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哈佛路讀后感
風雨哈佛路讀后感
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此時需要認真地做好記錄,寫寫讀后感了。千萬不能認為讀后感隨便應付就可以,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風雨哈佛路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風雨哈佛路讀后感1
人生,像是一本厚厚的歷史書,它記錄了人的一生。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經歷,編織成了不同的人生書。有的書內容平平,有的書內容有序,但她卻把這人生書演繹的淋淋漓盡致。
她生活的家庭讓任何人都心寒,母親是一個“癮君子”,艾滋病患者,同時還患有精神分裂。她沒有為此而怨天憂人,在她心里一直有一個愿望——希望母親可以像以前那樣愛她,關心她,給她家的溫暖。為了這個愿望,她不去上學,她討厭學校,她不想離開媽媽。但直到母親去世那天也沒能再次給她家的溫暖。母親走了,去了另一個世界。她醒了,她意識到只有知識才可以改變她現在的生活狀況。幾經周折,她進入了一所學校,她下定決心要在兩年內完成四年的課程。她拼命學習,終于,皇天不負有心人,她做到了。哈佛大學,每個學子夢寐以求的大學,她考上了。她通過自己的奮斗,改寫了自己的人生書。
由此,想想我們自己。我們自己的這本書編寫的怎么樣?一出生,便有偉大的母愛環繞著我們。父母給我們穿衣服,父母把飯菜端到我們的桌上,父母給我們收拾東西父母的體貼入微,簡直到了極點。然而,我們都長大了,至今生活還不能完全自理,甚至離開父母便不知未來在何方。這時,你是否想起過那個十五歲就自己養活自己的堅強女孩。
身處誒使得青少年們,受委屈時,可以向父母懷里扎,感受親情的偉大,讓親情來撫平那受傷的.心靈;感到疲倦時,可以聽聽音樂,躺在床上安靜的進入夢鄉,采用多種方式來放松自己的身心。可是,此時,你又曾想起,那個在洗盤子時,還要記單詞,在坐公車時還要背公式的執著女孩。
人生路,艱難路。人生書,需要我們自己編寫內容。內容的精彩與否,看的不是家庭的顯赫背景,不是父母的偉大成就,關鍵是自己的努力成果。讓我們用心編寫人生書,一本只屬于自己的人生書。
風雨哈佛路讀后感2
學習,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成才要靠百分之一的天賦以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只要你肯學習,并且認真對待學習,你就會學有所成。
麗茲是這部電影的主人公,出生于紐約市一個貧困的家庭。父母都是吸毒者。她簡直是天才,可惜她的生活沒有秩序。因為她很少洗澡而常被同學們嘲笑。雖然她一個月最多只上三天學,但是她卻能考100分。
麗茲的母親高度近視,達到了近乎失明的地步。因為吸毒,父母都得了艾滋病。她的母親沒有多久就去世了。家里因為貧窮,交不起房租,父親被送去收容所,她則被關進教養所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但是,頑強的麗茲沒有被命運屈服。她走出了教養所,只得通過撿廢品、打工來自力更生。
貧困的她睡在街上,吃在垃圾桶旁。通過鄰居的幫助,她終于上了一所高中。只讀過小學的她。用了兩年的時間,把高中四年的課程用兩年就學完了。通過努力。她獲得了“紐約時報”每年12000美元的獎學金,并資助她上哈佛。
可想而知,她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在她16歲以前,她不適應平常人過的生活。但是她堅強地活下去。正如她所說:“我把安全都拋到腦后了!”
麗茲告訴了我:命運可以打敗一個人,但是打不敗人的意志。只要我們擁有堅強的意志,不喪失生活的希望,那么我們就可以改變命運。面對困難與挫折,如果我們只是膽小、懦弱,終將一事無成;如果我們像麗茲一樣意志堅強,具有不向命運低頭的信念,從而獲得成功,實現自己生命的價值,享受真正的人生。
看完這部電影,麗茲告訴了我這樣一個深刻的道理。
風雨哈佛路讀后感3
偷偷告訴大家,小婕有過哈佛夢,那時候是因為有一部電影《律政俏佳人》,小婕非常喜歡,喜歡為了夢想不顧一切的人。
講的是一個超級會打扮的女生,為了追回哈佛男友,努力學習,終于考進了哈佛的法學院,以此同時她在哈佛發生了一系列有趣的事情。
哈佛給小婕的第一印象就是可遇不可求,夢想開始的地方。
今天這本書,是講女主人公莉絲的一生,介紹出生背景到如何靠自己的努力輕松進入哈佛。
父母吸毒,家中經常會出現一些陌生的人,奇怪的事情,甚至文中有對于莉絲的傷害,對于莉絲來說,都飽受煎熬。
但是這一切,莉絲都挺了過去,用懵懂的記憶記錄這過去的一切,她不害怕不恐懼,她獨立面對這一切,讓自己更加強大堅韌。
莉絲想通過這本書,來幫助更多無助的人,莉絲的生活環境、童年生活等等,有著你無法想象的陰暗和無助,每天考慮的是有木有飯吃!
她雖有不幸的童年,但是她更愿用自己的激情去激勵大家跨越困境去追尋心中的夢想,賦予人生意義,實現自我價值。
一切都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用悲傷包裹自己,深陷其中,無法自拔,反而錯過了更多。
來吧,來看看這本書吧,雖然有些事情,對于小婕來說過于荒唐,不能理解的大千世界,我們能做的就是面對面對再面對。
美國真的是一個很神奇的國家,為什么那么多人向往美國生活?而又有那么多的美國本土人士深陷在漩渦里不能自拔,真的很想深入研究一下。
美國有那么多靠著救濟金養活自己和家人的人,她們沒有工作,甚至任何方法得到她們想要的,用在荒廢她們的每一天。
作者莉絲1980年出生的,那應該是35年前的事情了,相對發達的美國時代充滿了太多的誘惑,但同時也缺失了太多的人性。
小婕發現《風雨哈佛路》還有電影版本,有機會去觀摩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