聲勢浩大,雨勢驚人。至此已將雷、云、風、雨寫足,下面似乎難以為繼了。
頸聯轉筆寫宴飲,但仍不離暴雨。酒斟到了十分,滿溢的酒凸出了杯口,這暗示在有美堂飲酒的人,不顧堂外風狂雨驟,興致極高。而這時暴雨直瀉,就象無數鼓槌在急促地敲打著羯鼓,給人們助飲。這一轉筆,使詩情跌宕變化,頓生波瀾。
尾聯忽生奇想,由飲宴想起了飲中八仙之一的李白,玄宗召其制作樂府新詞,時沉醉未醒,帝令以水灑面,醒時即援筆成詩。“喚起謫仙泉灑面”即用此典。“泉灑面”既扣合題面“暴雨”二字,又暗含以李白自喻、醉后詩思洋溢之意。末句表面意思是說,一陣陣暴雨象鮫人所居之室的美玉傾倒下來;實際七是緊承上句李白之典,比喻自己在這種特定的環境和心境中,定能寫出美好的詩文來。
縱觀全詩,共有二奇,其一是描寫暴雨雄峻奇崛,極有氣魄;其二是聯想奇特,出人意料之外,又在人意料之中,由暴雨的傾瀉,聯想到瓊玉的傾瀉,再聯想到詩思的傾瀉,怪而不誕,奇中含正,使人愈讀愈有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