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士于令儀文言文翻譯及注釋_道理
《善士于令儀》是一篇文言文故事。以下是文言文之家(www.wywzj.cn)整理的《善士于令儀》文言文翻譯和注釋,《善士于令儀》文言文道理,歡迎閱讀。
文言文
曹州于令儀者(1),市井人也。一夕,盜(2)入其家,諸子擒(3)之,乃(4)鄰舍子也。令儀曰:“爾素(5)寡過,何苦而盜(6)耶?”“迫于貧爾。”問其所欲。曰:“得十千足以資(7)衣食。”如其欲與之。既去,復(fù)(8)呼之,盜大懼(9)。語(10)之曰:“汝(11)貧甚,夜負(12)十千以歸,恐為人所詰(13)。”留之,至(14)明使去。盜大感愧,卒(15)為良民。鄉(xiāng)里稱君為善士(16)。
翻譯
山東曹州有個叫于令儀的人,是一般的老百姓。一天晚上,小偷進入他們家,眾人把小偷抓了,竟然就是鄰人的兒子。令儀對他說:“你從未犯錯,何苦去偷盜呢?”小偷回答:“由于貧困所迫。”于令儀問他想要得到什么,小偷回答:“得到十千元錢解決衣食就可以了。”就按他的要求給他了。快要離開了,又叫他回來,小偷非常害怕。于令儀就跟他說:“你很窮,夜晚拿十千元錢回家,恐怕要被人問來由。”就留了下來,到第二天天明才離去。小偷感到十分愧疚,最后成為了善良的人。鄉(xiāng)里的人稱令儀為好人。
注釋
(1)者:......的人。
(2)盜:偷竊的人,小偷。
(3)擒:捉拿。
(4)乃:竟然。
(5)素:平素,往常。
(6)盜:偷竊。
(7)資:供給。
(8)復(fù):又。
(9)懼:害怕。
(10)語:告訴。
(11)汝:你。
(12)負:馱,背。
(13)詰:追問;責問。
(14)至:到。
(15)卒:最終。
(16)善士:慈善之士,行善之人。
道理
對別人不能因一件事而下判斷性的結(jié)論,要了解清楚事件的緣由,要有寬容善良之心,這樣才能贏得他人的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