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略”的成語大全(52個)
小編為您整理了略地侵城、疏謀少略、意略縱橫等含“略”的成語52個,其中“略”開頭的16個,“略”結尾的25個,“略”在中間的11個,及其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略”開頭的成語
【第1句】:略地侵城[lüè dì qīn chéng]
【解釋】略:侵奪,強取。奪取地盤,攻戰城池。指向敵方進攻。
【出處】唐·牛僧孺《守在四夷淪》:“夫四夷不守境,不過于略地侵城,是有敗無亡也?!?/p>
【第2句】:略勝一籌[lüè shèng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古代用以計數的工具,多用竹子制成。比較起來,稍微好一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
【示例】這時,只要不是下等簽,他就會感到一些滿足,何況這比“中下”還略勝一籌。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第十九章
【第3句】:略跡原情[lüè jì yuán qíng]
【解釋】撇開事實不談,從情理上原諒。
【出處】明·張煌言《答趙安撫書》:“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跡而原其心;感其誠而哀其遇。”
【示例】萬一幸而遇著寬厚的道德家,有時也可以略跡原情,許他一個烈字。 ——魯迅《墳·我的節烈觀》
【第4句】:略無忌憚[lüè wú jì dàn]
【解釋】毫無畏懼。形容非常放肆。
【出處】西漢·戴圣《禮記·中庸》:“小人而無忌憚也?!?/p>
【示例】出入宮廷,略無忌憚。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三回
【第5句】:略識之無[lüè shí zhī wú]
【解釋】之、無:指最簡單的字。形容識字不多。
【出處】唐·白居易《與元九書》:“仆始生六七月時,乳母抱弄于書屏下。有指'無’字、'之’字示仆者,仆雖口未能言,心已默識。后有問此二字者,雖百十其試,而指之不差。”
【示例】還有一班市儈,不過略識之無,因為艷羨那些斗方名士,要跟著他學。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九回
【第6句】:略地攻城[lüè dì gōng chéng]
【解釋】略:侵奪,強取。奪取地盤,攻戰城池。指向敵方進攻。
【出處】明·陳汝元《金蓮記·焚卷》:“十萬伍雄兵飛將,皆能略地攻城?!?/p>
【示例】明·無名氏《楊家將演義》第四卷:“或有搴旗斬將之勇,或有略地攻城之能?!?/p>
【第7句】:略知一二[lüè zhī yī èr]
【解釋】一二:形容為數不多。略微知道一點。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55回:“我同駱府雖非本家,向有親誼,他家之事,也略知一二?!?/p>
【示例】黑李是我的好朋友;因為常到他家去,所以對白李的事兒我也略知一二。 ——老舍《黑白李》
【第8句】:略跡原心[lüè jì yuán xīn]
【解釋】撇開表面的事實,而從其用心上加以原諒。
【出處】明·張煌言《答趙安撫書》:“英君察相,尚能略其跡而原其心;感其誠而哀其遇?!?/p>
【示例】我們如今,也只好略跡原心,倘若求全責備起來,天底下那里還有甚么好人呢? ——《文明小史》第十七回
【第9句】:略見一斑[lüè jiàn yī bān]
【解釋】略:大致;斑:斑點或斑紋。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況,但不夠全面。
【出處】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方正》:“此郎亦管中窺豹,時見一斑。”
【示例】諸如此類,雖未得其皮毛,也就略見一斑了。 ——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五十八回
【第10句】:略知皮毛[lüè zhī pí máo]
【解釋】比喻稍知表面的情況或稍有膚淺的知識。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17回:“才女才說學士大夫論及反切尚切瞠目無語,何況我們不過略知皮毛,豈敢亂談,貽笑大方!”
【示例】此事我們只略知皮毛,不能擅下結論。
【第11句】:略窺一斑[lüè kuī yī bān]
【解釋】比喻大致看到一些情況,但不夠全面。同“略見一斑”。
【出處】明·張居正《答南列卿陳我度》:“孤雖不肖,其于人之賢否,略窺一斑,內不敢任愛憎之私,外不輕信譽之說?!?/p>
【第12句】:略不世出[lüè bù shì chū]
【解釋】略:計劃,謀略;世:時代。謀略高明,世間少有。
【出處】西漢·司馬遷《史記·淮陰侯列傳》:“此所謂功無二于天下,而略不世出者也?!?/p>
【示例】伏惟圣武英挺,略不世出,科敵制變。 ——南朝·梁·任昉《奏彈曹景宗》
【第13句】:略施小計[lüè shī xiǎo jì]
【解釋】略:稍微,粗略。稍微運用小小計謀。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傳》第14回:“略施小計鬼神驚,字稱吳學究,人號智多星。”
【示例】曾樸《孽?;ā返?5回:“又利用那班揩鼻子的嫖客們力不勝雞,膽小如鼠,只要略施小計,無不如愿大來。”
【第14句】:略跡論心[lüè jì lùn xīn]
【解釋】撇開表面的事實而評論其用心。
【出處】清·黃宗羲《子劉子行狀上》:“以于立玉、于元薦為亂天下者,亦豈遂為定論乎?略跡而論心,二臣皆皎然不欺其志,有國士之風?!?/p>
【示例】我們看待一個人的為人要略跡論心,不要光看表面現象
【第15句】:略遜一籌[lüè xùn yī chóu]
【解釋】遜:次、差;籌:算籌。比較起來,稍微差一點。
【出處】王朔《千萬別把我當人》:“我建議選比我略遜一籌的劉順明接替白度工作?!?/p>
【示例】可是慕容沖勝在年輕力壯,氣足神健,雖然略遜一籌,也還抵御得住。 ——梁羽生《白發魔女傳》第二十四回
【第16句】:略高一籌[lüè gāo yī chóu]
【解釋】籌:籌碼,記數用具。略微超過一個碼。形容雙方比較,稍強一些。
【出處】清·蒲松齡《聊齋志異·辛十四娘》:“小生所以忝出君上者,以起處數語,略高一籌耳?!?/p>
【示例】他的技藝比我略高一籌。
“略”結尾的成語
【第1句】:疏謀少略[shū móu shǎo lüè]
【解釋】計謀、策略很少。形容不善謀劃。
【出處】清曹雪芹《紅樓夢》第三十六回:“那武將要是疏謀少略的,他自己無能,白送了性命,這難道也是不得已么?”
【第2句】:雄才大略[xióng cái dà lüè]
【解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謀略。
【出處】《漢書·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才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示例】漢武帝雄才大略,命衛青、霍去病兩員大將分路出兵,直掃匈奴巢穴,千古第一快事。 ——清·陳天華《獅子吼》第二回
【第3句】:面授方略[miàn shòu fāng lǜè]
【解釋】授:給予,付予;方略:方法策略。當面指示處理事務的方針、辦法等。
【出處】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太祖開寶八年》:“初,曹彬等師未出,上命韶州刺史王明為黃州刺史,面授方略。”
【示例】皇上同文臣們會議已完,正忙著分別召見重要將領,面授方略。 ——姚雪垠《李自成》第五卷第十八章
【第4句】:雄才偉略[xióng cái wěi lüè]
【解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謀略。
【出處】《漢書·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示例】此人雄才偉略,豁達大度,包你見了心服。 ——金庸《神雕俠侶》第十六回
【第5句】:文經武略[wén jīng wǔ lüè]
【解釋】經世的文才和軍事謀略。
【出處】《隋書·高祖紀》:“伊我祖考之代,任寄已深,入掌禁兵,外司籓政,文經武略,久播朝野。”
【示例】好把文經武略,換取碧幢紅旆,談笑掃胡塵。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詞
【第6句】:文韜武略[wén tāo wǔ lüè]
【解釋】韜:指《六韜》,古代兵書,內容分文、武、龍、虎、豹、犬六韜;略:指《三略》,古代兵書,凡三卷。比喻用兵的謀略。
【出處】元·李文蔚《蔣神靈應》楔子:“威鎮家邦四海清,文韜武略顯英雄。全憑智勇安天下,統領雄師百萬兵?!?/p>
【示例】你便有文韜武略,怎逃出地網天羅。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四十七回
【第7句】:長筭遠略[cháng suàn yuǎn lüè]
【解釋】筭:通“算”。長遠的計劃、謀略。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名將晚謬》:“搴旗陷陣,將軍事也,長筭遠略,老夫事也?!?/p>
【第8句】:雄才遠略[xióng cái yuǎn lüè]
【解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長遠的謀略。
【出處】《三國志·魏志·楊阜傳》:“曹公有雄才遠略,決機無疑,法一而兵精,能用度外之人,所任各盡其力,必能濟大事者也?!薄?/p>
【示例】唐祚將終,籓鎮互相吞噬,皆無雄才遠略,不能戡濟多難。 ——《資治通鑒·唐紀·僖宗光啟三年》
【第9句】:龍韜豹略[lóng tāo bào lüè]
【出處】宋·張元干《代上折樞彥質生朝》:“筆陣詞鋒明藻色,龍韜豹略系安危。”
【示例】你八面威風大,端的是將相才,則你那龍韜豹略人難賽。 ——元·陳以仁《雁門關存孝打虎》第一折
【第10句】:淵謀遠略[yuān móu yuǎn lüè]
【解釋】深謀遠略。
【出處】宋·曾鞏《自福州召判太常寺上殿札子》:“其淵謀遠略,必中事幾?!彼巍ぴ里w《奏畫守襄陽等郡營田札子》:“陛下淵謀遠略,非臣所知?!?/p>
【第11句】:助畫方略[zhu hua fang lue]
【解釋】協助規劃作戰的方針策略.
【第12句】:熊韜豹略[xióng tāo bào lüè]
【解釋】比喻高妙的用兵謀略。
【出處】唐·司空圖《復安南碑》:“幾神洞妙,熊韜豹略之權;舞電威棱,越騎燕犀之象。”
【第13句】:雄材大略[xióng cái dà lüè]
【解釋】杰出的才能和偉大的謀略。
【出處】東漢·班固《漢書·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示例】三國·魏·曹植《漢二祖優劣論》:“然彼之雄材大略,俶儻之節,信當世至豪健壯杰士也?!?/p>
【第14句】:胸有成略[xiōng yǒu chéng lüè]
【解釋】指胸有已成的策略。
【出處】清·周亮工《黃母周宜人七軼序》:“江都天人之學,長沙治安之書,摩切已深,胸有成略,足以應當世之所求?!?/p>
【第15句】:宏材大略[hóng cái dà lüè]
【解釋】杰出的才能和謀略。同“宏才大略”。
【出處】《老殘游記》第六回:“閣下如此宏材大略,不出來做工點事情,實在可惜。”
【第16句】:不世之略[bù shì zhī lüè]
【解釋】不世:不是每代都有的,即非常、非凡;略:謀略。人間不常有的謀略。
【出處】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十四回:“今天子蒙塵,將軍誠因此時首倡義兵,奉天子以從眾望,不世之略也?!?/p>
【第17句】:長算遠略[cháng suàn yuǎn lüè]
【解釋】猶言深謀遠慮。
【出處】宋·洪邁《容齋續筆·名將晚謬》:“搴旗陷陣,將軍事也,長算遠略,老夫事也?!?/p>
【第18句】:六韜三略[liù tāo sān lüè]
【解釋】《六韜》、《三略》:都是古代的兵書。后泛指兵書、兵法。
【出處】《后漢書·何進傳》李賢注:“太公《六韜篇》第一《霸典文論》,第二《文師武論》,第三《龍韜主將》,第四《虎韜偏裨》,第五《豹韜校尉》,…”《隋書·經籍志》:“《三略》,下邳神人撰?!?/p>
【示例】六韜三略,淹貫胸中,唯吾所用,何擔孫武子十三篇而已哉。 ——元·鄭德輝《王粲登樓》第二折
【第19句】:宏才大略[hóng cái dà lüè]
【解釋】杰出的才能和謀略。
【出處】宋·蘇洵《上皇帝書》:“若其宏才大略,不樂于小官而無聞焉者,使兩制得以非常舉之。”
【示例】縉紳及同志皆言翰苑中惟公宏才大略,素抱經濟之才。 ——明·唐順之《與王稚川少卿》
【第20句】:深謀遠略[shēn móu yuǎn lüè]
【解釋】指計劃得很周密,考慮得很長遠。
【出處】漢·賈誼《過秦論》:“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曩時之士也?!?/p>
【示例】所共之事者,皆邪佞之徒,惟競榮利,無深謀遠略。 ——《晉書·趙王倫傳》
【第21句】:英才大略[yīng cái dà lüè]
【解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謀略。
【出處】《漢書·武帝紀贊》:“如武帝之雄材大略,不改文、景之恭儉以濟斯民,雖《詩》、《書》所稱,何有加焉?”
【示例】塔思,一名查剌溫,幼與常兒異,英才大略,綽有祖風。 ——《元史·木華黎傳》
【第22句】:雄材偉略[xióng cái wěi lüè]
【解釋】略:計謀。非常杰出的才能,遠大的謀略
【出處】明·沈鯨《雙珠記·轅門遇友》:“王兄,你是雄材偉略,真不忝提戈戡亂?!?/p>
【第23句】:文才武略[wén cái wǔ lüè]
【解釋】武略:軍事方面的才能。既有文學才能,又有軍事才能。形容文武兼備。
【示例】黃島主博大精深,文才武略,無所不通,無所謂絕技不絕技。 ——金庸《神雕俠侶》第二十三回
【第24句】:應變將略[yìng biàn jiàng lüè]
【解釋】將略:用兵之道。隨形勢發展變化而籌劃、施展用兵之道。
【出處】《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然連年動眾,未能成功,蓋應變將略,非其所長歟!”
【示例】昔在蜀中,聞長老言,壽曾為諸葛亮門下書佐,被撻百下,故其論武俟云“應變將略,非其所長”。 ——《魏書·毛修之傳》
【第25句】:鴻才大略[hóng cái dà lüè]
【解釋】非常杰出的才智和謀略。
【出處】唐·盧照鄰《對蜀父老問》:“雖有鴻才大略,麗句豐辭,發言盈乎百代,濡翰周乎四時,略無益于今日,而適足以怫之?!?/p>
“略”在中間的成語
【第1句】:意略縱橫[yì lüè zòng héng]
【解釋】意略:謀略;縱橫:合縱連橫,引申為經營天下之意。形容具有治國的才干。
【出處】《宋書·王鎮惡傳》:“頗讀諸子兵書,論軍國大事,騎乘非所長,關弓亦甚弱,而意略縱橫,果決能斷?!?/p>
【第2句】:英雄所見略同[yīng xióng suǒ jiàn lüè tóng]
【解釋】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英雄人物的見解基本相同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出處】《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p>
【示例】你們聽這番議論,倒不謀而合的。英雄所見略同,可見這里頭是有這么一個道理。 ——清·曾樸《孽?;ā返谑换?/p>
【第3句】:舉大略細[jǔ dà lüè xì]
【解釋】提出重大的,舍棄細小的。指不拘泥于細微末節,善于抓重大問題。形容人有氣魄,有膽識。
【出處】《抱樸子·接疏》:“明者舉大略細,不忮不求?!?/p>
【第4句】:所見略同[suǒ jiàn lüè tóng]
【解釋】所持的見解大致相同。
【出處】明·唐順之《與王芳湖中丞書》:“愚意方欲經營,而來敘適反,此豈古謂所見略同者乎!”
【示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孔明諫孤莫行。 ——清·唐訓方《里語微實》
【第5句】:戰略戰術[zhàn lüè zhàn shù]
【解釋】泛指指導或決定全局的策略和作戰具體部署和克敵制勝的謀略。
【出處】毛澤東《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紅軍的戰略戰術,是在這種尖銳的對比上發生的?!?/p>
【第6句】:智者所見略同[zhì zhě suǒ jiàn lüè tóng]
【解釋】所見:所見到的,指見解;略:大略,大致。聰明人的見解基本相同。這是對意見相同的雙方表示贊美的話。
【出處】《三國志·蜀志·龐統傳》裴松之注引《江表傳》:“天下智謀之士所見略同耳。”
【示例】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59回:“韓厥先以病辭。匄曰:'智者所見略同也?!?/p>
【第7句】:詳略得當[xiáng luè dé dàng]
【解釋】詳略:詳細和簡略;得當:適當,恰當。指應當詳細和應當簡略的地方都處理得很妥當。
【出處】戰國·趙·荀況《荀子·非相》:“略則舉大,詳則舉小。”
【示例】寫文章應該詳略得當。
【第8句】:虎略龍韜[hǔ lüè lóng tāo]
【解釋】略:指傳說中黃石公所撰的《三略》。韜:指《六韜》?!度浴?、《六韜》是古代兵書。泛指兵書、兵法,也指兵家權謀。
【出處】明·劉基《悲杭城》詩:“一朝奔迸各西東,玉斝金杯散蓬蓽。清都太微天聽高,虎略龍韜緘石室?!?/p>
【示例】雄圖壯志千秋罕,虎略龍韜萬眾從。 ——郭化若《奉和陳司令賜詩步原韻》
【第9句】:浮光略影[fú guāng lüè yǐng]
【解釋】比喻觀察不細致,學習不深入,印象不深刻。同“浮光掠影”。
【出處】清·馮班《鈍吟雜錄·嚴氏糾謬》:“滄浪論詩,止是浮光略影,如有所見,其實腳跟未曾點地。”
【第10句】:膽略兼人[dǎn lüè jiān rén]
【解釋】膽略:勇氣和智謀;兼:加倍;兼人:超過別人。形容膽量和謀略勝過常人。
【出處】晉·陳壽《三國志·吳志·呂蒙傳》:“孫權與陸遜論周瑜、魯肅及蒙曰:'公瑾雄烈,膽略兼人?!?/p>
【第11句】:攻城略地[gōng chéng lüè dì]
【解釋】《淮南子·兵略訓》:“攻城略地,莫不降下。”
【出處】英法聯軍侵華的那幾年,法國海軍附帶在越南~。 ——高陽《清宮外史》下冊
【示例】元·楊顯之《酷寒亭》第四折:“今天下事勢方多,四下里競起干戈,其大者攻城略地,小可的各有巢窠?!?/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