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者有四失文言文翻譯及注釋 學者有四失文言文啟示
【文言文】
學者有四失①,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②失則多③,或失則寡,或失則易④,或失則止⑤。此四者,心之莫同也⑥。知其心,然后能救⑦其失也。教也者,長⑧善⑨而⑩救其失者?也。
【翻譯】
學習的人有四種過失(不足之處),傳授知識的老師必須了解。人們的學習,有的人有貪多而不求甚解的毛病,有的人有得少為足的毛病(知道一些就滿足了),有的人有認為太容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的毛病,有的人有自我設限,不求進步的毛病。這四種過失產(chǎn)生的原因,心理狀態(tài)是不同的。知道了他們的心理狀態(tài),這樣以后才能補救他們的過失。傳授知識的人教育的目的,就在于發(fā)揚他們的長處,并且補救他們的過失。
【注釋】
①失:過失。
②或:要么;或者;有的。
③失則多:失在貪多。失:錯在。
④易:簡單。
⑤止:遇到困難就停止不前。
⑥心之莫同也:心理各有不同。
⑦救:補救。
⑧長:用作動詞,發(fā)揚(他們的長處)。
⑨善:長處。
⑩而:連詞,表而且。
?者:······的人。
【啟示】
真正了解學生的不同心態(tài),然后對癥下藥。教育方法不是一種固定的模式,它必須有一定的針對性。沒有金剛鉆,就攬不了瓷器活。失去了針對性,方法就成了無的之矢。 就人而言,針對性的根本是抓住心理狀態(tài)。就像醫(yī)生治病,首先要找出病因所在,然后才知道用什么手段進行治療。學生的學習出了毛病,根本原因就在心理狀態(tài)。所以,真正好的老師,首先是個好的心理學家,而不是只是懂得一些條條框框的空談家。
使我們能夠意識到自己的缺陷并及時彌補,把被動學習變?yōu)橹鲃訉W習。培養(yǎng)良好的學習習慣,不貪多嚼不爛不求甚解,不有畏難情緒裹足不前,應有計劃,講方法,持之以恒,以求學習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