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愛國回國執教的說說聚集60句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以計劃和布局安排的形式,對怎樣才能達到教學目標進行創造性的決策,以解決怎樣教的問題。教學設計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教學目標:
【第1句】:知道錢學森回國的經過,體會他的艱辛。
【第2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重要句子。
【第3句】: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錢學森回國的艱辛和他的愛國熱情。
教學流程:
【第1句】:揭示課題,多元感知。
【第1句】:同學們,1955年的10月8日,我國的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含著幸福的淚花回到了祖國的懷胞,他就是——錢學森。對于錢學森,大家了解些什么?(指名說)
【第2句】:踏上國土,他這樣呼喚著: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板書),我們一起來讀課題,你感覺到錢學森的內心怎么樣?(指名說)
【第3句】:同學們,這“終于”這“回來”的背后,藏著多少辛酸,痛苦與幸福,讓我們飽含著深情地再呼喚一次。(齊讀課題)
【第2句】:初讀課文,感知艱辛。
課文從哪兒寫出了錢學森回來的艱辛呢?請同學們把課文多讀幾遍,在讀的過程中,先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再讀的時候,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他回來得艱辛?
【第3句】:細讀品悟,體驗艱辛。
(一)再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他回來得艱辛,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讀后交流,師生互動。
【第1句】:出示句子:然而就在這時,他接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回國!他只好退掉飛機票。美國海關把他的行李打開檢查,硬說里面藏著重要機密,說錢學森是間諜。其實,他的行李里面裝的只是準備帶回國的教科書和筆記本。
1)這時指的是什么時候?我聽出了你對美國當局的不滿,你為什么這么讀呢?
2)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屈服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
3)出示句子: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自由讀,誰來讀這個句子,聽了他的朗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著重:沒有屈服、不斷
【第2句】:出示句子:幾天后,錢學森突然被捕,被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
1)什么是無休止?他受到了哪些無休止的折磨?想像一下,他還會受到什么折磨呢?只有誰會被關在拘留所里,這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個別讀,評
2)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錢學森受到的磨難是深重的,讀得真好。
3)他睡不好,吃不飽,穿不暖,受到這樣無休止的折磨:他屈服了嗎?再出示上個句子:讀。
【第3句】:出示句子:但是,美國聯邦調查局仍不放松對他的迫害。他的行動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
看到這兒你有什么感受?行動受到限制,會受到哪些限制?盡管生活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然而:引讀
【第4句】: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僅僅是為了回到祖國,就受到無休止地折磨,自由被剝奪,就這樣過了5年,整整五年啊!在這五年里,特別在一定的時間里,他還會受到的怎樣的'磨難呢?請同學們想像一下他當時的情況。
1)出示句子:
這五年里,
A、當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春節來臨時……
B、當夜深人靜時……
C、當收到朋友信件的時候……
2)在這些時候,錢學森會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3)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內容,來說說,可以一個人說,也可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
【第5句】:美國為什么要阻止錢學森回國,而且是千方百計?你明白嗎?
1)老師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當美國一名海軍軍官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時,他說:“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于我們來說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到哪里,他都值5個師!”
一位外國作家曾經這樣說:“金波爾的話說錯了,錢學森在科學上的價值,豈止只抵三個師或五個師的兵力。他替中國研制的導彈,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國與美國之間戰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國對蘇聯的威脅產生抗衡,同時,在美、蘇兩大軍事強權之間,中國以其導彈實力加上十幾億人口,與蘇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簡直是以一人之力,換一國之力。”
看到這些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同學們,正是由于錢學森的突出表現,他所存在的價值,所以美國才千方百計地阻止他回國。雖然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撓他回國,雖然他為了回國在美國過著監獄般的生活,然而——引讀。
【第4句】:感知力量,升華情感。
【第1句】:那么是什么信念讓他這樣生活,這樣苦苦堅持斗爭了5年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第2句】:出示句子: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3句】:讀后談體會。這里的一切指什么?如果錢學森繼續留在美國,他會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
面對這些,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第4句】:小結:同學們,從1950年到1955年,將近5年,這5年的時間對錢學森來說是多么漫長!錢學森25歲留學美國,45歲才回到祖國。他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了20年,在這20年中,他始終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土地,沒有忘記故土的親人朋友,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咱們全體起立,讓我們帶著對錢學森深深的敬仰之情,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教學反思: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節課我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反反復復地感情朗讀,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讀中積累語言。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觸摸文本、貼近文本,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根據教材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的學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激情,培養語感,提高朗讀能力。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感受人物蕩人心魄的愛國心,中華情,從而受到愛國注意教育。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
l、學會本課11個生字,理解25個詞語的意思;能在語言環境中,給多義字確定字義。
【第2句】: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學會按照提示簡要地復述課文。
【第3句】:感受錢學森獻身祖國建設的赤誠之心,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教學時間 2教時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初讀課文,了解大意,學習生字新詞,給課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學習課文第【第1句】:二段。
教學過程
【第1句】:揭示課題。
【第1句】:板書課題:祖國,我終于回來了
【第2句】:看課題質疑:誰回來了,從哪兒回來,為什么要說終于回來了?
【第2句】:初讀課文。
(1)輕聲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新詞。
(2)口頭填空,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 )從( )回到( )的經過,表現了他( )的思想感情。
(3)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課文分段。
自學檢查。(略)
【第3句】:學習第一段。
【第1句】:默讀第一段,思考課后題第1題第(1)小題。
【第2句】:指名回答,讀讀錢學森說的一段話。指導理解:
①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一切指什么? (聯系第一自然段,是指博士學位、專家、教授,在美國內金錢、地位、名譽。)
②但不能放棄祖國一祖國的利益高于一切。
③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3句】:錢學森獻身建設新中國的急切心情還表現在:
當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決定回國工作。
當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比較句子)
一便立即充分表現了錢學森獻身祖國建設的急切心情。指名讀。
【第4句】:分男女生讀課文【第1句】:2自然段,想想這兩個自然段的關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第5句】:概括第一段的段落大意:
錢學森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便決定放棄在美國的一切,早日回到祖國去。
【第4句】:學習第2段。
1.默讀課文第二大段,思考:①美國當局怎樣阻撓錢學森回國的?
②在美國當局的阻撓下錢學森表現怎樣?
2.讀后回答:
(1)美國當局阻撓錢學森回國的4種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準回國。
②.海關檢查他的行李,硬說里面藏著重要機密,是一個間諜。(其實是教科書和筆記本)
③.他突然被捕,被關在海島的拘留所里,遭受無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體重下降近15公斤)。
④.被保釋出來后,行動受限制,信件受檢查,電話被監聽。
(2)錢學森的表現:讀課文最后一句,讀出錢學森在美國當局的阻撓和迫害下,不屈服,堅持回國的決心。
3.分組讀三;四自然段,概括段意。
美國當局用種種手段迫害錢學森,阻撓他回國,錢學森沒有屈服。
錢學森后來是怎樣回國的,下一課繼續學習。
【第5句】:作業 練習。
1.作業 本的【第1句】:【第2句】:3題。
【第2句】:朗讀課文,熟讀第【第1句】:二段。
第二課時
教學要點
鞏固生字新詞,學習課文第三段,簡要復述課文內容。
教學過程
【第1句】:復習檢查。
1.認讀并聽寫生字詞:名譽放棄貢獻行李折磨迫害募捐限制監聽2.指名分段讀課文。
【第2句】:學習第三段。
1.輕聲讀課文第三段。思考:錢學森為什么能勝利回到祖國?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找出來。
2.讀后回答:錢學森勝利回到祖國的原因:
① 他堅持了5年;
② 得到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聯系第4自然段,也包括美國科學界朋友的支持)
③ 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極大關懷,尤其是周思來總理對錢學森的關心一親自過問指示在會晤中提出
3.讀讀錢學森勝利回國的語句,比較句子,體會含著的意思。
美國政府同意錢學森回國。
美國政府被迫同意錢學森回國。
被迫說明什么? (說明美國政府同意錢學森回國不是心甘情愿的,是在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下,是在政府和中國人民的極大關懷下,無可奈何的決定。
望著天安門城樓,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定能回到祖國,現在回來了!望著雄偉的天安門城樓,他激動地說:我相信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終于回來了!
雄偉是什么意思? 終于又說明了什么?
(雄偉不但寫出天安門城樓的氣魄,而且還透露了錢學森對祖國天安門城樓是祖國的象征的無限崇敬之情:終于一詞,說明了這一次的到來實屬不易,它是錢學森歷盡磨難,經過5年的艱苦奮斗才得以實現的。)
有感情地讀錢學森說的話,讀出他激動的語氣。
4.齊讀第三段,概括段意:在世界各國主持正義的人們的支持下,在政府和人民的關懷下,錢學森終于回到了祖國。
【第3句】:簡要復述課文。
1.復述有三種形式:詳細復述、簡要復述、創造性復述。
2.回顧第八冊第二單元復述課文的要求。
3.學習本單元學習提示,明確簡要復述的要求。
4.指導學生按課后練習第二題的提示,簡要復述課文。
①第一段老師指導下復述。
②第二段學生試著自己復述。
③第三段放手讓學生復述。
④連起來復述全文。
注意:訓練要面向全體學生。
【第4句】:總結全文。
1.齊讀全文。
2.出示作業 本中的第4題,完成按課文內容填空
【第5句】:作業 。
1.課后作業 題3。(學生可做作業 本第5題)
2.作業 本第6題。
3.聽寫詞語:主持、正義、會晤、懷抱、關懷
4.熟讀課文第三段,把故事簡要復述給家里人聽。
本課板書設計 :
【第1句】:祖國,我終于回來了
立即決定回國
聽到消息
可以放棄一切
不準回國 (檢查、間諜)
受到迫害 被捕、被關、折磨
限制、檢查、監聽
世界各國(美國)
得到支持 政府和人民關懷
回到祖國 周總理過問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第1句】:了解錢學森受美迫害的真相,并從中感受錢學林熱愛祖國及不屈不撓的精神
【第2句】:練習有感情地朗讀錢學森說的話,體會人物心情感。
【第3句】:結合課文內容,注重積累和表達。
教學過程:
板塊一:傾聽與復述
【第1句】:讀題(同學們,預習課文了嗎?那老師要考一考你。)
【第2句】:出示第1組詞語:
聽到消息
辭職回國
受美迫害
堅持斗爭
得到支持
回到祖國
A.指名讀;B、齊讀;C、利用這組詞語說說本文主要講錢學森的一件什么事?D、這6個詞語中,文中對哪個詞語寫得最具體詳細?受美迫害
過渡:是的,作為一名中國人,面對著美國當局對錢學森的迫害,我們內的。接下來我們就走進課文的第3
4自然段,去了解這段歷史的真相。習第3
4自然段。心就有一種沖動和迫切,很想了解美國當局是如何阻
迫害錢學森回國
A自學。B指名說迫害,并逐漸出示下列詞語。
不準回國 間諜 被捕 折磨
美國迫害 公憤 營救 保釋
仍舊迫害 限制 檢查 監聽
C學生練說。D指名說。并板書:阻隔 侮辱 限制 侵犯
過渡:同學們,錢學森面對美國當局的阻隔 侮辱 限制 侵犯,他是怎樣做的呢?他沒有屈服─
【第4句】:出示句子:
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
A齊讀B堅決地讀。
【第5句】:這是一個()的錢學森!
板塊二:朗讀與體會
【第1句】:同學們,此時此刻,老師內心產生一個疑問:
美國當局為什么如此無休止地阻撓、折磨錢學森的回國,指名回答。
【第2句】:出示友情知識快速閱讀錢學森的簡介。快速閱讀
過渡:就是這么一可遇不求的人才,美國當局聘為終身教授,什么是聘為終身教授?聘為終身教授就意味著在美國有(金錢、有地位、有名譽)。有金錢有地位、有名譽就意味著錢學森在美國有什么?指名說。同學們在這個人人夢寐以求的國度里,有金錢,有地位,有名譽他可以過著那是多么令人羨慕。但是,當錢學森一聽到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產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
【第3句】:出示句子:
但是,當一聽到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的消息,錢學森便立即決定回國工作。他說: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A從立即你讀懂了什么?B指導朗讀。C這里的一切的是什么?
D指導朗讀。提示:
【第1句】:錢學森興奮地說:學生接讀
【第2句】:錢學森深情地說:學生接讀
【第3句】:錢學森又默默地對自己說:老師讀
【第4句】:錢學森幾乎是大叫起來,對全世界地人說:學生接讀
師:但是,錢學森僅僅是為了回到祖國,回到中國來,卻受到美國當局的阻隔、侮辱、限制、侵犯。但是錢學森
【第1句】:面對美國的阻隔,他
【第2句】:面對美國的侮辱,他
【第3句】:面對美國的限制,他
【第4句】:面對美國的侵犯,他
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
師:他就這樣與美國當局堅持了五年。同學們,這是怎樣的`五年,這是痛苦的五年,這漫長的五年,這又是苦苦等待的五年。接下來根據老師的描述,在一次感受錢學森的堅強,錢學森的不屈不撓,錢學森這顆愛國心。提示:
【第1句】:堅持斗爭的第一年過去了,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第一
二組
【第2句】:堅持斗爭的第二三年過去了,錢學森仍然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第三四組
【第3句】:堅持斗爭的第四五年過去了,錢學森依然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全班
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
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師:同學們,錢學森回國后到底做了哪些貢獻呢?出示友情知識卡
師:錢學森的不懈斗爭,感動了全世界人民,感動了國家的政府,感動了中國人民,感動了周恩來等到老一輩領導。1955年,美國政府被迫同意錢學森的回國,9月17日登上了回國的輪船。
10月8日,他含著幸福的淚花回到了祖國的懷抱。
同學們,為什么說是幸福的淚花
板塊三:拓展與升華
【第1句】:新中國的一切對他來說是這樣的陌生,又是如此的新鮮。他踏著天安門廣場的大理石,撫摩著漢白玉欄桿,他思緒涌動,感慨萬千,(音樂想起)
他想起了(),想起了(),想起了()
A寫。B讀
【第2句】:出示句子:
我相們我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終于回來了
【第3句】:出示孫中山的話:
做人最大的事情是什么?就是知道怎樣愛國。
【第4句】:聽歌我的中國心
【第5句】:出示
楊利偉
錢學森?
反思:
【第1句】:努力體現課標工具性和人文性統一。但當課標提出這一理念時,時下的語文教學又走向另一個極端,課堂人文春風遍地開,工具成了課堂的絆腳石,成了課堂中最忌諱的行經,對以往的語言文字訓練更是談虎色變。
我認為語文教學首先它是語言的,學生在實習語文的過程中必須要關注語文本體,通過語言文字的學習品位,記學生感悟語言文字中所包含的思想和感情,所謂語文教學應死去活來。
【第2句】:語文教學教師必須引領學生對教材把握做到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讓學生對文本有了整體的把握,才可以深入地精讀品位,只有把握著作者的文路,學生才可以走進文本的情感世界。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范文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連接基礎理論與實踐的橋梁,對于教學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具有溝通作用。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范文,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第1句】:知道錢學森回國的經過,體會他的艱辛。
【第2句】: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中的重要句子。
【第3句】: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教學重難點:
體會錢學森回國的艱辛和他的愛國熱情。
教學流程:
【第1句】:揭示課題,多元感知。
【第1句】:同學們,1955年的10月8日,我國的一位杰出的科學家含著幸福的淚花回到了祖國的懷胞,他就是——錢學森。對于錢學森,大家了解些什么?(指名說)
【第2句】:踏上國土,他這樣呼喚著:祖國,我終于回來了(板書),我們一起來讀課題,你感覺到錢學森的內心怎么樣?(指名說)
【第3句】:同學們,這“終于”這“回來”的背后,藏著多少辛酸,痛苦與幸福,讓我們飽含著深情地再呼喚一次。(齊讀課題)
【第2句】:初讀課文,感知艱辛。
課文從哪兒寫出了錢學森回來的艱辛呢?請同學們把課文多讀幾遍,在讀的過程中,先帶拼音的生字詞多讀幾遍,把課文讀通順。再讀的時候,想想你從哪些句子中感受他回來得艱辛?
【第3句】:細讀品悟,體驗艱辛。
(一)再讀課文,從哪兒感受到他回來得艱辛,找出有關的句子。
(二)讀后交流,師生互動。
【第1句】:出示句子:然而就在這時,他接到美國移民局的通知:不準回國!他只好退掉飛機票。美國海關把他的行李打開檢查,硬說里面藏著重要機密,說錢學森是間諜。其實,他的行李里面裝的只是準備帶回國的教科書和筆記本。
1)這時指的是什么時候?我聽出了你對美國當局的不滿,你為什么這么讀呢?
2)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屈服了嗎?你從哪兒知道的?
3)出示句子:然而,錢學森沒有屈服,他不斷提出要求:我要離開美國,回到祖國去。自由讀,誰來讀這個句子,聽了他的朗讀,讓你感受到了什么?著重:沒有屈服、不斷
【第2句】:出示句子:幾天后,錢學森突然被捕,被關在一個海島的拘留所里,受到無休止的折磨。
1)什么是無休止?他受到了哪些無休止的折磨?想像一下,他還會受到什么折磨呢?只有誰會被關在拘留所里,這說明了什么?指導朗讀:個別讀,評
2)你的朗讀讓我感受到了錢學森受到的磨難是深重的,讀得真好。
3)他睡不好,吃不飽,穿不暖,受到這樣無休止的折磨:他屈服了嗎?再出示上個句子:讀。
【第3句】:出示句子:但是,美國聯邦調查局仍不放松對他的迫害。他的行動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
看到這兒你有什么感受?行動受到限制,會受到哪些限制?盡管生活受到限制,信件受到檢查,電話受到監聽,然而:引讀
【第4句】:一個舉世聞名的科學家僅僅是為了回到祖國,就受到無休止地折磨,自由被剝奪,就這樣過了5年,整整五年啊!在這五年里,特別在一定的時間里,他還會受到的怎樣的磨難呢?請同學們想像一下他當時的情況。
1)出示句子:
這五年里,
A、當一年一度的中秋節、春節來臨時……
B、當夜深人靜時……
C、當收到朋友信件的時候……
2)在這些時候,錢學森會想些什么呢?做些什么呢?
3)請同學們選擇其中的一個內容,來說說,可以一個人說,也可以同桌、前后桌交流一下。
【第5句】:美國為什么要阻止錢學森回國,而且是千方百計?你明白嗎?
1)老師曾在網上看到這樣一則消息,當美國一名海軍軍官知道錢學森要回國的消息時,他說:“我寧可把這個家伙槍斃了,也不讓他離開美國!那些對于我們來說至為寶貴的情況,他知道得太多了,無論到哪里,他都值5個師!”
一位外國作家曾經這樣說:“金
波爾的話說錯了,錢學森在科學上的.價值,豈止只抵三個師或五個師的兵力。他替中國研制的導彈,不但完全平衡了中國與美國之間戰略武力的差距,也使中國對蘇聯的威脅產生抗衡,同時,在美、蘇兩大軍事強權之間,中國以其導彈實力加上十幾億人口,與蘇美形成鼎足而立的局面,簡直是以一人之力,換一國之力。”
看到這些資料,你有什么想說的嗎?
2)同學們,正是由于錢學森的突出表現,他所存在的價值,所以美國才千方百計地阻止他回國。雖然美國千方百計地阻撓他回國,雖然他為了回國在美國過著監獄般的生活,然而——引讀。
【第4句】:感知力量,升華情感。
【第1句】:那么是什么信念讓他這樣生活,這樣苦苦堅持斗爭了5年呢?請同學們再次讀讀課文,找出課文中的有關句子。
【第2句】:出示句子:我是中國人,我可以放棄這里的一切,但不能放棄祖國。我應該早日回到祖國去,為建設新中國貢獻自己的全部力量。
【第3句】:讀后談體會。這里的一切指什么?如果錢學森繼續留在美國,他會過著一種怎樣的生活?
面對這些,你有什么話想說嗎?
【第4句】:小結:同學們,從1950年到1955年,將近5年,這5年的時間對錢學森來說是多么漫長!錢學森25歲留學美國,45歲才回到祖國。他在美國學習、工作、生活了20年,在這20年中,他始終沒有忘記生他養他的土地,沒有忘記故土的親人朋友,更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中國人!咱們全體起立,讓我們帶著對錢學森深深的敬仰之情,再來讀一讀這段話。
教學反思: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這節課我引導學生充分與文本對話,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反反復復地感情朗讀,讀中感悟,讀中激情,讀中積累語言。在教學中,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渲染課堂氣氛,從而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去觸摸文本、貼近文本,從而增強學習效果。
根據教材的特點,這節課我主要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的學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讀中激情,培養語感,提高朗讀能力。在課堂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引導學生充分地與文本對話,感受人物蕩人心魄的愛國心,中華情,從而受到愛國注意教育。
《祖國,我終于回來了》的教學設計2
學習目標:
1.以文本為載體,引導學生體驗情感,感悟積累語言。
2.抓住關鍵詞句,反復誦讀,體會感受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3.了解錢學森放棄一切,沖破重圍,歷盡艱辛,毅然回國的感人事跡,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思想感情。
學習重點、難點:抓住關鍵詞句,反復誦讀,體會錢學森的愛國熱情和報國壯志。
教學過程
【第1句】:激情導入
營造氛圍
中華民族,歷經滄桑,在歷史的長河中,從夏到周,從秦到唐,從宋到清,多少英雄豪杰為祖國的富強而拼搏獻身;多少偉大人物,用他們的聰明才智,為祖國描繪出一幅幅絢麗多彩的人生畫卷;多少愛國志士,用他們的赤誠之心,為祖國譜寫了一曲曲嶄新的篇章。著名的科學家錢學森就是其中的一位。
今天,讓我們通過對課文的學習,走近錢學森,感受他的一段特殊經歷。
【第2句】:初探課文,整體感知
1.初讀課文,提出要求:
(1)初讀課文,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詞語多讀幾遍;
(2)結合具體的語言環境理解詞語的意思;
(3)課文我們介紹了錢學森哪些方面的情況?
2.檢查學生讀書情況
(1)分節指讀課文
(2)課文向我們介紹錢學森的哪些方面的情況?
(3)口頭填空,概括主要內容:
課文記敘了()從()回到()的經過,表現了他的()思想感情。
(4)按照事情的起因、經過、結果給分段。
【第3句】:精讀課文,指導點撥
1.指導學生精讀“偉大決定”部分。
(1)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錢學森為什么要放棄在美國的一切,祖國的環抱?
(2)哪些語句表現了錢學森獻身祖國建設事業的急切心情?
(3)分男女生讀課文【第1句】:2
自然段,想想這兩個自然段的關系。(第2自然段是承接第1自然段的,它是這一段的主要內容)
2.小組合作學習“苦難的日子”部分。
(1)思考:①美國當局是怎樣阻撓錢學森回國的?
②在美國當局的阻撓下,錢學森表現怎樣?
(2)分小給合作討論。
(3)小組匯報、交流、教師作適當點撥:
美國當局阻撓下錢學森回國的4種手段:
①民航局通知他不準回國。
②海關檢查他的行李,硬說里面藏著重要機密,是一個間諜。(其實是教科書和筆記)
③他突然被捕,被關在海島拘留所,遭受無休止的折磨。(每天晚上,不能休息,體重下降近15千克)
④被保釋出來后,行動受限制,信件受檢查,電話被監聽。
(4)錢學森的表現:讀課文?最后一句,讀出錢學森在美國當局的阻撓和迫害下,不屈服,堅持回國的決心。
【第3句】:略讀“幸福淚花”部分
(1)自由讀課文
(2)思考:錢學森為什么能勝利地回到祖國?把課文中有關的句子找出來。
(3)讀讀錢學森勝利回國的語句,體會含著的意思。
①美國政府被同意錢學森回國。
②望著天安門城樓,他激動地說:“我相信一定能回到祖國,現在終于回來了!”
(4)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4句】:總結全文,指導作業。(略)
課堂導入缺乏生活意識,在“激情導入、營造氛圍”這個環節中,以期通過教師激昂的情感和精美的語言把學生帶入情境,而本文所寫的是上世紀五十年代錢學森克服美國當局的重重阻撓歸國的故事,離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因而,這樣的導入,不但不能把學生帶入學習的情境,反而更增添了陌生感,拉開了學生與錢學森的距離,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局外人。
整體感知部分,未能將學生置身于主體的地位,教師的主控意識過強,教師出示的自學要求沒有將學生置于主體地位來對待,學生沒有質疑困難的機會,沒有選擇的機會,沒有自主的機會。
指名分段讀課文,學生缺乏自主性的選擇過程,基本處于被動地位,忽視了學習主體學生的興趣,不利于學生自意識的形成。
口頭填空的設計,是在教師“精心”設計下完成的,只能緊跟教師的教學環節亦步亦趨。
綜觀課堂主體部分的教案設計,傳統的師生關系依然沒有得到調整與轉變,所有的問題都是由教師設計的,不難想像,這樣的課堂肯定還是教師是主角,學生是配角和觀眾。這樣的上課變成了師生執行教案的過程。教師的“主導”痕跡太重。
本教案中教學目標的三個維度體現不足,尤其是涉及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問題,在教案中落實不夠到位。整個設計基本上是拘泥于對課文內容的理解,過多關注對詞句的分析,忽略了促進學生智慧、情感、精神等方面的完全生成。《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過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教師要把閱讀的主動權還給學生,給學生充分時間、潛心讀書,深入思考,讓學生真正地與文本對話,與文本交流,進行自主性閱讀,而教案的設計忽略了學生直接面對與文本的充分對話,缺乏師生,生生之間圍繞著與文本對話,互動對話,多向交流,教師沒有很好地讓學生讀書,理析分析過分注重,應該通過反復誦讀,形成一條情感主線,把語境、情境融為一體,促進學生與文本進行積極對話,只有這樣,學生才會真正體會到作者寫作時的情感,進而引起情感共鳴,感受到錢學森獻身祖國的赤誠之心,受到愛國主義教育。
另外,我們的教學設計的要考慮學生能否積極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能否逐步地掌握學習的方法。該教案關注怎樣教的過程,而不是關注學生怎樣學的過程,綜觀整個教案,課堂理性化、程序化太足,從提出讀書要求到合作學習,從精讀課文到總結全文,一切主動權都掌握在教師的手中,課堂教學只是在走一個程序化的過程,學生沒有權利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去研究,沒有權利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法去學習,只能被動地配合教師完成任務。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忽視了引導學生融情于課文中,讓學生品味詞句,挖掘蘊涵在字里行間的隱隱情愫,導致了學生誦讀不足,只停留在“語表層”,沒有進一步地穿透“內蘊層”,咀嚼不足,沒有經過揣摩咀嚼語言,得到的是教師強塞給自己“教參”上現成的結論,學生不能傾注自己的情感,披文入情,審美體味,從而削弱了三維目標的整體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