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惻”的成語(6個)
本文整理了惻隱之心、情詞悱惻、怵惕惻隱等含“惻”的成語6個,其中“惻”開頭的成語2個,“惻”結尾的成語2個,“惻”在中間的成語2個,包括成語的解釋、出處和示例等。
“惻”開頭的成語【第1句】:惻隱之心[cè yǐn zhī xīn]
【解釋】惻隱:對別人的不幸表示同情。形容對人寄予同情。
【出處】《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
【示例】此人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三回
【第2句】:惻怛之心[cè dá zhī xīn]
【解釋】形容對人寄予同情。同“惻隱之心”。
【出處】晉·苻郎《苻子》:“觀刑曰樂,何無惻怛之心焉?!”
“惻”結尾的成語【第1句】:情詞悱惻[qíng cí fěi cè]
【解釋】悱:心里想說卻說不出。形容情感言辭凄切悲苦。
【出處】南朝·梁·裴子野《雕蟲論》:“若悱惻芳芳,《楚騷》為之祖。”
【示例】聽這兩首詩意,情詞悱惻,議論和平,這小姑娘倒是侖樵的知己。 ——清·曾樸《孽海花》第十四回
【第2句】:纏綿悱惻[chán mián fěi cè]
【解釋】悱惻:悲苦的樣子。舊時形容內心痛苦難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轉凄涼。
【出處】晉·潘岳《寡婦賦》:“思纏綿以瞀亂兮,心摧傷以愴惻。”
【示例】他是個忠臣,而且是個纏綿悱惻的忠臣。 ——朱自清《經典常談·辭賦》
“惻”在中間的成語【第1句】:怵惕惻隱[chù tì cè yǐn]
【解釋】怵惕:驚恐害怕。形容人既擔驚受怕,又同情憐憫。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今人乍見孺子將入于井,皆有怵惕惻隱之心。”
【第2句】:悱惻纏綿[fěi cè chán mián]
【解釋】心緒悲苦而不能排遣。
【出處】清·嬴宗季女《六月霜》第二折:“寧不愿風肆好,月常圓。樂融融,悱惻纏綿,堪媲美孟和桓。”
【示例】我記得,我心靈里清純潔白一點愛性,已經經過悱惻纏綿的一番鍛煉。 ——瞿秋白《餓鄉紀程》