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迥”的成語(7個)
本文整理了迥然不同、天高地迥、極目迥望等含“迥”的成語7個,其中“迥”開頭的成語5個,“迥”結尾的成語1個,“迥”在中間的成語1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迥”開頭的成語【第1句】:迥然不同[jiǒng rán bù tóng]
【解釋】迥然:相距很遠或差別很大的樣子。形容相差得遠,很明顯不一樣。
【出處】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文章古今迥然不同,鐘嶸《詩品》以古詩第一,子建次之,此論誠然。”
【示例】那公子朔雖與壽一母所生,賢愚迥然不同。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十二回
【第2句】:迥不猶人[jiǒng bù yóu rén]
【解釋】指卓然超絕,不同于人。
【出處】清·梁章鋸《浪跡叢談·二十四橋》:“玉生曾受業于方茶山先生,故其詩筆迥不猶人。”
【第3句】:迥隔霄壤[jiǒng gé xiāo rǎng]
【解釋】如天上地下之隔。形容相距很遠。
【出處】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七十九回:“弓也易合,弦也靠懷,不但終身無病,更是日漸精熟,這與托字迥隔霄壤了。”
【第4句】:迥乎不同[jiǒng hū bù tóng]
【解釋】形容差別很大,完全不一樣。
【出處】清·劉鶚《老殘游記》第十回:“我們所彈的曲子,一人彈與兩人彈,迥乎不同。”
【示例】值得注意的是山的南北,自然條件迥乎不同。 ——翦伯贊《內蒙訪古》
【第5句】:迥然不群[jiǒng rán bù qún]
【解釋】迥然:相距很遠或差別很大的樣子;不群:與眾不同,不同于流俗。形容超群出眾,身手不凡。
【出處】唐·白行簡《李娃傳》:“知命之年,有一子,始弱冠矣,雋朗有詞藻,迥然不群,深為時輩推伏。”
【示例】佳作路頭醇正,氣勢沖沛,辭意雅馴,與往日所見貴國之文迥然不群。 ——明·朱之瑜《朱舜水集·九·與小宅生順書三十六首(其一)》
“迥”結尾的成語【第1句】:天高地迥[tiān gāo dì jiǒng]
【解釋】迥:遠。形容極其高遠。
【出處】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閣餞別序》:“天高地迥,覺宇宙之無窮。”
【示例】窮餓無聊,追購又急,天高地迥,號呼靡及。 ——宋·文天祥《指南錄后序》
“迥”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極目迥望[jí mù jiǒng wàng]
【解釋】極:盡;迥:遠。盡眼力之所及眺望遠方。
【出處】三國·魏·王朗《與許靖書》:“子雖在裔土,想亦極目而迥望,側耳而遐聽,延頸而鶴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